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e通破解:柏杨:我愿意为蒋介石死-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30:28
柏杨:我愿意为蒋介石死作者:柏杨来源:凤凰网来源日期:2011-1-30本站发布时间:2011-1-31 21:12:02阅读量:1865次

  核心提示:柏杨在回忆录中说,西安事变发生时,得知蒋中正被扣押,自己感到心痛如绞,觉得天地就要崩塌,中国就要亡了。柏杨:我的内心一直是11岁的我,我整天为国家担心,为领袖担心,我们把国家爱入骨髓,我们不辜负国家,我们把领袖爱入骨髓,我们愿意为他死。

  凤凰卫视2011年1月29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柏杨(1920-2008)

  作家史学家

  著作:

  《中国人史纲》

  《柏杨版资治通鉴》

  《丑陋的中国人》

  解说:1993年3月7日,台湾文化界将这一天定为“柏杨日”,并在台北举办了一个盛大就会,既为柏杨庆祝73岁生日,也为庆祝近千万字的《柏杨版资治通鉴》问世。柏杨在致词中说,我是25年前的今天被捕的,那时候,如果知道有今天这样的荣耀,心里一定不会那么痛苦难过,突然柏杨看到坐在前排的蒋纬国将军,忍不住又说,25年前的今天,也正是你老哥逮捕我的日子。蒋纬国在随后的致词中,代表他的兄长蒋经国向柏杨表示了歉意,诚恳致词让在座的人深为动容。此后,柏杨与蒋家一笑泯恩仇。

  曾子墨:2008年4月29日著名作家柏杨在台湾逝世,享年88岁。多数了解柏杨的人,都是从他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开始的,书中说,中国人就像酱缸里的蛆,喜欢在浑浊恶臭的环境里相互搅来斗去,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柏杨写了十年小说,十年杂文,蹲了十年监狱,出狱后又写了十年历史,后来又投入到人权运动中去。柏杨自称是“野生动物”,别人评价他是“有硬骨头的文人”。

  解说:天下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生日,中国人甚至知道自己出生的时间是几分几秒,只有我,什么都不知道。1920年柏杨生于河南省辉县一个小康之家,但由于母亲早逝,柏杨的生日便无从可考。1968年3月7恩日,台湾政府以“共产党间谍”和“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将柏杨逮捕入狱,没有生日的柏杨从此将三月七日作为自己的生日。

  张香华(柏杨妻子):他入狱那天是3月7号,这个他就当作是他生命里面,一个很大的转折,就是他自己的,他以前譬如说批判这个社会,他对于当局并没有要颠覆它的意思,但是他遭遇到了这样的不公平之后,他觉得他要用另外一种心态来重新生活,所以他定3月7号是他的生日。

  解说:由于母亲早逝,柏杨从小就在继母的棍棒下长大,因此他曾自喻童年如“野生动物”般生活。柏杨的求学过程也颇为坎坷,从开始念书起,几乎是每学必辍,在他看来,自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尤其对算术一窃不通。晚年他常戏谑说,我到70岁对九九乘法表还不太熟悉。但是柏杨却从小对领袖蒋介石非常崇拜,西安事变发生的时候,得知蒋中正被扣押,柏杨在回忆录中说,自己当时感到心痛如绞,回家告诉父亲的路上,一面走一面哭,觉得天地就要崩塌,中国就要亡了。他后来戏称这是自己爱国病的第一次发作。

  柏杨:我的内心一直是11岁的我,我整天为国家担心,为领袖担心,我们把国家爱入骨髓,我们不辜负国家,我们把领袖爱入骨髓,我们愿意为他死。

  解说:愿意为领袖而死的柏杨当过兵,扛过枪,但最终觉得报国无门的他还是选择了弃武从文,离开了部队。迫于生计,年轻时的柏杨对文凭非常执着,但是在整个读书过程中,他却没有取得过一张真正的毕业证书,没有学历就没有工作,柏杨混迹在沈阳和北平,寻找着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是他和友人一起筹办的《大东日报》,最终还是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批准,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国民党跟随部队一起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我离开了北平古城,挤上满是残兵败将的火车,只听汽笛最后一声哀鸣,面对茫茫前途,孑然一身,这一年,我二十九岁,一生努力,化成一片模糊的眼泪。

