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现在干什么呢:新闻话题 2011.02.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26:45
新闻话题

【今日话题】四错造就鄱阳亿元巨贪阅读原文

四错造就鄱阳亿元巨贪导语:江西省鄱阳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却在数年间被财政局一个小小的股长套取转移9400万财政资金。这位李姓股长举家外逃后,给财政局分管领...全文↓

四错造就鄱阳亿元巨贪
导语:
江西省鄱阳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却在数年间被财政局一个小小的股长套取转移9400万财政资金。这位李姓股长举家外逃后,给财政局分管领导打来电话,同时还留下一封信,详述了自己的作案手法和经过。通过这样荒诞的方式,财政局才发现了这个惊天大秘密。
李股长的官衔并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基层干部,可是作案四年多来却从未被发现。靠着一枚假公章,李股长“肆意妄为“。他到底套取的是什么资金?为何在如此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被发现?财政局局长到底在里面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此案疑点重重。当地财政局一直强调这是人的问题,制度很严格,真的如此吗?
鄱阳巨贪的消息最早由网贴爆出
2011-02-21 第 1571 期
一错:混乱的地方财政拨付制度
鄱阳县财政局大楼
财政局:我们有严格的制度
新闻中提到,鄱阳县财政局自称有着严格的制度,凡是动用资金,必须由用款单位提出申请、业务股室出具意见、预算科室核定指标、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局长签字批准,然后由业务股室开具支票、加盖公章和经手责任人私章,支票最终送达银行才能进行资金划拨。而李华波私刻了“鄱阳县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专用章”,由于有了这个章,他轻易绕开了诸多环节,只需要县财政局经建股专户管理员张庆华出具支票盖章,他就能随意去银行划拨资金了。这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觉,那就是鄱阳财政局的拨付制度其实很完善,只是制度再完善,人不好还是可以钻空子。
问题一:专项资金的审批、管理、拨付由单一部门负责
2008年11月,由鄱阳县财政局和中国人民银行鄱阳支行一起下发了《鄱阳县本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实施细则》,其中第四节第七十四条为: 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附原始单据和项目监理审核报告等相关附件,向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财政部门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的相关要求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而在鄱阳财政局2009年发布的《相关股室受理项目及其办事流程》则规定,基建拨款程序为:用款单位申请(同时提交计划文件、项目资料、政府抄告单等)→经建股核拟→分管领导审核→局长审批。 在财政局的相关股室的介绍中,经建股负责国债基建资金、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专项资金及对7个对口单位财务资金拨付和管理。同样的,农业股、企业股、教科文股等都负责着相关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在规章制度上,经建股、农业股,每个股都有着拨付的权限,如此一来,又负责审核又负责拨付,当然有了很多空子可以钻。
问题二:印鉴制度不合理,不用法人印章就可取钱
在本案中,那个全名叫“鄱阳县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专用章”的假公章成为了焦点。李华波能够顺利更换印鉴,这其中当然有银行的过失。但是,在鄱阳县财政局的上级单位上饶市财政局的《上饶市财政局关于财政资金管理内部操作规程的通知》中规定,财政资金拨款印鉴由财务专用章和法人印章组成,资金拨款凭证须同时加盖以上二枚印章方能生效。不过这个规定对鄱阳财政局没有约束力,鄱阳财政局自己制定的制度中没有相关的规定。 事实上,光是在江西,各地之间的财政制度差别很大,有的地区比较完善,有的地方却有很多不足。如此混乱的地方财政管理制度,自然很容易滋生问题。
二错:三道监督防线形同虚设
李华波的桌上还有别人寄的卡片。
四年多来,监督机制始终没发现问题
