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订机票网站: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与耕作学发展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0:40:39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与耕作学发展历程 (2010-06-28 18:10:32)[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与耕作学发展历程

一, 成立概况

1965年孙渠在世时曾拟成立中国耕作学会,中国土壤学曾发来贺电,后因文革而仃止,文革后在姜秉权教授努力下经中国农学会和中国作物会批准,在中国作物学会内设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

中国耕作制度研会成立于1980年10月在北京市昌平的耕作学术讨论会上,到会代表175人,农业部朱荣副部长作了<<当前农业生产形势与加强耕作制度研究>>的报告,刘瑞龙副部长作了<<有关耕作制度研究的几个问题>>的专题报告, 农垦部副部长王发武及全国科协书记处书纪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沈其益教授,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蔡旭教授到会祝贺, 发了会议纪要, 制定了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简章, 选举沈学年为名誉理事长, 姜秉权为理事长, 马世均,卢良恕,李笃仁,张锦熙,钮溥为副理事长, 决定组织编写<<中国耕作制度>>一书, 内部出版<<中国耕作制研究通讯>>,加强学术交流考察活动。

后来,中国作物学会升格为-级学会并脱离中国农学会时,中国耕制度研究会保留在中国农学会内,成为中国农学会耕制度分分会,简称中国耕制度研究会。至今巳走过三+年,成为中国农学会内富有活力的分会。

学会挂靠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教研室(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电话010-62733847

 

 

二,历届理事会

第一届理事会(1980-1985)

名誉理事长 沈学年

理事长 姜秉权

副理事长 马世均 卢良恕 李笃仁 张锦熙 钮 溥

秘书长 胡恒觉 副秘书长 王维敏 刘巽浩 牟正国 韩纯如

常务理事(15名)王保公 王楚云 刘巽浩 沈学年 马世均 卢良恕 李笃仁 张锦熙 牟正国 陈宗源 陈启锋 胡恒觉 黄浩如 姜秉权钮 溥

 

第二届理事会(1985-1989)

名誉理事长 沈学年 姜秉权

顾问 刘含莉 沈昌蒲 黄浩如 钮 溥 李笃仁 张锦熙

理事长 马世均

副理事长 刁操铨 王维敏 胡恒觉 陈宗源 袁从炜 刘巽浩

秘书长  牟正国

常务理事 刁操铨 元生朝 王楚云 王维敏 过益先 李凤超 李君凯 刘巽浩

牟正国 陈宗源 陈启锋 胡恒觉 唐嗣爵 曹庆农 袁从炜 王明尧

第三届理事会(1989-1993)

名誉理事长 沈学年 姜秉权

名誉理事副长 刁操铨 沈昌蒲 钮 溥

理事长 马世均

副理事长 胡恒觉 刘巽浩 牟正国 赵强基 邹超亚 王维敏 王立祥 陈启锋 杨春峰

秘书长  牟正国

常务理事 马世均 李凤超 熊 凡 胡恒觉 刘巽浩 牟正国 赵强基 邹超亚 王维敏 王立祥 陈启锋 李恩普 王宏广

第四届理事会(1993-1998)

理事长 刘巽浩

副理事长 胡恒觉 刘巽浩 牟正国 赵强基 邹超亚  王立祥 王世魁 郝林生 信遒铨 候中田 程序 高旺盛

秘书长 陈 阜

常务理事刘巽浩 胡恒觉 刘巽浩 牟正国 赵强基 邹超亚  王立祥 王世魁 郝林生 信遒铨候中田 程 序 高旺盛 李恩普 粱志杰 王宏广 孙先溶 曾晓光 青先国 陈宗源李凤超

第五届理事会(1998-2002)

理事长 刘巽浩

副理事长 文 化 王汝锋 牟正国 叶贞琴 程 序 张保明 成升魁 粱志杰 高旺盛 青先国 黄国勤 赵强基 黄高宝邹超亚  王立祥 王世魁

秘书长 胡跃高

副秘书长 李之林 史俊通

常务理事 刘巽浩 文 化 王汝锋 牟正国 叶贞琴 程 序 张保明 成升魁 粱志杰 高旺盛 青先国 黄国勤 赵强基 黄高宝邹超亚  王立祥 王世魁 胡跃高 朱文珊 任天志 王宏广 李恩普 汪德水 周春江 季尚宁 李丹李之林 张益彬 史俊通 孙敦立 卞新民张明亮 李增嘉 张立峰

