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传奇km:老顽童网站—杜启康:中国某些文化名人取名之义(续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51:57
熊十力,原名熊子真。1922年,梁漱溟因打算离开执教五年的北京大学哲学系而自行办学,北大校长蔡元培让他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梁认为唯识学应该请南京支那学院欧阳竟无大师门下的高足来讲授。蔡校长让他代表学校去聘请。最后梁选中了熊子真。1924年熊十力在讲唯识学的过程中,对从玄奘到欧阳竟无的旧唯识学产生了怀疑,开始草创《新唯识论》。为表明他自创新说、扬弃旧学的勇气和决心,他为自己更名“十力”。(“十力”是佛典《大智度论》中赞扬佛祖释迦牟利的话,比喻佛祖有超群的智慧、广大的神通和无边的力量。沈约《内典序》中也有“公度之业既深,十力之功自远”之说。)
刘大白原名金庆棪,祖先因避钱翏音讳而改姓。1912年任《浙江公报》主笔时,恢复本姓,并改叫刘清裔。后写社论中有“可浮一大白”句,为绍兴人士传颂的佳句,由是乃以“大白”为号。
李权兴留学巴黎时,大病一场,昏昏沉沉,梦见一白衣金发女郎,领着他遨游太空,他后来觉得“没有病死,或许是天使帮忙……”于是用“金发”作笔名。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民国初任《民国报》编辑。有一次,该报总编辑孙浚民(即孙炳文)为梁写了一幅扇面,上款题“漱溟”二字,梁看后认为此笔名甚好,从此以“漱溟”为名。
白蕉原名何治法(又名馥,字旭初),在上海政法大学期间,与女同学相恋,并有白头之约,后双方父母反对,婚事不谐。该女友送给他一朵白色的美人蕉,因此他从此改名“白蕉”,而废原名不用。
戴笠,小名春风,又名子佩,号芳洲。年轻时,自改名“戴笠”,取《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马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之意立志。
黄裳,原名容鼎昌,他年轻时十分欣赏素有“甜姐儿”之称的电影明星黄宗英,堪称黄的“追星族”,遂取“黄的衣裳”之意。据黄裳本人的文章,钱钟书为他写过一联“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
作家邵洵美,原名云龙。后来与表姐盛佩玉恋爱时,某日偶然翻阅《诗经》,见上有“佩玉锵锵,洵美且都”,故自改名洵美。
杜月笙本名杜月生(因生日为农历七月十五),章太炎引经据典为其改名杜镛,号月笙。语出《周礼?太司乐疏》:“东方之乐为镛,西方之乐为笙。”
孙多慈原名孙韵君,进中大艺术系后,与徐悲鸿恋爱,徐为她改名“多慈”;徐为“悲鸿”,合而为“大慈大悲”也。
夏丏尊,原名夏铸,字勉旃。1912年有实行普选之说,他不愿当选,特意将勉旃改为丏尊,因“丏”字极易误写成“丐”,意欲使人写成错字造成废票,这样改便可“落选”。其实后来并未实行普选,但他却作为终身行名。
刘半农的两个女儿生于伦敦,一个叫刘伦,一个叫刘敦。同样的还有陈强的两个儿子,因为老大出生时,陈强正在访问布达佩斯,便给老大取名陈布达,老二也被预定为陈佩斯。
陈四益是上海人,1939年出生在大后方四川成都。成都故称益州,故取名“四益”。
作家鲲西,原名王勉,因佩服英国作家德?昆西,故以鲲西作笔名。
陈文统用梁羽生作自己的笔名。据他本人说:“南北朝时是‘宋齐梁陈’,梁在陈的前面,陈是继承梁的,羽是因我喜欢宫白羽的武侠小说。”
袁世凯的第二个儿子出生时,袁与其生母双双梦见斑斓巨豹入室投怀,应梦而生。袁世凯为其取名克文(谱牒次序为保、世、克、家),字豹岑(“岑”者,峻峭之山也)。隐应古语“豹隐南山”的说法。又据说在袁克文的晬盘“抓周”之期,他竟抓起一块田黄玉石图章。
许涤新原名许声闻,后在上海闸北见到“涤新洗染铺”招牌,认为“涤新”有新意,便取作自己名字。
张中行的名字是启蒙老师刘先生起的。定学名“璇”,字“仲衡”,据《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是与天文仪器玑有关的美玉。张觉得甚好,但字难认,不得不删繁就简;又不忍师爱,于是巧用“仲”去人旁,用“衡”去“鱼”,遂成“中行”。恰《论语?子路》篇有“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清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其一些名、字、号,经常出现在他自刻自用印中,或为他人而刻印的边跋上。如其幼时性格好强,又是排行第三,故家人给他小名“铁三”;学名“之谦”(出自《史记?乐书》:“君子以谦退为礼”);字为“益甫”(出自《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号“撝叔”(出自《易经》:“无不利撝谦”)。
无名氏,并非无名,他原名卜宝南、卜宁、卜乃夫。他笔名“无名氏”,据其兄卜少夫说,其弟乃夫性情孤傲,有一点点瞧不起当时在文坛已成名的“名作家”,故以“无名氏”命之,表示一点自负、自信和谦虚中的狂妄;二是无意于虚名,像施主捐献佛寺香火不留痕,为善最乐,何求人知。而卜乃夫自己则坦言说,那是对《北极风情画》能否受到读者欢迎,心中无数,如社会反响不好,就让“无名氏”顶着,反正读者也不知道无名氏为何人,有避丑之意。熟料一炮打红,无名氏得了“暴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1915年夏,徐悲鸿辞家乡小学的教职,到上海寻找发展机会。过了一段时间,他身无分文,被旅馆逐出,流落街头,几乎想到了自杀,幸遇在商务印书馆(门市部的营业员)有“交际博士”之称的黄警顽。黄警顽给予他很大的帮助,把他从绝望中挽救了出来。后来通过黄警顽又结识了商人黄震之,后者对他大为赏识,对他大力资助。为了感谢两位“黄”姓朋友,徐悲鸿一度改名“黄扶”。
陶行知原名陶文浚,他年轻时信奉王阳明“知是行之始”的主张,因改名“知行”。后来他兴办教育,日益发现“行”的重要,所谓“行而后知”,故又改名为“行知”。他还写了一首《三代》的打油诗作为说明:“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