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黑市 觅宝会: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1:01

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1-06-13 18:02:22)  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一位农村校长和他的同伴追梦的故事                                                     灵璧县高楼中心学校  刘成   尊敬的各位校长、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给了我这样一次向大家汇报与学习的机会,同时真诚感谢大家对高楼教育所给予的关心、支持与帮助!谢谢大家!    根据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进行沟通与交流。说句心里话,我真怕让大家失望,耽误大家的宝贵时间。因此,从接受任务之后,我便寝食不安。到底讲什么?讲学校管理,我想,我没还达到这个层次,在座的校长都可以是我的老师,经验比我丰富;谈校长修养,我想,我更不敢谈,能深入基层率先垂范的那点做法,也是受领导与同事们影响感染的结果……经过反复比较,我想还是结合实际,把我和我的同伴们在乡村这片泥土地上追梦的故事,告诉大家,与大家一同感受其间的风风雨雨,一起分享追梦过程中的喜悦与快乐。   立足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们的梦,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有梦的人是快乐的,有梦的人是幸福的,他(她)能以苦为乐,他(她)能风雨兼行;有梦的团队是有力的,有梦的团队是无敌的,他(她)们能互相包容,他(她)们能笃志前行。    今天,我想分两个部分四讲向大家汇报:一、教育均衡发展与我们的关系;二、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校长角色:1、校长应首先是一个有理想的老师;2、校长应是一个有思想的实践者;3、校长应是一个享受幸福教育生活的领跑者。                 第一讲:教育均衡发展与我们的关系        1、调整心态,给“教育不均衡”以宽容。   我们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地域广,是“穷国办大教育”。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出现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实属正常。希望就在,现在从上到下都已经认识到,并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缩小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有同志可能会说,“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行为,与我们老师、校长关系不大。我们说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么要实现这样一个愿景,要从根本上保证和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应落实在什么地方,在学校,学校是主阵地,我们校长老师应是主力军。    因此,我们的校长再不能只是抱怨,而应在给予理解的同时,面对孩子们在简陋的危房中上课,上不完整的课时的期盼的眼神,面对拖着病体,全天侯的坚守在讲台上老师那憔悴的面容,面对众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家长那焦灼而又无奈的神情,我们更多的是应思考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试图通过我们点点滴滴的努力,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从带好每一个班开始,从和每一个学生谈心开始,从走访每一个学生家庭开始,从经营好每一所学校开始……来改善进而(或许能够)改变我们身边的教育不均衡的现象。我们当然不敢奢望会怎样怎样,但是我们坚信,如果每一个教师每一位校长都行动起来,那么我们的教育均衡就一定会有所改变的!?    享受教育均衡,是一种权利,推进教育均衡,是一种义务。教育均衡与我们息息相关!  2、深入思考,走出教育均衡化的误区。  教育均衡化,究竟要“化”什么?历史形成的城乡教育质量之间的差距如何得到有效缩减?   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都体现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所谓的教育“硬件”,通俗地讲,就是“有钱能办到的”,而所谓的“软件”,便是“有钱也未必能办到的”。我们认为,在今天,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并不是硬件,而是“软实力”的有效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最集中、最典型地凝聚于师资水平上。事实上,农村学校的软件建设不仅更紧迫,而且难度也更大,提升农村教育发展的软实力需要更强的决心、更多的智慧、更新的措施和更大的投入。我们的一中、灵中、职高、实小等之所以享誉省内外,也许不是她的楼群,而是诸如师资水平、管理理念等这样的“软实力”。   “教育均衡”,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乡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需统筹规划,实现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看一所小学是否有真正的发展,不是看是否有不断增加的大楼,而是看教师是否有不断被激发的热情和不断加深的对学生的情感;不是看有多少优选学生入学,而是看是否对所有学生的教育都有信心和勇气;不是看学生得多少分,而是看学生静悄悄发生的变化和勇气。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        由此可见,教育均衡不是一种低水平的均衡,而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是一种大家都接受最好教育的公平。教育均衡,应当是“各得其所”,特色发展。   均衡发展的最高境界——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应走出“只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的误区。   3、积极探索,追寻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做法与思考,我们的感受是:         科学调整布局,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         合理配置师资,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提升管理理念,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         实施素质教育,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         确保经费投入,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         让每一所学校都特色发展,让每一位师生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后面将作进一步说明。    4、联系实际,对均衡发展制度的思考。    (1)改革传统的教师学校“所有制”,变“单位人”为“系统人”。积极推动区域性的校长与教师“定期轮岗”制度,努力实现师资资源的均衡化。    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教师人事学校所有的制度,多数教师“从一(校)而终”。事实证明,这种制度十分不利于教育均衡化发展,不利于最广大教师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城乡(学校)结对”、“名校帮扶”、“下乡支教”等做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定期轮岗”制度。是否可以进行教师“县管校用”和校际流动的试点,尝试打破教师隶属于一所学校的传统格局,相信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开端。(部分乡镇已经进行尝试,但尤感势单力薄)   (2)改革传统的学校行政区域“所有制”,积极尝试跨区域尤其是跨城乡的学校“连锁”新机制,在制度层面上促进办学资源的优化整合,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学校作为一个单位,隶属于特定的行政区域,并且在人事、财政、业务等方面受到相关部门的管理和制约。事实上,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已遭遇到这种学校行政区域“所有制”的诸多局限。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推行“名校集团化办学”、城区“一校两区”等改革模式,积极引导在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在优质名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实现“连锁办学”,旨在通过这种跨区域的“一体化办学”,将若干所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整合、重组与归并,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步子迈得尤显不大,没有形成遍地开花的燎原之势——理念的帮扶、机制的转换)  (3)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制度,根据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新的背景,根据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这一新的任务,积极探索“片块式发展、捆绑式评价”的考核评价新思路。    传统的考核评价制度,是针对“点”的考核与评价,即针对“一位”教师、“一所”学校、“一个”单位。为了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可推行“片块式发展、捆绑式评价”,即在发展上着眼于“区域”,在考核评价上强调“联动”或“捆绑”。例如,对“一体化管理”与城乡“结对”学校的考核不再分别进行,而是“捆绑”在一起来进行评价。(县局已经尝试,还需深入——考核到每一所完全小学)    实践告诉我们:实现一个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境界,同时它也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   既然定格为一种追求,便会催生我们前进的动力,既然确立为一种理想,便会点燃我们奋斗的热情,既然推崇为一种境界,便会演绎出我们坚守的精彩。                              第二讲:校长首先应是一个有理想的老师        有人说,“一个好老师,不一定是一位好校长,但是一位好校长一定是一位好老师。                  1、留恋幸福的教师生活。   从1987年8月灵璧师范毕业到1993年9月,均在高楼中心小学任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这一段时光,是我最留恋的,值得回忆的。因为我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时时享受着爱与被爱的甘甜。从1993年9月到2003年9月,在高楼镇教办室分管小学语文业务、通联工作等,也是我向老领导学习,并接受锻炼,感受温暖的日子。我习惯上,称这16年为在温馨港湾中的求学阶段。   2003年9月至今,我想应该是驰出港湾,栉风沐雨,接受锻炼与考验的一个成长阶段。   这第一阶段的追梦故事,我想借用1996年参加全县师德演讲比赛获一等奖,1997年回母校灵璧师范给97届校友汇报时的文稿,向大家介绍,与大家一同分享我当一名小学老师的快乐。    朗诵《我为当一名小学教师而骄傲》。             我为当一名小学教师而骄傲                                                                     刘    有人说,教师似红烛、春蚕;也有人说,教师似孺牛、犁铧;还有人说,教师充其量不过是“教书匠”,然而,切身的工作生活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确是辛苦的,是清贫的。但也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最快乐的,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崇高的,人民教师是无尚光荣的。  其实,我仅是位跻身教坛十余年的一位新兵,之所以能以挂一身粉尘为荣,勤于辛劳,安于贫穷,乐于兢兢业业,是因为我曾经历并感受到一些震撼心灵的事情。1987年,我恋恋不合地走出灵壁师范这所学校的大门,踏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当了一名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初为人师,心中异常激动,可也感到步履艰难。课堂上.尽管我苦口婆心,汗水淋淋,但常因教材把握不准,教法选择不妥,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班级管理上,我也因缺乏耐心和实际经验,常有学生和我发生顶牛等尴尬难堪的局面,即便是斥声如雷,但也无济于事,一些顽皮的学生仍我行我素。一月之间,初为人师的惊喜,已渐渐烟消云散,心中感到忐忑与茫然:难道我的一生真就奋争在这粉尘飞扬的教室里?难道我的志向真就在这三尺讲台之上?