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河谷洋房户型图:形式交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21:31
所谓“形式交易”就是形式主义交易。

  固然,“形式主义”的名声不太好,这是显而易见的,譬如“形而上学”“走过场”“唯美”“空洞”这些关于哲学、政治、文学、艺术的形式主义描述已经说明了问题。很久以来,我们不但不敢标榜形式主义,就是一说到它也有些不好意思。

  这是怎么啦?

  根源在于形式与内容的对立。可以肯定,形式与内容的对立不源于亚里士多德。早在神话时代以前,自我意识的觉醒就使我们区分了物-我,并由此构建了关于黑-白、阴-阳、是-非、善-恶、好-坏、内-外、高-下的范畴体系,这就是我们的世界经验。直到今天,这些经验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能够区分物-我并由此建立一套相应的范畴体系,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否则像《庄子?应帝王》里那个没面目的中央之帝浑沌,我们哪来今天这样繁复精致的知识体系?不过有利就有弊,凡事不可走过头,不可忘记它是人为构造物而把它看作绝对真理。在此,东方人的情况稍稍好一些,而西方人就有点不开窍了。在我们这里,至少还有相生相待、物我交融的超迈,而西方人至今还陷在普遍性、还原论、分离原则的泥潭而不可自拔。

  形式与内容为什么是对立的?它们为什么不是一个统一体?为什么我们都喜欢内容而不喜欢形式?这些问题值得研究。说起来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是如此简单,因为关于内容可谈的东西很多,而说到形式,你若找不到进入的门径就无从谈起。

  举一个例子。篇章语法学诞生以前,我们谈小说就喜欢谈内容,什么情节、形象、思想、感情、道德、生活……歌颂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在篇章语法学诞生之后,我们发现这些内容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必须通过某一特定形式才能被我们感知。

  不是吗?你读小说与什么打交道?是内容还是形式?当然是形式。不论故事情节如何曲折、人物形象如何鲜明、思想感情如何丰富、道德挣扎如何惨烈、生活气息如何浓郁,它们都得通过语言文本这个形式来体现,除了语言文本之外你没有其他可资利用的东西——除非你和作家是至亲好友,但那已是另一种意义的“误读”了。

  股市的情况与之相似。要说影响股价的因素可说不可穷尽,什么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技术面、心理面,什么GDP、CPI、利率、汇率、税率、产业政策、外贸政策、公司业绩、资金流向、市场心理、投资偏好、战争、瘟疫、地震……说起来可深可浅,可短可长,可以滔滔不绝,也可欲言又止,可以鞭辟入里,也可漫无边际。品行好一点的,选择其中一个,申请一笔经费,带着一群博士、硕士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虽然其研究结果也是“CPI增高对股市具有负面影响”“A股市场收益率呈现尖峰厚尾特征”“日内价格波动率对交易量有显着效应”这种似是而非的东西,但聊胜于无,不妨姑妄听之。品行差一点的,抓住一点不计其余,或慷慨陈词,或婉转低回,更有唯我独尊,怒目戟指的。事实是,股市(股价)构成(生成)是一个非线性系统,众多因素与价格运动的关系谁也说不清,而所有这些因素都得通过我们的行为来实现,可是我们的行为又是这样的难以预测——人是目的性最强而行为最难预测的一种动物。同样的政策,上次出来时股市大涨,这次出来时股市大跌,同样的业绩,这次出来时股价大涨,下次出来时股价大跌,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线性因果关系。一块冰加上一块冰等于两块冰,一滴水加上一滴水等于几滴水?树上有八只鸟,打下来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就这么回事。

  分析非线性系统比分析线性系统要困难得多,除非经过特殊处理,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得到封闭形式的解析解的,如拉普拉斯变换、傅立叶变换、叠加原理等都不适用。问题出在我们的认识水平,截至目前,我们对非线性系统框架、规律的认识还很肤浅,更别说建立普遍的解释模型了。那么怎么办呢?工程师的做法是根据要实现的意愿寻找应对的手段。不能理解并不意味着不能行动,我们有太多不能理解但有效的行动,比如战争、历算、冶金、气象等等。做股票的目的很简单,选择一段上升行情,跟随走完这段历程,所谓“低买高卖,顺势而为”是也。这里,我们不在股市之外而在股市之内,我们的愿望、需要决定了所选择的方法、程式,也决定了我们交易的绩效。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一些很好的东西,如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佛教的“离四句绝百非”等,它们都是对非线性系统的认识,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就把这些东西忘记了,变得一条路走到天黑了。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其要素是不可割离的整体的要素,所以,即使你搞清了每个要素与价格运动的关系,它也不是股市的真实。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复杂系统中,因果关系不是决定性的而是随机概然性的,它包含了相互关联的因果性、相互反馈、滞后、干扰、协同、偏转、重新定向和自组织中的内外因果性关系。

  知道专家学者们滔滔不绝的解说为什么华而不实了吧?知道民间股神血脉贲张的鼓噪为什么用处不大了吧?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有问题。我们每个人多少有一些自负,以为开放的未来尽在掌握之中,于是大言不惭,放胆预言未来,即使判断错误也会去寻找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这就是股市的现实。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股市的应对方法千差万别,有按技术指标操作的,有按企业效益投资的,有按专家意见买入的,有按消息传言抢进的,还有数人头、看星象、顺节气交易的。尽管这些程式千差万别,但概括起来不外根据政策、基本情况、资金流向、技术指示、市场心理(行为)交易这五种方式。有取其一面的,也有综合运用几个方面的,其中最流行的大概要数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这两大流派了。