第六,届理事会(2002-2006)

名誉理事长 刘巽浩 牟正国 赵强基

理事长 高旺盛

副理事长 谢永生 顾晓君 苟红旗 王宏广 周春江 粱志杰 王银元 青先国 史俊通 邹超亚  王立祥 成升魁 陈 阜 黄高宝 黄国勤 胡跃高 杨改河 王汝锋 卞新民 李增嘉 李之林 王道龙 王东阳 郑建初 文 化 孙占样

顾问 候中田 赖先齐 李 旦 曾哓光 刘立光 刘隆旺 孙敦立 汪德水 王世魁 吴乐民肖祖荫 许维升 李凤超

常务理事 李萍萍 李增嘉 杨光立 杨改河 邹超亚 陆建飞 陈印军 陈 阜 陈雨海 周春江 季尚宁 苟红旗 郑大玮 郑建初 青先国柯建国 祝世惠 胡永年 胡跃高 赵春江 郝晋珉 徐文修 顾晓君 屠乃美 崔玉亭 曹林奎 梁卫理粱志杰 矫 江 黄高宝 黄国勤陈 序谢永生 蔺海明 马新民 卞新 民文 化 毛树春 王小彬 王东阳 王立祥 王汝峰王宏广 王青立 王俊忠 王银元 王道龙 王 璞 史俊通任天志 刘贵申 孙占祥 成升魁 朱自均 许 强 何水林 季尚宁 张 义 张立峰 张洪程 张益彬 李支林 李克勤 李建国(北京) 马国辉刘景辉 张海林 李建国(湖南) 李少昆 章秀福 廖允成 曾希伯

三,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历届学术会议简况

1, 友谊农场会议第一屈机械化耕作学术讨论会1963年6月21-30日在黑龙江国营友谊农场召开,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有20个省区60位代表和54位列席代表参会,北京农业大学孙渠教授主持了会议并作了<<论土壤耕作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收到论文35篇,会上宣读26篇,分东北, 华北西北, 南方和农垦总局4个组讨论和记要。这次会议纪录我国在机械化耕作研究方面的历史成果和经验教训,中国作物学会于1963年12月版了<<机械化耕作学术讨论会>>第一届,会议论文选集。





 

 

2, 芦台农场会议 1964年6月在河北芦台农场举行的轮作换茬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200多人,会期6天,农垦部副部长陈正人到会,就我国车轮作换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孙渠教授作总结发言,形成了会议纪要,农业部作为文件转发。

3, 邯郸会议农林部委托中国农林科学院于1973年8月18-28日在河北邯郸召开了<全国改革耕作制度科技协作会议>,到会代表150人,孙渠作了<<关于耕作制度改革几个问题>>学术报告,交流了各地耕作改制制经验和科学技术成就,讨论和制定耕作改制科技协作计划,参观了成安县何横城大队麦棉套作二熟和棉玉米间作高产典型及邯郸地区改制创高产的先进单位,,四川德阳县孝感公社红光大队坚持复种改制经验受到好评, 出版了<<改革耕作制度,实行科学种田_---全国改革耕作制度协作会议资料汇编>>刊载论文24篇。,

4,安阳会议 1978年1月15-25日中国农林科学在河南安阳召开了全国耕作改制科学技术讨论会, 姜秉权主持了会议, 会议讨论了南方稻区复种问题, 北方间套复种问题, 合理布局与用养结合, 耕作改制与机械化和加强耕作改科学研究,成立7个大区协作组, 并由山东,吉林,甘肃,四川,浙江,湖北,广东省农科院主持, 开展协作研究.。

5.成都会议中国作物学会于1979年9月5-12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全国耕作制度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28个省市自治区128人, 其中有我国老-辈耕作科教工作者31人,四川省耕作制度讨论会的54位代表也参会,收到论文130篇,大会宣读25篇,姜秉权教授主持了会议,四川省委书记杨超在大会讲了话,省科协副主席邵贵民介绍四川耕作制度改革情况和经验,分七个地区组讨论,形成了<<全国耕作制度学术讨论会记>>,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作物学会全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筹备会编的<<耕作制度研究论文集>>,农业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