  来到台湾之后,柏杨投奔到蒋经国麾下的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但是在与同事聊天的时候,因为赞扬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不拿人民一针一线,而被当成共匪抓了起来,所幸并没有被判刑,被放出来以后,柏杨开始在杂志专栏中撰写小说。但是,真正给柏杨带来荣耀和困扰的,还是他的杂文,也正是在写杂文的时候,他给自己取了“柏杨”这个笔名。在蒋氏父子统治台湾的年代,柏杨说自己靠着胆大包天,发挥了聋子不怕雷的精神,他往往采用最不严肃的方式,讨论最严肃的社会问题。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因此文学评论界,常常把他说成台湾的鲁迅。

  郭本城(柏杨之子):最近去世的李焕,以前行政院院长,就警告他,因为那时候李焕是救国团的主任,那我父亲刚好是他的下级单位,就警告他说柏杨你不要再乱写了,那我父亲他不以为意,你说你的我写我的,照样揭发一些所谓他看不过去的一些黑暗面,那当然会出事了。

  解说:1967年柏杨的妻子倪明华接到了翻译《大力水手》连环漫画的工作,由于工作繁忙,倪明华要求柏杨帮助翻译,因为漫画中的英文对白都很简短,英文程度并不太好的柏杨,才敢接下这份工作。《大力水手》本是一个全球发行的漫画,没有政治色彩,但是却给柏杨带来了灭顶之灾。

  郭本城:事实上情治单位注意他很久了,一直到他被抓的那个主要的原因,就说他在翻译《大力水手》这样一个故事,这就是一个爆发点。

  解说:《大力水手》漫画中有一章,画的是波比和他的儿子,流浪到一个小岛上,父子竞选总统,发表演说,在开场称呼时,波比说,Fellows,如果柏杨将这个单词译成“伙伴们”,大难降临的时间或许延后。可是柏杨却把它译成“全国军民同胞们”,这是蒋介石的发言中常对民众的称呼,柏杨说他心中并没有丝毫恶意,这是信手拈来而已。

  郭本城:这是个很敏感的事情,刚好蒋介石跟经国先生在台湾,那父子两个,刚好就是好象有影射的那种感觉在,所以就认定他有挑拨政府与人民感情的一个嫌疑。那前面又警告过你了,你还要去写,跟政府为敌嘛。

  张香华:那个《大力水手》是一个导火线,因为在后来这个案情要宣判的时候,“大力水手”完全没有提到,完全没有提,就说他是个匪谍,我也私下问过他,我说你翻译这个东西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是触犯了当道,就踩人家的痛脚呢?他就居然就没想到,他说他真的那个时候大概就急着要赚稿费,根本就没有想到说,那个是反映社会,反映现状的,他没有想到。

  解说:1968年3月7日柏杨因言获罪被冠上“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而入狱,稍候又追加了“共产党间谍”的罪名,但是直至判决之前,柏杨依然心存希望,信仰基督的他祈祷政府释放他。而且他还安慰倪明华,说蒋经国是热情忠厚之人,是非必明。然而,柏杨的幻想最终还是破灭了。

  此次一去就是十年,等我出狱后,房子已经不归我有,妻子已是别人的妻子,女儿虽然仍是我女儿,但已变成另外一位少女。

  1968年7月,对柏杨的审判正式开始,妻子倪明华顶不住压力,向柏杨提出离婚。柏杨在极力挽留,甚至绝食二十一天之后,还是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最终柏杨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公权八年。

  解说:这里是绿岛,又名火烧岛,位于台东市东方外海,如今是旅游胜地,当年却因为一座“绿岛监狱”即“国防部感训监狱”而闻名于世,1972年柏杨作为政治犯被押往火烧岛,这里是政治犯的终点站。

  张香华:因为我认识他了之后,我才知道说绿岛这个地方,今天看起来是个观光胜地,可是当年是一个囚禁重刑犯的地方,就是无论是社会治安的重刑犯,尤其是政治犯、思想犯,那个周围的海没有人能够逃脱的,所以把他们丢在那边囚禁。

  解说:2001年柏杨作为台湾人权教育基金会长,带着妻子张香华和女儿崔渝生重回绿岛监狱。

  崔渝生(柏杨之女):参观监狱的时候,好像我觉得爸爸成了导游了,他就带着我们看,这是做什么的,那是做什么的,把这个都给我们介绍一番,但主要地我们来到了他住的那间房子。

