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7.0 最大视角:初中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20:36

(一) 我国反抗侵略、追求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本主题在复习中,可以围绕以下三条主线进行: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三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探索史)。

  外国列强的侵略

  19世纪中晚期,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英、法等西方列强连续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如中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化,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不断加剧,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的抗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危机日益严重。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以坚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精神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从左宗棠收复新疆到黄海大战邓世昌率领将士以身殉国,无不彰显着中国军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正是这些抗争,才使得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阴谋没有得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和崛起的推动力。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以洋务派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它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但由于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最终以失败告终。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变法图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最终也失败了。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掀起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他们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吸取教训,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向尊孔复古逆流发起了冲击。新文化运动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内容,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纵观近代化的历程,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变化,体现了近代化探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特点。也让我们感悟到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使中国摆脱落后的面貌。

考点梳理

一、外国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清政府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结果: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罪行:英法联军于186010月占领了北京,并放火烧毁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3)影响: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
  2)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影响: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③从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驻兵;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 
  3)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原因: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经过: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把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3)意义:维护了民族尊严,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民族气节。
2、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在浙江慈溪一战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俄英对新疆虎视眈眈,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2)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三路大军进军新疆,采取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术,在新疆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探索史)
1、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派别:洋务派(封建统治阶级)。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4)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为主,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5)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影响: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
  (2)派别:维新派(资产阶级)。
  (3)主张: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4)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5)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6)地位和作用: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辛亥革命
  (1)时间:1911年。
  (2)概况:191110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而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称辛亥革命
  (3)派别:革命派(资产阶级)。
  (4)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或实现三民主义)。
  (5)人物:孙中山。 
  (6)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建立中国同盟会;在《民报》上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新文化运动 
  (1)时间:1915年。 
  (2)派别:资产阶级或知识分子。 
  (3)主张:民主、科学。 
  (4)内容:前期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后期以介绍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5)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6)影响: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创造了条件。

2008年是戊戌变法110周年,近代化问题就值得我们关注。
  与当今社会经济建设或者思想建设的联系和启示类考查。
  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相联系,主要是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锐意进取,积极探索的相关史实以及从这些人物和事件中体现出来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当今的改革开放和近代史上所谓的开放对比考查。
  另外这一主题还要注意以专题的形式考查以及与时事热点的联系,如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中日建交以及当前中日关系如温家宝总理访日、胡锦涛主席即将访日等。
命题展望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同时考查这一时期中国人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积极探索近代化的道路。
  在人民抗争主题下考查中国人民的反抗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反抗侵略的史实。
  中国近代化这个主题下洋务运动与同一时期的俄国1861年改革。同类性质的戊戌变法、明治维新对中日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失败与成功原因的分析比较等。
  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学习西方的侧重点的变化及四次重大探索的结果给人们的启示和感悟或者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等。
  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探究其特点等。
  立足于爱国主义情感的考查,如分析清政府一败再败的原因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激发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感;以爱国英雄人物给我们的启示为考查点;在理解爱国主义精神时,应注重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角度进行复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

考点综述

  1919—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中国人民通过艰苦斗争,不断探索、创新,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的复习主要把握以下三个阶段的特征: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二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三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它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式的发展,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一直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危难的长征途中,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主题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种艰难的历程。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日渐上升,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用血肉筑就了一道钢铁长城。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先是集重点于正面战场,作用突出;后逐渐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强化独裁统治。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展开的全面斗争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内容。中共代表人民利益,要求建立民主联合政权;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企图继续其一党专制独裁,这种根本分歧使国共两党从合作走向全面对抗,最后以中共的胜利告终。
  这一时期,是民主与独裁两大势力较量的历史;是国民党积极反共,大打内战,企图继续独裁,但最终失败的历史;是中共争取和平民主,打退国民党进攻,并最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历史。