6安阳 嘉兴会议 1980年上半年农业部粮食油料生产局组织15省市农业行政和科研单位分南北两片进行耕作制度改革的考察,9月在安阳和10月嘉兴就北方旱粮与南水稻区改制汇报交流,出版了<<北方旱粮与南水稻区耕作制度改革资料选编>>,农业部粮食油料生产局编1980年12月内部出版。

7北京昌平会议(见条首) ,会议资料编辑出版了<<耕作制度研究论文集二>>,由学会1982年内部出版

8. 湘潭会议 1981年12月16-23日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等在湘潭召开南方13省市区耕作制度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150人,收到论文84篇,宣读21篇,姜秉权会长主持会议,农业部朱荣副部长作了<<当前我国耕作制度调整情况及加强耕作制度研究>>报告,湖南农学院副院长刁操铨作总结,形成了会议纪要,会议资料编辑成耕作制度研究论文集第三集,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1982年5月内部出版。

 

9,南京会议 1985年国际多熟制学术讨论会与全国多熟制学术讨论会. 国际会会议于1985年10月9~12日在南京由中国农学会、中国农科院和江苏省农科院联合召开了国际多熟制学术讨论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美国、中国等八个国家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以及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等54位中外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宣读24篇论文,交流论文28篇。出版了英文版国际多熟制会议文集,收载论文52篇。国内多熟制学术讨论会10月13-15日举行,较草率,未出中文版文集。

10, 首届全国耕作学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武功西北农大举行,由于北京农大、西北农大和甘肃农大等院校联合倡议并主持的全国首届耕作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8月14至19日在陕西武功西北农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三十一所高等农业院校的四十七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交流论文28篇。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沈学年教授、理事长马世均教授等蒞临大会指导并致了贺词,同时对青年工作者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由王宏广主持,老教师沈学年杨春峰 纽 溥 陆欣来 元生朝 刘巽浩 牟正围 王立祥邹超亚等应邀参会,成为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承上启下,青年耕作学者团结奋进充满活力的会议,会上成立了青年学组。

 11, 贵阳会议 1989年8月29日至9月3日在贵阳召开中国高功能高效盆耕作制度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91人,马世理事长主持了会议, 会议提出推广南方旱地带状轮作多熟制, 南方冬水田开发,稻田多熟山吨粮田, 北方棉区麦棉套,作物秸秆覆盖免耕会等八项高功能耕作制度模式。会议资料由邹超亚主编<<中国高功能高效益耕作制度研究进展>>一书,贵州科技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收载论文48篇。

12,北京香山会议 1990年10月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在香山召开全国少耕免耕与复盖技术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80多人,会后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编著<<中国少耕免耕与复盖技术研究>>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

13, 第二届全国耕作学青年学术讨论会1991年5月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着重研讨耕作制度量化方法,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青年学组和南京农业大学编辑了<<全国耕作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14,长沙会议 1992年8月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在长沙召开持续高产种植模式及其效益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代表85人,理事长马世均主持会议,代表们就持续高产种植模式及其效益进行交流,深入研讨,会议资料由牟正国主编<<持续高产种植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15,武功会议 1983年5月13-19日中国作物学会,陕西省农学会,西北农学院半干旱研究中心在武功召开北方旱区农业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183人,以布莱克罗博士为团长的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六位专家从16日起参加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163篇,会议印了论文选编,会议提出<<关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开发的几点建议>>共有5项建议。

16,昆山会议 1994年10月22一25日,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四届一次理事会暨农业持续发展学术讨论会,在江苏省农业厅的支持下在昆山召开,到会代表70多人,选举了新的理事长和秘书长。会议还就新形势下耕作制度研究的性质、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研讨,进行了学会改选,四届一次理事会制定了工作计划,会议未出论文集。

