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连免费观看:老顽童网站—杜启康:读书掇存(四十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0:11:46
(422)乾隆皇帝南巡至毗陵(今常州),听说天宁寺住持僧有不守佛门清规的名声,就问他:“你有几个妻子?”住持回答说有两个。乾隆皇帝很奇怪,就仔细追问,主持和尚解释说:“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宁非两妻乎?”“包袱”一抖,诙谐机智,如清风扑面,颇解暑热。
(423)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把岳飞招回临安,数百年来很多人都认为“十二道金牌”是朝廷调兵遣将的将令,其实不然。
这“金牌”实际上是一种以最快速度传递邮件的特殊标志,是宋代多种通信证件的一种。这种金牌用于敕书及军机要务,由皇帝直接交发。金牌是用木头制成条状,长约一尺,涂满朱红油漆,上有“御前文字,不得入铺”八个金黄镂字。“御前文字”是指从皇帝身边传来的公文、信件;“不得入铺”是指传递邮件时,驿吏不得在驿站内交接,而只能马背上依次传递,如此则加快了邮件的传递速度。
(424)古人的纳凉诗。
唐·白居易《消暑》诗中写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涼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刘禹锡《纳凉》诗:“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涼玉箪空。琥珀盏红凝漏洒,水晶帘莹更通风。”
南宋·陆游《桥南纳凉》:“携丈来追柳外涼,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看起,风定莲池自在香。”
杨万里《暑热游荷花池》:“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另一首《夏夜追涼》:“夜热依然午夜同,开门小立明月中。竹深林密无人处,时有微涼不是风。”
(425)公司考核4个营销员,给出特殊任务:到和尚庙里卖梳子。
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归,说和尚们都笑他傻:我们连头发都没有,哪用得着梳子?第二个销了十多把,他告诉和尚,没头发也要常梳头,止痒活血,有益健康,有些和尚被说动了,买了梳子。第三个营销员对和尚讲,不少女香客,拜佛磕头,把头发磕乱了。你在蒲团旁放些梳子,让她们磕完头随手梳头整容,他们会感到庙里的关爱,下次就会再来烧香。这一下,卖掉了百十把。第四个更有办法,他向老和尚建议,庙里经常接受捐赠,得给人家一点礼品作回报。梳子很便宜,您在梳子上写上庙名,再刻上“积善梳”三字,这样梳子就成了珍贵礼品了。香客来了送一把,庙里香火永远繁荣。老和尚连说有道理,把成千把梳子全买了,而且还定了货!
(426)“米的妈妈是谁?米的爸爸是谁?米的外婆又是谁?”这是某大学生在一家公司面试时被提问的问题。当时他很快就答出:“米的妈妈是花,米的爸爸是蝶,米的外婆是妙笔。”而其他求职者则面面相觑,对他的答案一头雾水。后经解释,因为有“花生米”,所以米的妈妈是花;有因为“蝶恋花”,所以米的爸爸是蝶;又有“妙笔生花”之说,所以米的外婆是妙笔。
(427)“留步”是祖先留下的一句客气话,意思是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莫送,于是口说“留步”。但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主人反主为宾请客人“留步”的情形。争得中国戏曲梅花奖(21届)“榜眼”的张惠芳领衔的《杜十娘》,在第一场见书生李甲要离院时,作为主人的杜十娘信口“公子留步”而反主为客。
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应是主人,所请的嘉宾都是客人。“国嘴”赵忠祥在主持春节晚会,赵丽蓉欲退场时,赵忠祥信口而出:“赵老师请留步!”这些,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428)“ 病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秋瑾这段文字原来无题,当时是写给上海爱国女校徐小淑的。1927年徐小淑在秋瑾手迹末尾“志”曰:“此先师于殉国前五日自会稽所寄者也。缄中并无别简,当时深滋疑讶,不意未及两日而噩耗至矣,悲乎!”
(429)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了《中国伦理学史》。针对清末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的局面,蔡元培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指出“顾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他把散见于中国古书中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日俱新”等激励人的说法概括为“与时俱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