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1:05:15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
调研报告
前  言
机械学科属于我国传统的四大工科之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专业布点遍及全国的特点。机械学科主要为社会培养机械工程领域所需的各类工程建设专门人才。
我国众多的高校设置了机械学院,但名称以及所包括的专业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机械类学科包括四个专业,并在引导性专业目录中覆盖为一个专业。
改革与发展,是专业生命力的源泉!是学科建设永恒的主题!
第一部分  我国高等院校机械专业现状与分析
第一节  高等院校机械学院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
机械学科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理工类院校几乎都设置了机械学院。据统计,进入211重点建设的高校中,设有机械学院的院校占了大多数,这些院校大多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拥有一大批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工程院院士及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这些院校中的大部分机械专业,以其高素质的队伍,高质量的教学,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得到公认和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亦有一定的地位。
以部分综合性大学为例,如表1所示,均设置了机械学院。但学院名称及其包含的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表2~表10列举了部分高校机械学院设置的系、专业以及博士、硕士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等情况。
表1   部分大学机械院校
序号
学校和学院名称
地址
网址
1
浙江大学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玉古路20号
http://www.cmee.zju.edu.cn/
2
天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http://www.tju.edu.cn/
3
吉林大学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http://www.tongji.edu.cn/
4
山东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
http://www.mech.sdu.edu.cn/
5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http://www.cme.cqu.edu.cn/
6
湖南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
http://jqy.hnu.net.cn/
7
上海大学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http://www.shu.edu.cn/
8
福州大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http://www.fzu.edu.cn/h02/
表2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能源工程学和工程力学3个系
本科专业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
硕士点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等
博士点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等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博士后流动站
表3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力学、机械电子、热能与动力工程、设计4个系
本科专业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4个本科专业
硕士点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与机械、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10个硕士点
博士点
力学、机械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工程分析与计算力学、工程测试与强度分析、振动与控制、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机械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4个博士后流动站
表4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力学系、工业工程系5个系
本科专业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和工业工程3个本科专业
硕士点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6个硕士点
博士点
机械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机械工程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表5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制造工程、设计工程、车辆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5个系
本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工业设计4个本科专业。
硕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设计艺术学、机械工程学科工程硕士7个硕士点;
博士点
机械工程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表6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基础、工业工程、汽车工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7个系
本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4个本科专业
硕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10个硕士点
博士点
机械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机械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
表7  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制造技术与管理工程、车辆与动力工程、电信与控制工程、现代设计4个系
本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
硕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5个硕士点
博士点
机械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4个博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机械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
表8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机械自动化工程、精密机械工程3个系
本科专业
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有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包装工程、工业设计7个本科专业
硕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剂量技术及仪器、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11个硕士点
博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4个博士点
表9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制造技术与管理工程、车辆与动力工程、电信与控制工程、现代设计4系
本科专业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车辆工程3个本科专业
硕士点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固体力学、材料加工、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6个硕士点
博士点
机械设计及理论1个博士点
经过专业调整后,过细过窄的专业得到合并,专业口径拓宽,市场适应性增强,表10为一般机械学院涉及开设的本科专业目录,涉及了机械类、仪器仪表类以及能源动力类等学科。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机械类专业由原来的16个专业合并重组为4个专业,尤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覆盖了原来的9个专业,此外还有些在部分高校试点的6个目录外专业和1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引导性专业;仪器仪表类的测试技术与仪器由原来的11个专业合并而成;能源动力类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由原来的9个专业合并而成。表11为授予博士、硕士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拓宽专业,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改革考试,求新求特,素质教育等口号不能再象爆竹升天震天价响,落在地上一地纸屑,雷声大雨点小了。时代的紧迫感已历史地落在了教育工作者身上。
表10  机械学院本科专业目录
学科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及名称
