蒂芙尼倪妮锁骨迷人:青岛保税港区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新引擎(面向“十二五” 实现新跨越·城市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56:08
青岛保税港区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新引擎(面向“十二五” 实现新跨越·城市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3月05日   第 05 版)




青岛前湾港区一瞥
青岛保税港区于2008年9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个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整合、政策叠加”要求,以“区(保税区)、园(保税物流园)、港(临近港口)”为特色转型升级而设立的保税港区。2009年9月1日,青岛保税港区一期3.42平方公里顺利通过国家11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营。在功能政策强大优势的推动下,青岛保税港区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日益显现。据统计,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亿元,同比增长16%;各项税收40亿元,同比增长30.8%;实现外贸进出口47.8亿美元,同比增长49.2%,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全年外贸出口任务,为“十二五”规划开局夯实了坚实基础。
青岛保税港区这一国内最前沿的开放区域,在青岛的发展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完善投资环境,政策磁场效应凸显
青岛保税港区一期封关以来,青岛保税港区不断完善和调整政策及运作环境,主动把握国家允许保税港区在政策、功能层面进行创新的平台优势,先行先试,大胆突破,最大限度发挥保税港区的政策和功能效应。相继实现了国际商品展示、国际烟草转运两项重大功能的突破,其中国际烟叶转运中心的成功运营,使国际物流产业进入了境外烟叶仓储转运这一全新的业务领域,在全国保税港区中尚属首例。目前已有来自日本、巴西等地的20多家跨国烟草运营商入区经营,进出库货值超过6000万美元。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保税港区通关的低成本和灵便性特点,保税港区管委与海关、检验检疫、工商、外管、税收等各相关部门积极探索、通力合作,就通关模式、业务流程、功能开发、政策应用等相继出台具体措施。在通关环境方面,青岛保税港区在山东省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率先开展海运直通模式,前湾港与保税港区之间进出的海关监管货物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此举使青岛保税港区通关软环境建设走在了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前列。同时,保税港区一期实现全面运营,区内货物不再需要办理转关手续,实现自由交易流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申报等待时间,节约通关费用50%以上。受保税港区政策驱动,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0万标箱。青岛海程邦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张林峰说:“目前通关时间由以前的两到三天缩短为一天甚至更短,物流成本也极大降低,每个集装箱由原来的600-800元降低到了200元左右。这对物流企业的发展极其有利。”
区域独有的优惠政策,使青岛保税港区涌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先导和示范能量,政策高地的优势日益凸显,成为优惠政策富集之地和企业利润源泉的聚宝盆。
青岛怡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一笔包下保税港区内近6万平方米的仓库。公司业务部副经理匡红说,他看好的就是保税港区的发展前景,保税港区全面运作后,港区效益会快速显现。目前,业务繁忙时仓库的利用率能达到100%。
青岛诚业物流投资六千万元在保税港区建设物流基地,并着手开展与澳大利亚、墨西哥、加拿大等全球各大矿区采购铜精矿产品在青岛港的物流分拨业务。将以往必须通过南美洲港口进行分拨的矿石业务迅速转移至青岛保税港区。这项新增业务的开展每年将给企业带来600万元以上的利润。
为了加强保税港区政策、功能的探索与研究,积极吸引国家政策试点倾斜,青岛保税港区借鉴天津、上海等地做法,研究出台船舶注册扶持政策,配合青岛海关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协调,争取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船舶特殊登记制度试点”、“内外贸同港作业模式试点”等一系列改革试点;此外,积极争取外国籍干线船舶在青岛保税港区发展中转业务,并在外贸、检验检疫等方面先行先试,大力提升保税港区国际中转比例和航运市场规模,推动山东由“港口大省”向“港口强省”战略转型。
借鉴世界先进自由贸易区的管理运作模式,积极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努力构建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试验区、示范区。同时,与国家战略对接,发挥山东与日韩产业协作紧密优势和资源整合型保税港区优势,加强与韩国釜山、仁川,日本横滨等自由港的战略接轨,构筑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战略合作发展格局;把握机遇先行先试,积极承接国家开放政策,筹备召开中国保税港区发展高层论坛,为率先开展自由贸易港区试点夯实理论基础。
发挥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综合功能,积极吸引国际大企业投资合作、实现集约发展。通过保税港区面向国内外吸纳优质要素资源并进一步放大扩散,形成蓝色经济发展新优势。重点面向跨国公司、企业总部、世界500强,着力引进符合港区功能政策的国际物流、港航服务、检测维修、金融保险等大型现代服务业项目。引导一期范围内原有企业在保税仓储和单纯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上,开展进口分拨、国际采购及配送、出口拼箱等高附加值业务。