新闻报道中提到,通过专案组进一步查证,早在2006年2月,李华波就和县农村信用联社城区分社主任徐德堂一起私刻公章,从县财政局专项资金中陆续套取巨额资金后到澳门赌博。但是却一直没有被发现,难道真的没有审查监督吗?其实不然。 根据相关规定,有很多发现问题的环节:1.财政局与银行每月对账。对账内容为财政专户、特设专户收入数、支出数、结存数。在这个环节,据财政局相关负责人所说,银行方面提供了假的对账单,但是新闻也告诉我们财政局和银行上一次对账还是去年11月,也就是说截至2月份已经有3个月没有对账了;2.同级人民银行的监督。目前没有任何报道提到该县人民银行履行了此项职责;3.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根据《上饶日报》的报道,鄱阳县审计局近年来不断地加强审计,截止2009年11月,已查出违规金额642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24804万,国家审计署也曾经审计过鄱阳县的涉农专项资金,并提出问题。但是显然,这些审计都没有发现这个大问题。事实上,李华波用来套取钱的公司在工商局注册的经营范围是“市政工程”建设,而套取的是水库和农田的专项资金,这些并非很难查出来。
三错:人事任免疑点重重
财政局长多次表示自己不知情。
局长竟然被开除过党籍
据被免职的财政局局长欧阳长青自述,1997年在担任古县渡区区委书记时,由于辖区内的昌洲圩决堤而受过处分,而且被开除了党籍。后来,他先是在鄱阳县城北指挥部临时负责办公室工作,后转至经济环境服务中心任职,2001年恢复党籍并任鄱阳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被调任财政局长。这位局长为何被开除党籍?又为何被恢复,并且坐到了现在的位置上?这些当然都得查清楚。另外,根据相关报道,2005年,鄱阳市财政局才开始在鄱阳县信用联社开设专户,并且取消了当地乡镇财政所在其它银行的所有账户。这个举措当时被大肆地报道、宣传,认为用了统一的账户,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可是现在看来却也不一定没有问题。到底欧阳局长和信用联社、李华波之间有什么关系,而这9400万元会不会只是冰山一角,当然有待查证清楚。
四错:中央专项资金被迫“躺”在账户,监管不力
去年,鄱阳60多座水库出现险情
贫困县拿不出配套资金,中央专项资金也就用不了
鄱阳县财政局党组成员徐晓明说,经济建设股分管的资金主要是上级拨付用于病险水库、农田改造等。该县财政局相关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每年资金账户的金额不一,多的时候有4亿多元,少的时候也有2亿多元,2010年,账面资金就有4亿元多元。明明是中央拨的专项资金,为何就躺着不动呢。这是因为,鄱阳县财政局规定,“其他来源不能到位或到位比例低于财政性资金支付进度50%的,暂缓或停止支付财政性资金。”不幸的是,被蒸发的这些资金正属于此类。
鄱阳县水利局副局长、河道堤防管理局局长吴俊亮在去年接受《南风窗》杂志采访时曾经表示,国家拿了钱,可是地方政府还需要配套1亿多才行,由于县里一直拿不出钱,国家的资金也已经用到别处了,修堤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所以实际上,这次的事件反映的却是一个大问题。中央虽然拨了钱,但是这些钱远远不够,地方政府别说贫困,就算不贫困也不愿意拿出钱来搞这样看不到政绩的工程。
实际上水利专项资金被贪污、挪用、挤占数量惊人
具有讽刺味的是,去年一场洪水使鄱阳县灾情雪上加霜,内涝和外洪接踵而至。60多座水库出现险情,29个乡镇,92.5万多人受灾。倒塌房屋778间,损坏房屋10713间,受淹房屋2.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4.62亿元。如果那些水利专项资金真正用到病险水库的加固上,还能有60多座水库出现险情?
倘若按照正规的防洪标准来修缮有隐患的堤坝,在鄱阳这样一个典型的水利大县、国家级贫困县,大概需要几十亿。但是中央不会投这么多,地方即使有点钱也用来修建大楼、广场、马路,用到看得到政绩的地方去。水利工程虽然在国家拨的专项资金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资金运作却黑幕重重,被贪污、挪用、挤占的现象和数目都很惊人。事实上像水利专项资金这样的国家专项资金对许多地方都是唐僧肉,它们千方百计地争取报项目,争取钱,等钱一到手,被搁置、被挪用、被贪污的情况屡见不鲜,本来是为了民生的专项资金,反而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却是中国需要被治理的中小河流实在太多,而且许多还是在鄱阳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难保夏天一到就洪水来袭;中国70%以上的村庄没有任何的农田水利投资,当前的农田水利有着3万亿的缺口……
结语:有媒体预计,今年中国在水利项目的投资将在4000亿元左右。鄱阳裸官的离奇故事实在是为这4000亿元和许多专项资金的使用敲响了警钟。
【今日头条】唐学鹏:限制外地人买房是个蠢办法阅读原文