带着苦闷与彷徨,一日上午,我踏进了我的启蒙老师薛培兰老师的家中。刚坐下,我还没来得及向薛老师诉说心中的苦闷,忽然听到有人喊:“薛老师!”随声走进来七八位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人。“薛老师,您还认得我们吗?”“薛老师,您身体好吗?”“薛老师,二十年前受您的启蒙”—一原来是薛老师二十年前教过的学生,如今已参加工作,他们特来看望自己的老师。薛老师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恩师几载启蒙育,学生终生难忘情! 20年前教过的学生或许在老师的记位中,已经淡漠了,但在学生的心中,却抹不掉她的启蒙,她的教诲,她的点点滴滴——深深的思索之后,我醒悟了。   传道授业解惑,我潜心钻研,广泛学习,精心备课,真可谓呕心沥血,甘苦备尝。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我又一次当起了学生.向本校老师、外校同行及我所钟爱的学生躬身请教,以求资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夜阑人静,常是我伏案疾书,专心耕耘的时刻;寒暑节假,常是我扎进书海,求知若渴的时候。   为了上好语文课,我亲自到实小拜会那时还是教导主任的马树喜老师,聆听他的教诲,并数次听取学姐杨静华、陈晚霞等老师的课。课堂上,她们那亲切的语言,巧妙的点拨,清晰的教路,沉稳的教态,都使我感到耳目一新;他们那驾驭语言、驾驭教材、驾驭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也成了我效仿的尺度和奋斗的目标。《陶行知教育理论》《丁有宽读写结合实验法》《李吉林情境教学法》这些经验的结晶,对我这个当时,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真如同久旱之甘霖。    我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1988年暑假参加宿县地区举行的首届小学作文系列化改革教学培训班,以后又多次赴常州、徐州、南京、黄山等地,听课学习。我拼命吮吸着前辈教学精华的乳汁,从备课到上课,从辅导到课余生活,从尊重学生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我认真地实践着。我和学生们一起到工厂、农户参观,采访,一起创建了春芽文学社,一起在学习园地主持“啄木鸟文章病院"品评修改学生的习作。我坚持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将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将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渐渐地,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起来,课堂上,气氛活跃,小手如林;课下,他们自觉参与,积极实践,渐渐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逐渐增强,校级活动,不管是演讲,朗读,办报等他们非拿第一不可。1989年5月,我便在灵璧县小学语文第三届年会上进行公开教学,上五年级“作文评批课"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同年12月,我又在宿县地区小学语文第五届年会上举行公开教学,上一年级作文“写句课”,获得好评。1989年教师节,我便在表彰会上,获得了“小学作文改革成果奖’’“经验论文奖”“优秀班主任奖”“新闻报道奖”等四项奖,是获奖项目最多的一位教师。       我默默地耕耘着,也不时像我的老师那样被学生的纯真包围着。    1990年,我因工作劳累,病了,并且很厉害。医生再三嘱咐我安心在家休息。可我瞒着学生,仍一边治疗,一边坚持上课。一周后的一日清晨,我放下饭碗刚走出家门,忽见一群小学生迎了上来,他们有的拿着苹果、香蕉;有的拿着饼干、罐头,还有的拿着麦乳精、蜂王浆。我愣住了,只听孩子们鸟儿般叽喳地说:“老师,这是我用零花钱买的。”“老师,这是妈妈叫我拿来的。”“老师,这本书上有治您病的秘方”……我望着孩子们那天真诚挚的面孔,听着孩子们那甜甜的话语,心中溢满了幸福,眼睛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正是这纯真的师生之情,坚定了我的信念和选择,使我更加眷恋这块土地,并不断地为之奉献。   我全身心地投入了教学之中,顾不上爱人、孩子和繁重的家务,也顾不上生活的艰难、环境的艰苦,当时我和爱人在高楼小学住的是两间低矮、潮湿,近乎倒塌的危房。劳累辛苦了一天,回到家里,看到潮湿、昏暗的生活环境。心里确实不是滋味,可是,一拿起课本,一踏上讲台,一看到学生,一想到未来,一切的苦和累又都化作清冽的甘泉,心中的甜美无法用语言表达。为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精神食粮,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每年都自费订阅十多种少儿报刊,给学生们阅读。我全身心地爱着每一个学生。八九届,有一个学生叫徐炜。接班时,原任老师告诉我,他抽烟、打牌、逃学,没有指望了。可相处一周,我寻找到了这只“孤雁"身上那闪光的羽毛。“小画家”的美名,使他脸上泛出了笑意;一张张手抄小报使他笑得更加舒心自信。这只“雁"终于辨明了方向和同学们一起振翅于“蓝天’’。学年结束,他被评为“三好学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学。93年又以美术成绩突出,考入了埠蚌工艺美术学校。成功的花儿向辛勤的园丁绽开了明艳的笑脸。如果说,刚开始爱上这块土地,是受老师影响的话,那么后来,便是理智的驱使。我辛勤地在这块土地上播种着,也时时地收获着。    我的学生懂事多了。小王爽为爷爷端便盆倒痰盂,孝敬老人的事迹上了报。他还在第二届全国好儿童好少年评选活动中,荣获好儿童孝敬奖。贺军同学刻苦学习,勤于读书,被县教委授予“红读积极分子”称号。   我的学生也出息多了。他们的语文成绩,连年名列全镇榜首。习作在《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小学生优秀作文》等多家报刊发表,有的还被收入《中国青少年年鉴》等专集。自88年创建的“春芽"文学社,已有十多名同学,在省“情暧童心"及中国儿童报举办的“唐老鸭杯”等征文比赛中获奖。有20多篇习作在《百家作文指导》等报刊发表。 1993年9月,组织上安排我到教办室分管全镇小语业务。面对领导的重托和信任,我感到肩上担子更沉、更重。一方面,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参加了地教院中文大专班函授学习,三年期满被评为优秀学干:另一方面潜心教学研究,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继续推行“小学作文系列化实验”及“读写结合实验”,并定期举行说课、评课等专题研讨活动。我们总结的经验,相继在《教与学》、《安徽教育》等刊物发表。在镇举办的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培训,如口语表达、教案编写等活动中,我承担了一定的授课任务,并得到了老师和领导们的一致好评。为切实提高业务水平,我仍坚持上一些研讨课,并积极参加课堂竞赛活动,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1993年10月参加县地“青年教师阅读课堂教学大奖赛”在北关小学和实验小学借堂上课,分别获全县及地区一等奖。所写论文与教案,也多次在县地评选活动中获一二等奖。1992年参与编写《全国农村作文丛书》(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1993年与人合作编写《小学生优秀作文与点面评析》(团结出版社出版):1994年撰写论文《阅读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在《安徽教育》发表,并入选《当代优秀论文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我又主评编写了一本体例新颖的小学生作文指导用书《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评》由安徽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于此同时,我还学写儿童文学作品,相继在《早期教育》《课外生活》等刊物发表。我还推荐台湾小朋友习作lO多篇在内陆报刊发表。我也因此被多家报刊聘为辅导老师,通迅员,特邀编辑,被宿县地区小语研究会吸收为理事,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吸收为会员。这点滴成绩,虽不足挂齿,可领导和组织却因此给予了我很高的荣誉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自工作以来,我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1991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被县教委授予“红读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地委宣传部、安徽教育学会、少年之友报社,分别在《宣传工作》、《安徽教育学刊》、《少年之友报》的显著位置,以《宝剑锋从磨砺出——记灵璧县优秀教师刘成》及《文明使者的脊梁》为题,作了介绍。1996年,获县“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1997年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    1992年生病期间,高楼镇委及居委会的领导亲临寒舍,问寒问暖并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主动帮助解决药费。当时宁光荣同志,任高楼镇镇长,虽无亲无故,素不相识,但在他了解了情况之后,能主动拨款lOOO元,给我这个小学教师看病,确实让我和家人都很感动。居委会书记魏礼志同志及村其它领导也多次探望,令我感激不尽。 1995年,我到省城送交书稿时,出版社的领导,听说我是农村教师,看我又那么执着,特别关照,分手时编辑们分别赠书与我,达30多本。无私的馈赠,真诚的祝愿,使我忘记了艰难跋涉的辛劳。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感到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有一泓又一泓清泉滋润着它,使辛勤耕耘的人们时时品尝到它的甘甜。    时至今日,我虽身居陋室,寒素如水,但我不悔,我愿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终身从教,爱岗敬业”的专业精神,及“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的创业精神,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以无限的忠诚和勇气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为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而奉献我们应有的一切!  各位校长,我以自己当老师的一段经历,试图想引起大家的一点思索:我们当老师的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我们当校长的如何对待我们的老师?也许从我的述说中,您们也已感受到了我当老师、当班主任的甜美与幸福!是的,这段经历我终身难忘。    她使我渐渐懂得:追寻理想、用心工作、勤于学习、走进学生、珍惜友情、心存感恩的教师是幸福的!    她也使我渐渐明白:教育就好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教育的乐章需用心书写。    她还使我渐渐懂得:优秀的教师应具备六个学会的素质: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教育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分享人类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是引领,是给予,而不是灌输,不是强制。    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以心换心,彼此倾听。    教育就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学会宽容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学会合作就意味着,对于不同、对于差异、对于另类,甚至是对于异端的尊重与接纳;意味着我们学会了“求大同,存小异”,学会了必要的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    作为教师,需要很好地与校长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学生合作,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    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与鉴赏力,只有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能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能够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物抱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    我们希望教师学会创新,是因为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创新是一种心态,一种工作作风,一种价值特征。我们希望教师学会创新,并不是要教师能探索出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新的认识、新的规律,而是希望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将古老的教育智慧变成自己的信念和教养,从而体现于自己的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之中。