考点梳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被拒绝。
  (2)爆发时间:191954日。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4)发展: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斗争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
  (5)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为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6)五四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党的纲领、确定中心任务、选举中央机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北伐战争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3)时间:19267月。
  (4)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5)成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6)结果: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4、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19278月,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攻占大城市受挫,毛泽东及时分析敌强我弱的局势,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5、长征
  (1)背景:由于中共临时中央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被迫放弃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转折: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3)长征胜利的意义(略)。
  (4)长征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
  19319月,日本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炮轰沈阳城,挑起了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西安事变
  (1)背景:面对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蒋介石仍然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2)时间:19361212日。
  (3)事件: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结果: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从此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
  (1)时间:193777日。
  (2)经过:日本借口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再次挑起侵华战争。
  (3)影响: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4、南京大屠杀
  193712月,日本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占领南京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6、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19454月;延安。
  (2)主要内容:明确主要任务;制定政治路线;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3)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为了掩盖真相,进一步赢得发动内战的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2)经过: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孤立蒋介石。
  1945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3)影响:国民党赢得了发动内战的时间,但政治上陷入了孤立。历史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和国家利益的政党。
  2、挺进大别山
  (1)时间、领导人:1947夏;刘伯承、邓小平。
  (2)挺进大别山的目标: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3)作用: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3、三大战役
  (1)时间:19489月至19491月。
  (2)战役名称及意义: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
  (1)时间:19494月。
  (2)目标: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3)作用: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

命题分析

  重点分析: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道路的探索
  1、道路
  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
  (1)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2)在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作出了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决策,并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1)在抗战时期: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积极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赴敌后战场,同国民党共赴国难,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
  (2)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为争取民主而积极努力,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4、认识
  (1)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符合自身特色的革命道路,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与成功。(2)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热点链接

  2007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所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就值得我们去关注。
  这种探索之路可以延伸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同时也可以联系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要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创新、科学发展相联系(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锐意进取、积极探索的相关史实)。

命题展望

  通过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史实,考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这一主题可结合当前我国的改革实践及世界历史中对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体会及对中国革命历程艰难曲折的认识,可结合奥运精神进行思考。
  抗日战争这一主题下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英勇抗战仍要注意,另外还要注意以专题的形式及与时事热点的联系呈现这一主题。当前中日关系可从两个方面分析:(1)正视历史——右翼势力的发展,如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2)面向未来——中日经济合作、友好往来,如安倍晋三访问中国、温家宝总理访日、胡锦涛主席即将访日等。
  国共关系应注重合作相关知识的呈现,注重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感悟、启示。

(三)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考点综述

     本主题在复习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二是从1953年到197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这一学习主题主要阐述了建国后头三年的历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新中国在建国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基本任务,巩固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这一学习主题主要反映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这就要求我们认识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经历过两次重大的失误和挫折,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
  在学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认识到新中国在当时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认识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艰辛;特别是从当时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

考点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10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中国终于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这是新中国成立的最重大历史意义。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和平解放西藏
  (1)经过: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951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同时,也给西藏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抗美援朝
  (1)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3)主要人物:黄继光、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抗美援朝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概括。
  (5)结果:1953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土地改革
  (1)原因:解放前存在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原因: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时间:1953—1957年底。
  (4)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建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建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建成通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时间: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时间:1953—1956年。
  形式:组织分散的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性质:社会主义改造。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1954—1956年。
  形式:公私合营,即先共同经营,后通过赎买过渡为完全公有制。
  特点: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
  (2)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3)意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5、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这使得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建设成就: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取得显著成就。大庆油田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4)先进人物: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等。
  6、十年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
  起因:毛泽东的错误判断,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利用。
  时间:1966—1976年。
  表现:停课、停工闹革命;党政机关受冲击;干部,知识分子遭到迫害;抗争受压制——二月逆流。
  (2)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命题分析

  一、强化插图识记与判读能力
  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时期各种类型的图片众多,无论是事件图片(如开国大典图、跨过鸭绿江图、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建设成就系列图等)还是人物图片(如黄继光、邱少云、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或是漫画图片(大跃进系列漫画图),均在近年中考试题中大量出现。对图片的掌握,重点在于背景知识方面。从可能出现的命题新角度预测,建议同学们对不同时期的图片之间内在的联系进行挖掘,如开国大典图与抗美援朝图片之间的保家卫国性质的联系等。