原专业代码及名称
0803
机械类
0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301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080306  机械设计及制造(部分)
080309  汽车与拖拉机
080310  机车车辆工程
080312  流体传动及控制(部分)
080314  真空技术及设备
080315  机械电子工程
080317  设备工程与管理
081502  林业与木工机械
0803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80204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部分)
080302  热加工工艺及设备
080303  铸造(部分)
080304  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
080305  焊接工艺及设备(部分)
080303
工业设计
080316  工业设计
08030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080307  化工设备与机械
080305Y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0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3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80306W  车辆工程
080307W  机械电子工程
080308W  汽车服务工程
080309S  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
080310S  微机电系统工程
080311S  制造工程
0804
仪器仪表类
0804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080401  精密仪器
080402 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
080403 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
080404 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
080405* 几何量计量测试
080406* 热工计量测试
080407* 力学计量测试
080408* 光学计量测试
080409* 无线电计量测试
080410W 检测技术与精密仪器
080411W 测控技术与仪器
080402S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0805
能源动力类
080501
热能与动力工程
080311  热力发动机
080313  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
080319W 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
080501 热能工程
080502 制冷与低温技术
080506W 能源工程
080507W 工程热物理
080903 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081409 冷冻冷藏工程(部分)
080505S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
080506S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080502
核工程与核技术
080503 核技术
080504 核工程
注:专业代码中加有“*”者系本科专业目录内需控制布点的专业,加有“△”者系本科专业目录内需严格控制布点的专业,加有“Y”者系工科引导性专业,加有“W”者系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加有“S”者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
表11  部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0802
机械工程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4
车辆工程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2
材料学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807
动力工程及
工程热物理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80702
热能工程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第二节   高等院校机械类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1998年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颁发,教育部在专门成立了机械学科指导委员会,其任务就是按宽口径的机械学科要求和满足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机械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等课题进行专项研究。专指委以全国各类高等学校机械专业为工作对象,在专业改革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向建设部提供决策性的建议和意见。
专指委对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认为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符合高教法,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培养对象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毕业之后能够较快的适应机械专业的各个领域的设计、制造、管理及研究、教学和技术开发的工作,成为机械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认为高等机械工程人才的培养,既要有统一的专业要求,又应体现各校的特点,以适应全国各个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的要求,应符合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传统的只为机械设计、制造、维护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显然已被打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首先应从课程设置上加强基础并拓宽专业的服务面向。这意味着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其专业面向不仅要适应与机械学科密切相关的行业,也要适应机械学科的边缘或交叉行业,甚至跨行业的工作岗位。精、钻或特殊的专业知识应依靠就业后的继续教育和学习。事实上,学校也不可能把每一位学生就业后所需的特殊知识全部交给学生,否则大学教育就等同于职业教育。所以,加强基础是拓宽专业面向的前提。加强基础的内涵不仅包括机械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而且还应包括系统工程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和现代工具类知识。
专指委认为宽口径的机械专业,其专业拓宽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在公共基础类课程方面,除了教育部规定的政治理论课外,应当提高培养对象的文化素养,使他们真正获得人文、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这方面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内教学和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实现。不仅应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而且应掌握与机械学科紧密结合的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CAD/CAM、现代测试与控制技术等。在专业类课程方面,应努力使学生在比较深入地掌握机械学科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及技能的同时,对若干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有所涉及。拓宽专业在课程设置的体现,重点应放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要彻底改变以前基础课程偏窄的状况。在真正拓宽了的专业基础平台上,根据各校的传统优势、师资条件、所处的区域的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在专业课的层次上设立若干课群组,有助于学生达到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
专指委认为,实践环节是机械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电化教学和计算机仿真教学为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效率提供了有效手段,应当继续提高和有步骤的推广,但决不能取代学生亲自体验实际工程、亲自设计和操作各类工程试验。
从调查结果可以表明,大多数院校在专业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都贯彻了专指委的指导性要求,基本框架思路是一致的,那就是:
*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   加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特别是加强了外语、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   拓宽专业口径,确保学生有厚实的基础理论及宽口径的专业基础知识,构筑一个扎实的专业平台,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
*   培养计划中不划分专业方向,专业课基本是按课群组的方式进行,保证学生可以跨越两个以上的课群组。
*   注重实践环节,重视实验、试验、检测及其他的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重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环节。
