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长生高考难吗:王波:西南联大、焦点访谈、国歌、养猪(中国青年报 2008-1-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57:55

视点

王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16

    可鉴不可建

    像历史胡同里一盏不灭的灯火,隔着70年风雨飘摇,西南联大就这样照耀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现如今,有人则想把这盏灯笼重新悬挂于城市的门楣上。云南省有政协委员表示,将提案恢复西南联合大学,“要善于继承和发扬好云南教育的这个品牌资源”。

    在战乱与饥馑年代,西南联大像一对患难夫妻,拉扯了一大家子争气的孩子,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人才摇篮、民主堡垒”。时过境迁,现实固然能提供足够的土地来重建大学,但能否提供当年的土壤,或未可知。

    还是别让现世的纷扰黯淡了旧时那一点幽微的光,断了一份仅存的念想。

    与其把它变成装在包里的“一张昆明与世界沟通的名片”,还不如把它当成一面揣在怀里的镜子,时不时拿出来打量打量,在一双双看不见的手的抚慰或摧残下,教育的容颜是否已面目全非。这样或许更让人心安。

    《焦点访谈》播什么

    《焦点访谈》和《新闻联播》,作为中国最为一本正经的名牌电视栏目,最近却成为难兄难弟,都因同一件事情陷入争议。

    它们都报道了电影《集结号》,尤其前者用了长达10分钟的专题节目报道。有网友评论,一个国家级电视台,在一档旨在报道社会热点的节目,竟然用10分钟来宣传和赞美一部商业大片,真是一大怪事!

    毕竟,作为陪伴和影响了这一代人的电视栏目,人们已经习惯了它们或面无表情的字正腔圆,或义愤填膺的监督揭露。《焦点访谈》播什么,人们早已有了一如既往的心理预期,当一部用来娱乐和消遣的影片,被推进视野,便会忽然觉得失去了现实的庄重感。

    但娱乐越来越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关心过了国家大事,也聆听过了民生疾苦,我们何尝不可以在《焦点访谈》里关心一下看电影这样的“琐事”,就像关心一下蔬菜和粮食,面朝电视,不再肃穆而矜持。

    国歌唱什么

    当国歌响起时,国人大多会随声应和。但此时的西班牙人却只能保持沉默,因为他们的国歌自1975年后一直没有歌词。为化解这一尴尬局面,西班牙奥林匹克委员会发起了为国歌填词的活动。最后入选歌词的作者,是马德里的一名失业工人保利诺·库韦罗。

    他的歌词描写的是“自己心中的祖国,是中层阶级的祖国,是搭乘地铁上下班的人们的祖国”。这让一些政治家不太满意,觉得“歌词表达陈旧,听起来像是过去的赞美诗”。但由学者和音乐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还是在7000多件作品中,选中了它。

    祖国的母题过于宏大,库韦罗要歌唱和赞美的,无非是一些“手足之情”与“缔造了历史、正义与伟大、民主与和平”的人民。或许正是这些质朴的抒情,真切地迫近底层老百姓活生生的个人生活与生命体验,才令人动容。

    关于猪,还能有什么

    不知道若干年后,当海南省屯昌县南吕中学的这一群学生在回忆自己眼前的这段生活时,会不会将其命名为“与养猪有关的日子”。但他们的初中生活,确实比其他的中学生要“充实”,或者说是辛苦。这一切,都拜猪所赐。

    去年11月,学校购回36头猪苗,要学生在课余时间精心喂养。平日里,学生只有在喂饱猪后,才能离开猪圈到食堂打已经凉了的饭菜;晚上,老师还需带领学生住在猪圈附近值守,以防猪苗被偷。当学校领导盘算着用养猪带来的利润贴补学生费用时,也听到了家长的埋怨,还有各方的褒贬。

    我不关心养猪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培养了团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我只是好奇,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一头头猪又是怎么样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这些农村孩子衣食俭省的童年?关于猪,还会有什么样的新闻花边?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1/16/content_2034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