  二、历史服务现实,关心国家大事
  中考试题中,鲜活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与时政热点相联系进行考查。因历史与现实是丝丝缕缕密切联系的,所以在选择二者的结合点方面,要有重有轻。其中,下列三个问题建议引起重视:
  1、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点,近年中考中,围绕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命题的尝试呈增加态势,这与中考命题中体现关注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的理念密切相关。此专题主要涉及的历史知识包括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设问的角度可以涉及土地所有制”“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等,相信这方面的命题还会在2008年在更多地区以更多题型呈现。
  220079月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评比活动影响重大,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联系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的模范代表人物,如政府干部的代表——好干部焦裕禄,科技领域的代表——“两弹元勋邓稼先,艰苦创业的代表——劳动模范王进喜,助人为乐的代表——好战士雷锋等。要领会这些先进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不怕吃苦、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以中共十七大召开为切入点,以重大历史会议为纽带,将这一时期的政协会议、一届人大、(中共八大)联系起来进行复习。

思维拓展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农村各阶层的划分依据
  对农村各阶层的划分是根据土地的占有与使用以及劳动力雇佣情况,将农户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五类。
  地主是指拥有了比较多的农用土地,并把这些土地中的大部分拿去出租,收取地租的人。
  富农是相对较小的土地所有者。一般而言,其拥有的土地数量,除了自己耕种以外,还大约富余三分之一的土地因自己忙不过来而雇佣别人耕作者就被划为富农。
  中农的定义是其拥有的土地刚好够自己耕种,收获也刚好解决温饱问题,既不雇佣别人,也不被别人雇佣。当时,中国的中农人数较多(约占农民人数的35%),是农民中的中等收入者,也是土地改革以及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争取对象。
  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约为中农土地的一半或一半不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缴纳地租的农民。在中国,贫农人数众多,约占农民人数的40%,所以他们也是中国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以及合作化时期的主要依靠力量。
  雇农指没有土地但又不得不从事农业,所以只能为富有的土地所有者打工,赚取微薄的口粮养家糊口的农民。

(四)走向辉煌的现代中国

考点综述

        本主题在复习中可以围绕两条主线进行: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二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等四个方面取得的成就。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建国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会议通过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中国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沿海经济特区建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党和人民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这一切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新中国建立后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同样,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国防力量也大大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科技强军之路,国防力量日益增强,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在外交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且树立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良好形象。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要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表现的军威国威,认识我国开创国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认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的外交成就。
  启示: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她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定党的领导;同时也说明了改革开放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香港、澳门的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这种政策既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又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我们得知,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反过来,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考点梳理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内开始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内容:思想上: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根本目的: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2)过程:安徽凤阳小岗村的部分村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方法;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同时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经济特区的建立
  (1)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实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过程:①设四个经济特区,主要起到了窗口的作用;②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③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对外开放区向内地、边疆发展。现在我国已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作用: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我们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5、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革使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过文革,人们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此后其他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的颁布。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上迈进。
  6、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成就
  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提出时间:新中国筹建的时候。
  (2)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1)含义: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条件。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结束了香港、澳门被外国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3、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台湾问题的由来:解放战争中,蒋介石集团败退到台湾;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台湾关系的变化: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3年,汪辜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4、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1)人民海军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2)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装备加强。
  (3)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5、外交成就
  (1)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主要成就: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命题分析

  通过对2007年全国各省中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属于重点考查对象,涉及了教材中所有重点知识,命题的形式比较灵活,考查题型也较全面。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识记和理解,包括正文和楷体字内容及图片;其次要注意探究知识的深度。
  根据分析,预计2008年中考本部分仍将是重点。因为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都可能是重点考查内容,但在命题上可能会以图片题,或者是结合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等内容进行考查。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是我国的一件大事,所以以十七大内容为背景进行命题将是一个方向。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也有可能以近一年来我国同一些大国的外交活动进行命题。

思维拓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将党和国家从危难中挽救出来,但是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在此形势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决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重要问题。
  第一,思想上: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第三,组织上:结束了倾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它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从此,我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科教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迁

考点综述

 

本主题复习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版块:一是中国近代经济与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二是现代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变迁。

  中国近代经济与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它反映在政治上,是一系列政治变革的此起彼伏;反映在经济上,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反映在社会生活方面,是人们在外来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求新求变,一系列新鲜事物不断出现。
  现代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表现在科技教育成就巨大,文化方面百花齐放,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冲击,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日趋走向完善。这一时期新的科学技术、新的观念、新的政策层出不穷,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考点梳理

  一、中国近代经济与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实业救国”

  (1)原因:张謇看到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

  (2)口号的提出: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企业命运:大生纱厂虽有较大发展,但最后被吞并。

