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大船团二番队队长:江西苏荣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26:25
   

2010-01-15 05:32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苏荣

(2010年1月13日)

  这次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4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究城镇化问题以来,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和新经验,研究部署如何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新型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是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会议是谋划我省进一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会议,是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会议。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做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在岁末年初工作最为繁忙的时候,用3天时间召开这次会议,也实属罕见。这次会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层次高。参加会议的是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各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省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二是效果好。会议采取流动现场会的形式,白天实地考察,晚上交流讨论。几天来,我们先后考察了抚州、南昌、九江、吉安中心城区和南昌市的“一大四小”工程;抚州、南昌、九江、吉安市作了典型发言;其他设区市的领导既介绍了本地的情况,也谈了参观考察的感受和打算;新雄、宪魁等省领导同志都发表了意见。大家讲得都很好、很有见地,很受启发。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主题突出、方式新颖、内容丰富,既生动又深刻,既充实又管用,效果好,收获大,必将成为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省工业化快速发展,城镇化明显加速。近两年,省委、省政府把促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崛起新跨越的重大课题来研究部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城镇化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2008年全省城镇化率突破40%,达到41.36%,2009年城镇化率达到42.6%,两年城市化率提高了2.8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缩小至不足4个百分点。二是城镇建设投入大、项目多。这两年是我省发展面临困难最大、形势最为严峻的两年,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冲击,许多地方城市建设因资金和土地等问题,一度面临较大困难。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各地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创新融资方式,城市建设仍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推进。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全省在建和竣工的城市建设项目5600多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300多个,实际完成投资1954.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96%。三是注重在城镇化发展中改善民生。这两年,是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成效最为突出的两年,全省新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13.78万套,投资100.2亿元,加上租赁补贴,全省共有80.3万群众受益,走在了全国前列。去年以来,各设区市中心城区还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拆迁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9.3亿元。在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城镇面貌得到改观,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四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全省设区市城市绿地率达到38.9%,绿化覆盖率达到42.2%,较2006年分别提高7.37和7.64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85平方米。全省建成和在建的污水处理厂达到100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73万立方米,显著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这几天,我们实地参观考察了抚州、南昌、九江、吉安的城市建设,确实有不少新亮点、新变化。其他地方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我们看到的这几个地方应该说是全省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面貌不断改观的一个缩影。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近两年来,我省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实现全省经济快速回升向好、逆势上扬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也相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年经济工作。中央特别强调,稳步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推进城镇化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牢牢把握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我省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凝聚共识、聚集力量,推动全省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加速江西崛起进程。

  首先,要深刻认识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尤其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主要依靠大量物质投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居民消费率偏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等,已成为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根源。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正是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央强调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据研究,持续的经济增长往往与城镇化发展相伴而行。当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有活力的城市是增长的发动机”。加快城镇化,可以增加城市人口,扩大消费;可以拉动投资,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有专家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增加1300多万城镇人口,新增投资6.6万亿元。可见,加快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大的内生动力和坚实支撑,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环节,更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持久性强大动力。

  第二,要深刻认识推进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速江西崛起的重大战略。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并有力推动工业化的多元演进过程,是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社会结构从农业社会向城镇社会、人类聚居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人类文明从传统农村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为本质内涵的转变过程。城镇化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顺应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要求,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的大趋势,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和农村发展长期滞后,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所派生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尚未打破,由此导致农村生产要素持续流失、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因此,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的方针,既是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当务之急,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经济欠发达省份,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加速江西崛起、实现富民兴赣,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城镇化。总结这些年来我省的实践,要坚持把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作为加速江西崛起的重大战略,在加快工业化同时,坚定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加速江西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充分发挥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双向带动作用;坚持把中心城市作为江西崛起的脊梁,着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增强中心城市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坚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与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城市科学规划、科学建设和科学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始终做到富民为先、民生为重,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文明成果;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与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我省的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生态文明、经济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

  第三,要深刻认识我省推进城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的历史责任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市综合实力不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镇粗放式发展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我省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但仍低于全国和中部六省平均水平;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数量少,中心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城市群发展相对滞后。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发展水平,任务仍然艰巨。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省工业化快速发展,城镇化明显加速,就全省而言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互促、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30%提高到60%的阶段,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我省城镇化率目前已达到42.6%,正处于这样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可以说,未来5-10年,我省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大、速度快、后劲足,这符合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从我们面临的机遇看,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必将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加快崛起的重大战略和难得机遇,对加快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经过这些年实践,全省上下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认识空前统一,各级干部眼界更加宽广、操作能力大大增强。这些都是我们推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做好工作,不断提升全省城镇化水平,为加速江西崛起,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强大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继续加快省会南昌等中心城市发展,力争城区常住人口50-100万的大城市达到9个以上,城区常住人口20-50万的中等城市达到16个左右,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设区市中心城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显著提高;进一步拓宽城镇发展空间,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高城市的科学规划、科学建设和科学管理水平。

