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王师又一年:情境学习理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5:49:25
情境学习理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摘要: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本文借鉴情境学习理论,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采用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思维能力,保证人才培养定位从理论型向应用型的转变。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www.biyenet.com.cn:情境学习理论、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策略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并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息管理专业)为信息化建设培养大量的信息管理类人才。然而根据网上大学生就业状况及我校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欠缺。因此,必须重新思考、深入分析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认知学习理论对人才培养指导的局限性,寻求新的教育理论支持,改革该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从重理论知识学习型向应用型、创新型转变,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与信息管理专业新的人才培养定位不谋而合,因此,该理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受到认知科学、生态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共同影响,加之对学校教育脱离实际、知识惰性化、社会化延迟等状况的不满,学习的研究取向逐渐从认知转向了情境[1],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的又一突破。Jean Lave、Etienne Wenger和Brown、Cillins、Duguid等人分别从人类学和心理学视角给出了自己的观点。90年中期开始,学者们对学习的实质、实践共同体等内容进行了丰富,加上实践的推动,情境学习理论得到了发展。
  情境学习理论将个体、社会和环境等置于统一的整体中来考虑,对学习进行了重新界定,学习的实质、内容、方式等多方面都与以往的学习理论有不同的观点。情境学习理论认为:(1)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的过程。(2)学习的内容从认知能力的获取到实践能力的转换,只有围绕着促进实践能力的形成、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这样一种核心目标来探讨学习的内容,才能真正地使个体学有所成、学以致用。(3)学习的途径从个体建构转向相互作用,个体在参与共同体的活动中,不断建构实践能力,个体又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塑造和发展着共同体。情境学习的支持者倡导以两种途径学习知识与技能:一是重视一般技能的传授,使之迁移到多种情境中去;二是强调在应用情境中传授知识与技能,强调知识必须在一定的背景中学习[1]。
  