  张香华:他就穿上了他以前穿的囚衣,补丁很多的了,然后他学着当年他怎么坐在那里写《中国人史纲》,指给我们看当年的饮水,当年的洗手洗脸的水跟厕所,那是同一个洞穴,那也告诉我们说每天那个饭是怎么送进来,从地下有一个洞这样送进来的。

  崔渝生:介绍的中间因为记者也很多,媒体去了很多,有很多人就问,说的是,那你们这一个房间里面要住多少人呐?我父亲说,这一个囚室里面最少的住一个人,最多的住十几个人,说那十几个人怎么睡觉啊?我父亲说打对睡啊,抱着脚,你抱我的脚我抱你的脚,抱着睡啊。再没有地方睡,你就蹲到那里啊。

  解说:监狱并没有让柏杨消沉下去,他把整个监狱岁月投入写作,绿岛监狱中有一个小型图书馆,可供柏杨查阅资料,柏杨把每天早餐的稀饭省下来,图在报纸上,一张一张的黏成一个纸板,每天都靠着墙壁坐在地上,把纸板放在袭击上,在狭小的牢房中构思。

  崔渝生:他说坐到那个地方,垫一个用报纸糊的纸板嘛搁到腿上,就这样子写。他就是在那里面度过的,所以当时看到他那个房间,听到他那个故事啊,我也哭了。我们都在外面生活着,把他一个人关到这里边近十年,你说不叫人辛酸啊。

  解说:在失去自由的日子,柏杨完成了三部史书的写作《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禄》和《中国人史纲》。而《中国人史纲》后来被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张香华:如果他没有坐牢的话,他很可能这一辈子就是写杂文,那么杂文必须要针对社会当时的现象,那时过境迁,这个杂文呢它的功能发挥了之后,恐怕它流传下来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小,那么再说写历史的话,你必须要沉潜下来,对于过去的事情做一个探讨,同时对以往记载的历史,你也要有眼光来分析来判断,才不会说又是把资料铺衬一下。

  解说:为了不影响狱友休息,柏杨改掉了晚上看书报的习惯,而作为回报,这位狱友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将柏杨写的《中国人史纲》抄录到练习本上,以备将来出狱的时候,一旦正本被查抄没收还有一份副本。

  张香华:那据我知道他《中国人史纲》的稿子他抄了好几份,就万一有一份被搜到了,或者没有传出来,那么还有第二份,还有第三份。所以今天我们看他遗稿的时候,可以看到字迹不一样,就是难友帮他抄的。

  解说:1975年蒋介石逝世,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院长,全岛政治犯减刑三分之一,柏杨减刑四年,刑期改为八年。但是在刑期届满的前一天下午,柏杨被通知因为没有在社会上给他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他要继续留在绿岛,只不过身份由囚犯变成了教官,具体命令是不准柏杨离开绿岛,但在营房之内行动完全自由。

  张香华:到了后来他的刑期已经结束了,然后又把他变成软禁,那段日子我觉得也是非常可怕,因为你对未来毫无所知,你不晓得你这个软禁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而且你已经在囚犯的名单里面被结束了,那你什么时候放得到你呢?你这个人在社会上是不存在的,所以那个时候我觉得是很痛苦的。

  解说:在漫长的软禁期间,世界并没有将柏杨遗忘,来自各方面的援助和拯救,一天比一天激烈,被誉为“中国原子科学之父”的孙观汉,在美国为柏杨四处奔走,发动大规模的请愿行动,美国总统卡特推动人权外交,多次对台湾施压,而且国际特赦组织也发动了世界性的援救攻势,信函像雪片一样飞向台湾。

  郭本城:国际特赦组织,它是一个国际性的,就是针对世界上各国,有些遭遇到人权破坏的这一方面的人,他们予以营救,就是让每一个人写一封信,到那个地方的政府,他们就写给美国政府,孙观汉就带头做这件事情。让很多人很多人写信,就是要求美国来关心台湾这个柏杨,因为人权的问题现在失踪了,把被遭到迫害,所以卡特就非常关心台湾的人权问题,直接问这个柏杨去哪里了。

  张香华:我的了解是柏杨他在受监禁的时候,海外的、西方的一些国家,都在不遗余力的在营救他,就写信到我们国内的司法机构关怀这个人,就是这个人到哪里了,他的刑期什么时候满,为什么还不释放他。