  [深度理解]第一,张謇作为一位清末的科举状元,能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既是其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使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可以说,张謇的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其创办实业的经历又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过程: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工业是凋谢、萎缩的。

  2、特征: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沿江大城市地区;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三)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19世纪中后期,轮船和火车相继传入中国。火车、轮船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近代通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四)社会生活的变迁

  1、照相和电影: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报纸:《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3、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习俗: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人民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

  5、局限性: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坐轮船、火车,看电影、报纸,照相,是少数有钱人的享受;传统习俗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五)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1、詹天佑: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建京张铁路。

  2、京张铁路的修建: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另有“之”字形说法)路轨。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六)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终于制出纯碱,并撰写了《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碱业的垄断。他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百分之四十。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七)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魏源和《海国图志》

  (1)魏源是清朝晚期著名的思想家,编有《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2)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师以长技”的具体做法: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举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强烈批判闭关锁国的政策,猛烈抨击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他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2、严复和《天演论》

  (1)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2)他的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八)新式教育的开端

  1、新式学堂的开办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

  (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废除科举: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在1905年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九)近代文学艺术

  1、主题: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2、主要代表人物:文学方面——有文学巨匠鲁迅;国统区的郭沫若;解放区的赵树理、丁玲等。艺术方面:有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二、现代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变迁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爆炸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卫星

  (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我国还掌握了一箭三星、返回式卫星技术。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二)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三)“863”计划

  1、名称由来: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央写了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的一封信,建议发展我国的高科技。

  2、涉及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八个领域。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互联网:20世纪末,互联网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2、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可以在网上浏览新闻、查询信息资料;电子邮件便于人们交往;可以网上购物、上课、看病……但同时,网络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带来危害。

  (五)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于1986年,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高等教育的大发展:(1)整体特征: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大增,学科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教育质量、办学效益明显提高。(2)科技工作:成绩显著。

  (六)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1、文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崭新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2、艺术: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七)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

  1、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2、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中国乒乓球、射击运动不断夺得金牌。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

  (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1、衣食住行用的变迁: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革开放后,就业渠道拓宽,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九)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人民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党中央也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了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精神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

  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命题分析

  与时政热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命题,成为近年来中考的一大趋势,既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归纳分析能力,又注重考查学生把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能力。复习本主题时更要与当前的时事热点相结合。

  一、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做的报告中包含了本主题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十七大报告中涉及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思想变化,教育与体育事业发展,人们生活变迁,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相关内容都会是本主题考查的重点。

  二、2008年北京举行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奥运的了解将是考查的热点。

  三、关于现代科教与生活变迁与时事热点联系更为紧密。如:中共中央实施的“2007年全部免除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本费”等与近现代教育发展情况相联系;“嫦娥奔月工程”与近现代科技发展相联系。

  四、注意:本主题内容与其他主题都有纵向或横向的联系,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联系;思想文化与近代中国三次社会思想大解放的联系;现代科技教育、人们生活变迁与改革开放的联系等。

  五、考查的题型多种多样,有选择题、图片题、材料分析题和探究题,尤其近几年中考命题比较注重通过图片来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要对教材中的图片和时事新闻图片多加关注。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919年5月4日,随着爱国学生的一声呼喊,中国革命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据此回答13题。
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问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及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之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19196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
A.革命斗争是学生们发动的           B.各阶层的团结斗争是胜利的保证
C.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重要力量      D.工人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力量
2五四运动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一战的推动      B.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之间矛盾的加深
C.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4“……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哟,哪里人民得解放……”一曲《东方红》唱出了中国人民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2008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
A.84周年 B.85周年 C.86周年 D.87周年
5、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

①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们    ②五四运动的游行学生 

③中共一大会址         ④中共早期组织分布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共产党成立早期学习俄国的革命模式,走了很多弯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从幼稚走向了成熟。据此回答610题。
6、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7、南昌起义发生时( )
①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了革命 ②参加起义的主力是工农红军第四军 ③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中共党内的错误思想还存在 ④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立  ⑤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取得胜利的经验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8、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9南昌起义后,19278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秋收起义,并派毛泽东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那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过程中,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
A.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
C.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D.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10、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某市中学生夏令营计划今年暑假进行一次红色旅游,选择了井冈山——瑞金——南昌路线,他们可能看到的红色旅游景点有( )
①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②井冈山革命旧址群 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④八七会议旧址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从1924年1月到1949年4月,国共两党历经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分分合合,最终走向了另一轮的隔绝。据此回答1120题。
11、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关于国民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C.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广东、广西         D.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12、南京国民政府实际上是镇压人民的国民政府,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实行国民党一党独裁专政         B.实行屠杀共产党的政策