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也一定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而这些品质本身就是极其重要的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是好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内在资质。可以说,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六个学会是优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新世纪对教师的厚望,也是衡量教师专业成熟与否的标尺。   茫茫人海,如蚁人生,尽管我们个人的力量太弱小,但作为人民教师,在改变不了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职业心态,可以改变我们行走的方式,可以使我们的灵魂接近高尚,使我们的心灵自由地飞扬。我们可作一颗星星,熠熠闪烁在璀璨的夜空。       一个人快乐,是快乐,两个人一起快乐,是幸福!                     第三讲:校长应是一个有思想的实践者                             (品味当校长的日子)      一、回顾行进路上的串串脚印(实践)。  (一)起步之初的两点做法:   第一:转变职能,提升理念,确立发展思路。   2003年9月,担任高楼镇教育办公室主任,主持全面工作,2004年3月竟聘担任高楼中心学校校长。   我们在继承、巩固、发展的基础上,虚心学习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逐步确立了 以人为本,民主决策,目标激励,制度约束、情感渗透的管理观念,努力而用心地工作。   1、蹲下身子,深入基层,广泛征集民意。   民主决策,博采众长,广言纳谏是高楼镇中心学校开展工作的首要之举。   2003年9月,在全县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为教育献计献策”的大环境下,我镇的民意调研、征集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务本求实,强化质量意识”的心声,使全镇确定了“抓常规,促教改,强质量”的整体目标;“整合资源,加大并校力度”的倡议,使我们酝酿产生了“多校联管,教师走教”的构想;“加强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呼声,使我们推出了《高楼镇教育系统人员行为规范‘十不准’》、《高楼镇教育系统领导成员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诚心诚意地接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监督和指导。  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中心校先后规范了“校长、副校长、校长办公室主任、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总务主任”等岗位职责,出台了“学习、会议、办公、值日、兼课、财务”等管理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强烈的服务意识,使得深入学校,深入一线,走进教师,走进学生,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为学生健康成长献计献策,已成为中心学校领导的主要任务,中心学校的职能转变得到较好落实。   2、集思广益,反复酝酿,确立发展目标。  针对全镇办学规模分散,教师严重缺编等实际现状,在反复研究中,我们确立三—五年工作思路与目标任务:即以创建三名工程为重点,推进三项改革,树立四种形象,力求实现五大突破,使全镇基础教育两年入轨(常规化、规范化),三年起色(见成效、见特色),五年六成规模上档次(教育强镇典范基地)。  三名工程创建一批知名特色学校,带出一支知名校干队伍,培养锻炼一批知名教师。   三项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变“单位人”为“系统人”,寻求“学校联管,教师走教”的有效途径;推进课程实验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探寻校本培训及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完善评价制度改革,着眼客观公正,建立民主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   四种形象弘扬高尚师德,树立为人师表形象;规范学校管理,树立文明示范形象;公开办学制度,树立清廉治教形象;强化服务观念,树立从教为民形象。   五大突破 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教改,强质量,力求全镇整体教育质量实现新的突破;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以人为本,强化培训,力求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新的突破;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手段,力求现代化远程教育与布局调整实现新的突破;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实施“科教富民”工程,力求教育与农业携手实现新的突破;完善教育监督机制,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力求政风行风建设实现新的突破。清晰的思路和发展目标,使广大教职工心更明,劲更足,使学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第二、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狠抓工作落实。   1.目标激励,制度约束,开掘内驱活力。规范管理,强化质量,完善评估,积极构建有利于教育全面发展的管理机制。中心学校制定了《关于完善教学质量检测与奖励办法的实施意见》,并三次作了修订,每学期对全镇小学进行摸底统检、抽检,对处于前五名的任课教师和综合成绩前三名的学校,在表彰会上,分别予以一定的奖励。规范变习惯,习惯成素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业务月查月报制度、德能勤绩量化评估等制度的推出,使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全镇教师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出成绩树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十不准”“四统一”即“统一作息时间,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活动安排”,强化教师晚办公等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可,并已转化为广大教职工具体自觉的教育行为。   2、专业引领,强化培训,推进名师工程。   着眼校干培训,名师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心学校启动了“中青年教师才艺培训计划”,并制定了具体的“三名工程”实施方案,采取“自由申报,筛选评定,培训锻炼,考查命名”的办法,试图用3—5年的时间,创建一批知名特色学校,带出一支知名校干队伍,培养锻炼一批知名教师,为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一批骨干教师正茁壮成长。逢会必训,仅中心校领导成员所作的关于学校管理、教学管理等专题培训讲座就达20多次。   3、健全网络,推进课改,发挥指导作用。   中心学校成立中心教研组、中心完小成立教学指导组,各校成立学科研讨组,力求形成教研组织一张网,教研活动一盘棋,教学服务一条龙。认真制定教学研究专题,有序地开展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同时还通过送教下乡、骨干教师走教、对口帮扶薄弱校等活动,来推动全镇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教育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坚持重心下移,在学年初由中心校通过征求意见,筛选确定重大活动项目,制定活动行事历,由承办学校拟订活动方案报中心校审批,并安排专人全程监督组织准备、细化实施、总结评议,以此作为学校评估、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较好地激发了学校、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二)、实践过程的五项探索:(五道沟坎)    近年来,我们沿着“争创教育强镇”的发展目标,在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同时,着力规范常规管理、着力探索“一校一品”、着力优化校园文化、着力办好公立寄宿学校,边实践,边总结,尽力推进区域教育均衡有序发展,走过了一条溢满泪水与喜悦的艰难之路。   (一)围绕整合资源,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    2004年6月以来,我镇在学习借鉴朱集、夏楼等乡镇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力度,使得完全小学已由原来的31所调至7所。    回顾我镇布局调整工作,之所以在艰难中,走的比较稳,主要得益于镇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县教育局党组的悉心指导,得益于群众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与配合。   科学调整布局,是推进农村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怎样认识“布局调整”?布局调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怎样进行布局调整?    学校发展面临的困境:布点分散、师资紧张、条件滞后、管理艰难、质量偏低。杯水车薪,纸上谈兵!30名镇聘教师因工资得不到解决,纷纷要求离开,要维持教育正常的教学秩序,已相当吃力!    在这样的逆境中,我们选择了布局调整。 布局调整,应成为撬动高楼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新的起点!    布局调整遇到的压力:   1、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担心孩子因路远,吃苦受罪,发生安全事故,不乐意让孩子到远一点的学校读书;二是担心保留的学校管理、质量等有问题。(半楼)   2、来自学校校长的压力:一是碍于学校在他手里被撤并,面子过不去,思想有情绪,二是因撤并学校,生员减少,规模变小,权利受损,思想有抵触。   3、来自村级领导的压力:最多的是感到面子上过不去,无法向群众交代,极力反对撤并学校。(卓圩、陈庄)    针对布局调整可能出现的问题,那么怎样开展工作呢?其间我们进行此项工作的体会是:     1、深入调研,提供详实资料,争得领导支持,这是前提。    为统一思想,镇委镇政府在组织县镇人大代表督查教育的同时,先后组织部分校长、县人大代表、村支部书记等三次于暑假期间,冒着高温赴夏楼、朱集等乡镇进行考察学习,促其观念转变。并多次举行党政联席会议,座谈研究,分析论证。    2、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争得群众支持,这是基础。    为此,我们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简报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布局调整、规模办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力求使布局调整的意义家喻户晓,使广大干部、群众都能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到布局调整工作中,真正解决布局调整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一份份的《座谈纪要》、《考察报告》,一篇篇的新闻记录、专题报道,一次次的走访农家、促膝谈心……都使得全镇干群,大局意识,调整逐步增强,使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播放纪实片)    3、论证考察,酝酿调整规划,力求方案合理,这是关键;    在县教育局党组的指导下,依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方便入学,确保质量,提高效益”的指导原则,在广泛吸纳建议的基础上,镇委镇政府制订出台了《高楼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采取“规划一步到位,操作分步实施,分五年五个阶段,完成撤并25所小学,最终保留6所完小的调整目标”。    4、周密安排,组织示范推进,以求稳步操作,这是核心。    我们坚持成熟一个调整一个的工作策略和思路,先期组织开学,由原学校老师送达指定学校。接纳学校均组织欢迎仪式,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崔庄小学、中心学校本部迎接新生时,县委副书记张友贺、宣传部长王艳及县教育刘局长亲临指导,使得我们忐忑的心得以平静,安排上更详,操作中更细。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第一阶段保留11所完小的撤并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并得到有效巩固。     5、规范管理,完善教学秩序,以求巩固提高,这是重点。    相对集中优秀师资,从强配备领导,完善教学管理,狠抓安全,以求留住学生,防止反弹。“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的系列家访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各校寒假前的工作总结表彰及家长会,也为增进群众对布局调整的认识,起到极好的宣传与沟通作用。