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基本规格是: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创业、热爱劳动、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素质: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关系学等的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掌握高等数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前景;
具有扎实的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等的基本理论,掌握机械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机械学院常开设专业的具体介绍和要求如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科:工学
门类:机械类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科:工学
门类:机械类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热加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各类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各类热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热加工工艺基础、热加工工艺设备及设计、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CAD/CAM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科:工学
门类:机械类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计算、工程热力学、化工原理、流体力学、粉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设计、测控技能和工程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对化工单元设备及成套装备的优化设计、创新改造和新型化工装置技术开发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工单元设备和成套装备的设计方法与控制技术;
3.具有对新装备、新技术进行开发研究与创新设计以及对化工装置项目进行成本评估与投资决策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化工装备设计、开发、研究、环境保护和安全防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化工装备与控制工程的理论前沿,了解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主要课程:
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计算、化工原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粉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化工装置设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化工工艺及设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35--45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工业设计
学科:工学
门类:机械类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设计表现基础、设计基础、设计理论、人机工程、设计材料及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及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艺术学。
主要课程:
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工业美术、造型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文学学士
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科:工学
门类:仪器仪表类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4.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热能与动力工程
学科:工学
门类:能源动力类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规物理、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核工程与核技术
学科:工学
门类:能源动力类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及核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能在各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及核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核工程、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受到核工程、核技术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从事核工程、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核技术与核工程等基础知识;
3.获得核技术、核工程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核物理、核反应堆、核能与热能动力装置、热工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院校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控制在2500学时左右,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低于40周;有的学校在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前提下,减少课内总学时。专指委提出的课程结构、相对比例和课程性质如下:
课程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
课内总学时中的比例为:公共基础课一般不低于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别为30%和10%左右,总学时的另10%,由各院校根据自己情况,分别安排在上述三部分课程中。
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含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课)。
部分高校机械学院各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表12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专业课程设置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一)   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02101
工程制图(一)上
01102
电工学(一)下
02102
工程制图(一)下
02201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
03109
线性代数
0220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02106
机械原理
02204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
02107
机械设计
02205
控制工程基础
02110
工程力学(一)上
02206
液压与气动技术
02111
工程力学(一)下
01327
电机及电气自动控制
01101
电工学(一)上
0220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二)专业课
课群组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群组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I
02301
机械制造工艺学(—)
III
02321
机械设计方法学
I
02302
数控机床
III
02322
机电装备设计(二)
I
02303
机电装备设计
III
02313
机械制造工艺学(二)
I
02304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III
02304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II
02311
机器人技术
IV
02331
汽车构造(上)
II
02302
数控机床
IV
02331
汽车构造(下)
II
02313
机械制造工艺学(二)
IV
02332
汽车理论(一)
II
02314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IV
02333
汽车发动机原理
II
02304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IV
02313
机械制造工艺学(二)
IV
02334
汽车实验学
(三)学科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FX19505
大学语文
02415
先进制造技术概论
03110
概率统计
02416
金属切削刀具
59401
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
02417
检测技术与传感器
02401
专业英语
02418
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
02402
工业造型设计
02419
工程热力学
02403
工程流体力学
02420
汽车理论(二)
02404
机械振动
02421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
02405
CAD/CAM技术
02422
汽车设计
02406
可编程控制器
02423