C.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实权操纵在蒋介石手中
13、右图是遵义会议的会址,19351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 
A.革命道路B.红军军事       C.党的组织原则D.党的领导核心
14、某大学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沿途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下列按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历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 ②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③飞夺泸定桥遗址 ④遵义会议会场 ⑤吴起镇会师纪念馆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    C.②①⑤④③    D.⑤①④③②
15、“193612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前来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迫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那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政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加剧B.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国共两党由对峙到合作D.国民党政权内部的分化
162005516日,90多岁的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跪谢罪。这个地方是( )
A.卢沟桥 B.柳条湖 C.汀泗桥 D.泸定桥
17、下列事件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长征胜利     B.遵义会议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18、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直至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那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持续到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策略方针B.美国不赞同破裂C.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D.民族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19、19458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终于结束,国共两党又重新面临着新一轮的抉择。那么下列对当时国内局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面对两种前途还举棋不定 ③美国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④中国共产党在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⑤各民主党派主战者与主和者各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20、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胜利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解放了东北、华北全境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二、非选择题
21、探寻长征
【相关链接】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几乎每天都有一次战斗;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4名战士壮烈牺牲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走上了一条不断创新的长征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不断壮大、不断自我完善的道路,也是中国革命不断走向成功的道路。
材料二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成为历史,红军将士铸就的长征精神则在人们的怀念中永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的长征,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一新长征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将更加艰巨,要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必须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请回答:
1)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举行过具有历史转折的会议是指_________,请你列举长征中的两次著名战例。


2)请你结合史实说明在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人民是如何开创不断创新的长征之路的?


3)今天我们所进行的新长征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改革开放,作为新长征的继任者,为什么必须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22、思考中日关系。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图  日军在沈阳向中国军队进攻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  中国人民欢庆抗战取得胜利    
材料二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之破袭铁路
        材料三 今天中日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06年双边贸易额由邦交正常化时的11亿美元,增加到2073亿美元,两国友好城市多达233对,人员往来超过480万人次,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说
1)结合材料一,填写下列表格中空白框内的相关内容。

图别     

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主要影响

图一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图二         

                             

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图三      

                          

                         

图四      

抗日战争胜利

                         

2)请你为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确立一个主题。


3)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中日双方应作出哪些努力才能进一步推动双方关系的发展?


23、探究国共关系。
        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两大政党,他们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两党关系却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1)国共之间曾经有哪两次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分裂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得出什么启示?
4)你认为通过我们的探究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1.B 2.D 3.B 4.D 5.B 6.B 7.C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A 15.C 16.A 17.C 18.D 19.C 20.D
二、21.1)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答出其中任意两个战例即可)(2)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作出了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决策,并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最终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我们战胜新长征道路上的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力量之源。
  22.1
 
2)血肉筑长城、全民抗战等。(只要能从中国抗日军民的英勇抗战、团结御辱出发即可)(3)首先日本要深刻反省战争罪行,必须正视侵略战争给中国和其他国家带来灾难,以史为鉴;同时我们要面向未来、珍惜和平、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关系。
  23.1)合作: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成就:第一次:创立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第二次: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恶果:在全国形成内战局面,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后果。(3)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因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和则两利,分则两伤。(4)意义:认识到增强海峡两岸的交往,反对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开放性试题,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据此回答12题。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文件和决定包括(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2、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各项表述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胜利,打败美帝国主义     D.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现实生活中,许多朋友叫国庆,是因为他们出生在国庆这一天,那么在这些叫国庆的朋友中,到2008年,最大的年龄是( )
  A57周岁    B58周岁    C59周岁    D60周岁 
  4、右图展示的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的世界意义是( )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②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③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关联着,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据此回答67题。
 ★6、材料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主要目的是( )
  A.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抵抗侵略,维护和平   D.援助邻国,睦邻友好
  7、下列历史人物中,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包括( )
  ①彭德怀 ②董存瑞 ③黄继光 ④邱少云 ⑤邓稼先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8、人们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主要是因为( )
  ①他们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他们是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 ③战斗中,他们英勇顽强,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④他们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20067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那么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是在
( )
  A一五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其中可以采用的有(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鞍山轧钢厂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三峡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
  A.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2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作主人
  C.新中国的成立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3、下图是人民日报登载的一则新闻,它反映了(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4、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1958年,一位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他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有( )
  A.农村田间分田分地正忙          B.农村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C.中学生参加了大炼钢铁          D.报纸上宣传以粮为纲” 
 ★16、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B.三大改造——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C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D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7、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季建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18、张杰的爷爷讲述他们年轻时,学校停课,大家穿着时髦的绿军装,爬上火车到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个个激动万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在( )
  A1953—1956   B1958—1960    C1966—1968   D1974—1975
  19、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被誉为新时期党的好干部、时代先锋。就贡献和影响而言,下列人物中属于此类的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20、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叙述,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倾错误恶性发展 