  解说:结束这场软禁的是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的伍尔夫先生,在台北访问期间,他质问政府官员,柏杨哪里去了?政府官员回答说,柏杨自己愿意留在绿岛指挥部当教官。沃尔夫表示,他要亲自去绿岛当面问个清楚,政府官员十分惊慌,蒋经国终于迫于压力释放了柏杨。在鉴于中度过了九年又二十六天之后,柏杨终于恢复了自由。

  只有一个被长期监禁的囚犯,才能体会我那时的心情,没有喜悦,也没有欢愉,只有一份恍惚的哀伤,在暮色逐渐沉重中,沿着山城街道,信步徘徊。我真的是想买一双鞋,可是走到鞋店门口,却忽然有点胆怯,不敢进去。

  解说:这是柏杨在绿岛监狱所穿的囚服,如今收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通常囚犯出狱的时候,都会把穿过的囚衣和换洗用具全部用火焚烧,不希望把晦气带回家。但柏杨却把每一样有鉴于标志或监狱标号的东西,都当作珍贵的纪念品。

  解说:出狱后的第二年,柏杨与张香华结为夫妻,从此漂泊半生的柏杨找到了感情的归宿。虽然蹲了九年多的监狱,但柏杨的风格还在,他以笔为剑,在写史书的同时继续发表杂文,这一次他带给大家的是《丑陋的中国人》。但是台湾岛内民众对此却反应激烈。

  郭本城:其实这个事情在东海大学本来就有一次演讲,请他去东海大学做丑陋中国人的演讲,他也要求有录音能够把整个演讲的过程,能够把它录下来,后来承办这个演讲的学校单位,好象就是学生的代表会就请柏杨说,能不能换个话题,换个主题,不要讲丑陋的中国人。那我父亲就觉得说这是现在必须讲的,必须公开讨论的一个主题,他坚持要讲丑陋的中国人,这学生会可能也受到上面的压力,说这个话题《丑陋中国人》这个怎么能随便讲呢?

  张香华:我记得那时候还有一件很好笑的事情,是有一个相声集团叫今夜我们说相声,那时候在大学里面公演,那柏杨很喜欢相声,所以就想办法请朋友要了两张票,我们就准备去中部的一个大学,去看这个相声。结果呢就在临出门,因为我们家在台北嘛,有一段很大的距离,所以要早一点出门。出门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说听说柏杨要来我们学校看相声是不是?我们说是啊,我们正要出门,他说那请你不用来了。我们说为什么?他说我们没办法让柏杨来看相声。就非常的惊讶呀,看相声又不叫我来演相声,你看他们那种防范的心还这么严重。

  解说:1984年9月24日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做演讲,题目就是《丑陋的中国人》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台湾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劣根性。后来有一名中国学生,将演讲录制成磁带送给柏杨,因此才有了这本《丑陋的中国人》。

  陈晓明(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记得他自己后来有回忆,就是说他当时他做的演讲的时候,那么现场的这样一个参与很多的华人,他讲完了之后是鸦雀无声,也没有鼓掌,当然没有鼓掌,很多人面面相觑,就是说觉得柏杨对中国人的批判太激烈了,而且是在海外批判,那么中国人都很要面子,特别是海外华人,海外华侨,那么他们希望更多的谈中国文化的好处,中国人的这样一个优越性。那么结果柏杨先生他是批判了中国人,批判了中国人在西方文化面前,所出现的那种失衡的状态,以及中国传统流传至今的那种心里的一种痼疾,所以华人他是表示出某种抵触吧,我可以说是一种抵触。

  张香华:柏杨也马上回敬他,他说对,他说你这么爱中国,你为什么跑到美国来生活?你为什么要入美国籍?我是说中国人有很多的缺点,但是我是要回到我的台湾去的,我才是中国人。

  柏杨:我说我只是要各位知道,我是中国人,检讨中国文化的第一个中国人。你过去所遇到的中国人,都是宣扬自己优点的人,只有我是一个检讨中国文化,因为我们中国文化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解说:在华人文学界有学者将上世纪八十年代,誉为“柏杨时代”,这个时期大陆与台湾虽然还没有解禁,但柏杨的著作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到大陆,其中《丑陋的中国人》不胫而走,柏杨成为大陆青年学子津津乐道的对象。

  陈建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鲁迅最有趣的一句话,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当时有人已经觉得鲁迅已经够狠的了,但是一看《丑陋的中国人》之后,我就有点振聋发聩吧。觉得怎么他这么讲,但是你细想他是一种文化的反省,民族的反省。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是可以,能够感受到他那种苦心吧。