(播放纪实片)    (二)、立足规范管理,着力探索一体化管理布局调整后,管理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初小与教学点的管理出现了真空。几十名学生、三两个老师,本身从心理上有些自我消极,认为能保证有人看班,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什么听课评课、检查评比等,都很难进行,就连音体美课程开设,一时间出现了些许管理盲区。为此,我们从2005年9月开始,在崔庄教研片试行一体化管理。目标任务是:进一步发挥中心学校“示范带动,协调服务,窗口展示”的作用,使全镇教育管理不留真空,在抓常规、促教改、强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以“中心学校”为核心、以“中心完小”协管为基本架构的一体化管理机制,从而使全镇教育管理“逐步规范化,趋于科学化,凸显特色化”,推进基础教育均衡持续发展。基本思路是: 1、树立全局意识,变单位人系统人 2、实施六位一体管理,构建目标管理机制。 3、依托重大活动,促进学校发展,推动三化进程。 4、开展三争一创,实施三名工程,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是:(一)组织建设一体化(二)制度建设一体化(三)教学管理一体化(四)教育活动一体化(五)资源管理一体化(六)评价考核一体化   此间,中心学校领导成员,坚持分片包干,直接服务基层,提供培训、教学指导、资源服务,同时带职帮扶边远薄弱校。原中心小学副校长,现中心校业务副校长兼办公室主任周明华同志,先于04年9月被派往张营小学协助组建张营中心完小,使该校在一个学期内很快找准中心完小位置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而后于05年2月被派往全镇最落后的营西小学主持工作,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从校容校貌到内部管理都有了较明显的改观,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该同志的业务水平、敬业精神都让我十分钦佩!在中心校的日子里,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真的是把公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的。    实践中,本着连片带动、辐射全镇的目的,我们试行了“重大活动申请承办制”,具体做法是:对于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班级规范管理等观摩研讨活动,坚持重心下移,采取“中心学校立项,各学校申请承办”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使全镇各校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整体发展提高。   (三)、立足校本培训,尽力提升教学水平。 坚持校本教研——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不能走出多远。校本教研,可以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自我意识,使他们获得生命的升华。坚持校本教研——让教师体验生命的成长过程。一位教师只有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位置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己: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那么教师就会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快乐,教师才会进入积极投入的工作状态。 校本研修,是其有效的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学校发展的主权还给师生,让校园充满智慧与挑战。 首先,抓好校干培训。我们采取“逢会必训”、联片实践的方法,认真组织校干学习魏书生、陶行知等管理经验,试图引导他们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努力锻造一支务实进取、团结高效的领导队伍。“要为前进创造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精心谋事,用心干事,细心做事,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与责任!”“我们要把有偿的招生宣传,化作平时对‘留守儿童’无声的关爱!”这些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展示了我镇校干的基本素质与水平。2008年暑期校干教师全员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著名教育专家、辽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魏书生《自强教书育人》的报告与著名教育家、北师大教授肖川的报告《教师的幸福生活及专业成长》等,都让大家获益匪浅。2009“学—研“式校干培训,从7月份已经开始。11位校干赴海门学习新教育。2名同志赴上海参加安徽省校长研修培训学习。近30位骨干赴市、省进行学科培训。从本月23日开始,我们为期一周的自主研修,也将在寄宿进行。    根据学校师资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全镇范围内继续开展了“争创学习型学校、争当学习型校长、争做学习型教师、争做学习型学生”的“三争一创活动”,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教师群体,为学校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各校以“每周一课”为学习平台,以“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题实验教学为切入点,认真开展校本培训。为落实好教育教学业务大练兵“六个一”活动,我们本着“每月一重点”的原则,组织开展了教学设计展评、每人一节公开课展示、优质电教课教学设计评选、教学典型案例与反思征集等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大家练教艺强素质的积极性。“同课异构”、“同课异教” 等观摩活动的开展,也较好地激发了教师深入探索的信心和决心。      (四)立足启智育人,着力构建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发展的活力之基、动力之源。在全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全镇各校尤其是保留完小,重视环境文化建设,尽力做到环境整洁有序,并不断提高文化品味;重视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约束人,更以制度引导人;注重活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抓好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各校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特色班队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中心校寄宿部、卓海小学等校的特色班队活动及班刊队报展示等,纷纷得到了深入班级调研的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如今,经过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一批花园式、学园式的学校,逐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课桌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现与提高。硬化1000多平方米场地,焕然一新的中心学校本部;绿化、净化、美化,逐步靓化的卓海中心小学;四区分明,渐趋归款的中心学校寄宿部;初显特色,逐步优化崛起的明德小学……等等,都在高楼镇校园文化建设观摩评比中,得到好评。    尤其是2008年 11月29日,全县小学教育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观摩活动的召开,更有力地激发了我镇加速校园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目前,按照县教育局“一校一品”的指导思想,全镇以命名“课题实验学校”为抓手,认真落实“学校特色发展课题实验方案”,推进学校标准特色化进程。如今,统领指导全镇基础教育发展思路与目标的“310规划方案”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3”即中心学校三个专题实验:一是规范常规管理的《高楼镇实施“一体化”管理指导意见》,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高楼镇“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题实验方案》,三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楼镇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0”即各学校的10个子课题研究—高楼中心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卓海小学的“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张营小学的“注重习惯养成教育”、明德小学的“经典诗文诵读”以及孟山寄宿部的“关爱农村留守孩子”“精细管理”等。以此指导推动各校规范化建设,促进全镇教育“逐步规范化、趋于科学化、凸现特色化”的进程。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是一项非常浩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积极投身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循序渐进,那么,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温馨和谐,溢满阳光,奋发向上的的高品质校园文化,就一定会变为现实!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我们期待高楼的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师生“求知的学园,生活的花园,活动的乐园,温馨的家园”,都能是一本立体的书,值得师生用心去读、用心去品。    (五)、坚持艰苦创业,全力办好寄宿学校。    随着全县公立寄宿学校,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高楼孟山寄宿部也因她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处偏远山村,倍受省市县领导的青睐与呵护,并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学生的笑脸就是校园的阳光,家长的满意就是学校的生命。”寄宿部创建以来,因资金不足,老师们课余自己动手油漆课桌,修铺水泥路面,平整校园、栽花植草……手掌上磨出血泡,衣服上染了油漆,甚是感人。累是很累,苦是很苦。但是,当看到四区渐趋分明、洁净美丽的校园,当看到住宿留守孩子由60多人,增至到近300多人,老师们的笑容也从心底溢到了脸上。    尤其是市关工委主任郑英葆、副县长马杰等领导同志,一年内多次走进高楼孟山寄宿学校,走进这群可爱的留守儿童,让孩子们心花怒放,激动不已。    日前,安徽省陶研会会长陈瑞鼎给寄宿部留守孩子们寄来的亲笔题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全校师生非常振奋与激动。  “要全力将留守儿童培育成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享受幸福教育生活的人!”县教育局刘銮斌局长调研时的叮嘱,让我们的目标更加清晰。   为此,寄宿部的老师们也更加用心呵护可爱的孩子们,实践中,既祈盼自己成为严父、慈母,也渴望自己成为学生的兄长、益友。开设“心理咨询室”、“亲情沟通室”、“才艺展示室”,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召开家长会,持续开展“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等系列活动,诚心接受社会监督,问教与民,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深受群众的好评。    2008年4月份,卓海中学交中心初中直管以来,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前提下,坚持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为重点,以开展“文明自我,美我校园”活动为契机,以促校干教师观念转变为核心,与大家一道谋事、想事、干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面对自己用双手、用汗水创造的,渐趋洁净美丽的校园;面对大家用心呵护,虽然陈旧,但完好无损的玻璃门窗;面对师生共同努力,栽植而焕发生机充满希望的一棵棵花草与绿树;面对同学们一张张懂事的、写满文明进步与充满自信的笑脸。    大家一定会感到鼻子酸酸的,但心里甜甜的——我们必定共同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历程:那烈日下,师生艰苦劳动的场景,那课余时间,师生严格训练广播操的一幕,那比赛场上,学生矫健的步伐,规范整齐的动作,以及那为汶川地震捐款仪式上,所涌动的亲情、友情、爱国情,都让人啧啧称赞!    是的,校园变了,学生变了,老师变了!