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攻螺套规格:“有效教学”校本课程实施策略探究——谢树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34:23

“有效教学”校本课程实施策略探究——谢树清

2009-3-11 10:32:00作者:谢树清来源:查看评论(0条)字号:大 中 小


   “有效教学”校本课程实施策略探究
信丰三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谢树清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带着“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走进了校园,走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并改变着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最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教师与学生的效率教与学。因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要求,本学期,信丰三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开发并实施了信丰三中“有效教学”校本课程方案,课程以弘扬“有效教学”、“有效课堂”为根本目的,结合我校的现实,立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现小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的表述中指出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就是强调了教与学的“有效性”。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教师学生教与学的“有效”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有效教学”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教与学资源的分析、研究、开发与利用,发挥优势,让“有效教学策略”熏染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从而增强“有效教学”目的性,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语文素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有效教学”校本课程体系。
   二、实施原则: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创新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知识性、趣味性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四)、语言训练和思维并重的原则;
  (五)、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三、实施规划:
 (一)、体例。“有效教学”校本课程按照“名著导读”、“经典诵读”、“时文选萃”的体例,以课本教材有效拓展构建起校本教材的核心内容。充分有效地延伸课本教材,有效开阔学生视野。 
  (二)、知识体系。“有效教学”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可分为四部分:积累知识(语文文化常识)、实践知识、思维知识、情感知识。积累知识(语文文化常识),这是语文学习实践中应着重积累的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础;语文实践知识,即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知识体系的核心;语文思维知识,即语文学习实践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必要的科学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特别是创新思维意识,这是语文知识体系的桥梁;语文情感知识,即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的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博物意识等。
 (三)、校本编排
  (一)、把“有效教学”理念作为课程的编排核心,在师生内心深处,夯筑起有效教与学的意识基础。     (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散是指课程编写按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相对分散,有所侧重,而后整合,形成综合能力。我们设想:六、七年级以诵读为主,欣赏为辅,着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喜爱之情;八年级在学生对语文兴趣与喜爱的基础上,逐步向欣赏过渡,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文学作品欣赏或鉴赏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语文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进而陶冶其性情,培养其品质,树立“有效”、“高效”学习的理念。九年级,在六、七年级、八年级的基础上,以“有效延伸拓展”为起点,结合语文书本单元重点,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教师注重重点“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辅导。使知识和能力有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集中是指语文诵读、欣赏、探究等实践活动要和语文单元及训练一线贯之,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突出。这主要因为:一是便于教学中训练操作;二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中学学习的不同阶段,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能力训练目标,使得听说读写分项整合,从而使训练更科学有序“有效”。
 (三)、课程选文。“有效教学”校本课程每一体例下分别设计以下几个板块:“名著导读”分“作者介绍”、“内容提要”、“作品赏析”和“精彩语段”等;“经典诵读”分“名言警句欣赏”、“文言故事”、“成语故事”等;力求浓缩精华、拓展视野。在选文的篇幅长短,内容的难易、阅读与理解的指导等方面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努力做到在有效充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涵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同时。
  (四)、时间安排。“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理念就是“时间+策略=高效”。既要不挤占学生的时间,不增加师生的负担,又要赢取“教与学”的高效。时间策略上我们充分利用每周两节语文晨读课时间,做到目标明确化、拓展有效化、反馈即时化。对晨读时间作好合理的安排,进行科学的指导,加强督促,推动“有效”、“高效”。在诵读中“读”出兴趣,“读”出成绩,“读”成能力,最终全面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具体实施方案:
   (一)六、七年级以诵读为主,欣赏为辅;活动为主,传授为辅,全面展开“亲近经典”活动。
 “亲近经典”活动是“有效教学”校本课程的核心工程。初中阶段是学生记忆力较强的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应大量吸收人类文明的全部优秀文化,为以后学习工作打基础,在这一点上,学生更应成为有效学习的主人,因为个人知识的积累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因此,扎实开展各种朗读、背诵、演唱、讲演等语文实践活动,是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同时,开展“亲近经典”活动,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有效地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有效教学”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做到有教学任务、有教学要求、有常规检查、有阶段验收。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有效的学习状态,使“有效教学”校本课程方案的内容向着纵深拓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特拟定并举行了以下活动:(1)三月份安排“千古美文”诵读比赛。由各参加实验班级挑选出选手,组队参加比赛,由多名语文教师组成评委。(2)四月份安排“经典阅读”比赛。内容涉及语文常识、艺术手段、文化视点等。(3)五月份安排“读经典,写华章”作文比赛。这既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又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有效教学”奠定扎实的阅读基础。
  (二)八年级以欣赏为主,阅读为辅;以体验为主,指导为辅,全面实施“作品赏析”活动。
  以经典美文为纲,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文学作品欣赏或鉴赏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进而陶冶其性情,培养其品质,树立民族自豪感,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阅读可设计为: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语体文综合阅读。这样,既可节省学时,又能使学生获得较完整和系统的关于此类文章的相关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又能有效地应对各种考试。文学作品阅读,以史为轴、以经典为面,系统地阅读历史长河中的经典之作,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欣赏、鉴赏。教师一方面可以指导名篇导读,开展诸如散文作品初步欣赏:小说作品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初步欣赏等系列讲座。培养学生初步欣赏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家的文学作品,扎实有效地为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奠定基础。一方面还可以组织一系列活动来促进、深化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活动初步安排设计:开展“弘扬经典,培育精神”读书征文比赛;开展辩论赛等赏析活动。
  (三)九年级以探究为主,鉴赏为辅;以实践为主,学习为辅,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的探究。
 九年级,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以博大精深的经典为载体,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注重学生的独特发现和思维,结合课本单元重点,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例如研究文学意象里的文化,现代歌曲里的经典诗歌探索,一轮明月几多情——李白诗中的月等综合性学习实践的探究。
   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步骤我们制定为以下几个环节:①、确定研究分工;②、确定研究方法;③、制作问卷调查,收集整理信息;④、查阅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⑤、请教指导老师,走访专家学者;⑥、小组研究总结,修改论文初稿;⑦、写出最终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探究性课题指导。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主地形成有效体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创新思维,加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查询收集整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了有效学习研究的习惯。
  总之,我校“有效教学”课题组校本课程以“有效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努力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效率,有效拓展教材的信息含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学的组织,也有利于教师的分工与合作,使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大加强,特别是利于教学科研成果的开发,使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