汽车车身设计
02407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02424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02408
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
02425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
02409
有限元法与应用
02426
金属塑性成型技术
02410
机械优化设计
02427
冷冲模
02411
组合机床设计
02428
塑料模
02412
噪声控制
02429
科研专题
02413
装载机原理
02430
特种加工
02414
现代控制技术
02431
组合机构设计及应用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一)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02103
工程制图(三)上
CL@@207
金属学及热处理(上)
02104
工程制图(三)下
CL@@208
金属学及热处理(下)
HX13201
普通化学
HX13213
物理化学
02115
工程力学(三)
02211
传输原理
02108
机械设计基础
02212
测试技术及控制工程
01101
电工学(一)上
02213
材料力学性能
01102
电工学(一)下
02214
铸造合金熔炼原理
(二)专业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02341
工程材料学
02344
塑性成型技术
02342
液态成型原理
02345
液态成型工艺
02343
焊接冶金学
(三)学科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02353
微机在材料成型及控制中的应用
02312
概率统计
02356
液态成型工艺(二)
02444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02357
连接成型工艺
02445
高分子材料
02358
塑性成型工艺
02446
材料工程与材料成型的最新成就
02359
材料成型机械化
02447
功能材料
02360
企业管理学
02402
工业造型设计
02361
磨损与耐磨材料
02449
材料科学进展
02440
专业英语(上)
02204
液压与气动技术
02441
专业英语(中)
02405
CAD/CAM技术
02442
专业英语(下)
02451
科研专题
02443
金属工艺学
FZ19401
大学语文
03210
线性代数(一)
59401
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
车辆工程专业
(一)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02101
工程制图(一)上
01102
电工学(一)下
02102
工程制图(一)下
02201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
02208
工程热力学
0220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02106
机械原理
02204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
02107
机械设计
02205
控制工程基础
02110
工程力学(一)上
0220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111
工程力学(一)下
01327
电机及电气自动控制
01101
电工学(一)上
(二)专业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02331
汽车发动机构造
02335
汽车理论(一)
02332
汽车底盘构造
02336
汽车试验学
02333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
02337
汽车制造工艺学
02334
汽车发动机原理
(三)学科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A组
B组
02450
汽车设计
02454
汽车维修技术
02451
汽车可靠性设计
02455
汽车运输学
02452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02456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
02453
优化设计
02457
汽车车身修理与装饰
公共
02402
工业造型设计
02458
汽车概论
02403
工程流体力学
02459
专业英语
02462
汽车运行材料
02460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02405
液压与气动技术
02461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
02406
可编程控制器
02463
汽车配件与营销
02404
机械振动
02464
汽车环保与节能
19505
大学语文
02465
汽车空调原理与检修
02409
有限元法与应用
02466
汽车安全性
031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2413
科技英语翻译
59401
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必选)
02418
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
表13  重庆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核心课程)
机械电子工程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英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I(即机械零件)、机械设计II(即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气液压传动与控制、计算机系统课程(四门)、现代化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械控制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系统设计、机械工程测试原理与技术、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
工业工程
主干课程
工程体系模块主修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运筹学等;计算机信息化模块主修课程有数据库原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管理技术模块主修课程有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人机工程学、基础工业工程学等,其中采用外语教材的课程目前主要有新产品开发策划及管理
第三节     当前机械学科教育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要求
机械学科与国计民生戚戚相关,行业关联度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强,是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重头学科。多年来的机械学科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当我们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面向着世界和未来,看到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想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就应该也可以找到机械学科教育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l        从大教育系统出发,考虑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思想高度不够。如:从21世纪接班人视角,如何将素质教育与素养教育有机结合;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如何给予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主要是自学能力的培养等等。
l              爱国主义教育欠缺,合作意识培养不足,素质、知识、能力三者的协调发展不到位。
l              高科技在教学计划特别是课程建设中反映滞后。
l              教材建设滞后于教学,课程开发难以满足机械专业的需求。
l              实践环节的实际效果不理想,有流于形式之嫌,难以满足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l          实验条件和设备与图书资料严重匮乏,难以满足教学交流与信息共享的要求。
l           毕业生流向企业等部门渐多,培养目标考虑和适应市场的灵活性不够。为此,我们不仅要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更应对时代发展对机械学科的要求有明确的知晓。
l        21世纪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要求
由于微电子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工业自动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新的机械设备和产品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控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节约能源和材料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无疑,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得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此外,由于近二十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数机械专业人员知识老化,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甚少,难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即使从国外引进机电一体化先进设备,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开发和利用。有的企业耗资上千万美金引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由于缺乏机电一体化的维修与操作人员,使其未能高效生产、发挥作用。
