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位教学 关注内涵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43:34
摘要:音乐教学通过培养学生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等能力,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塑造个性等作用。因此,中小学音乐的教学本位在于音乐,只有关注音乐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音乐课堂,音乐教学的中心价值才不会被偏离。
  关键词:音乐本位 人本位 内涵发展 感知音乐 表现音乐 创造音乐
  中图分类号: G62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5-0199-02
  
  新课程开展以来,在神州大地引发了一场教学革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纯知识理论的教学到价值观的形成、从单一的学科教学到学科之间的整合等等,无不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上激发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但是,在施行新课程过程中,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还存在许多偏差,如一些教师认为音乐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第一位,“知识与技能”就不重要了,因此只强调兴趣、态度、情感的培养,有意淡化“双基”,回避音乐知识与技能,不教学生乐谱,不练声,不视唱,不纠正演唱、演奏上的错误……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主编吴斌老师在《关注音乐》一文中强调:“作为学科,必须要有相关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如果没有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音乐就失去了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支撑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来说,音乐是我们的专业,教师是我们的职业,音乐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所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向学生提供的应该是掌握好学习音乐的机会,足够的音乐知识和正确的音乐学习方法。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前提是通过音乐学科自身的艺术特点,来发展人的可塑造的各种能力。不能背离音乐本身的特性、不能离开音乐独特的教育作用来谈音乐课程的实施和改革。”所以,我们要在正确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回归音乐本位,关注音乐课堂的内涵发展。
  1 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教学现状
  笔者作为一名音乐教研员,有较多机会到学校了解音乐教学的情况,发现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的思维在不断变化,由刚开始时的不理解、不执行,到中期的广泛接受、努力学习,以及到现在的基本掌握、不断探索,可谓是音乐教学变革的三部曲。但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的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现象。
  1.1注重教学形式,忽略教学内容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搞一些怎样的活动,因为在这些教师认为,新课标就是要让课堂“活跃”起来,于是,将大量的精力花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一会儿唱游一会儿律动,一会儿舞蹈表演一会儿乐器展示,或演讲或朗诵,或画画或填词,整节课被打造成了一台综艺晚会,的确热闹非凡。但静下来想想,这节课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和教师都很茫然。
  1.2注重学科综合,忽略本学科教学
  新课标提出要提倡学科综合,为学科与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科之间如何渗透,成了教师们研究教学的新课题。有些教师错误的理解学科综合,认为一节课没有突出学科综合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或者将学科综合凌驾于本学科教学之上。如在一节《日本音乐》的课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日本的地理位置、环境,接着向学生介绍日本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还和学生一起研究了日本的服饰,以及现代日本在经济、电子技术等领域的情况。笔者对这节课进行了一个统计,在45分钟里,真正用在对日本音乐的学习只有10分钟,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1.3注重情感体验,忽略理性认识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基本理念,其中提出“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但有些教师片面的理解为:音乐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就不能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把对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学习视为新课标的禁区。现在很多音乐课已将乐理知识、发声练习、视谱能力、音准训练、节奏训练等完全剔除。另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音乐课上,尤其在音乐欣赏之后,教师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听了这个音乐后有什么感觉”,但很少有课堂会关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或者通过音乐元素来解决这些问题。
  1.4注重媒体作用,忽略以人为本
  多媒体的应用,通过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极大地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在音乐课上使用多媒体教学一直为音乐教师所推崇。但现在有很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已将音乐课演化为作品展示会,在这种模式下,至少会产生三种情况:一是视觉感受代替听觉感受,学生感受音乐的空间被画面所牵引,长期以往,必将限制学生自身感受音乐的能力。二是媒体作用代替教师作用,原来属于教师的工作均由机器完成,教师不用范唱了、不用钢琴伴奏了、不用肢体语言的展示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逐渐在淡化。三是充满人性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被冰冷的人机互动代替,课堂上本应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却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程序交流。
  2 音乐本位教学思想的形成
  究其上述现象形成的种种原因,可以归纳到一点,那就是我们的音乐课堂缺乏对音乐的关注,而将重心转移到音乐之外的其他方面。《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激发,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可以看出,“审美”是重点,“音乐”则是基本,围绕“审美”进行的所有活动不能离开“音乐”这个基础。换句话说,音乐教学的核心不是“美术审美”,也不是“文学审美”,更不能脱离音乐来进行音乐教学。
  笔者认为,回归本位教学,即是要回归音乐的本位;关注内涵发展,则是要关注以音乐为本和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
  以音乐为本的教学,所有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都应是围绕教学内容来开展的,形式只是解决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学科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技能并重,并以知识技能的学习来提高对音乐感知的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内涵发展的教学,一是要关注以音乐为本的教学思想的形成,树立以音乐的方式来解决音乐的问题的思想,用音乐的语言来描绘音乐、创作音乐。二是要在以音乐为本的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人是音乐课堂的主体,关注人的发展,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3 实施策略
  如何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音乐课上究竟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后,应学会什么?对其今后在人生道路上要产生怎样的效益?笔者认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注重三个层次的教学,即要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表现音乐的能力、创造音乐的能力。
  3.1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马克思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可见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多么重要!音乐教师应将这个目标定为自己整个音乐教学的重点 。①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特性,包括对声音的高低、长短、音量、音色等性质,结合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对这些声音特性的认识。如音的高和低往往可以表现出事物的轻和重、小和大、高和低,音的长短则可表现出事物的快和慢、急和缓。②引导学生认识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音乐的表现要素包括力度、速度、节奏、旋律、和声、调式等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对表现音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③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音乐风格与流派,这一点尤其针对高年级学生,认识包括各地区、各民族、各时期、各流派的音乐风格,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历史感、音乐发展的价值走向、音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