C.既遭到挫折,也取得成就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请回答:
  1)图片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            运动;这一运动开展后,             制度被消灭。
  2)据图片二,到1956年底,国家对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在我国初步建立。
  3)图片二中的和图片三中的人民公社有何不同?(答出两点即可)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农村改革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举出材料一中历史的事实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例子。


  3)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3、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20051019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政府文告。为探究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程,某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1)新中国十分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从1949年到1956年,新中国制定了哪些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分别说出它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哪次会议上得到纠正的?

 

  3)从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24、问答题。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的或右的错误,是主要的。结合你所学知识,列举三件的错误;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的错误是什么?从对这些的错误的思考、反思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C 5.C 6.B 7.C 8.B 9.A 10.A 11.C 12.D 13.D 14.B 15.A 16.C 17.D 18.C 19.B 20.C
二、21.1)土地改革运动;封建剥削或封建土地。  2)农业;社会主义制度。  3①前者是农民自愿参加,规模较小;后者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大二公);②前者顺应了当时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后者则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③前者的成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后者则使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改革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定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等等。(符合题意即可)
  22.1)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保卫中国的国家安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等。 (21894年(或19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进而侵略中国(或甲午中日战争)。  3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②战后,美国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包围、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阻碍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台湾问题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23.11949年制定了《共同纲领》,地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  2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  3)启示: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合法的权力和利益。
  24.党在1958年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又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而后者是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的错误。教训: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学习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后,张强同学发现在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前都伴随有思想解放运动。对此他进行了相关的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
  ①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③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④维新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壮大,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三个代表的践行者 ③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正确的 ④30年间中国取得的成就,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0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其中的本质含义是( )
  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前提

4、右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的情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特色是指( )
  A.进行物质文明建设 B.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C.在中国国情下实行的社会主义 D.和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建设
  6、下列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中,属于重大转折的是( )

①中共一大 ②遵义会议 ③中共八大 ④十一      届三中全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其中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应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社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右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9、右图向大家展示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风貌,下列城市中,也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
  ①汕头 ②珠海 ③厦门 ④广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指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1、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 )
  A.“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C.的问题   D.的问题
  1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1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提出时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筹建新中国时   B.新中国成立之初    C.三大改造完成后  D.改革开放后
  14、右图中间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表现了一种和谐与共存的画面,采用该区旗的地区是( )
  A.澳门  B.台湾 C.香港  D.钓鱼岛
  

15、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②台湾问题由于涉及美、日等国,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原则的 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在台湾投资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7我爱祖国的蓝天,云海茫茫一望无边,春雷为我敲战鼓,红日照我把敌歼。美丽的长虹搭起彩门,迎接着雄鹰胜利凯旋……”,中国人民空军刚刚诞生时就面临的考验是( )
  A.进行解放战争   B.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C.进行抗日战争   D.镇压反革命
  18、右图是某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期间,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的照片,此事开创了通过乒乓球开始进行外交的事件,请问该国指的是( )
  A.日本  B.朝鲜     C.美国  D.法国
  19、小刚暑假期间到东南亚去旅游,他参观了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他是在哪个国家看到的( )
  A.印度 B.巴西 C.印度尼西亚 D.新加坡
  20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一个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走向世界,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
  A.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召开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二、非选择题
  2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南京条约》的签订     日本帝国主义签订投降书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请回答:
  1)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请你谈谈它的历史意义。
  3)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这个构想最初是针对哪一问题的解决而提出的?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而愈挫愈勇,遭遇困境而英勇不屈。你能从上面的图片中得到哪些启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中国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后开始的?这次会议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措施是什么?