  解说:1987年《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连续再版,风靡全国,街头巷尾热议不绝,一时间,报纸杂志几乎全是批评之声,迫于压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丑陋的中国人》两次被禁,当时正在香港访问的柏杨遭到了记者的逼问。

  张香华:那时候记得我们刚一到机场,就有很多记者围上来,闪光灯一闪一闪的,我们说什么事情啊,问的问题是说你有一本书在大陆上非常的轰动,而且是很负面的,我们说怎么个轰动,说全都被禁。但是在地下非常流通,我们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因为那时候还不能到大陆去,也不能直接跟大陆通信。也谈不上愤怒,只是很吃惊,说那本书有这么严重吗?这本书讲的都是我们自己的缺点,为什么要这么严重呢?他只是觉得说怎么中国大陆这么脆弱呢?

  解说:就在大陆掀起“柏杨热”的时候,柏杨也在台湾怀念着大陆,他的故乡,祖屋和两个女儿在海峡的另一侧,他们已经分别了四十多年。1984年9月30日一封寻亲的家信,从美国寄往中国河南省统战部,是柏杨为了找寻留在大陆的女儿所写,这封信辗转交到了小女儿崔渝生的手上,他邀请女儿到香港团聚,当时已经四十一岁的崔渝生,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位亲生父亲。

  崔渝生母亲没有跟我讲过我有这么样一个父亲,所以我对他完全是陌生的,下了火车以后,因为他原先给我寄照片,就凭我的记忆吧,然后我们同时喊出的几乎是,我喊的爸爸,爸爸说毛毛,然后我就扑到他怀里,他就把我揽住,我们就是抱头痛哭吧。他一再的就讲,爸爸对不起你们,爸爸对不起你们。

  解说:崔渝生是柏杨与第二任妻子崔秀英在重庆所生,乳名毛毛,当时柏杨费尽周章考取了东北大学便把妻女留在重庆,独自一人北上,但是由于时局动荡,这一分别竟然长达四十多年。

  崔渝生所以抱着我一个劲的说对不起,对不起,都是爸爸的错。爸爸说我当时走的时候,你只会拍着凳子叫,爸爸坐,爸爸坐。这是大家讲,我什么都不记得。

  解说:想到父亲走后,母亲所吃的苦,想到自己没有父爱的童年,崔渝生对父亲当年弃她们而去有些抱怨。

  崔渝生:一见我就从这个上衣口袋,西装口袋里拿出一个皮包,从里面抽出一张以前的,这么小一寸的小照片给我,我接过来一看是我母亲抱着我的照片,我想可能就是百天的照片就给我,我一下就哭了。而且我真正原谅我爸,是从这一刻开始的。以前我只是想见他,但是对他抛我们而去,我不是说全部原谅的,因为他信上也写,爸爸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们,但是我是从语言上看到的,那么从这一张照片上我看到,他的确是在想我们,我就真正的转变了,我从此以后不再怨恨。

  解说:随着大陆改革开放海峡两岸逐渐破冰,蒋经国在台北宣布准许民众前往大陆探亲,而中国政府也宣布欢迎台胞回乡探亲。1988年柏杨携妻子张香华回到了大陆,当时正在作家协会工作的周明,负责接待柏杨一行人。

  周明(原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本来咱们这边当时报纸上发了有一二百字的一个小消息,就是台湾作家柏杨访问大陆,可是这就不得了,这个小消息一下子很多人大惊,柏杨回来,柏杨回大陆。然后当然知道他在北京了,结果就到处打听,还真的有人打听出来了,所以后来有些读者就到北京饭店去找他,我就给安排排队。有些人让他签名,拿着《丑陋的中国人》叫他签名,都特别崇拜他,现在话来讲粉丝很多。

  解说:这是离开了近四十年之后,柏杨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出乎意料的是,大陆的学生们对他的来到非常欢迎,柏杨在西安逗留了十几天,期间他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杨贵妃墓等历史古迹。与在北京的情况一样,柏杨走到哪里就会被仰慕者包围。