  2情境学习理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信息管理专业自1998年整合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办该专业的院校急增。在专业建设上基本形成三种类型:一是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院校,专业侧重点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二是以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强调情报学、信息学等知识;第三种则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大为代表的财经类院校,强调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2],各校的侧重点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同。受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影响,大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课程体系应用性不强,重理论,轻实践;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竭尽全力,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感到脱离实际,仍然无法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实验课由于缺乏待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效果也不理想[3];最后,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很难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境学习理论某种程度上是对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的创新、整合和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可以作为改革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学习环境、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就我校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详细探讨情境学习理论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2.1设置能够提供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
  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适应性强的课程体系才可能得到实现。情境理论认为,概念与原理等学科内容的学习是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活动方式进行的,学校的课程除了体现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外,还应该体现学生参与活动的类型与方式[4],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获取、实践着知识。根据信息管理专业特征及社会需求调查分析,该专业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体系分为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部分。素质教育和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提升,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见图1所示。
  素质教育通常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等几个方面。专业素质在原有的职业生涯规划、就程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基本概况,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5]。
  理论教学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尤其是选修部分按照就业方向进行模块划分,分为管理模块、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信息模块等四个模块,该知识结构体现了交叉学科的特色。
  实践教学分层次,逐步提高专业技能。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了解企业的机构设置、业务管理、生产运作以及人际关系等,认识实习安排在大一的暑假、生产实习安排在大二开学第一个月;通过课程实验学习各学科知识的运用;通过数据库设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毕业设计等综合性实验培养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通过电子商务模拟、企业经营模拟、ERP、CRM等管理软件的操作,在模拟的情境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放式实验可以在教师的科研领域、学校的合作单位中锻炼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2.2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活动是在脱离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室里完成的,以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获得的是符号性的表征或结构,当学生自己头脑中具有与教师或书本相同的表述或结构时,就达到了知识的获取。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作为人们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个人和环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交互的产物。传统的教学环境里只注重如何促进学生获得学科知识,而对教学环境如何影响着学生成为怎样的学习者缺乏实质性的、深入的考虑[4],结果大部分学生只是消极地应对学校中的学习,无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真实问题。情境学习强调知识与具体的任务有关,只有在解决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问题的过程中,所学习的知识才将更丰富、更有效和易于迁移。信息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设置,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
  (1) 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手段,创设学习环境,模拟问题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例如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企业录像,将教学“抛锚”于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结合企业经营模拟软件TOP-BOSS、电子商务模拟软件、ERP实战模拟等教学平台,让学生沉浸在逼真的问题情境中,同时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发表看法、分组合作等。通过这些真实的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获得了综合的知识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2) 以教师的科研课题和企业为依托,创设实训环境,实行产学研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系统应用,而且课题的创新性促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现状,尤其是横向课题,是解决某企业的现实问题的,能够与企业进行零距离的合作,学生可以在教师及企业员工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的实务操作。
  2.3采用抛锚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合作程度
  在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教学过程。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合法的边缘参与”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通过安排逼近实际的有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共同体中的某些活动,通过互动和合作来建构知识。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制和交互式学习是常用的教学策略。其中抛锚式教学指教师将教学“抛锚”于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识别嵌入其中的各种信息,从多种角度出发进行探究,建构起关于该领域的知识。通常抛锚式教学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角色扮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多元评价等环节组成。
  例如将抛锚式教学策略应用到“企业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在复杂的、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制定正确的决策方案,过程如下:(1)确定教学目标,通过仿真企业经营实况的竞赛过程中所创造的情境、所产生与衍生的问题,来训练学员分析环境信息、处理团队关系、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制定决策的能力。(2)采用计算机和网络创设学习情境,首先给学生观看一段企业经营决策的录像,然后在TOP-BOSS模拟的企业经营管理教学平台上完成决策过程。(3)根据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情况,协调企业的产、供、销、财等各个部门的平衡,确定企业产品价格、产量、不同市场的营销费用等多项决策,每次模拟分为春、夏、秋、冬四期进行。(4)角色扮演。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成9个小组即9个虚拟公司,每组6个成员,分别担任企划部、采购部、财务部、生产部、销售部经理和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负责各部门的决策制定,总经理审核各部门的决策项目和决策值,并对合理性进行判断。(5)自主学习。在认真了解企业的业务、资产负责、现金流动、市场占有率及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后,各个角色分析已收集的信息,考虑相应部门的决策制定。(6)合作学习。在考虑部门决策制定的同时,各个角色之间要相互讨论、协商,做到企业的产、供、销、财等各个部门的平衡,给出最佳的决策方案。(7)学习效果评价。在各个小组提交了决策方案以后,TOP-BOSS模拟实际市场博弈的结果,给出各虚拟公司每一期的竞争情况,包括各部门及公司的业务状况、损益状况、现金流动情况、资产负责情况及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在市场上的形象等。根据这些博弈结果及各个角色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贡献等方面,教师进行总结并评价成员及团队的学习效果。每一期竞赛完成,召开研讨会,各角色积极主动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上期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下一期的竞争策略。在各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模拟情境相结合,进行理解和表达,并从实践中建构新的知识。经过多期模拟决策,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及其实践应用掌握得更加牢固。情境化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及人及沟通能力,这些正是社会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2.4实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现有的教学评价以笔试为主,考核学生对相应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仅难以考核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容易形成平时学习不重视、考前背书背笔记、考后忘光的不良学习风气。情境学习理论强调以真实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为对象,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与情境学习理论相符合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同类型的课程,考核的侧重点不同,考核形式也不同,考核的时间为学习的全过程,重视平时考核。如公共基础课以闭卷或开卷的形式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中以技能锻炼为主的课程增加案例分析、上机考试等形式[6],在逼近真实的情境下考核其问题解决能力。
  
  3结束语
  
  情境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启示我们将教学融入到相应
  的情境之中,利用问题、情境、实践共同体、参与过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建构有意义的知识,这一理论在我校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情境学习理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面临学习共同体的概念难以统一界定、新的教学策略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固定的总教学学时之间的矛盾、多元化评价方式与标准化测验的冲突等难题。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问题的处理。
  
  参 考 文 献
本文出自:计算机毕业网 www.biyenet.com.cn 欢迎转载
  [1] 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3,(2):60-64.
  [2] 倪庆萍,汪路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1):1263-1268.
  [3] 张伟,李丹,戚桂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情报科学,2006,(8):22-27.
  [4] 姚梅林,王泽荣,吕红梅.从学习理论的变革看有效教学的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2-27.
  [5] 杨善林,刘业政,李兴国.信息管理专业类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5.
  [6] 黄作明,张金城,丛秋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课程考试改革基本思路[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5):109-1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