唐学鹏知名媒体人原题:限购,能否更聪明一点 2月16日,被称为“北京版国8条”出台,它的严厉程度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在15条内容里,其中最瞩目的是,对非京籍居民设置纳税5年(及社保)条件,不符合条件...全文↓

唐学鹏 知名媒体人
原题:限购,能否更聪明一点
2月16日,被称为“北京版国8条”出台,它的严厉程度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在15条内容里,其中最瞩目的是,对非京籍居民设置纳税5年(及社保)条件,不符合条件则暂停向其售房。对拥有2套住房以上的京籍家庭和一套以上的非京籍居民家庭暂停售房,对仅有一套住房的京籍居民家庭限购一套住房。
北京的调控政策的出台引发歇斯底里的批评,我在微博上看到很多人都在失态地咒骂着。“野蛮的管制”、“回归计划经济”、“北京排斥外来人口,原居民是活宝、货币是通宝”等等,当然,真心地说,这些批评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如果谈论经济自由的话,我想,就不应当是“片段式自由”:政府控制了土地,控制土地供应的量和节奏,又不允许其他土地供应者入市,造成了“基点非自由”,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用泛滥的货币政策、“救市”的财税政策,人为制造需求(“唯需求论”非常流行,只要是需求就是好的),推行投资或投机的自由化。基点不自由下的后半截自由,只能算“片段式自由”或者是G点自由。
购买、投资或者投机的自由化被行政大手控制住,然后很多投资者或者购买者的怒火迸发,大叫大嚷“现在已经回归计划经济了”。实际上,它一直都不自由,过去是针对别人,现在又转向了另外一些人,也许这就是一些人所说的“中性政府”的特征:它敢于得罪不同类型的人,从而看上去,它的利益似乎是独立的。
北京房地产新规让北漂感到憋屈,也让北京户口的人很“拽”。北漂的人觉得短期内没指望能在北京买上房了,他们因焦虑而抱怨。当然,那些拥有很多房产的投机客也大光其火,新规在短时间内差不多消灭了5成需求,分析师都认为,如果新规真的坚持下去,2011年北京楼市将暴寒无比,赛过南极。
让我们换位一下,北京市政府到底想怎么样?首先,他们会觉得投机需求太强大了,价格高的离谱还能有强大的购买力,这难道跟富裕的投机客没关系?房子毕竟是用来住的。其次,他们觉得外地人在北京短期住,纳税不长,没有生根的心,那么热衷买房干什么?肯定是炒房的,动机不纯。
坦白说,不怕挨砖,我很同意北京政府的判断,应该将那些赌博式的投机需求剥离(隔离)出去,无论是在《唯需求论的破产》还是《任志强的断裂》里面都表达了这种观点,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健康和需要尊重的。剥离掉投机式需求,并增加可控性供给,这是恰当的政策。
但是,这种基于“身份控制”的限制行为的确令人很不爽,如果严格执行,它可能会猛烈地剥离掉投机需求,但是它也伤害了想很快在北京生根发展的外地人,那么有没有一个聪明的办法可以代替这种严酷的基于身份控制的限购政策呢?
我知道每个人都是房产专家,他们总是会指责别人的观点幼稚、不全面或者不懂政治,但是你努力动用脑力,却始终弄不清楚这些人采用什么样的分析范式,以至于你无法理解他们说的话的条件适用性。我必须要亮出牌,我针对房地产供需关系的分析,是非常朴素的“资产选择理论”,如果我的推论错误,大家可以觅着“牌理”方便找出破绽。
我将房租看作是房价的利息流,存房子跟存钱没什么差别。就绝大多数老百姓预期而言,房子的无风险性几乎等同于固定利率的储蓄产品,从6124点崩溃的股市其实在预期中被剔除了。当然,储蓄类里面会有一些固定收益无风险的理财产品,但是它发行很小,很容易被抢光。所以,房价的利息流还是要同一般的储蓄利率做选择性比较。
最近一线城市房租有一些上调,但大致的住房租金回报在3.5%左右,现在一年期储蓄利率是3%,五年的储蓄利率是5%。我们一般都会将存房子看作是较长期的“储蓄”,现在看上去存房子的利息不如存五年的银行利息。但这中间有一个机关被忽略了?
我们不会将首套房(自住)纳入资产选择理论,因为那不是投资,投资是从二套房开始的,如果二套房的首付是50%,那么即使存房子的利息(房租回报)只有3.5%,但是投资者在开始阶段只用房子总价的一半钱来获得着3.5%,实际意味着存房子的利息是7%,要远远高于5%的五年期储蓄利率。当然随着按揭还款的继续,付的本金和利息越多,那么存房子的总体利息水平是从7%开始往下降的。如果政府将二套房首付提高到6成,那意味着存房子的利率水平变成5.83%。为什么呢?因为按揭的杠杆率被压缩了,导致存房子的利息也会被压低。
如果我们将这个思想延续下去,将“禁二禁三”转化为“购买第三套以上住房则需要付全款”,这避免了限购导致的购买自由丧失,至少没人会大骂这是计划经济了,它不过是压缩杠杆。但这还不够,因为如果投资者付了全款买房,然后拿到房产证后抵押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套现出8成款项,那么这个策略就破产了。实际上,这个策略的目的是将“钱沉淀进去”,所以还需要加上一条,“第三套以上会有特殊标志的房产证,它不可抵押”。
将京版的“禁售”变成“全款支付,不准抵押”,那么购买者就会思忖,“我花了总价去买房子,但它带来的利息流要低于5年期储蓄,我是否合算?”这是一个简单的资产选择理论题。当然,房价不败的神话预期会支持一部分人继续冲动地购买房子,因为他们会说“房价上涨收益是独立于租金回报的,等着瞧,只要人们认为涨就会涨,租金再低也没关系”。是的,我不排除“乐观的子弹”会再飞一会,但是,地心引力已经在那里了,收益率的比较已经构成了一个牢固的计算关系,偏离,但不会疯狂离谱。水最终会下流。
这轮房价之所以如此疯狂,最根本原因就是泛滥的货币政策,它创造了通胀魔鬼,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提高利率来制服这个魔鬼。因为通胀会提高名义的租金回报,如果储蓄利率不能同等程度的上调的话,那就表示存房子更划算了。如果大力压缩杠杆率的同时,再提高储蓄利率,让其能够稳定地战胜CPI,那么我们将看到高房价受到资产选择理论的“两面夹攻”,一面是它必须要沉淀全款,一面是储蓄利率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了。另外,利率上调也会导致存量房贷款利率成本上升,持有成本上升,我相信,投机客的脑子是非常聪明的,他们会迅速领悟这中间的机关。
将京版的“禁售”变成“全款支付,不准抵押”,它既避免了所谓计划经济的恶名,降低了北漂的怒火,又避免了存量房囤积,没有“冰封交易”,它就像酒谱一样,温柔地让你选择两种酒:敬酒或者罚酒。计算和选择都在你自己手里!
【反腐举措】李银河:为何不重奖反腐举报人?阅读原文

