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象物流电话: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32:33

交口县政协关于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

调 研 报 告

自然资源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必要投入品,成为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过度依赖资源的发展在推动县域经济总量迅速攀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一些列社会问题。7.29全省干部大会之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成为山西“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我们交口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县份,如何在兄弟市、县你追我赶、竞先发展的大潮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承接大思路,抢抓大机遇,实现大跨越,走出一条符合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对此,根据市政协的专题调研安排和今年工作要点,县政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交口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交口是一个生态大县、资源富县、发展新县,也是省定贫困县和片区扶贫开发试点县。建县40年来,交口紧紧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借力于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产业政策对发展方式的要求日趋严格,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反响日渐强烈,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压力增大。

(一)交口经济因资源而兴,但单一倚重的产业结构劣势逐步显现。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交口县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以煤、焦、铁为主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曾经一度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为吕梁山上的一面旗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村村办矿,处处冒烟,工厂林立,带动了当时采掘业、运输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曾创造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但这种景象注定是不会长久的,这种建立在对资源的私挖滥采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就像“畸形”的胎儿一样,从一开始就是不健康的,而且发展过程中付出了惨痛的资源环境代价。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渡性依赖,使得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一产先天不足,二产严重倚重,三产发展缓慢,煤、焦、铁三大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80%以上,而且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发展方式粗放,交口主导产业一直是低水平的盲目扩张,重复扩张,主要产品基本还是煤、焦、铁“老三样”,县域经济长期固定在“资源优势—资源开采—资源粗加工—资源财富”的既定轨道,县域经济突出地表现为单一性、粗放性和低层次特征。在国家日趋严格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安全生产政策的高压形势下,可持续发展压力倍增,情况急转直下。特别是经历了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洗礼,交口经济一时跌入建县以来最低谷,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下降幅度全市第一,这一次的阵痛和考验也再次敲响了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警钟。

(二)交口人民因资源而富,但有水快流的资源情结亟需革除。建县40年来,交口农民靠山吃山,把资源开采当作主业,尤以铁矿开采为最。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1.4万户农民、1.9万名青壮年劳力曾经直接参与过私挖滥采,分别占到农民总产数的60%和农村青壮劳力的70%,依靠资源采掘及相关产业取得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受私挖滥采的影响,广大农村普遍没有形成农业主导产业,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农业生产条件甚至不及70年代的水平。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非法开采煤、铁、铝等资源的打击力度,特别是2010年市委、市政府“百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类私挖滥采全面叫停,所有矿点全部炸毁填埋取缔,农民长期赖以生存的渠道被堵死,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出现了不少返贫户、困难户。农民增收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养老难等众多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改变农民的发展观念,彻底摆脱资源情结,为农民寻求新的增收渠道、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现实任务显得更加繁重,除旧革新的思想解放已迫在眉睫。

(三)交口声誉因资源而名,但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亟待偿还。交口资源赋存特点在吕梁乃至全省都具有唯一性,各类矿产资源在全县七个乡镇大部分村庄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且埋藏浅、易开采;主要有煤、铁、硫、铝、白云岩等14种,含矿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7%,其中煤可采储量15亿吨,铝矾土可采储量1.27亿吨,铁矿石可采储量0.5亿吨,硫铁矿可采储量2.24亿吨,白云石储量42.6亿吨,属典型的资源型县份。同时,交口是一个生态大县。地上天然植被赋存完好。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3.8%,林木绿化率56.6%,居全省前列,是全国沙棘和汾洲核桃主产区之一。这两大优势曾使得交口名噪一时。但是,随着多年来对资源的无序开采,特别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铁矿挖掘严重损毁了植被,破坏了生态环境,许多主要含矿区域变得满目苍夷、千疮百孔,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亟需改善和恢复。

二、资源性经济转型发展需汲取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要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就必须深刻总结建县以来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反省之余敢于变革,敢于创新,才能破除旧的束缚,开创新的辉煌。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方面,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依然是我们跨越式、赶超式发展的基础和资本。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科学的去用好资源。通过结构调整、提升素质、延伸链条等改革措施做到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才能增强发展后劲,才能破解我县发展不够“好”的问题。

一是必须立足资源而不是依赖资源。交口的优势在资源。但长期以来的急功近利、盲目开发、粗放经营,使得资源枯竭日益严重,自然环境屡遭破坏,私挖滥采屡禁不止,村矿矛盾日益凸显,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工伤事故高发频发,民生问题更加突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由于不能从资源依赖中解脱出来,反而被资源束缚了手脚,禁锢了思维,阻碍了发展,陷入了“资源诅咒”的怪圈,教训是相当深刻的。实现资源的有序开发,发挥资源的优势效应,多元发展,做大、做强、做深、做细才是转型跨越发展的根本出路。

二是必须集约发展而不是无序扩张。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星星点点是交口旧工业的真实写照。尽管2000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关小上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但面对全省“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仍显得无所适从,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我们8座煤矿的产能仅有510万吨,7户焦化企业产能仅仅300万吨,11户冶炼铸造企业产能不足300万吨,无论是产业集中度,技术工艺水平,还是产业规模都远远不达周边兄弟县市,也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接替产业,加快产能整合、兼并重组、延伸链条,已经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三是必须全面协调而不是急功近利。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人民的福祉。过去我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使得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历史欠账和发展的包袱越背越重。急功近利的盲目脱贫使得国家一些列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与我们无缘,财税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我们依然处于吃饭财政,靠自身力量根本无力搞大规模建设。长期的重工轻农,使得农村经济出现萧条,农业生产倒退,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热情普遍衰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拉大。全面转型,加快跨越,改善基础条件,调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最大期盼。