17,沙市会议 1996年9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在湖北沙市召开全国新型农作制度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25省市区100余人参加会议,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许维升出席会议, 刘巽浩, 胡恒觉, 鲍隆清副厅长等参加指导, 收到论文100篇, 宣读41篇, 形成会议纪要, 在会议上第一次把使用多年的耕作制度改称农作制度,会议出版了梁志杰等主编<<中国农作制度研究新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

18,北戴河会议 1998年8月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在河北省科委支持下在北戴河召开了21世纪中国作制度发展前景展望学术讨论会,1997年底发出征集论文通知,至1988年5月收到论文130佘篇,会前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王世魁主编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作制度>>,发表论文104篇,刘巽浩主持会议, 同时进行学会换届改选。

19,兰州会议 2000年8月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和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在甘肃兰州召开区域农业发展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讨论会,会前出版了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和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编<<  区域农业发展与农作制度建设>>文集,黄高宝王汝峰高旺盛为副主编,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收载论文100篇。到会代表150余人,区域开发与不同地区耕作制度发成为焦点,会后专家组考察了河西走廓农业。                                                                                           20,南昌会议 2002年8月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在江西省南昌召开中国集约型农作制度可持续发展学术讨论会,会前收到论文100篇,由黄国勤高旺盛主编<<中国集约型农作制度可持续发展>>,江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到会代表120多人,刘巽浩理事长主持会议,

21,第二次长沙会议 2004年8月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在长沙召开粮食安全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讨论会,是学会领导年青化后举行的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议题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区域协调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建设,到会代表200多人, 会前由高旺盛,杨立光,青先国主编<<粮食安全与农作制度建设>>文集,湖南科技出版2004年8月出版,收载论文110篇。

22,无锡会议 2006年4月24——26日,由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主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无锡市人民政府、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承办的“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在江苏无锡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近200人,收到会议论文200余篇。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卢良恕院士、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无锡市政府领导等出席了会议,会前出版了郑建初高旺盛主编<<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刊载论文197篇,卢良怒为本书作序。

23,沈阳会议 2008年10月10日-13日,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08年会暨全国现代农作制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辽宁沈阳市召开,农业部原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路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教授、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世伟、中国农学会学术处王全辉处长、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张玉龙教授、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强、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振威、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程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韩兴国研究员、辽宁省农科院院长陶承光研究员和中国耕作学界老前辈中国农业大学刘巽浩教授,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理事长高旺盛、副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立祥教授、副理事长辽宁省农科院孙占祥副院长等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以及全国27个省市级农业大学、农科院和推广部门的专家学者约240人参加了会议。路明教授、柯炳生教授、韩兴国研究员、陶承光研究员分别作了《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我国农业现状与前景》、《围绕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努力做出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中国现代农业的资源环境视野及思考》的专题报告。与会代表紧紧围绕“构建新型农作制,推进现代农业”这个大会主题,对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新型农作制度建设问题、食物安全与现代农作制、保护性耕作与现代农作制发展、防灾减灾与现代农作制度、 循环农业与现代农作制、现代农作制与农作学理论及方法等方面开展研讨和学术交流。通过研讨与交流,对我们认识在现代农业、现代农村大发展要求前提下,如何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工作,加快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作制度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好的启发,大会还就就未来农作制研究方向、农作制教学与学科建设、怎样办好学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拓展学会工作领域,理清发展思路,加快人才培养,推进耕作制度学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 耕作学重要教学活动大事记

1, 耕作学引进与初创。1952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孙渠教授引进苏联的普通耕作学,也称普通农作学,1953年首先在北京农业大学开设了耕作学课程。当时主要出版物有:

华业农业科学研究所编<<威廉士学说的理论及其成就>>中华书局1951年10月出版,威廉士,<<耕作学原理>>,农业出版社出版傅子祯译,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编译委员会主编 中华书局年1953年出版,农业出版社1953.4也印行。

马克西莫夫等<<草田农作制问题>>,江幼农译,科学出版社1956年11月出版

维尔宾等著,孙渠译<<农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5月出版。



 

2, 全国耕作学教师进修班1956年高等教育部在新疆八-农学院举办高等农业院校耕作学教师进修班,全国每个院校均参加,沈学年为班长,苏联专家果列洛夫讲学,印有果列洛夫著<<普通耕作学>>讲义。以沈学年为首的参,加进修班我国教师编写了中国第-部<<农作学>>教材,全书八章50万字。