未来的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的世纪。对于机械行业40余万家企业而言,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其产品不但会失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连本国的市场也会丧失,甚至使其关门息业。目前,我国相当部分的机械工业企业生存困难,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因而作为高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等院校应对机械、电子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增加机电一体化课程,培育我国正规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为了二十一世纪机械行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
l         机械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
机械学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但就目前来讲,其主要发展趋势,或带共性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向
传统的只为机械设计、制造、维护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显然已被打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首先应从课程设置上加强基础并拓宽专业的服务面向。这意味着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其专业面向不仅要适应与机械学科密切相关的行业,也要适应机械学科的边缘或交叉行业,甚至跨行业的工作岗位。精、钻或特殊的专业知识应依靠就业后的继续教育和学习。事实上,学校也不可能把每一位学生就业后所需的特殊知识全部交给学生,否则大学教育就等同于职业教育。所以,加强基础是拓宽专业面向的前提。加强基础的内涵不仅包括机械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而且还应包括系统工程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和现代工具类知识。用人单位十分强调学生不仅应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而且应掌握与机械学科紧密结合的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CAD/CAM、现代测试与控制技术等。
(2)提高素质,注重能力培养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高校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提高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是当前高校对本科教育的普遍要求,着重强调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处事。作为机械学科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全面贯彻这一思想,并在提高学生业务素质和分析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上狠下功夫。其一,要充分重视机械学科以外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培养教育,重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其二,在机械学科各门课程中,包括机械基础和机械专业各门课程中,在传授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努力挖掘提高业务素质的成份,唯有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增强会享用终身。其三,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加强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只有在实验、实习、设计、制作、研究和各种调研活动中,才可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发挥
长期以来,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忽视个性特征,同年级同专业的学生,年复一年一个教学计划,成批量培养一种专门人才,毕业后从事一种专门工作,否则被视为专业不对口,人才浪费。实事上,人的个性特征、先天素质和从业意向是有很大差异的,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发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发展方向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是刚柔相间,要有允许学生实施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在实施机械学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无论是自然科学基础,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专业的技术基础和专业课,都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鼓励学生辅修外语、法律、管理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综上所述可见,21世纪的机械工程师任重而道远,由此构勒机械学科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是时代的要求。
第四节  国内部分机械学院办学特色的比较与分析
国内大部分高校均设有机械学院,但办学条件及综合实力有很大差异。而在98年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颁布以后,大多数学校对专业培养计划都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下列举几所综合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福州大学介绍。
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在专业改造、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方面,根据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制订了机械+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大幅度地调整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同时加强了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根据结合本校学科发展方向,对研究生和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形成了全新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1)设计知识模块的整体框架
在设计机械学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办学理念,在坚持四年总学时不超过2500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低于40周的基本框架的同时,在规定总学时中:公共基础课组占40%;专业技术基础课组占30%;专业方向课组占10%;其余20%为任选课组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和就业意向在全校跨专业、跨院系选课。这一基本框架,保证了基础知识模块的厚度,而压缩了传统专业课学时,迫使专业课组必须按削减深度、拓展广度原则整体改造。
(2)优化自然科学基础模块
在不超过总学时和模块控制比例基础上,首先强调了数学和化学基础,除原有数学课程外,方案中增加了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计算数学,以及大学化学、化学实验;第二,加强了力学基础,除原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外,增加了曾一度被取消了的热工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等课程;第三,确立了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必选地位,除原有电工电子学课程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外,增设了机械电子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AD/CAM、数字化技术原理及方法、计算机软件工程、数控技术等;第四,进一步强化了自动控制类课程,如机械电气控制及自动化、机电液控制系统、气液传动与控制、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自动化制造系统等;第五,在各门课程中,强调计算机应用,如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等。
(3)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在新的专业课结构体系中设计了7个专业方向课组合,学生学完公共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后,进入第六学期即可在7个方向课组中任选一组学习,每个方向课组约10个学分(180学时左右)。以学院的教学科研队伍和科研实习基地作为依托,设置了这7个方向课组分别是:①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③机电一体化;④制造信息化;⑤工业机器人;⑥工业企业管理;⑦机电产品国际贸易。