但这仅仅是潜层的,创办农村中小学寄宿实验学校的路还很长很长……《卓海初中演示文稿》在寄宿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发扬“三种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同心同德的团结精神。在寄宿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还试图以精神激励引领师生成长。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制度向文化转化是学校由初创到成熟,由粗放到精致,从弱校到强校的过程。我们要求教师做到“每日三问”:“今天我的课学生喜欢没有?今天我读了没有?今天我写了没有?”要求校长做到“每日三问”:“今天我们的学生进步了没有?今天我们的教师进步了没有?今天我们的学校进步了没有?”要求学生每日自问:“沐浴晨光,想一想,我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我今天进步了没有?”以人为本,民主决策,目标激励,制度约束,情感渗透的管理理念,一直指引着全镇教育工作者去尽力恪守,使得大家,在工作中,相互理解、包容,相互信任、支持,相互欣赏、赞美。从而克服了由31所完小到保留7所完小,这一调整过程中的一切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从而渡过了07、08两年内,既保运转,又保发展,还要从公用经费中节省偿还省教育装备公司50万元项目工程款的困难日子……以人为本,情感渗透:慰问校干特困教师、为吴宁宁同学捐款。积雪、泥泞、天黑、路远。天寒地冻心中暖:看望老领导寿主任、王主任。黑夜摸索为那般:看望张振敏、张振同等老师。难解的心结,不释的情怀:侯朝勤校长病榻下的书,手中的水杯。蹒跚的脚步与铿锵有力的话语:厉桂恩与张玉华模范夫妻教师的故事。徐玉华校长的苦乐观。双向感动,感激。  为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每年春节,都要组织慰问特困教师及部分离退休教师和一些优秀校干。2003年11月份,在为教师之子吴宁宁同学捐款活动中,在局党组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届的全力支持下,广大师生慷慨解囊,共捐款2万8千元,真实地展现了教育系统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在社会引起极好的反响。   民主决策,目标激励: 目标方案广泛征询意见、职称评定等集体决议。   制度约束,文化浸润:    二、几点体会与思考:    1为教育理想痛并成长着!   我们校长,尤其是小学校长,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校长,特别苦,特别累,特别让人心痛!    “苦”与“累”,真是条件艰苦吗?真是教学任务重吗?我想,这都不是主要因素,一位有思想、有感情、用心经营学校的校长,他的这种痛苦,不是别的,而是他在教育中无力抗拒又要用力去做的许多违背规律的事,是不能够认认真真、安安静静、扎扎实实地办学,面临着许多不能“安安静静办学”的问题。   首先,实行“校长负责制”,试问校长的权利到底有哪些?   人权,想要的人,进不了,不想要的,鱼贯而入;好不容易分来的三两个年轻教师,合同未满,便托亲带故,多方给校长施加压力……说实在的,没有教师,我们校长实在难当。真正能为我们校长设身处地考虑的说客实在是不多。面对领导,有时我们真的很无奈!我想这点解决的办法,一是多向领导汇报、沟通,征得理解与支持,让他免开尊口;再是尽力走近教师,关心教师,力求实现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其次是政策、制度的保障。   事权,校长的杂事、烦事、无聊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会议多、文件多、检查评比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不多。尤其是非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预,真让校长们无所适从,办学自主性受到种种制约。真正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事,要无条件执行,并且要坚决执行到位。拍脑袋的、不切实际的事情,可以不听。我们说,不要刻意争荣誉,尤其不要争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荣誉,这样,心态就自然安静下来了。经过推敲、选择的符合本学校实际、符合教育规律的事情,应着力、用心坚守。       “痛,并快乐的成长着!”  2.校长要学会自我减压,增强抗压力。      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劳者多能。要能换位思考。“大爱无欲!”    校长要做车胎”——受得了气的才更加坚强。  自身正确面对压力,学会有效减压,增强应付压力的能力也至关重要。  (1)自我松绑。校长要做到给自己减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自我解放:确定适当的目标任务。工作目标订得过高,就可能因难度过大导致目标不能实现,从而造成严重的挫折感。因此,校长在确定工作目标时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因校制宜,审时度势,保证目标合理可行,减少工作失误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善于授权,合理分工。校长要做到给自己减负,必须肯于、敢于放权,扩大中间管理层的自主权。要只抓大事,对于非重点工作,尤其是具体事务工作,应放手让中层去做,避免事必躬亲。这样既可以调动领导班子里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也可使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减少过重的心理压力。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减轻我们办学困扰的重要因素,校长平时要重视跟领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多汇报、多请示,主动争取上级的支持,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减缓办学困难带来的压力。    (2)学会调适。首先,要勇于直面压力,及时调整心态。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带来的压力。工作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工作任务本身就是不断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工作中产生不同意见甚至出现针锋相对地反对自己的人,这都是完全正常的。压力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压力虽是危机,但也蕴藏机会,面对压力,不能怨天尤人,应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放松情绪,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对于缓解心理压力非常有用。平常要学会调节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效自我放松。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文娱活动等,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取得成绩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面临许多难题,碰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真正做到身处顺境时不忘乎所以,身处逆境时不垂头丧气,学会调控自己的心态,随时保证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增强心理承受力和抗压性,在繁重的工作和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保持平稳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有效地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要学会自己向自己倾诉,可通过写日记、随笔等形式释放自己的压力。这是我们校长比较高雅的一种释压方法。(上法庭—卫生许可证---学生被校外打伤)  (3)内强实力。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对学校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校长仍固守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本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学校管理。因此,我们小学校长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电,充分利用进修培训的机会,扩充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管理、教改、交往等各种能力。实力增强了,自信心更足了,心理压力自然会减少。     3、校长要努力做到“三要三不要”。                  校长要有思想见地而不盲从平庸;                  校长要潜心研究而不要墨守成规;                  校长要重视非权力而不刚化权力。第一:校长要有思想见地而不盲从平庸。校长的思想也就是如何办学的思想。校长的办学思想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一些要素:一是要有清晰的办学理念。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因此,确定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就应该定位于如何促进师生的发展上;二是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指向。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一面旗帜,是号召全体师生员工为之奋斗的目标指向,这种目标既要有号召力,又必须符合实际,即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与之相伴的还应当设计好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目标;三是要确定培育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任何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都涵盖着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    第二,校长要潜心研究管理而不要墨守成规。当今校长对学校管理的研究应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德育管理——小学德育应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二是课程改革管理——必须认清课程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三是评价改革——如今,评价滞后仍是学校发展的主要瓶颈;四是教师管理——教师管理应通过扎实的校本研修形式,立足于塑造高尚的师德、享受终身学习和享受职业成功感这三个基本点;五是安全管理——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应确立起生命高于一切和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的新理念;六是过程管理——校长对管理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第三,校长要重视非权力因素影响而不要刚化权力。    校长对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赋有权力,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以人为本的时代,非权力影响要比权力影响重要得多。校长的非权力影响主要表现在尊重他人——尊重师生使得校长的威信大大增强;平等待人——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是校长必须做到的,亲疏不一、顾此失彼应为校长的大忌,应永远记住校长是校园中普通的一员;欣赏他人——学会欣赏,给每个师生以良好的期待和愿望,教师和学生会永远记住校长给过成功的时光和平台;善待他人——无论学生和教师,在漫长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总有闪失的时候,此时的校长切不可以惩罚为手段,要善待他们,给他们以改进的机会,给他们以良好的期待。   我们的一位侯朝勤老校长曾说,作为校长兜里应装着两把尺子,一把量教师的长处,另一把量自己的短,用教师的长补自己的短。我们校长要做“闹钟”——通过敲打自己去提醒别人。三、分享追梦路上的隆重庆典       只要上路,就有庆典!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下面就请大家与我一起来分享“我们行进路上的‘隆重庆典’”   我们也称这些庆典,为加油站,为休憩倾诉的盛宴。在回味品评的同时,会激起我们更多的感动,产生更多的憧憬!                                            