李银河著名学者最近写性史翻旧报纸,偶尔看到这样一则信息:在去年1月,全国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了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重奖山西忻州市毕业大学生张世明10000元后,举报中心接报数量巨增。据统计,全国“扫黄...全文↓

李银河 著名学者
最近写性史翻旧报纸,偶尔看到这样一则信息:在去年1月,全国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了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重奖山西忻州市毕业大学生张世明10000元后,举报中心接报数量巨增。据统计,全国“扫黄打非”举报中心先后接到相关举报线索15.9万余条,向511名举报人兑现奖金52.1万元。
成千上万的黄色网站或者不盈利,或者有点蝇头小利,不是通过有偿下载,就是通过收会员费,双方是周瑜打黄盖,打的愿打,挨的愿挨,跟广大老百姓不发生利益损害关系,凭什么用纳税人的钱去奖励举报人?花这笔钱经过纳税人同意了吗?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从来不看黄色网站的纳税人来说,这笔钱花得冤枉,没给我们带来任何利益,也没为我们挽回任何损失;对于极个别爱看黄色网站的纳税人来说,我敢肯定,他们更不愿意这样花他们交的钱。
老百姓不关心扫黄这件事我另有证据:2010两会调查,老百姓最关心的十大热词计有:
1. 养老保险
2. 反腐倡廉
3. 依法拆迁
4. 调控房价
5. 贫富差距
6. 就业问题
7. 医疗改革
8. 司法公正
9. 民主监督
10. 教育公平
虽然这次调查中有网络扫黄这个词,但是老百姓并没有选。
跟黄色网站相比,腐败的贪官一贪就是几百万千万亿,这可都是我们纳税人的钱,为什么不对反腐举报人设重奖?这才是跟我们纳税人利益相关的最值当的花法。两相比较,我们岂不是捡起芝麻丢了西瓜?
【舆论热点】赵志疆:“跨省慰问”网友在替谁出头阅读原文

