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揸fit粤语高清:邓小平外交的战略考虑:为啥只握手不拥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53:02

  于是,1988年11月3日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会议召开了。会议纪要第四条写道:“领导人会见时,只握手不拥抱(此点同苏方谈礼宾安排时先打个招呼,强调双方只握手问好)”。

  邓小平对开始发烧的中苏关系注射了一针冷静剂,一方面是为制止苏方的“热”,另一方面也警告我们自己:要有一定的热度,但不能过度。

  中苏高级会晤之前,两国外长互访,为邓、戈高级会晤进行了铺垫准备。首先,1988年12月1-3日钱其琛外长到达莫斯科访问,我作为礼宾司副处长随行,参加了中苏外长在苏联外交部别墅的两次会谈,见证了钱外长代表中方向戈尔巴乔夫发出访华邀请,看到了中苏双方人员“只握手,不拥抱”的各个场面。因此可以肯定地说,钱外长访问莫斯科时就已开始执行小平同志的指示。

  接着,整整两个月后,即1989年2月2日,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回访我国,双方敲定戈尔巴乔夫访华具体日期。1989年5月15日戈尔巴乔夫如期到达北京,实现了高级会晤。上述两次苏方来华的重要访问,我作为外交部礼宾司的主管处长都参加了接待工作,特别是在接待戈尔巴乔夫前,“只握手,不拥抱”的指示已由礼宾司巧妙地转达给苏方。

  只握手的战略考虑

  见面握手问好是人际交流最普通的礼节,同朋友、熟人握手,也同不太熟悉、不太认识的人握手,甚至同对手或不太友好的人士握手。外交工作中即使提交抗议照会、互相指责之后,也要握手告别。这既是风度,也是礼节的要求。至于拥抱礼节,则是友好亲密的表现,虽然外交上经常能看到,但是它不是随意可以施行的。

  邓小平这一指示意义深远,不仅仅是一个礼宾问题,而是关乎到两国关系的定位。这简单的6个字,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内容和长远的战略考虑,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举重若轻的战略家风范。(作者马保奉: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上一页 1 2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