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面饸饹:“学生进城”推转城乡统筹滑动门(谈治论理·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3:33:55
“学生进城”推转城乡统筹滑动门(谈治论理·创新)
《 人民日报 》( 2011年02月24日   14 版)

把城市和乡村放在一起谋划,才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强新农村建设,是“学生进城”的“溢出效应”
[“学生进城,医生下乡,农民入校”是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前后相联的几步棋。农村学校全部撤并,3万名农村中小学生进城上学,同时配备专用校车、教学生活设施和教师住宅楼。其后,把闲置下来的校舍,改建成村级卫生室和图书馆、文化休闲广场、农民培训学校等文化设施。这一系列措施,把教育格局调整、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等重要政策统合起来,既力度巨大,也互相促进,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视角。
特邀嘉宾:阎安 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区委书记
沈文钦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
城市乡村一起“谋而后动”(治理者说)
阎安
我在显胜乡下刘村见过一个叫陈少波的孩子,15岁,每天早晨5点就得起床,随便啃几口冷馒头,然后骑车去15里外的学校上学。为了求学,农村的孩子很辛苦。
这让我看到,城乡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集中的表现就是农村学校生源少、校舍闲置多、教师配备难,学生上学不方便、学习效果差,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而这一调整,只能是以教育城市化为目标,在城乡统一布局中推进。
西峰区的做法是,用3年时间撤并所有农村学校,3万多名农村中小学生进城上学。为了解决“学生进城”产生的距离问题,我们还花1000多万元购置了22辆接送专用校车,投资1090万元高标准配备教学生活设施,计划修建2000套以上的住宅房,解决农村进城教师住房问题……去年8月,再去下刘村时,陈少波和他的同学们已经到城里上学,住上了崭新的宿舍楼,在学校吃饭有补助,回家有校车免费接送。
“学生进城”让农村娃和城里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起跑线上成长,实现了许多农村家长多年的渴盼。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教育布局日趋合理,教学水平也步入良性轨道。
农村学生进城上学后,闲置下来的119所学校13万平方米校舍怎么办?对于物资资源,没有不能用的,只有不会用的。我们的做法是,“医生下乡”、“农民入校”,把闲置校舍最大化地用起来。
我们对闲置校区按照5间10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标准进行维修改造,以政府投资为主,统一装配基本医疗设备,招聘医疗专业大中专毕业生来工作,落实“医生下乡”的目标。其余校舍改造成农家书屋,学校的操场则改建成农民文化休闲广场,还有一部分正筹建村级农民培训学校,实现由“文化下乡”向“文化驻乡”的转变。
“学生进城、医生下乡、农民入校”,折射了西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努力,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改革思路。把城市和乡村放在一起谋划,就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把城乡的资源科学整合、充分利用起来,才可能把城市做大做强、让农村变新变美。城乡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先进生产力进一步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进一步向农村扩散的过程。只有实现了这一过程,一个城乡均衡发展、农村生活富裕、人人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新西峰才会变成现实。
(李如旦整理)
“学生进城”仍有难题待解(旁观者言)
沈文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就陆续开始了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一个主要动因是适龄人口下降。据统计,2008年我国小学在校生人数比2007年减少232万人,初中在校生数比2007年减少151万人。
受农民进城务工、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等因素影响,这一问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农村适龄上学人口的持续下降,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化和城市化,教育布局调整成为难以回避的政策选择。
甘肃庆阳西峰区让农村中小学生全部进城上学,力度巨大,可说是对这一情况的因应之举。乐观地看,如果这一方案能够得到彻底的落实,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集中利用,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使更多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一件利大于弊的好事。
根据设想,政府将为进城的农村教师建设2000套以上住宅。同时,相应的交通设施建设、吃住行医娱各行各业的建设也会跟上。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强新农村建设,可能是西峰区“学生进城”的典型“溢出效应”。
与此同时,很多实地调研表明,农村中小学的撤并和布局调整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规模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从西峰区的探索来看,以下两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第一个问题是小学生进城后的生活适应和学业发展问题。从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心理素质来看,并不宜长期离开父母接受教育。而且,在小学阶段,父母有责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这部分内容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完全替代的。虽然,西峰为防止农村学生因远离父母而导致心理问题,每所寄宿制学校配备了心理教师,但其效果仍有待考察。就小学教育而言,教育布局调整应尽量体现“就近入学”的原则,更审慎的目标可以是教育城镇化而不是教育城市化。
其次,在讨论学生进城问题时,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是进城上学会带来一系列额外的成本,例如交通、饮食、通讯,最终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对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产生不利影响。根据报道,西峰农村孩子进城上学后只需花费每天4元的伙食费,学费、书籍费和住宿费都是全免的,这显然要求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因此,地方政府如何自始自终地贯彻落实这一政策,将是未来所面临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