赵志疆评论作者 24岁女孩王圣淇出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网友对其“居高位”的质疑声雷鸣于耳,有网友猜测王圣淇的“成就”得益于她的市长父亲的提拔。2月17日,有网友发帖称爆料网友“鬼文子...全文↓

赵志疆 评论作者
24岁女孩王圣淇出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网友对其“居高位”的质疑声雷鸣于耳,有网友猜测王圣淇的“成就”得益于她的市长父亲的提拔。2月17日,有网友发帖称爆料网友“鬼文子”疑似“被跨省慰问”,记者多方证实确有此事。(2月19日《云南信息报》)
“跨省慰问”的真实含义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若非关系到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恐怕没有谁会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赶去异地“慰问”一个素昧平生之人。况且,能够准确定位虚拟的网友,并迅速到访,这足以证明“跨省慰问”者的不同寻常,而网友“鬼文子”事后的三缄其口也足以说明兹事体大。
实际上,网友普遍质疑的不是王圣淇出任什么样的职务,而是其逾越规定且迥异于常人的升迁流程。遗憾的是,语焉不详的任职通知未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各种猜测与非议因此应运而生,轻飘飘的一句“符合相关规定”,怎能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仅就此事而言,平息外界质疑其实很简单,只要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供尽可能详尽的资料以提请公众监督,就足以以正视听。然而,如此简单有效的方法却未见付诸实施,与此相反,欲盖弥彰的“跨省慰问”却已悄然开展,人们不禁要问:如此避简就繁所为何来?
随着“拼爹游戏”的频频曝光,权力的代际传递令人忧心忡忡。普遍存在的代际传递,不仅放大了“马太效应”,同时堵塞了社会上升通道,由此不可避免地引发社会焦虑。基于此,有悖常理的干部任命难免遭到广泛质疑,公众近乎本能地希望从一切蛛丝马迹中找到家庭资本代际传递的证据。这与其说是某个人的尴尬,不如说是在家庭资本代际传递大行其道的背景中,选拔用人机制所必然面临的制度尴尬。如果身处舆论漩涡的当事人不能以最大的诚意取信于民,如果涉事机关部门不能以规范的程序、透明的信息赢得公众的尊重,想要封堵住无数质疑的嘴巴谈何容易。
一起扑朔迷离的“破格提拔事件”,却意外因为突如其来的“跨省慰问”渐趋明朗,对于无数还在苦苦追求真相的网民来说,不知道这是幸事还是不幸。不过,可以断言的是,作为一种危机公关手段,无论是态度强硬的“跨省追捕”还是稍加软化的“跨省慰问”,都注定起到一种适得其反的负面作用如果无视自身工作尚待改进的程序瑕疵,这一步跨得越大,就越容易露出破绽。
【大家看法】张维迎:中国为何坏政策泛滥?阅读原文

张维迎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网报道,“2011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一届年会”于2011年2月15日-17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下面是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年会上的演讲。张维迎:我要...全文↓