依托一系列区域独有的优惠政策,青岛保税港区魅力日益凸显,众多利好吸引着优势企业的迅速聚集。2010年,青岛保税港区共引进内外资项目投资总额过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马士基、普洛斯、铁行渣华、东方海外、嘉里大通和伏特埃等30多家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跨国物流巨头、国际知名港航企业纷纷落户。引进菱华、怡之航等世界500强和企业总部5家,吸引符合保税港区产业特点的大型物流、中介服务、商品展示等项目12个。引进博胜轮邮轮、美国S.M.C等重点合作项目6个。目前,青岛保税港区已累计吸引3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经贸平台。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功能的完善,充分挖掘和发挥保税港区的作用就等于占据了发展的制高点。” 青岛保税港区管委主任王怀岳表示,将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全局,以国际标准加快保税港区开发建设,立足本土优势抓好功能政策突破,最大限度地发挥保税港区辐射带动作用,将青岛保税港区建设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功能区,为山东扩大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功能支撑。
建设高端市场,助力保税港区发展
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支持青岛港以大宗干散货储运集散为发展重点。青岛保税港区结合规划,充分发挥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和港口区位优势,致力于建设“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物流通道,大力发展棉花、天然橡胶等大宗原材料进口业务,进一步巩固青岛作为全国重要原材料集散地的地位,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和定价中心。搭建一批大型现代流通市场平台,创新“美元挂牌、保税交易”模式,积极推进以电子交易为平台的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发展,形成比较发达的特色商品交易市场体系。
目前,青岛保税港区各种电子交易市场,借助区域政策优势,创新交易模式,实现集群发展。初步建成了以橡胶、棉花为龙头,集塑料、建材、油品于一体的高端生产要素市场集群,共发展会员1万多家,实现年交易额500多亿元。基本形成了多种类的专业化市场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并在各专业领域内争夺国际话语权。其中,青岛棉花交易市场自开业以来实现交易量2万余吨,交易额2.67亿元,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第一家与国际接轨的进口棉现货交易市场,预计2至3年内将建成全国最大的进口棉交易市场;青岛矿权矿产品交易所是国土资源部认可并指定的国内唯一的,集矿业权交易、矿业融投资等功能于一体的矿业资本市场,已建成“中国矿权交易网”和“国际矿业网”两大矿权矿产品专业化交易平台,拥有会员4800多家;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作为全国首家进口胶专业市场、全球第一家己内酰胺交易市场,已累计实现进口天然橡胶交易587万吨,交易金额达117亿美元。其天然橡胶即期、远期报价作为中国海关进口天然橡胶征税的一级参考价,与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新加坡商品交易所并称为世界三大天然橡胶交易中心、定价中心,为我国在争取国际商品定价权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同时,青岛保税港区为完善专业市场群综合配套政策,引进了棉花、轮胎、乳胶、橡胶、塑料五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棉花实验室年检进口棉占全国的50%以上。五个重点实验室的启用,对青岛保税区建设大宗原材料交易中心、推动市场群发展、完善国际交易市场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岛保税港区虚拟经济和市场群建设相结合,吸引了大量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带动了山东省大宗商品的销售和市场繁荣,有力地促进了青岛保税港区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商品交易定价中心和特色产业集聚中心。
随着青岛保税区转型升级为保税港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大宗原材料商品交易市场集群更是异军突起,发展迅猛。2010年年底,以金属铅和稀土金属等有色金属为交易品种的国内首家国际有色金属电子交易市场——青岛国际有色金属市场开始正式运作,预计一年内可实现交易额500亿元人民币,创造 15000多个就业岗位。而在此前10月份,投资3000万元刚刚运作的青岛国际化工品交易市场,已建成了覆盖华东、华北等地区的全国最为先进的区域性塑料物流网络,并与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张家港化工电子交易市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市场计划利用五至八年的时间,吸引中国30%以上的塑料交易量,搭建中国最专业的塑料交易平台,并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价格信息发布平台。
与此同时,国内首家从事尿素电子交易的专业市场——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成功推出尿素中远期交易,市场运作仅5个多月,便吸引了国内大批投资者入市交易,目前已累计实现交易量162万吨,交易额27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有专家分析,青岛保税港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改变了传统的商品交易方式,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采用电子商务方式,即期现货、远期现货、竞买竞卖等多种交易模式相结合,为国内外企业提供良好的销购交易场所和网络信息服务,为我国生产和贸易企业提供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减少流通经营环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打造起了全新的第三方交易平台。