  “价值”无疑是一个令人疑窦丛生的词语,什么是“价值”谁也不知道,更不用说“投资”了。在我看来,所谓“价值”无非是指指企业的业绩或效益,也许将之称作“业绩投资”或“效益投资”更好一些。(补充一句,在我的小心眼里我认为社会需求什么,什么就有价值。国家提倡什么,什么就是价值!)“价值投资”属于“内容交易”,与根据“政策”“资金”“心理”交易差不多。由于各人情况不同,认识便有高低深浅之别,效果也有优劣缓急之分,获利者奉若至宝,初学者彷徨无计。更重要的是,从企业业绩到价格实现之间到底需要跨越几道关口,建立一种什么关系可说知之甚少,也许由于我们相信“价值实现”或由于榜样的力量就在它们之间建立了这种关系也说不定,而其相对长时的交易周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股市永远是一个少数人获利的场合,这个规则要求我们必须在行为上与众不同,而价值投资恰恰是一种知易行难、与众不同的投资行为。因此,我们不可望文生义过分迷信“价值”而轻视“选时”,也许“安全边际”比“价值”更重要也说不定。

  “技术分析”属于形式交易法。不论道氏理论、波浪理论还是后来的混沌交易法等都属于这一流派。技术分析者认为,所有关于市场的“内容”都会在价格终端得到体现,交易者只须关注价格——通过相似的价格运动模式把握买卖机会。不可否认,从成本角度考虑,这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也正因为如此,它最为人们熟知和广泛采用。不过,由于使用这一方法的人太多,其效果反而不佳。究其原因,还是股市“少胜多败”的规则在起作用:越是流行的技术方法其使用效果越差。因此,使用技术方法成功的关键是,这个方法要么不流行,要么流行也难以为多数人所遵行。从这一点来说,它与价值投资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股票交易属于行为学范畴,这里最重要的是行为而不是其他。不论你根据什么交易,你最终都得用自己的行为来证明。心理大概是最接近行为的一个要素了,但心理不等于行为。哪怕你信誓旦旦,大汗淋漓,或者痛不欲生,心潮澎湃,只要你还没有采取行动,那么一切都悬浮在那里。同样道理,资金、价格、政策、业绩这些东西也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最终决定的只能是你的行为,你必须敲击键盘进行买卖。

  形式交易就是如此,它不太看重行为之前的那些要素,而只以买卖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买卖,也只有买卖行为才是他始终关注的焦点。

  这是不是太稀松平常了?的确,进入股市的人谁不知道买卖呢?不买卖怎么做股票呢?在一般人看来,买卖仅仅是意志支配下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动作,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买卖之前的那些动因,似乎搞清了动因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不然,买卖行为正是股票交易的关键,是实现股票交易的唯一形式。试想,如果不是买卖出了问题你怎么会亏损呢?

  我们不是买得太早就是买得太迟,我们不是卖得太早就是卖得太迟,我们不是买得太多就是买得太少,我们不是卖得太多就是卖得太少。假如把这四个方面都做好了,我们怎么会亏损呢?如果解决了这四个问题,我们就解决了做股票的所有问题。

  多数交易者的脑子里都是一锅粥,一看见股市(股票)涨了就赶去参与,一看见股市(股票)跌了就仓皇逃窜,他们没有任何关于买卖的节奏和数量的标准,仿佛乱飞乱撞的无头苍蝇。如此交易怎能不败?

  按照“少胜多败”的原则,我们在买卖行为上必须站在少数人一边,“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股市里多数人的买卖行为如何呢?多数人都是轻举妄动的,选股不审慎,买入很随意,持股无耐心,卖出无规则,空仓做不到,说到底,他们根本没有周期选择和仓位控制的能力。

  《孙子》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是说的买。买入时你必须慎之又慎,把保本作为最高准则,仔细衡量风险与回报情况,尽量少用或不用止损策略。卖与之相似。卖出时你必须反复掂量,以利润增长为最高准则,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坚持走完这段路程,一旦卖出就不要后悔。股市犹如一条绵延的河,这条河因为河床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平缓流动,或激流汹涌,作为负流者你应该知道选择,在哪里下水,在哪里上岸,装载多少。就这么简单。

  股市里有一句名言,叫做“会卖的才是师傅”,人们通常也认为卖出难度大于买入。对于不守规则的人来说,这当然是一个事实,但是对于老手,他们会把买卖看得一样重要。当你卖出后看见股价一路下跌时,你心中会有一个声音不断提醒你买入,这时你得考虑风险,不买不亏,一买就可能亏,你得等待真正有价值的买点出现。当你买入后看见股价一路上涨时,你心中会有一个声音不断提醒你卖出,这时你得考虑收益,不卖大赚,一卖只能小赚,你得等待真正有价值的卖点出现。买包含着空仓等待,卖包含着持股等待,它们都是对你耐心的考验,并无本质区别。不会买的人同样不会卖,所以,对买卖都应该保持同样的态度。

  别以为我是大言欺人,“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掌握了买卖节奏和数量你就掌握了做股票的核心,估值也罢,技术分析也罢,心态调控也罢,都蕴涵在其中了。这是做股票的精髓,也是股票交易的根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