(4)整合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并增强其实际的可操作性。对专业性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如下四方面的调查:①将原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实验取消,重新构建了独立于课程的机械基础实验课程;②将原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中的课程设计整合,构建了独立的综合性课程——机械基础课程设计;③新开出三个实践环节,即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CAPP)、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和数控加工综合实践。如数控加工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一周内以3~5人为一组,针对一个零件在计算机上编制加工程序,然后通过网络将程序传送到数控加工中心加工成零件;④传统的金工实习时间由6周减少至4周;⑤开设了工程综合实践环节。
第二部分    南昌大学机械类专业生存、改革与发展的构想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现状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1999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原机械工程系,经过40多年的变迁和发展,现已成为学校办学规模较大,专业门类齐全,学科覆盖面较宽的学院。拥有江西省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两个重点学科,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中心,江西省机器人和焊接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品牌专业两个(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2个博士点,材料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工程热物理,机械设计及理论、精密仪器及机械6个硕士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3个本科专业,涵盖以上各二级学科的南昌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
我院下设机械电子研究所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及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四个专业教研室以及院实验中心和机电产品开发研究中心实验室(拥有几十台车铣、电加工等数控设备,负责全校金工实习和对外承接数控培训等),仪器设备总投入达2000余万元,其中引进了由5台SGI工作站和UGⅡ软件构成的CAD/CAE/CAM系统,工业机器人,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机,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与成型机,图象处理系统及精密塑料注射成型机等一批关键设备。
我院有以中科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潘际銮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全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教授26人,占24%;副教授43人,占36%;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29人(其中在读博士生14人),占25%;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44人,占37%。高级工程师6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33人,有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8人,省级骨干教师9人。在校本科生1200多人,硕士生117人,工程硕士40多人,博士生25人。
我院一直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并注意在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和各类人才培训中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全院科研活动十分活跃,科硕成果在质和量方面都不断迈上新台阶。1993年至今,我院先后承担了60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4项,省计委重点攻关项目4项,横向科研4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1993年至1999年,累计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84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52篇,出版教材、专著33部。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在国内土木工程界享有一定的声誉,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我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确定学、研、产协调发展的方向,决心加大改革力度,与时俱进,增强办学活力,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以评估、评优促改革,促建设,促发展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创建一流的学院,就要培养一流的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学院整体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以下简称教学评估)工作更是为了全面规范本科办学,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推动教学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专业评估和教学评估工作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体系,从教学思想和教学工作思路、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学风与教学环境到教学工作特色,涵盖了本科教学的各个方面。
专业评估和教学评估工作(以下简称双评)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本科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双评工作是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南针和方向盘。
当前,在学习国内外同类院校的先进办学思路和可行做法的基础上,按照双评工作的指标要求,瞄准高起点、高标准,实实在在地、一项一项地建设和实施是我院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工作。
一、明确办学思想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特别是1999年学院重组后,我院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和多项教学改革,形成了更加明确的办学思想。
1、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办学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专业培养的根本任务。以“重素质、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院的定位是立足江西、服务全国,教学科研并重,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机械学院。南昌大学机械学院办学40多年,有日臻完善的办学条件,有自己的办学传统和风格,特别是1999年学院重组以后,全院上下更是精神振奋,上水平、创特色的势头已经形成。南昌大学处于改革和快速发展中的江西南昌,作为江西省的唯一一所国家“211”重点建设大学,肩负着为江西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重任,为实现把南昌大学建设全国性、国际化、高水平,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而作为南昌大学办学实力较强的机械学院,我们应该把机械学院定位在为江西乃至全国服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发展的关键是培养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
3、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机械学院,每年毕业的机械专业的学生供过于求。因而机械学院的毕业生面临参与社会激烈竞争,面临社会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检验。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多样化需求。
二、教学改革
1、 转变教育观念,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拓宽专业口径
在“重素质、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思想指导下,在全院教师中进行“三个转变”的教育思想讨论:从过窄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单一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合格加特长”的培养模式转变;从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向培养智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转变,从而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初步使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比较符合机械学科培养方案要求。