3,60年代各校自编教材,较好的如北京农业大学<<耕作学>>,东北农学院<<耕作学>>,西北农学院等四院校的<<耕作学>> 。



4,60年代的耕作学北方本和南方本南方本由浙江农业大学任主编单位,遵照农业部指示,1961年冬浙江农业大学等10院校教师集中杭州编写,1962年7月印刷成讲义,后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北方本由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



5,1980年全国耕作学师资培训班在江苏农学院举行,会期-个月,这次培训班着重引进生态学理论来促进耕作学发展,对耕作制度的核心问题如作物布局,复种多熟, 间种套作, 少免耕作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会后贵州农学院根据培训班的研讨,由邹超亚吴善堂编著<<耕作学>>于1981年9月贵州农学院印,全书408页65万字,全国交流。

6, 全国耕作学教学研讨会于1982年4月在杭州举行,沈学年主持会议和作了总结,对耕作学概念, 研究对象的范围, 耕作学的基本理论, 耕作学核心和外延作了界定,如何充实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共识,会上通过了新制定的耕作学教学大纲,为稍后南北两本耕作学教材编写奠定了基础。

7, 1984年8月全国耕作学实验实习课师资培训班在东北农学院举行,东北农学院主持。

8, 全国耕作学第三次教学研讨会1986年8月在辽宁海城举行,由沈阳农业大学主持, 会期5天,到会代表70多人,就教学大纲, 课时数,实验内容进行了交流,参观了先进农业典型。

9, 80年代第二次北方本和南方本,北方本由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姜秉权任主编,沈菖莆 纽 溥任副主编,参编者还有候中田 苏少泉胡庆浩 陆欣来 刘百如 王东德 牟正国 李凤超 胡恒觉 计 矗 陈权章杨春峰,农业出版社1981年5月出版。并于89年出版了北方本(第二版),由姜秉权主编,李凤超刘巽浩牟正国任副主编,农业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1988年东北农业大学学主持编写出版了<<耕作学>>(东北本) 。南方本由浙江农业大学任主编单位,沈学年为主编,元生朝 钟树福 魏贞莹为副主编,参编者还有洪丙夏 成敬生 孙先溶 李威联 邹超亚 黄平 陶嘉玉 周裕生 王华仁 刘隆旺 李 丹 向道俊王泰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这两本书标志中国耕作学的学科体系基本确立。西北院校认为北方本反映西北农业不足,难适应西北教学需要,确定新编耕作学(西北本) ,杨春峰任主编,计矗,高炳生,张珍,余王立祥为副主编,参编人员还有李雪屏,赖先齐,李春林,李泉沃,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

10,90年代首次统一南方北方的全国统编耕作学系列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根据农业部全国高等农业教育教材指导委员会的安排,统编<<耕作学>>主编刘巽浩,副主编邹超亚李凤超,参编还有王立祥洪丙夏 孙先溶 孙敦立 肖祖荫 李 丹 王宏广更李增嘉李萍萍。教材更新了结构,充实了内容,去掉杂草,增加农牧结合内容,由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配套教材有南方耕作制度(邹超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东北耕作制度(陆欣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西北耕作制度(杨春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机械化土壤耕作(沈菖蒲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高等农业院校教学参考书中国耕作制度,主编刘巽浩,副主编牟国邹超亚农业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 ,主要用于研究生教育。

11, 21世纪各地分别编写教材,沈阳农业大学主持的面向21世纪教材<<耕作学>>,主编曹敏建,副主编廖允成,陈颖,参编的有陈振武 龚振平 黄高宝 刘恩才 刘玉华马新明 王思远 吴伯志章卫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西北农业大学主持的21世纪教材<<耕作学>>,主编王立祥李 军 副主编 黄高宝 廖允成 徐文修 参编还有王龙昌 温晓霞 柴 强 景 锐 艾比布.克里木 刘景辉 董召荣 李鲁华 李宗仁 许 强万素梅郜庆炉。科学出版杜2003年9月出版。

           (邹超亚整理)  2010.6.27.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