追梦路上的“隆重庆典”     2004年3月12日,参加全县中心学校校长竟聘,《提高素质 当好校长》,荣获第一名;    2005年5月20日,全县中心学校体制改革暨综合管理工作会议上,在高楼中心校举行,会上交流汇报工作,《抓常规 强质量力创人民满意教育》;    2005年8月15日,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教育表彰会议,在公安局110中心举行,会上交流汇报工作,《群策群力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    2006年5月20日,全县落实教育五大工程管理目标经验交流会召开,会上交流汇报工作,《积极探索实施学校一体化管理》;    2006年7月28日,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教育工作表彰会议,在公安局110中心举行,会上交流汇报工作,《抓住机遇巩固提高 积极推进我镇教育可持续发展》;    2007年3月26日,全县教育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在县宾馆举行,会上交流汇报工作,《完善管理逐步深入积极探索中心学校一体化管理》;    2008年9月25日,全省农村学区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会,在合肥举行,会上交流汇报工作,《深化学区一体管理  破解教育管理真空——灵璧县高楼镇探索学区管理的基本做法与思考》;    2008年11月29日,全县小学教育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高楼镇卓海小学是其中参观点之一,会上交流汇报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2009年4月20日,全县公立寄宿制学校建设暨管理经验交流会召开,会上交流汇报工作,《践行“行知”精神  呵护“留守儿童”》;    2010年6月1日,全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暨均衡发展阶段总结经验交流会召开,会上交流汇报工作,《推进农村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1年6月1日,全县新教育实验现场经验交流会召开,会上交流汇报工作,《新教育让这里充满神奇》。     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什么?    5年来,县教育局的工作思路清晰而明朗。即2004年布局调整攻坚、2005年规范常规管理、2006年师德师风建设、2007年质量管理提升、2008年校园文化建设、2009年公立寄宿学校创建。一年一重点,一年一中心,这较好地引领了全县基础教育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1、我们校长是一个执行者,一是在沿着县教育局的工作思路与安排,做行政性的规定动作,二是在执行本区域、本单位的目标任务。下级服从上级,是组织原则,天经地义。顺势而上,如鱼得水。遮风挡雨,保驾护航!(基本称职)2、我们校长是一个实践者,在落实县教育局的工作任务中,创造性的增加些自选动作,从而增添工作的活力与色彩。实践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称职)3、我们校长是一个有思想的实践者,在落实县教育局决策的同时,能够结合实际,立足教育前沿,遵循教育规律,增加些自选动作,并持之以恒的坚守,切卓有成效。(优秀)各位校长:只要我们具有“阳光总在风雨后!”信念,只要我们具有“要为前进创造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的态度,只要我们具有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理想而坚守的志向,那么迎接我们校长的定是一张张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是一个个隆重的庆典!                                  谢谢大家!                 第四讲:校长应是一位享受幸福教育生活的领跑者   一、走进名家,感悟享受教育的幸福。             民主管理,科学管理——魏书生  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曾被授予“全国特等劳模”“五一劳动勋章”“全国优秀班主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等光荣称号,被教育界尊称为“当代孔子”。              管理由人治法治转变      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是班集体这只鸟的两翼,缺少任何一方班集体都无法腾飞。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品质,科学管理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要研究规律而后制定制度,制订班规、班法,从而使班级摆脱人治的不规则轨道而走上法治的轨道。法治既可以避免班主任的失误也可以避免学生因认识、情感的不稳定不持久不正确而导致的行为偏差。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主要从空间、时间、偶发事件三个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计划规矩制度程序,进行科学管理:(1)从空间上讲,提出了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的口号。即一个管理得好的班级不应该出现没有人管的事,也不能有不为班集体做实事的人。 值日班长有十条职责:负责统计当天出席情况;处理当天班级偶发事件;带领两名值日生搞好室内外卫生;组织全班同学做课间操;组织做好眼保健操;往黑板上写一条精辟格言;办好当天的班级日报;组织同学上好自习;组织好当天的长跑活动;参加当天学校召开的班主任或班干部会议,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2)从时间上讲,提出了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的口号。即每一件该做的事一定事先安排好具体做的时间,不然做事就常常成为空话,每段时间都要有明确具体、有意义的实事可做,这样一来可减少盲目性,增强计划性。 一日常规:早晨到校锻炼30分钟——集体操、升旗;每天早自习前黑板上必须写一条新格言;每节课前必唱一支歌;自习前用两分钟确定本节自习计划;中午放学利用边角余料开展路上背一首古诗活动;中午12点前将当天的班级日报夹到报夹上去;下午有一节课是活动时间,集体跑步后自由活动;每人写一篇日记;完成当天最佳作业量;晚间对一日情况作自我总结。 一周常规:周一调换座位,讨论本周班级管理工作重点;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学生能做的事干部不做,以增强做事能力与主人翁责任感;每周教一首新歌。 一月常规;月初订出本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划,月末每个人都对本月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自检报告。一月一个重点,一月一个中心。如“学雷锋活动月”“校园文化艺术月”等等。                                                            育人由他律自律转变    1、点亮盏盏心灯  魏书生老师班级的黑板右上角。每天都由学生写上一则格言。魏老师说:“我常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请看如下格言:“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 “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自暴自弃”;“吃苦是人类的第一财富”;“你经常和什么人一起,那么,你就是什么人”;“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试想,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天天点亮“心灯”,学生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天天受到“心灯”的照耀,会收到不可想象的效果。  2、确立座右铭  从1995年开始,魏老师就要求全班同学,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座右铭”。座名铭上写清三部分内容: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第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第一个内容起到“精神充电”作用,第二个内容可以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积极性,第三个内容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实现第二个内容的最好办法。  3、自我精神充电  魏老师的学生,心目中都有一位自己崇拜的伟人,书桌内放有这位伟人的传记。有时,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集体充电”,全班同学起立,各自想着自己最崇拜的人,自己就是这位伟人,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事都和自己崇拜的人一样。想象得越逼真、越形象、越生动、越细致,“充电”就越成功。有时进行“个体充电”,当学生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他们就想像到这位伟人,看看伟人传记,学习这位伟人是怎样不怕挫折、战胜困难的,于是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4、主办班级日报  魏老师的班级是从1984年1月,经全班同学讨论一致同意后,开始轮流主办“班级日报’的。办班级日报有若干规定,如:直接反映本班同学学习生活的要占60%以上的版面,主要设有班级新闻。学先进专栏、本班同学的学习方法介绍、好人好事、警钟专栏;必须设有文章病院专栏;对班级纪律、卫生、出席、课间操得分情况,必须及时报道;为昨天的值日班长开辟一小块工作失误及补救的分析园地,及时分析班级工作失误的原因及制订补救的措施;每期报纸必须有图画点缀,黑白的可以,彩色更好;报纸必须在当日上午12时之前夹到报夹子上面,不能拖为晚报等等。办“班级日报”,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如写作能力、书法绘画能力、版面设计能力。     5、坚持道德长跑  学生每天都需要写一篇日记,天天坚持,被称之为“道德长跑”。学生们写日记形式多样,为容丰富。有的是教师命题,大多是学生自命题,但总的要求是让学生把“摄影机”对准生活的光明面。让那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风土人情、崇拜的人、喜欢的书、感人的事时刻影响着学生,激励着学生不断地进取。  6、加强体育锻炼  学生每天要坚持长跑5000米,做仰卧起坐、俯卧撑100次,男女生同样。这是多么大的体育运动量啊,对一般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而魏书生却认为:“这样做,更重要的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磨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在现代社会,这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条件。”实践证明,他的学生无论是体质还是意志,都是同龄学生中的校校者。  7、撰写自我教育说明书  魏老师的学生,如果违犯了班级常规,或者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完成,那么,这名学生就要写一份说明书。说明书的字数不固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说明书不同于检讨书,因学生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写的情感及其效果固然不同。魏老师的一个学生说:“我爱淘气,小学时常写检讨书,越写越恨老师;现在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写说明书的目的是说明之所以违犯了班级常规,或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的原因、过程、结果。让同学、老师或家长知道,以得到其了解、理解或谅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写说明书来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写说明书,是让学生做自我心理裁决,让学生心平气和地思考这样做的利弊关系。这样有利于将师生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我矛盾,学生“新我’与“自我”斗争,正是自我教育的最佳方式。  8、行使主人权力  行使“主人权力”是魏老师最高明的办法。他常说,教师是学生公仆,学生才是学校的真正主人。让学生们时刻认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们才能把学习当作是耕种自己的“责任田”,而不是为老师或家长“打工”。魏老师班级的学生,每人都有自己承包的“责任田”。如,轮流承包的有:担当“值日班长”、抄写“每日格言”、主办 “班级日报”、教唱“每周一歌”等。固定承包的有:收发各学科每日作业、检查学生日记、监督老师“发火”、课间纪律、花盆、鱼缸等等。总之,每名学生都有自己“说了算”的田地,都是主人,都有机会行使主人的权力,都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9、享受快乐人生  魏老师经常教育学生:“人世间有什么?有阳光,有鲜花,有正义,有善良,有勤奋,有自强,有开朗,有快乐,人世间还有阴云,有毒草,有凶恶。有懒惰,有自卑,有狭隘,有忧虑。生活中原本有快乐,你善于寻找,善于站在快乐的一方,坚守住快乐的心理阵地,不让忧虑打进来,你便是快乐的人。”他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畅谈竞争的快乐、吃苦的快乐。例如让学生写日记以《谈学习是享受》为题,居然让学生一直写到《谈学习是享受之一百》。就是这样强化学生享受人生快乐这根神经,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从不感到沮丧,始终保持欢快愉悦的心态。                                               