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战 hit 全球同服:老顽童网站—杜启康:读书掇存(四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52:53
(376)“文革”时,于光远一直保持幽默的心情,他说:“斗争会上讲的话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只是全部注意力在作一种体力上的磨练。”于老说:“文革的时候,我是被批斗的对象,经常被人押送‘出席’批斗大会。有一天我实在不耐烦了,就对他们说‘我自己去’,然后骑着自行车去了。到了会场门口,人家不让我进,我就问守门的:‘里面开什么会呢?’守门的说是批斗大会。我又问批斗谁,他说批斗于光远。我说:‘我就是于光远,不让我进去,这个会你们开不成。’然后很得意地进去了,跟打了胜仗似的。但是一进去就被‘架飞机’了。他对”文革“的幽默和不屑甚至蔑视跃然纸上。
(377)从前封建社会,同姓亲属死了,按照亲疏近远的关系穿不同的丧服,守丧一定的时间,共分五等。故又称“五服”:
△父母死了,穿生麻布(未浆煮过)不缝边的衣服,腰系麻绳或草绳,脚穿麻鞋或草鞋,守丧三年,称为“斩衰(zhan  cui)”;
△祖父母、伯叔母、姑姑等死了,穿粗麻布缝边的衣服,守丧一年,称为“齐衰(zi  cui);
△同堂兄弟死了,穿熟布衣服,守丧九月,称为“大功“;
△曾祖父母、同曾祖的堂兄弟等死了,穿较细的熟布衣服,守丧五月,称为“小功”;
△表兄弟及未出嫁的表姐妹死了,穿熟细布衣服,守丧三月,称为“缌麻”。
(378)“致仕”,现在称“退休”,就是“还官位俸禄于君主”的意思。周朝规定,大夫七十岁便可以致仕。一直到明清基本上也如此。
一般来讲,古代致仕退职是没有退休金的,(皇帝如有赐赠另则当别论)汉朝规定,年老的致仕,可以拿原俸的1∕3作为养老金,一直到死。年轻的退职,没有薪金。但是,很多官吏贪图禄位,妄图久居特权,即使病入膏肓、老朽昏聩,仍不想退下官场,于是皇帝就会勒令致仕了。(这比革职罢官还留有一点面子)明朝时规定,致仕官在乡下不能干涉地方政治,但也不许老百姓侮辱他们,保障他们过养尊处优的逍遥生活。
(379)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对后来的妻子林洙谈起林徽因,他曾诙谐地说:“做她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在我来说是‘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
(380)1947年,梁思成在北大开“中国建筑史”课程,上课的学生有近20人。到期末,他对在座的学生说:“课讲完了,为了应酬公事,还得考一考吧?诸位说说怎样考好?”可是学生中没有一个答话的。梁又说:“反正是应酬公事,怎么样都可以,说说吧。”还是没有人回答。
梁思成开始觉得奇怪,后来恍然大悟地说:“那就先看看有几位是选课的吧,请选课的举手。”学生中没有一个举手的。梁思成见此,笑笑说:“原来诸位都是旁听的,谢谢诸位捧场。”说完,向讲台下作了一个大揖,推门而去。
(381)1974年,梁实秋和歌星韩菁清举行了婚礼。
新婚之夜,新房设在韩菁清家。梁实秋是高度的近视,又不熟悉环境,没留心撞到了墙上。新娘子立即上前将新郎抱起。梁实秋笑道:“这下你成了‘举人’了。”新娘也风趣地回答说:“你比我强,既是‘进士’(谐音近视),又是‘状元’(谐音撞垣,指撞墙)。两人相视大笑。
(382)我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是经中央研究院学术评议组选举逐一审定的。分数理、生物、人文三组,共81人。学术评议组在“院士”名称的确立上,颇费一番周折,有人提“院员”,有人提“学侣”,最后决定用“院士”。是吴有训发表了精辟的议论经过激烈的讨论才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没有继续沿用“院士”这一称谓。1955年6月,新中国第一批院士诞生时,用了一个过渡性的名称“学部委员”。1994年初,中国科学院将“学部委员”改为“院士”。
(383)在西南联大,教师可以自由思考,自由讲课,他们也用相同的原则对待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容忍学生的异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金岳霖先生给文学院大一学生讲授逻辑学必修课时,课堂上总有一个学生爱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和金先生辩论,金先生也耐心地,以平等的身份和他辩论。例如:金先生讲符号逻辑课,讲着讲着,会停下来问:王浩,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于是一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两人的对话了。
中文系一名学生写了一篇证明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的文章,专门去找闻一多商榷。闻先生读了该生的论文后,发现结论虽然有误,但仍读了许多书,组织了大量的论据,以平等的态度,和这位学生讨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