  3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根据实际情况,指出国家为了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


  4)根据材料总结出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民及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23、活动探究题。
  在进行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总复习中,九年级(3)班的同学对苏联和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探究:
  1)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列举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中国的影响。

 

 ★(2)戈尔巴乔夫和邓小平都进行了改革,试分析这两次改革的背景有何相同之处。

 

  3)戈尔巴乔夫并没有挽救苏联,而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的带领下走向了成功,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两个国家改革的不同结局中,请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C 6.D 7.B 8.C 9.A 10.C 11.C 12.B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19.C 20.D 
21.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3一国两制,台湾问题。 (4)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等。
22.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对国有企业主要通过实行政企分开和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3)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政策。(4)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半封闭的格局到全开放的对外格局等。
23.1)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彷徨中的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也曾经组织领导过工人运动和发动武装暴动,但结果却失败了;后来又组织国民革命军发动了武装起义,同样没有成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也受到了苏联的影响等。  2)都是在两国经济发展遇到巨大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国家经济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3)戈尔巴乔夫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斯大林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的准备不充分以及改革的措施不当等;邓小平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领导者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制定政策,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等。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20世纪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曾经有一个发展的春天。据此回答1—2题。

  1、李安的爷爷在旧中国是位商人,他曾经在某个时期创办了纺织厂,利润相当丰厚,后来他感叹这个时期时说:“那真是一个黄金时代啊,只可惜太短暂了。”李安爷爷感叹的这个“黄金时代”是(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一战期间       D.国民革命时期

   2、与李安爷爷类似的一批人感叹这一时期为“黄金时代”的原因中不包括(   )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C.一战中西方列强忙于战事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下面这张图片展示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

  A.以重工业为主辅以轻工业     B.集中于轻工业,几乎没有重工业

  C.以第三产业为主             D.以汽车工业为主

 仔细辨别下图人物,据此回答4—8题。

                          

4、图片中人物创办的大生纱厂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 )

  A.大学生下海经商是实现“实业富国”的必由之路   B.“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

  C.当代青年要把个人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      D.大学生不能“舍本逐末”搞经商

  5、1913年,图片中人物的大生纱厂要了解江汉平原的棉花等级、棉花价格等相关信息,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轮船到湖北实地考察     B.在《申报》刊登征集信息广告

  C.拍电报给湖北同行了解行情         D.邮寄信件给湖北同行了解行情

  6、下列是图片中人物的生活片断,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他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悲愤万分

  B.他的一位远房亲戚乘坐火车,通过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他的朋友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1913年的一天,谈成了一笔生意后双方握手相贺,他邀请对方合影留念,并请对方去看电影 

  7、诗句“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反映的是图片中人物利用下列哪种传媒方式( )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话     D.无线电话

  8、1916年图片中人物的一位女仆人和在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特点的有( )

  ①“大人,你走多日,何时回来?” ②“先生,你的太太生病了。” ③“老爷,你能给我带点缠足布吗?” ④“先生,太太吩咐请你将北京大学的照片带张回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近现代的思想文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据此回答9—11题。

 ★9、缠足禁令颁布后,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中国妇女中出现了一代所谓“解放脚”。“解放脚”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0、这是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第12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的文化测试中的一道试题。下列搭配中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B.译著《天演论》——严复

  C.《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D.“侯氏制碱法”——鲁迅 

 ★11、某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金婚》中讲述了两位主人公从1956年到2006年的婚姻故事,下面摘取的几个生活片断,最不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是( )

  A.女主人公文丽在1956年结婚,喜欢读苏联的文学作品

  B.男主人公佟志支援三线建设时和同事一起唱样板戏——《沙家浜》

 C.佟志的儿子给父母唱刘德华的歌曲,谈论马龙·白兰度,二女儿出国留学,小女儿迷上了琼瑶的电视剧

  D.儿女们为男女主人公操办金婚典礼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科教与体育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据此回答12—16题。