根据“双评”的导向和机械学科的要求,我机械学院本科的教学计划应具有以下特点:(1)体现地域特点,体现我校机械学院的特色;(2)减少课内学时,根据本地区人才需求情况和对历届毕业生的调查,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毕业生“能力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3)课程设置体现多门类、少学时、大信息量的特点。这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精简,有利于教师扩大知识面、一专多能,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较大的自学空间;(4)专业口径的拓宽主要应体现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拓宽。专业基础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要求,也可以满足毕业生在工作中转换专业方向,或从事新项目研究、开发而需继续专业学习的要求。
2、注重政治理论课、人文社科和社会主义道德课的建设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里,教书育人、注重素质培养的很大一块是在教学中重视和强调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现代人文精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高尚的文化品位。
在开设政治理论课、人文社科和社会主义道德课供学生选修的同时,还要抓好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和课外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科技素质和能力水平。
3、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重组课程内容
按机械学科专业的要求,重新优化整合学科技术基础课和专业领域课群组中的相关课程,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重复的内容予以合并,过时陈旧的内容予以摒弃。教学内容尽量反映现代科技发展和当前最新研究成果,课程设置体现多门类、少学时、大信息量。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考试方式和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办法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革过去依靠挂图、模型的课堂讲授,逐步采用投影胶片和CAI课件于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双评”的导向性启发下,应开始考虑和探索考试方式和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的办法。
5、因材施教、优才优育
根据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个性,按照“合格加特长”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多规格、多模式的培养。对全体学生进行合格培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其攻读双学科,进行复合型培养,使优秀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6、丰富课外文化生活,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校园科技活动外,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邀请校外专家开设专业讲座,实施本科生参与课外科研计划。
三、完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1、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是当前重要的工作
教学管理工作是软件中的硬件,根据“双评”的要求,我院教学工作当前的重点之一是逐一对照落实“双评”要求。除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外,机械学院应对每门课程和每个教学实践环节都要制订和完善严格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标准,使每个教学环节都有章可循。把考试和毕业答辩两个环节作为重点来抓。
坚持把教学管理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经常召开教学会议、教研室主任会议,研究教学工作;每年召开专题教师会,征求对教学管理的意见,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每个学期组织教师进行期中教学检查。
教学管理工作一定要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学院有专人负责教学资料的归档和保存。历年教学计划、教学文件保存齐备;历届毕业生的学籍、成绩等资料随时都可以查阅;教学资料完整保存三届毕业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此,我院专门编撰了《机械学院规章制度汇编》,专门设立了教学材料档案室,在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方面,我院自己开发、研制多门课程的教学软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十分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了坚实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机械学院结合本学院的实际,落实和细化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要坚持在教师中进行献身教育事业、敬业爱岗的教育。坚持师德教育提倡敬业、修身、报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使机械学院保持一支稳定和团结的教师队伍。
要重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坚持新任教师试讲和随老教师跟班听课制度,过讲课关才能任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继续深造和进行教学法研究。
要坚持把高水平教师放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任本科教学工作的大部分教师应具有高级职称,保证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
要保证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投入,通过有组织地开展对外服务,增加集体收入。既锻炼教师,又充实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也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证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要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本科教学所需资金,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要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本单位的实施细则。作为学院的日常教学工作,主要抓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效果的测评(包括听课、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对任课教师测评等)。
此外,在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交流、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以及科研活动等方面,均应按照“双评”的要求、机械学科发展的要求、新世纪对专业发展的要求全面展开创造性的工作。
第三节  办学特色的几点设想
在“双评”要求下,本科教学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一定要清醒地瞄准双评指标体系展开工作,特别是特色工作和创新性工作,如:
1、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必须高起点,按机械学科的要求进行课程整合(不能简单叠加)和着力改变教材内容重复、陈旧的弊端,体现教材的现代性。在加强文字教材建设的同时,要开辟一条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进行课程建设的道路。组织教师建设多媒体教材一批相关课程的多媒体电子教材。
2、教学管理网络化、软件化
为实现教学管理工作无纸化、网络化,编写教学管理相关软件,如教学计划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奖学金评定系统、教学文件管理等。教学管理网络化、软件化的实现,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及时沟通与有关部门的教学联系,为教学管理上档次、上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3、培养、引进人才,充实、完善课群组
根据专业课以课群组形式选修学习的方法,应逐步建设更多的课群组,以适应市场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应更高层次、更大量地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要逐步跻身于全国机械学院的前列,应在各个层面上扩大影响,作出成绩;应保持专业长久稳定的上升势头,始终处于上升通道。因此,需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学术梯队和教师队伍。为此仍应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引进高层次人才是机械学院发展的需要。
结   语
通过机械类专业设置调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院在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道路上的重任。看到我院与国内一流大学的差距所在,这将更激励我们奋力追赶。
我们坚信,在校领导的指导和兄弟院系的帮助下,依靠全院师生团结一致、齐心努力,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前景将一片光明。
机电工程学院
姜水生
200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