贴近教师,把宁静的心情交给教师 一份宁静的心情、一个平和的心态,是一名教师为人师表的精神准备。有了这份准备,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就会成为教师们真正的行动。如何使教师有一份宁静的心情,魏书生一直在思考、在实践。一是引领。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是他的座右铭,他以自己那颗宁静的心灵引领教师们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精神的家园。如他所说,教师、学生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滚滚涛涛的信息,如果守不住心灵的宁静,很容易灵魂流浪,思绪飘泊,思想变得浮躁,精神没有家园。魏书生觉得,一名现代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眼睛向内,超越自我,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依法执教的精神家园,建设自己的精神乐园。快乐的老师怎样建设热爱学生的精神乐园呢?魏书生认为就是要十分热爱自己的学生,带着爱心,走进学生心灵世界里探幽索微、穷根究底、学亦无穷、乐亦无穷。师生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融洽和谐。在盘锦市教育局每年的工作计划上,魏书生总要采用这样一句结束语:全市干部、教师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他希望大家一定要坚守住心灵的宁静,以一份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就会收获快乐和幸福。二是学习。让学习消除自卑。置身校园净土的教师,一样要面对社会强势职业的光环,而要在人们的眼中去回避那份自卑,但在心中这份自卑的存在在干扰着宁静。如何帮助我们的教师丟掉自卑,守住宁静,魏书生为教师们找到了一件法宝,那就是学习。他让教师永远都不要忘记学习这件事,通过学习,提高生存的本事和为师能力,让学生乐于走近你,崇拜你,你在赢得学生的敬重的同时,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在这个时候,老师的心中自卑不再,而平添了一份自信与力量。有为才有位,这是魏书生以自身的作为为广大教师解读出的硬道理。所以每一年,魏书生都要送给每位老师一件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学习”。他把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写进了每位老师的工作日记,时刻鼓舞广大教师奋发向上。                            李镇西——教育的幸福从何而来? 从学生中来(水乳交融,心心相印)从实践中来(浪漫情怀,不断创新)从阅读中来(亲近经典,对话大师)从写作中来(记录教育,享受人生)从反思中来(审视行为,超越自我)从难题中来(转化后进,积累智慧)从心态中来(平和宁静,豁达宽广)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卢志文——走进翔宇教育集团(新教育时代的学校管理与经营)                   翔宇教育集团的九○法则:    品牌的90%是文化;经营的90%是人心;资源的90%是整合;管理的90%是激励;成功的90%是坚持;荣誉的90%是口碑;教育的90%是内省;矛盾的90%是误会。    化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化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既不讲节约又不讲效果。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提高是最好的报酬。   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教职工例会,例会分5大板块:一曰“艺术鉴赏”,二曰“道德建设”,三曰“科研论坛”,四曰“时政速递”,五曰“校务工作”。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了品位提升,有了道德修养,有了理论武装,再辅以开阔的胸襟,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赢在执行力                       方案,执行力的开始;思考,执行力的前提;            透明,执行力的保障;行动,执行力的关键;            细节,执行力的追求;团队,执行力的后盾。   二、自我完善,探寻享受教育的幸福。     校长是个“领跑者”——面向未来,领着全校的教职员工不停地奔跑,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不停地奔跑。“领跑者”的办学理念在奔跑中反映,“领跑者”的心智情感在奔跑中展现,“领跑者”的人生价值在奔跑中实现。那么,怎样当好这个“领跑者”呢?     1、应勤于学习,精心打造“学习型学校”。作为一个校长,首先应把学习放在自己生活、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学习中做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创新,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造“学习型学校”,是理想教育的一种追求。“学习型学校”意味着学校,将从以“教”为主过渡到以“学”为主,从传统的“教育管理”转为“自我提高”。“学习型学校”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终身学习者。在学习型学校里,校长必须成为学习的典范,并且能够引领教师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然后通过校长、教师行为而影响所有孩子。一旦师生的认识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得到升华,那他们就会由此而产生吸收新知识的动力,主动去学习。在自由、尊重、负责、支持、信任的教育原则下,逐步实践学生的学习理想。学生只有在没有外力干涉、没有威迫利诱、没有任何压力的状况下,主动学习来的东西,在他的人生中才有意义、才印象深刻。终身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而是要变成一种需要、一种必须。当校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我们应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在一所学校的历史中,判断一个校长是不是好校长,标尺有两个:一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否比前一任校长更上一层楼;二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不是给后任校长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好基础。而这两个标尺,都是发展的标尺。  2、应注重引领,不断追求管理创新。  要做好校长,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在管理工作中,能结合实际,破解难题,大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管理的创新中,什么是关键因素呢?是管理理念,它指导着管理的实践,贯穿在管理过程的始终。  (1)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  当校长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  为什么有的校长爱岗敬业,工作非常投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呢?我们想,问题可能就出在他是正确地干事,但干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事!  干正确的事是大前提,大前提成立了,一顺百顺。只要你干的是正确的事,同事们肯定积极主动地配合,这样一来,动力大增,阻力大减,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你这个校长也就当得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干正确的事”,关键是作科学的决策;作科学的决策,关键又在准确地把握形势。什么叫形势?“形”是已经客观存在的现实;“势”是客观现实中蕴藏的未来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准确地把握形势,就是既要符合实际,又要有超前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做出的决策才能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王硕华校长,坚持以更悠远的目光和更负责的态度,着眼于孩子的一生成长,坚持以德育人,追求无声的教育最美的境界,走进心灵,关爱生命,力求实现人人成人的伟大理想。“红领巾气象哨”、 “红领巾卫生街” “红领巾储蓄箱”“红领巾广播站”等活动的有效开展,使一个个孩子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2)两众一己  何谓“两众一己”?就是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到 “谋事在众,决断在己,成事在众”。“谋事在众”,是指任何一件事,在决策之前,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决断在己”,是指作为一把手,一定要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敢于担当,勇于拍板;“成事在众”,是指一旦决策之后,不必事必躬亲,要放手让大家去干,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事情做成。崔庄小学艾林校长,在推行“一体化管理”实验的进程中,坚持依靠教师,实施民主管理,重视完善评价机制,使得学校管理有条不紊。修订方案、评价考核,均教师集体决议自主进行。   (3)理顺关系  管理,管理,既要管更要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搞管理也应理顺关系。我们说“天时地利人和”,理顺关系就是人和,人不和,做事就不顺。理顺关系可概括为四句话:“对上多争取,对外多联系,对下多支持,中间多默契”。“对上多争取”,就是多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扶持;“对外多联系”,就是广泛联系社会力量支持学校工作;“对下多支持”,就是保护好、发挥好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力支持部下的工作;“中间多默契”就是领导班子之间要团结,各部门之间要协作,力求凝成一股劲,形成一家人。我们有一位年轻校长“尊重老年教师,重用中年教师,欣赏年轻教师”,虚心好学,经常向中心校成员请教发展思路,并坚持与其它完小校长学习、交流,内引外联,已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内部管理,焕发出勃勃生机。刘水  (4)求真务实   当校长,作风要务实,工作要扎实,要有实心,明实理,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立实功。  校长抓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均应放在两头。一头是事前出思路、做计划、定目标,另一头就是事后检查抓落实。前一头,不用提倡,因为出思路、做计划、定目标,是许多校长都热衷的事;后一头则必须反复强调,因为古往今来,有头无尾、虎头蛇尾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校长的务实,并不是体现在事必躬亲上,并不是事事一竿子插到底,具体的事情要放手让各部门的同志去做,校长的任务就是检查结果抓落实。奋始怠终,修业之贼;抓而不实,等于不抓。抓落实,是务实的重要体现,是当好校长的重要条件。  3、当提高修养,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校长当得好不好,除了思想水平高低,工作能力大小以外,校长本人有没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校长,我们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当好一名校长,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名校长,只要将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那他就一定能团结和带领大家,在事业上无往而不胜。  什么是真理?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你讲的道理是先进的,你的发展思路是科学的,你的工作决策是正确的,你的具体措施是到位的。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事实胜于雄辩,真理的力量将使大家信服地跟着你前进。  什么是人格力量?概括起来也是四句话:   一是“无欲则刚”。职位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校长只有无私欲,无邪念,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责在人先,利在人后,才能立世有威信,改革有底气,才能团结人,有感召力,这也就是古人说的“公则四通八达,私则偏向一隅”。    我们有一位校长,当校长20多年,处处以身作则,财务上从不沾手一分钱,在全镇教师与地方群众中树起了良好的口碑。他就是张营中心小学校长徐玉华同志。   二是“有容乃大”。厚德载物,宽容得众。当校长,器量须大,心胸须宽,要记人之功,容人之过,这样才能团结各种性格的人才,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所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充满爱心”。