  12、下列与右图反映科技成就有关的是( )

  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D.1997年11月顺利实现三峡大江的截流

  1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这是人们对右图中这位农业科学家的称赞,下列有关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B.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D.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14、上海一家社区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社区博客,鼓励小区居民为社区的发展献计献策,并通过博客反映小区的发展,也可以批评不文明行为,这种做法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下列有关互联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互联网日益深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

  B.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C.青少年要善于利用网络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D.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严厉禁止青少年上网

 15、右图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希望工程”的标志照片,名为“我要读书”。近年来党和政府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能上学,上好学,颁布了各种措施和政策,2007年实行的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是( )

  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      B.全面免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本费

  C.创办“春蕾计划”        D.对新入学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新生进行补助

  16、下列图片中,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吉祥物是( )

  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此回答17—20题。 

  17、改革开放前,人们使用图中的粮票、布票等票证购物,其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B.国家提倡节俭,避免浪费

  C.国家用这些票证限制了人们的购买力        D.国家用这些票证主要是为了控制人口流动

  18、2007年11月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路上的中间隔离护栏被拆除,在中山路上服务了十几年的中间隔离护栏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舞台,对此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市交通部门的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       B.石家庄的交通状况已经彻底改观

 C.中山路上的中间护栏虽然被拆除了,但是市民心中的护栏依然要发挥作用

  D.只要每一个人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护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19、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栏目《交换空间》,每期让两个家庭为对方的房屋进行设计并重新装修,装修的风格多种多样,这说明( )

  A.人们喜欢装修 B.中央电视台在炒作C.人们把房屋当作了商品D.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20、右图是原中央电视台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做的广告,这个广告和下面哪项内容有关( )

  A.就业途径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足球赛事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明今年16岁,他出生在一个四世同堂的知识分子大家庭。从小曾祖父就经常给他说起家庭几代人上学的事情:

  材料一 曾祖父的父亲曾经是第一批赴海外留洋的儿童,学成归国后,在京师大学堂担任外语教师,后亲历了大学堂改名的经过,并被聘为学校的教授。

  材料二 李明的曾祖父在老家原本是要考科举的,但是就在他要进京赶考的那一年,国家废除了科举制,无奈之下,父亲把他接到北京自己所在的学校学习。

  材料三 李明的祖父从七岁开始就按部就班的接受教育,但最后走上了文学的道路,经常去拜见鲁迅先生,受他的熏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解放区,他经常和其他文艺工作者创作小说,歌颂党和革命。

  材料四 李明的父亲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耽误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是国家恢复高考又给了他上大学的机会,那一年,他考上了曾祖父学习的那所学校的物理系。

  材料五 李明在这样家庭的熏陶下,也下决心好好读书,希望三年高中后,也能考上自己的前辈们都学习的地方,并且能支援西部的教育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一批赴海外留洋的儿童”出现在哪个历史事件中?“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它的地位和影响如何?“大学堂改名”是在什么时候?更改后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废除科举制”是在什么时候?

 

  

(3)材料三中李明祖父“按部就班的接受教育”和哪个文件的颁布有关?他拜见的“鲁迅先生”有哪些著名文章?请举例说出与他一起的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和他们的代表作? 

 

 

 (4)材料四中“国家恢复高考”是哪一年?高等学校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作用?

 

  

(5)材料五中国家“支援西部教育发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6)阅读了李明一家五代受教育的过程,你有何感受?

参考答案

 一、1.C 2.D 3.B4.C 5.C 6.B 7.C 8.D 9.C 10.D 11.D12.A 13.C 14.D 15.B 16.A 17.A 18.B 19.D 20.A

  二、21.(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辛亥革命;北京大学。

  (2)1905年。

  (3)《奏定学堂章程》;《狂人日记》和《孔乙己》;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4)1977年。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绩显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免除西部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本费等。

  (6)提示:中国教育的发展由低到高,近代教育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受西方的影响;教育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为国家建设而服务;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教育发展迅速;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教育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等。

  22.(1)第二次工业革命。尽管中国传统手工业技艺精湛,但中国近代的工业水平落后了。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863计划”;1986年3月;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成功发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等;袁隆平、王选、陈景润等。

  (4)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

  (5)提示:新旧中国的科学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从小事做起,认真仔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