三、资源型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交口作为资源型欠发达县份,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由于建县时间短、发展基础差,特别是区位劣势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渡依赖,使得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在发展的“快”与“好”两个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究其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封闭保守、固步自封、靠山吃山的思想束缚了我们的手脚,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资源优势,反而被资源所禁锢,在决策和实践上始终处于“动不得”和“舍不得”的两难境地,在“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问题上走不出历史的怪圈,结果是不但“好”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在“快”的问题上差距越拉越大。严峻的现实、发展的差距、百姓的企盼,不止一次地告诫我们,转型发展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交口的转型已是形势所逼、民心所向。    

(一)坚持生态立县,以环境优化的基本理念谋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看到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县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约束性影响,把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作为战略取向,发展生态经济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交口县林草覆盖率高达63%,居全省前列。因此,就交口来讲,坚持生态立县,发展生态经济既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强势推动企业环保综合治理。要坚持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与环保治理同步推进,实现节能减排、循环低碳、榨干吃尽、零基排放。积极推进煤矿企业生态修复治理,实现矿区清洁化生产。严格新上项目“三同时”制度,做到增量一步到位、存量逐步削减。围绕重点污染源开展“六项巡查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重点企业环境监测和节能监测的力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推进“十二五”节能减排和环保目标的圆满完成。二是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要按照扩大新造林、管好现有林、巩固退耕林、保护生态林、壮大经济林、提升景观林、开发旅游林的总体思路,突出抓好通道绿化、城周园林绿化、县城森林公园建设、村镇绿化等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继续推行“一矿一企开发治理一山一沟”的生态建设机制,高度重视矿区生态植被的修复和治理,按照“强化基础、巩固成果、合理开发、全面恢复”的工作思路,积极采取林业部门投资造林与矿山企业合作造林的方式,扎实开展矿区植被恢复造林工作。三是要狠抓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园林式单位”、“生态型企业”、“花园式住宅小区”和“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营造绿色家园。大力探索高碳经济低碳发展的路径,培育低碳产业,推广低碳生产,倡导低碳消费,构建“节能型城市”。全面加强一、二级水源地保护和林政执法、森林防火、封山禁牧工作,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坚持产业兴县,以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发展。

能否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必须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新型接替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引进发展高新产业上下功夫,才能推进资源、资产、资本的循环,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快速增长。要树立“结构调整优于速度”的理念,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新型产业发展步伐。煤焦产业要以8个兼并重组主体为龙头,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和行政推动手段,促进安全型矿井建设和复产验收工作,两年内全部提能达产达效。要立即启动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强势推动焦化企业发展焦油、粗苯、甲醇等化产项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煤化工上取得新突破。冶炼产业要以打造省市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素质的冶炼铸造生铁加工基地为目标,淘汰落后产能、延伸产业链条,将全县冶炼炉容控制在3200m3。要做大做强冶炼铸造业,采取企业自主建设或引进有品牌、有市场的铸造企业合作建设的方式,力争“十二五”末达到100万吨的规模。铝镁产业要以山东信发集团500万吨氧化铝、茂华6万吨镁合金、晟安5万吨铝硅合金项目为龙头,大力扶持铝镁产业项目,并逐步发展铝合金和铝型材等深加工产品,真正把铝镁业发展成为支撑交口县域经济的潜力产业和主导产业。农业产业要以农业园区、种养殖基地为依托,重点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抓住片区扶贫开发机遇,做大做强核桃经济林和特色种养业,同时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拉长核桃、养殖、特色种植三条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服务业要重点加快生态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以生态避暑休闲旅游为主题特色,配套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以打造县城及东南工业园周边地区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着力提升县级商业中心层次;以落实省“万村千乡”市场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以城区店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超市连锁店为骨干、村级农家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同时大力提升餐饮、旅馆、商贸、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层次,发展壮大休闲健身、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文化娱乐、农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新兴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三)坚持项目强县,以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项目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项目任何发展思路和战略规划都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从很大程度上讲,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交口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形成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大园区承载的发展格局,以项目的大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要以培育新的增长点,振兴经济为目的,全力推进一批工业项目。围绕两年内全面完成2011年遴选的10大类100个项目和五年内落地58个总投资646亿元的重大项目目标,在全县上下掀起争项目、跑项目、抓项目、保项目的新热潮。力争五年内开发20个新产品,打造10个以上省级名牌或著名商标。二是要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着重推进一批农业项目捆绑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集中力量实施好以核桃经济林和特色养殖业为主要内容的片区开发项目、亚行贷款河川流域开发项目等农业优势项目,扶持“一村一品”建设,加速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三是要以改善基础设施,打破制约发展“瓶颈”为目的,重点推进一批基础建设项目。紧紧抓住制约交口发展的“瓶颈”,加快以交通、电力、水利、市政为重点的项目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国道209城区段改线、运煤专线、出县大通道、西纵高速公路、阳双地方铁路、省道升级改造、县乡公路改造、新水源建设、引黄入交和供热、供气、供水、电网改造等工程项目,彻底扭转区位劣势带来的不利影响。四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全面推进一批民生工程项目。通过争项目、争资金,抓覆盖、抓提升,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基础建设。启动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项目,高标准建设学校、医院、体育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敬老院、应急救援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项目,有效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活动难、住房难、养老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全县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交口经济转型跨越发展,需要转变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只要坚持做到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向资源深度开发和深加工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支独大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循环发展转变。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负重赶超,就一定能早日实现交口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展、大跨越、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