带着爱心工作。当校长,要把所有的教职员工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要爱群、乐群、利群。所谓爱群,就是要热爱你的集体,热爱你的同事;所谓乐群,就是要把与同志们共事当作一种缘分,当作一种至高的乐趣;所谓利群,就是要敢于并善于为职工排扰解难,为职工谋福利求实惠。四是“饱含激情”。带着激情工作。我们有一位年轻校长不足30岁,他放弃在中心小学从教的优越条件,一家3口被选到高楼孟山寄宿部支教,在创办伊始至今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可以说吃尽了苦头,可他始终充满着激情,与老师学生打成一片,带着为农村留守孩子营造一片健康成长乐土的崇高理想,乐此不疲的工作着。一个优秀的校长,一个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校长,一定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要有成功的渴望,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校长的激情可以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可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融汇在一起,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一名校长,有了人格的魅力,有了务实的作风,有了创新的精神,有了学习的习惯,就一定能建设和发展出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这,是我作为校长的切身体会,我想,也是我们大家的真切感受,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景与追求!  三、走进新教育,师生共享教育的幸福。   前不久,也就是 7月9日——12日,我带领我们十多位校长,赴江苏海门参加由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朱永新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全国第九届年会学习。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及行动让我们感动也倍加振奋,现介绍给在座的诸位,希望您和您的学校投身其中,从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享受教育的幸福!      一、什么是新教育?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在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相对以分数为主要导向的应试教育,新教育注重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并且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让学生拥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重塑他们的精神世界的蓝图。”    “教育的使命,在于塑造美好的人性,进而建设美好的社会。人的完整性首先是建立在善的基础之上的。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新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新教育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和“十一五”重点课题。    在许多新教育人看来,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变革的梦想,一种成长的激情。    二、如何走进新教育?    1、新教育精神: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    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2、新教育的学理基础: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潜力论: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和谐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文明、文化的发展、延续,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有记者曾经问丘吉尔:“莎士比亚之比于印度,孰重要?”丘吉尔:“宁可失去五十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人类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能征服世界,主宰世界;而是因为拥有文化,拥有精神。苏霍姆林斯基:“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通宵达旦地读一二百本书。” 3、新教育的四大改变:    ( 1)、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新教育实验把教师的发展或说教师的专业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实际上,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没有学生的快乐。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    (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营造书香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根基。有阅读的孩子,他就有底气,他就很从容,他就自信,他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惧怕应试。有了阅读的教师,他也有底气,也有灵气,不再为分数为考试而活着。     (4)、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4、新教育的六大行动:     行动一,营造书香校园。就是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新教育要求实验学校的小学生在小学6年内读完100本课外书、聆听60场精彩报告、写完600余篇日记、每月都要做一个10分钟演讲。         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    行动二,师生共写随笔。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每天用心地记录自己的生活。用心地观察生活。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一个教育家要学会“编织”有意义的人生。行动三,聆听窗外声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行动四,培养卓越口才。通过讲故事、演讲、座谈、讨论、辩论等活动,使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行动五,构筑理想课堂。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从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行动六,建设数码社区。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  5、新教育的儿童课程: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阅读方式。“晨诵”: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目的主要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形式有晨间诵诗、日常诵诗,生日赠诗、情景赠诗。所以“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过程。“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是利用白天闲暇时间,丰富孩子们的阅读。“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指的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能够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用随笔、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        6、理想课堂的六个度    一是参与度。     理想的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    二是亲和度。      理想的课堂,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情不通则理不得”,良好的合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    三是自由度。       理想的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     四是整合度。     五是练习度。     六是延展度。     7、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8、新教育每月一事:         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 (节俭)         2月,让我们不闯红灯(规则 )         3月,让我们一起种树 (公益)         4月,让我们一起踏青 (自然)         5月,让我们学会扫地 (劳动)         6月,让我们学唱一首歌 (艺术)         7月,让我们玩球去 (健身)         8月,让我们笑着和别人打招呼 (交往)         9月,让我们每天阅读十分钟 (求知)        10月,让我们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 (感恩)         11月,让我们做一回演讲者 (口才)        12月,让我们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 (自省)      9、新教育实验的四重教育境界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发展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等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有四重教育境界: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的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对成功的渴望。但是,若你不去力行实践的话,再美好的愿望也等于零。事事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知之,更贵在行之,贵在持久不懈地全心投入。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有可能成功!“新教育”被称为“心灵的教育”,“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是其着重强调的。“让孩子心中有梦想,脸上有笑容,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这是“新教育实验”的目的。    有人说朱永新在做梦,朱永新讲,我们是在把梦想变为现实。我们可能改变不了整个教育,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老师与学生,至少这三年我们已经改变了一大批老师的状态以及孩子的命运。我们是在追梦。 “阳光与风雨同在!尊敬的各位朋友,通过今天的交流,我想大家或许已隐隐约约地感受到,我和我的同伴们所追寻的教育理想,或许已经听到我们起航的强劲足音……在这里,我要再次向风雨中,给予我理解与信任的老师,与我一起流血流汗、吃苦创业的同事,给我以鞭策与鼓励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高楼的基础教育走到现在,是大家共同努力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的工作,与兄弟乡镇相比,仅仅是浅层次的,还不够深入,也许还仅仅是一种构想,是一种愿景,但面对全县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感恩组织与领导的信任重托,面对学生家长的期待厚望,我们将继续克服师资紧张、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眼睛向内,借助“软实力”的提升与加入新教育实验的契机,全力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从而使我们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行动吧,校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和智慧共同铸就灵璧教育这个品牌,在追寻理想教育的幸福之路上,共同成长!“只要上路,就有庆典!”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杜绝借口,做实细节,您会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愉快,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