  周明:突然一下有一二十个年轻人大学生,发现这是柏杨,可能从电视上或者书上看到了,这不是台湾的柏杨先生吗,后来就问我们随行的人员,大家说是。柏杨已经上车了,我们大家都上了车,一个面包车,我们当时还有他子女还有他夫人我们一块嘛,结果都上了车以后,这几个年轻人到车边来,直喊柏杨先生我签个名,那个时候他们也毫无准备,我们也毫无准备,拿什么签?拿那个门票,后来我们在车上说,咱们开车走吧,开车走,意思就是说赶快走吧,免得那个打扰,柏杨说不行我要下去,我要下去,不能让他们失望,那多好。不能让他们失望,他又走下车来,我就赶快在他身边陪着他,他就给那些年轻人,有的拿个门票,有的拿个随身带的小笔记本,有的那个纸片都让他签个名,他一一都签了名,签完以后我们才离开,他就告诉我不能让人家失望。

  崔渝生:在大厦里面,经常是学生一堆一堆的就坐在地下,他坐到那儿跟他们学生聊天,给学生送书,有一个学生是没有拿到书,就是在那个古旧书店,西安的古旧书店签字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没有拿到书,因为时间到了,那个学生就喊骗人、骗人。那我父亲就说不能骗人的,说的是你把你的名字地址写上,我把书给你送去,后来这个纸条就送到我父亲手里,我父亲就给他签了字,叫我先生亲自把这本书送到学校去给他。他说要从他做起,做中国人要讲信用。

  解说:在柏杨的写作生涯中,最浩大的一项文字工程是他的《柏杨版资治通鉴》,动笔那年他64岁,缘起是柏杨与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的一次谈话。

  张香华:有一天王荣文来家里面玩,王荣文那个时候,带了一个他刚刚买的摄影机,他说你今天讲的话我都帮你录下来,然后他就问他,他说你最大的愿望,现在除了写杂文,你还有什么愿望你想要完成的?柏杨就说我想把《资治通鉴》把它翻译成白话。

  王荣文(柏杨好友):他说他要翻译《资治通鉴》,然后告诉我《资治通鉴》大概有四百万字,大概要花三年时间去翻译,所以我记在心上,可是做那件事情要花很多钱,很多时间,当时我的出版社刚开始差不多四年,应该还没有那个实力,但是我把他的话记在脑袋里面了。

  张香华:因为《资治通鉴》它是文言,那文言文你不要说今天的新生代,只看得懂火星文,就是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读起来也觉得非常的吃力,所以他觉得他对于历史的兴趣又浓,然后自己本身也有一些修养有这个条件,所以他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它变成了大家能够接受的白话文。

  解说:后来王荣文想到了一个办法,分册出书,他带着自己的想法再次找到了柏杨。

  张香华:经过了一两年的酝酿,他果然来找柏杨,他说我现在有一个计划,想请你翻译成白话文,但是因为这套书太大了,两千万字,那你用什么付稿费呢?你等我统统翻译完了你才给我钱,那我都没有米下炊了,你先付我钱那万一我偷懒呢,我不写了,我翻译了一本我就说我到这儿为止了,那也不行啊。后来就想到一个两全的方法,就是说一本一本的出版。

  王荣文:后来我们的总编辑提了一个更好的方案说,我们可不可以像欧洲的那个《牛津字典》一样,就说出个A,再来出B,再来出C。连字典都可以按照A、B、C去出一个小册子的字典,所以《柏杨版资治通鉴》,每个月来出一本《柏杨版资治通鉴》,应该是可行的。所以我们就申请了一个《柏杨版资治通鉴》杂志社,就把它变成一个期刊去发行。

  解说:在台湾首批发行的《柏杨版资治通鉴》,受到了热烈追捧,一下子就卖出了三万多本,这让柏杨和王荣文信心大赠。

  王荣文:然后我们在那个过程里面去争取那个订户,所以我们就有五六千个订户,我们诉求说你来支持一个大作家,他愿意每个月为你翻译一本书,然后我们得到五六千个读者的支持,所以等于是所有财务的问题,透过了读者的支持,然后我们开始付每个月大概,那时候给他十几万或者多少钱的生活费,所以柏杨就专心下来翻译那个书。

  解说:但是在编写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意外,原本计划三年完成,共计36册,最终无法按时与读者见面。

  王荣文:那到了三年结束的时候,我们要出到第36册的时候,有一个读者投诉就说,这个是欺骗,因为告诉他说《资治通鉴》三年会出完,结果到了三年结束的时候,说还只出到一半而已,因为原来柏杨估算错了。