发挥本土优势,放大辐射带动效应
2011年新年伊始,青岛保税港区管委与胶南市政府正式签定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面积10平方公里的青岛保税港区胶南功能区,由此放大保税港区功能政策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功能区将整合青岛保税港区和胶南市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保税港区在发展国际物流、吸引国内外投资中的作用,以及招商人才优势和信息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仓储、加工等产业,打造以保税物流中心为载体的西海岸重要的保税仓储、物流、加工核心功能区,从而有效拓展青岛保税港区发展空间,带动青岛西海岸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
国家设立保税港区的初衷就是通过窗口示范作用,打造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而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自2005年起,青岛保税港区创新实施“区区联动”战略,不断拓展和挖掘辐射带动功能。通过园区启动、政策带动、项目推动、信息互动等方式,不断将保税港区政策功能优势辐射到全省各地。
自实施“区区联动”发展战略以来,青岛保税港区与周边地区在功能、政策和项目上进行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惠共赢。已为山东中西部联动区域引荐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重点与淄博、潍坊、德州、临沂、菏泽等10多个地区建立了紧密程度不同、形式多样的协作关系。其中,在潍坊规划建设的“潍坊科技产业园”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与德州市共同规划建设的保税港区功能区项目进展顺利;为石岛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瑞华伊士曼;为威海及青岛周边地区引进项目投资总额逾1.2亿美元。
利用区内企业已经形成的市场、资源、项目等优势,发挥保税港区重点企业带动作用,促进腹地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支持高校软控、圣元乳业等区内企业发展裂变后,将生产加工基地调整到周边区域,圣元乳业成为青岛县域工业企业第一纳税大户,优先出锐公司带动总投资4000万美元的韩国YG-1株式会社项目落户联动区域。
通过保税深加工、保税物流等功能政策,引导区内产业链条“上伸下延”,促进内陆腹地开发开放。与邹平创新合作模式,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进入保税港区设立仓储物流中心,利用入区退税政策开展业务,帮助邹平锦华集团等一批企业在金融危机时解决了出口受困难题;同时,支持区内企业乔瑟食品等将加工基地拓展到周边地区,仅在临沂的草莓种植基地目前有近5000亩,每年为临沂当地带来的初加工费5000多万。青岛国际橡胶交易市场在青岛、日照、临沂、济宁、潍坊、聊城、烟台等地建设了20余个橡胶交割库,有力加快了当地仓储物流业的发展;另有港盛、菱光、综食冷藏等一批企业,通过自身业务带动,将生产采购的基地放在周边区域,有力推动了当地的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捕捞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
青岛保税港区通过联动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培育形成了以国际物流、先进制造、国际航运服务、高端市场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总量、进出口总额、各项税收年均增长率在25%以上;生产性项目投资强度达到每亩431万元,产出率788万元,接近发达国家园区投入产出水平。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青岛保税港区将重点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大宗原材料交易和定价中心、特色产业集聚中心等四个中心,强力吸引国际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快速集聚,形成强大的创新创造示范带动能力和功能辐射放大效应,成为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新引擎。
青岛保税港区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新引擎(面向“十二五” 实现新跨越·城市篇) 打造效能淮安 助推苏北经济腾飞(面向“十二五” 实现新跨越·城市篇) 金色之湖小江南(面向“十二五” 实现新跨越·城市篇) 山东寿光: 面向“十二五” 均衡发展谋新篇(面向“十二五” 实现新跨越) 谋求城市新发展 实现管理新跨越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畅想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转载》 “云计算”猜想:十二五经济发展新引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姚秀通 巩固支柱矿井新优势 在集团公司“十二五”新跨越中再立新功 依法治国还要实现两个新跨越-中国青年报 中国“十二五”新规划关乎实现经济再平衡 开启蓝色新引擎 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十一五”云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成绩辉煌生活消费质量水平实现新跨越(组图)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财经频道-金融界 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新兴产业打造城市新发动机 李尧林在“奋战十二五、加快新跨越”动员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