张维迎 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网报道,“2011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一届年会”于2011年2月15日-17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下面是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年会上的演讲。
张维迎:我要讲的题目是“好政策与坏政策”。刘主席是制定政策的,我绝对不是针对刘主席,因为刘主席制定的政策大部分是好政策,但是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坏政策。其实我们在考虑一个政策,如果一个政策我们认为是好的但是效果总是不好的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用什么标准评判。
在这方面我想我们普通人跟经济学家之间可能有很多的分歧。普通人,我们评价政策是基于政策的目标,也就是目的是善的还是恶的,比如说我们政府出台一个政策,要缩小贫富差距,我们说是好的,要普遍提高工资,大家说好,我们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大家会说好政策,要增加就业机会也是好政策,提高全民社会福利也是好政策,保护弱势群体也是好政策,控制物价、房价都是好政策。那经济学家怎么评价政策?经济学家评价政策时,首先我们承认政策的社会价值本身没有更多的发言权,它唯一的发言权跟普通人一样,就是作为一个单个的人。经济学家评价政策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政策的结果是与政策的目标相一致还是相反。我们说一个政策是坏的,不是说经济学家不喜欢这个政策的结果,而是它的结果与政策制定者目标不一致甚至相反。比如说最低工资和限制雇工自由的政策,我们现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政策不好,因为减少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失业,其实是对年轻人的最不利。我们说高税收政策不好,是因为抑制了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创业,阻碍了经济发展。我们说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美国、中国,过去两年用扩张性的政策刺激经济不好,是因为它鼓励了企业家做错误的投资决策,最后一定会导致经济衰退、经济危机。我们说计划经济不好不是说目标不善,而是说它根本不具有可行性。经济学评价政策的第二个标准是什么,我达到同样的目标是不是成本更低、更好的替代方案,比如说北京市控制汽车为例现在用摇号。经济学家评价政策的第三个标准,企业家的决策一定基于对消费者的支付决策的预期,这样来看我们说政府搞的产业政策比如说不好,为什么?因为不是鼓励企业家怎么理解消费者,按照消费者的偏好来制定投资,而是鼓励企业家根据政府的偏好来决定投资,所以它也不是一个好的政策。
那接下来,我想谈一下为什么政策的目标非常善良,但是政策结果很不理想而且不一致,而且用经济学的话来讲,是不满足激励,因为社会当中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偏好和自己的信息,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都在利用政策,而不是在执行政策,而很多的政策制定者是被动的,只要是这个就会按他的意图去做。我们以最低工资为例,最低工资想保护低收入的劳动者,但是企业可以执行最低工资但是仍然可以减少雇员,就是并不能强制我雇多少人,我原来可能雇一千人现在只能雇五百人,实际上是损害了最低收入阶层,总的结果是自由放任的没有政府强制干预的事权政策应该是最好的政策。
我举个例子,任何一个政策如果限制了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因为经济的增长需要企业家的判断力、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果政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进行抑制一定不是好政策。任何限制自由竞争的政策,特别是不允许自由进入,那么它也不是一个好政策。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我讲的思想逻辑,我们每个人要幸福首先要使别人幸福,但是前提是有竞争,如果没有竞争你自己幸福就不需要别人幸福。竞争对思想逻辑的运作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竞争。所以国有企业,大量的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耗费价值,所以赚的很多利润是来自财政的补贴,或者经济上讲的消费者剩余。
我们诱导企业家寻租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产业政策我们要多谈一点,我们很多人包括美国人、海外的人都羡慕中国的产业政策,其实中国产业政策成功并不多,产业政策前提是政府官员比企业家更明白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个假设完全不成立。产业政策经常变成了寻租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官员利用产业政策分配资金,企业家怎么跟政府搞好关系,怎么编制可行的方案然后获得政府的补贴。任何增加政府控制能力的政策,包括财政的能力、资源的能力、土地能力等等,其实都不是好的政策,我们用行政的手段控制价格包括房价,都不是好政策,因为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坏的政策总是在泛滥?我想大致两个原因,一个是基于无知或者坏知识的政策,比如计划经济的政策,我们追求计划经济的目标很高尚,但是因为我们无知,我们不知道一个经济究竟怎么运作。这个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政治家、政府官员通常不太喜欢经济学,我指的是真正的经济学。第二个坏的政策是基于利益的坏政策,也就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导致的坏政策。企业它的问题出在哪?问题是按照市场的规则你追求个人利益但是必须要为别人创造价值。我讲的利益的坏政策就是这些政策导致的后果不是为别人创造价值获得收益,而是通过把别人的收入拿到自己的手里,所以是坏政策。现实中我们知道基于无知和利益的政策是互补关系的,很多情况下既得利益总是批着很强的理论外衣。举个例子包括计划生育,我们现在要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难?一个是担心中国人口多了怎么办,再一个计划生育队伍本身是既得利益。
凯恩斯主义本来是研究短期的经济波动的理论,现在变成了经济发展转型的理论,中国现在“十二五”制定的理论依据很多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公式。政府花的钱越多GDP增加的越快,我们本来创造GDP为了消费,但是现在为了GDP而创造消费。投资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我们现在是为了增加需求。贸易本来是为了提高全世界的幸福水平,使得大家在更好的分工下所有国家都得到好处,现在贸易变成了只有出口大于进口才提高GDP,所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就在这里找到了理论依据。
我们看一下利益驱动在哪?首先我们看为什么政治家喜欢凯恩斯主义?两个原因,第一凯恩斯主义政策可以使政府大把的花钱,第二政治家通常喜欢短期的目标,因为现在的民主体制下,大家知道每个当官的不像过去皇帝考虑子子孙孙的利益,现在只考虑这一届政府的利益,所以凯恩斯主义为他解决短期利益提供了借口。企业家也喜欢凯恩斯主义,因为很多企业家自己犯了错以后他不愿意忍受痛快,希望政府多发票子。刘主席放出信贷,企业家一定喜欢。经济学家为什么喜欢凯恩斯主义?因为凯恩斯主义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普通大众为什么喜欢凯恩斯主义?因为普通大众不喜欢市场不喜欢竞争,凯恩斯主义意味着市场是失败的,所以有人来帮助他们纠正市场的失败。
由此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未来,未来我们看十年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理念,因为我们政策是根据理念制定的,如果我们相信市场经济我们的未来就会很好,否则像前两年或者目前的情况,我们对市场越来越多怀疑,对企业家精神越来越多的不信任,那么我们前途不会好。或者简单的说我们能不能靠理念战胜利益?我们知道改革前十年,八十年代是理念战胜利益,就是我们相信了东西,尽管有阻力也要推行,所以我们改革取得了进步。但是看看现在,现在的情况基本上是利益战胜理念,没有多少人在谈理念,几乎所有的政策都出自各个部门自我利益的保护而制定的政策。那么如果这个情况不能得到扭转,那么未来我们不能太乐观,为什么?大家看一下既得利益是非常非常强大的,我们很多既得利益一般都打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外衣,既得利益可以民族主义的情绪,在中国,民族主义有很深的基础,我们一打着民族主义的基础,我们理念就不需要了,其实背后掩盖起来的是利益。这样我们很多老百姓就变成既得利益者的人质。真理由此就变得非常脆弱。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机会讲亚当斯密的话,其实亚当斯密讲的非常好。我刚才讲八十年代我们很多有理念的干部,但是那时候比赛谁在干事儿。但是现在比赛谁在不干事儿,因为越不干事儿越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或许我们未来的改革只有在真正的危机出现之后才会发生,当然这是我们不大愿意看到的,但是历史经验证明也许我们只能如此,我们只有等待。
谢谢大家!
【社会公正】霍侃:如何告诉孩子“生来不平等”的社会阅读原文