  解说:当时柏杨一边编写《柏杨版资治通鉴》,一边在此基础上做批注,编写《柏杨曰》因此拖延了出版的时间,商量过后,王荣文决定诚实对待读者。

  王荣文:这时候我们面临一个重大决策,所以我们当时跟读者,因为报纸登出来了,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很有气派的做法,就说你前面交过的钱你拿走的东西,如果你不想继续支持柏杨做这个事情,好我们退钱。那如果你愿意继续支持他完成后面的工程,我们给一个优待价再继续支持。所以这个决策后来读者也并没有打退堂鼓,因为我们后来还是有差不多将近一万个读者在,一开始五六千嘛,后来有一万个读者,继续支持柏杨走完这个路,这一走就走了十年。

  解说:《柏杨版资治通鉴》这部书,柏杨前后写作了十年,用他的话说,这十年也几乎成了我的另一场新的监狱生活,书房了囚房。他常常是带着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入梦,而又忽从梦中惊醒,爬起来继续写作。

  崔渝生:他那时候一直就在写《柏杨版资治通鉴》,包括1988年在香港的时候,跟我们说话间隙时间他就要写,有时候我们去他房间一看,他还是趴到那在写,他说的这一个月一本必须赶出来,不能误期。

  解说:1993年3月7日,柏杨写了整整十年的《柏杨版资治通鉴》问世,全书将近一千万字,平装本七十二册,精装本三十六册,是最初预估份量的两倍。2006年柏杨生病住院,他让张香华打电话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许诺将他的部分手稿和物品捐献给大陆,中国现代文学馆派出柏杨的老朋友周明前往台北接洽。清点过后,柏杨共捐出了11745件文物给大陆,其中包括绿岛监狱中的囚服和手稿,周明至今记得,在办完捐赠手续后,与柏杨话别的情景。

  周明:向他辞别的时候,大雨中,向他辞别的时候,他跟我谈了这些心里话,如果我病好了我想回大陆再去看看,我说你现在要休息,当时不敢说太多话。我就安慰他,我说你好好休息,你的身体会恢复的,你的病会好的,好了以后我再来看你,或者你再回大陆来看。我就赶快跟他告辞啊,我刚走到门口,他背着身这样的跟我招手,我当时非常,我也没预感到这是最后啊,但是我觉得他背着手没有看我,背着手向我招手,说再见再见周明。我一下子当时眼泪就流下来,结果成最后一面了。

  柏杨:我从孩提到青年,到壮年,到中年,我们不过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一些天真的文化人,更不过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早起的虫儿,注定的要被早起的鸟儿吃掉了的,可怜的虫儿。

  解说:最终,子女们遵照柏杨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了绿岛的海面上。

  周明:到绿岛附近的海面上撒骨灰,我们都一人拿几包骨灰,它是分的小包小包的,每人拿几包骨灰,就在船上撒到绿岛附近的大海里边,这个时候我突然灵机一动,我想能不能带一包,让他子女带一包带回大陆,让他在大陆让他叶落归根啊,在大陆来安排一个陵园那多好。大陆的亲属也好,大陆的读者也好,就有一个寄托哀思的地方。

  郭本城:他就说一部分骨灰留到,其他都撒了,是不是留两袋带到大陆去,那我当然没有意见很好啊,张阿姨也觉得蛮好的,就同意了。

  张香华:那他有两个女儿在大陆,大陆也是他的家乡,那我想就近在他家乡,将来他女儿儿孙去看他也很方便,所以这个是很自然的情形。

  解说:柏杨曾经在病榻上,费了两个多小时的力气写下了这幅小字,重回大陆真好,因此他的家属接受了周明的建议,同意将柏杨的部分骨灰送回大陆安葬。2009年柏杨的骨灰被安葬在了河南福寿园,陵园还为柏杨打造了一个半身铜像,分别了几十年之后,柏杨终于回到了故乡。

  曾子墨:柏杨晚年病重时坐着轮椅,穿上了博士袍,接受了台南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那一刻罹患肺癌的他哭了,柏杨一生求学,却从未毕业,这个迟来的学位显得弥足珍贵。柏杨去世之后,马英九说,柏老去世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我不会忘记对柏老的承诺,上任后会全力以赴。柏杨漂泊半生,最终魂归故里。他的一生正如他书中所说,我满身都是伤,但我还要飞。感谢您收看《我的中国心》,下周我们再见。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内斗,所以外国人批评中国人不知道团结,我只好说,你知道中国人不团结是什么意思?是上帝的意思!因为中国有十亿人口,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你受得了?我一面讲,一面痛彻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