  我省新型城镇化道路路径选择应顺应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与基本省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相适应,走具有江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是我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96亩,低于全国1.37亩的平均水平,人地关系紧张,应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以较小的土地资源来满足规模较大的城镇化需求;二是我省生态环境好,应当走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三是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因此,我省城镇化道路应注重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社会和谐,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相适应;四是我省地域差异较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在资源禀赋、交通区位、面临的主要矛盾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为此,我省城镇化发展模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基于这种省情,我们更应创新城镇化发展理念和模式,加快推动城镇化由粗放增长向集约高效发展转变,由城乡分割向城乡融合转变,由项目带动向统筹推动转变,使“扩容增速”与“提质增效”相同步,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协调。

  具体来说,要着力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一)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切实做到以科学规划指导城镇化和城镇建设。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城市的科学发展首先取决于城市的科学规划。规划也是政府的最大资源,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资本。规划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造成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城市规划是引领城市科学发展的“宪法”和总纲。近两年,各地对城市规划工作越来越重视,规划经费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所有设区市和不少县(市)都建立了规划展示馆。目前,全省正在进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以上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大力提高规划水平,尤其要重点完成11设区市中心城区和80个县(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特别是要尽快完成市、县(市)、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编制城市规划,要充分体现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立足长远发展、面向城市未来,着眼于资源能源节约、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人流物流便捷、经济文化繁荣、社会事业发达、城市管理高效、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等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搞好城市规划。要有利于促进城市科学布局和协调发展。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相衔接,充分反映城市群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着力形成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城镇规划的修编,既要注重前瞻性,切实解决规划赶不上发展、规划滞后于建设的问题,又要坚持科学性,注意防止脱离实际、过度超前、求大求快、因人力物力财力难以承受而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执行的问题。具体讲要搞好四个层次的规划:一是远期规划。主要是科学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给城市定位。二是中期规划。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确定城市发展的规模、布局、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三是近期规划。原则上以5年或一个任期为时限,明确要干哪些事,达到一个什么具体目标。四是年度建设计划。明确当年干什么,怎么干。远期、中期规划是具有方向性、引领性的,是必要的,而且一定要充分论证,力求科学准确,但不宜太细。重点要搞好近期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做好三年特别是当年城市建设计划项目设计,尽可能做到周全、明确、具体,定下来的事,就要照此办理,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稳定性,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确保规划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二)充分发挥工业化的要素聚集和产业支撑作用,大力增强城市经济的整体实力。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就缺失活力,缺少张力,缺乏竞争力。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实力壮大和地位提升,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的强化,基础在产业、关键在产业、着力点在产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紧紧咬住工业化目标不放松,加快工业化不松劲,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壮大城市经济整体实力。要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列入国家战略为契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举全省之力支持南昌加快发展的决策,积极推进南昌大都市区建设,加快鄱阳湖区域中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发展,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真正成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引擎和“龙头”。同时,全力加快赣州、吉安、宜春、新余、萍乡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根据城市定位,发展相应产业,着力培育和壮大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形成一两个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势产业,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使中心城市真正成为加速全省崛起的脊梁。要着力抓好县级市和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发展,促进一批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支撑力比较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县级市和县城,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加快经济发展中,要把做大龙头企业与产业集聚结合起来,把加快现代工业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新区建设结合起来。以关系发展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做大经济总量,调整产业结构、做强支柱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发挥服务业扩大就业、服务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作用,提高物流、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切实提高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项目建设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升级的高地、城镇发展的新区。

  (三)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功能性、配套性和服务性作用,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决定城市的承载力;城市功能的现代化,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城市功能是各子系统功能的集合,必须统筹考虑城市功能的综合发挥,全面推进和整体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水平。具体来说,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建设:一是高效便捷的城市内外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城际间交通网络建设,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立体交通体系;同时加强以公共交通为重点的城市交通建设,特别是中心城市要超前谋划,综合利用多种交通形式,解决市内交通畅通问题。二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重点是统筹考虑供水、排水、排污、供气、通讯等,搞好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结合“西气东输”工程,推进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城镇能源改造,提高城镇燃气普及率,推广应用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三是体现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是进一步加强满足群众教育、医疗、文化、科普、体育和居民休闲娱乐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四是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重点是进一步推进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着力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研究解决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民工、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五是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设施。重点是把城市防洪、排涝等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形象结合起来;加强城市的人防、防震减灾和公共消防等设施建设,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当前,尤其要注重城市建设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在加速新城区建设的同时,逐步把老城区改造提上重要日程,把加强老城区市政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结合起来,把老街区改造与文化古迹保护结合起来,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和品位。要将城中村改造和城乡接合部整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解决老城区、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的脏乱差现象。