霍侃财新记者原题:深深的悲哀 “外地人必须有五年以上纳税证明才能在北京购房”的政策落地时,我对这个生活了10多年的城市彻底失望。限购车、限购房,对象都是外地人,都要求纳税五年。虽然我暂时不会受制于...全文↓

霍侃 财新记者
原题:深深的悲哀
“外地人必须有五年以上纳税证明才能在北京购房”的政策落地时,我对这个生活了10多年的城市彻底失望。
限购车、限购房,对象都是外地人,都要求纳税五年。虽然我暂时不会受制于这些荒唐的规定,但依然充满愤怒。
为什么扫大街、卖早点、送外卖、创造GDP需要外地人,轮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时就狠狠地一脚踢开呢?北京想成为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在全国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情况下,这样的排外政策只能说明决策者的无能。政策制定者、举手赞成的专家们,你们可曾去过中西部的农村,可能见过那里的人是怎样一辈辈生下来、活下去。目睹他们的努力和挣扎,我毫不怀疑,对于他们来说,奋斗进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的确是最理性的选择。
5年前,我毕业,面对AB选项,A是可以解决户口但枯燥且偏离专业的事业单位,B是不解决户口但符合职业志向的市场化报纸,选择了后者。当时宽慰父母的理由是,相信户籍改革的大方向是趋于放开的。当然,这也是我深深坚信的。
1年前,妹妹毕业,再次以同样的理由,建议她在北京选择一份能够学以致用的工作。
现在开始怀疑,我是错了,真是幼稚,赌注完全下错。
这几天在读周国平的《宝贝,宝贝》,感动于新生命的成长和喜悦。我们这一代80年代初的人,都已经或者即将到养育下一代的年纪。如果有一天,我面对自己的宝贝,我该怎么跟他/她解释这个“人人生来不平等”的社会呢?我该给他/她描绘怎样的未来呢?我应该告诉他/她,什么才是美德?善良、坚韧、奋斗的人真的就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吗?
如果注定无法从这样令人悲哀的社会中遁逃,不如不把新的生命带到这个世间来(原载霍侃财新博客)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