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腹10分钟健身操:教育均衡发展绝非一句口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46:43

民进会员陈静提出走好政策、师资、资源配置三步棋

作者:陆梅红 姚伟

  本报讯 教育均衡被普遍认为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真正体现《宪法》赋予国民的受教育平等权利的重要指标。就目前来说,教育均衡更是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变社会分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民进会员、杭州拱墅区职高教科室的陈静老师调查发现,在我国现行教育环境下,无论是不同省际之间还是同一省、市、甚至是同一城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都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如上海,一些公办重点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而中西部地区,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却异常窘困,如四川地区的生均教育经费大约200元,而江浙沿海以及上海的生均经费则是四川的数倍。即便在同一城市,各校间的师资水平、校舍建设、教育经费等都有较大差距,这也是引发“择校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此,陈静认为,教育均衡首先应逐步实现“教育政策的平衡”,建立政府财政投入的法律保障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严格保障教育经费足额到位,并保持教育经费与时代发展同步的逐年增长。
  其次,逐步推动“教师资源的平衡”,进一步完善教师工资制度,促进教师工资的规范化,缩小校与校之间教师工资差距。她建议借鉴日本、韩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的经验,考虑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教育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的管理,这样就可以依法对教师实行旨在均衡的合理调配,依法建立和有效实施教师轮换制度和城镇教师乡村服务期制度。
  第三,逐步实施“资源配置和办学条件的均衡”。对于基础教育领域,应该制定明确的“基准”。也就是说公办教育的这一块,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从生均经费到师资,从校舍到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等办学条件,要有最起码的量化标准,并在管理过程中,参照量化的标准对未达标或超标的学校办学条件进行合理的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可制定办学条件均衡发展的长期规划,把未达到办学条件标准的学校成批次列入年度改建计划,以逐年改善本区域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渐走向资源配置和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

 

     2006年8月19日《联谊报》刊登

被读: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