  (四)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作用,着力构建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良好环境。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治的体制,拆除城乡分割的樊篱,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解决好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问题,逐步实现在子女入学、公共卫生、住房购房、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整合各种资源,统筹运作政府土地资产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三是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依法稳妥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继续增加造地增粮规模,在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城镇土地开发整理数量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机制,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四是创新小城镇发展方式。科学规划小城镇布局,以示范镇建设为引导,着力抓好重点小城镇建设,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防止镇区规模过小、分散发展。要选择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镇、县域副中心镇、旅游小城镇和其他有一定产业基础、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小城镇作为示范镇,搞好小城镇总体规划,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商贸、旅游等,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经济;配套建设中小学、医院、文化设施和敬老院等,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吸引农民进镇购房建房,加快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力争用3年时间,使我省小城镇建设有一个大的变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年国家土地审批规模收紧是必然的。在用地问题上,各地既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做好工作,尽可能缩短报批时间,又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必经的程序不能少,必须履行的手续不能漏,确保经得起检查。2006-2020年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确定我省总用地规模为278万亩,到2009年已用86万亩,年均21.5万亩。按规划可利用土地还有192万亩,年均剩余17.45万亩。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矛盾十分突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不动摇。城镇化不能简单搞外延扩张,要努力提高城镇现有土地利用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用土,严禁违法占地、粗放用地。不论哪种形式的探索,都不能突破国家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都不能损害农民的土地权益。

  (五)坚持生态文明、经济文明和社会文明有机统一,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类社会发展始终面临三大环境问题: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各种自然灾害;二是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是社会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因素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次生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要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首先要充分考虑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城市的水体、湿地和森林。依山傍水、临江靠湖、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是我省城镇的最大特色。要发挥好山水优势,做好生态文章,充分利用江、河、湖、溪、山地等自然资源,在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建设绿色生态园林城市;充分利用山体、水系、道路、功能分隔带,大力建设绿色长廊、生态林地、风景园林,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化水平;充分彰显水的灵气,疏浚和美化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沟通、活化和清洁城市水系,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空间,满足人民群众“亲水”需求。同时,切实加强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排放,严格做好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工作,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问责制,使环境保护成为硬政绩。去年底,全省县(市)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建成。要继续完善管网建设,努力实现中水循环利用。要加快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力争到今年底,县(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计目标全部实现。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征用和城镇动拆迁问题,十分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问题,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特别注意解决城市动拆迁中出现的矛盾,多做思想工作,依法行政,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完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使全体人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等问题,防止城市快速发展产生的“城市病”。要大力开展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要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推进管理的人性化、法制化、专业化、精细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着力提升领导城镇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开创城镇化工作新局面

  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是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也是对我们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镇化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领导城镇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工作的领导。省政府将成立推进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重点研究明确全省城镇化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明确全省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城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健全领导机制、决策机制和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城镇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年度城镇化工作,要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考核,并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安排。省政府已将城镇化工作纳入对市县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抓好落实,形成推进城镇化工作的整体合力。

  第二,进一步加强干部城镇化工作培训。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更加深刻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树立现代科学理念,增强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和操作力。近一两年,我们在这方面花了很大气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的讲,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很不够的。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政府分管领导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干部的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切实提高指导城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建立城镇化工作的督查考核制度。去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组织了对各设区市城镇化工作的督查考核,前不久又对各地城市建设最新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情况汇报。大家普遍反映,督查考核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地实际情况,对推动全省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要将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我省实际,抓紧研究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导向作用,形成激励机制,更好地推动全省城镇化发展。

  同志们,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希望通过这次现场会,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为实现全省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编后

  近日结束的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推进城镇化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和新经验,深入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推进全省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是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报从今日全文刊登省委书记苏荣的讲话起,设立《真抓实干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专版,陆续刊登与会省领导和设区市领导、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在这次现场会上的讲话和发言,旨在推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凝聚共识、聚集力量,促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江西苏荣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吴新雄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曹先扬书记在2011年全省公rr路工作会上的讲话 - 江西公路网 邓晓龙在兰州市工商局城关分局非公党建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推进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规范阳光计生行动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摘要1 张学明主任在市人大代表工作站创建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省监察厅副厅长邢元新--在泰州市党政干部下访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曹莉莉厅长在“难点村”治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摘要) 在警示教育现场会上的讲话 陈光元同志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牧业污染治理现场会上的讲话要点 在一把手”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省委组织部长在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XX现场会上的讲话-组织人事-中国论文联盟 江西 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 加快江西崛起新跨越 在全市综治和维稳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刘伟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促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五个基本”建设现场督办会上的讲话 刘慧芳厅长在全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现场督查座谈会上的讲话 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五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在县政府廉政工作会上的讲话(多篇) 在集团公司党建工作会上的讲话1 在县政府廉政工作会上的讲话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