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泪谁唱的: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5(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1:16:16

四十一、第一声啼哭  
   那时候,女儿快出生,二郎中站在产房外焦急万分,没听到孩子第一声啼哭,听到医生的一句话:
   “呼吸有痰声,转去儿童医院?”
   旁边的护士也说:
   “真的很多痰,吸了很多次都没有吸干净。”
   二郎中头一下子头爆开了,不知如何是好,是送去儿童医院,还是接回去自己料理。
   医生看着二郎中,护士看着二郎中,家人看着二郎中,什么也没说,好像看着一个木偶似的,他们在等待二郎中的决定。
   二郎中呆呆地站了好一会,感觉时间好慢,一下子听到对面时钟秒钟的扫动,一秒、两秒、三秒……
   画面定格了,地球停止转到了,二郎中低着头说了一句:
   “去儿童医院吧。”
   检查的结果是新生儿肺炎,需要住院。二郎中沮丧地走出医院门口,七天里,看着妻子满脸的泪水,她说:
   “你不是学中医吗?学中医也让孩子进了医院,学什么中医?”
   二郎中没有话说,也不想辩解。不错,二郎中是学中医,不过没有学怎样接生,也没有学如何护理刚出生的孩子。知道痰饮在里,能用药吗?稚嫩的身体没有办法承受药物的霸道,也没有把握。
   求救吗?远水救不了近火。抱走吧?自己也不知如何自处,出来又有什么用?难道要像自己受伤一样毅然出院?这是孩子,这是家人的孩子,万一有什么,二郎中又如何面对家人。交给医院吧,大家都公认的结果,怎么样都不说一个狠心无心肝的爸爸。一刹那,二郎中像玻璃一样脆弱,像风儿一样无力。
   回头哭丧着脸说:
   “孩子先天性肺炎进医院了,中医养女计划破产。”
   老大劈头一句:
   “怎么你们生孩子这么难?用你的脚想想有可能是先天性肺炎吗?”
   二郎中没有出声,默默地想着,是啊,刚出来怎么就有这个古里古怪的名称,肺炎就是肺炎,怎么还先天性呢。
   “那是羊水进入肺里面了。“
   “医生吸痰了。”
   “痰器吸的是正常的液体,羊水吸不了进入肺部了,现在很多医院都这样。”
   “那应该怎么办?”
   “把孩子调转拍屁股让孩子哭。”
   “现在打有用吗?”
   “没用了。”
   “怎么排出来?”
   “没办法了,孩子长大了慢慢排。”
   鼻子一酸,想哭的感觉,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二郎中把女儿害了,接着一个念头:
   “我想学接生。”
   “你一个大男人,学来有什么用,学会了也没有机会接生。”
   也对,谁会叫一个大男子接生呢?又谁会让一个门外汉接生呢?二郎中注定听不到孩子来到人世第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低着头深深悲伤,一道烙印般的伤疤刻在心头,比脸上受伤的疤痕还深,还疼。

四十二、第一声啼哭2
    以后,二郎中对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生孩子的好友第一句话警告就是:
    “让医生将孩子倒转过来打屁股,让羊水出来。”
    这是二郎中沉痛的教训,这个教训用几年的时候也弥补不了。可朋友问回来的结果是:
    “不可能了,这是一套流程,叫育儿人性化,哪个医生也不会自作主张为你打孩子屁股。”
    “哪个地方有呢?”
    “香港,香港有些医院有这种传统的做法。”
    “附近有吗?”
    “那是香港,总之在这里问过几间医院都没有。”
    只有郁闷,只有祈祷女儿的悲剧不再重复发生,但听到的是不止一个孩子一入产房后都是这样的情况,或是进入肺,或是进入其他地方,都与这个做法有关。
    二郎中有点不明白,这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因为“人性化”而去掉吗?留在身体里面变成其他病才是人性?
    第二句话,二郎中强调:
    “问问医生能不能将空调关了。”
    问回来的结果是:
    “夏天可能性非常低,医生说,“防止细菌感染。”
    这下悲剧了,如果顺产还后,剖腹产的伤口还开着,寒气肆无忌惮地往里面钻。
    “古时候生孩子呀,都要在房间烧热水,烧得整间房间热哄哄的。”
    “那是古代,总之在这里的医院就享受空调吧。”
    还是郁闷,还是祈祷寒气不要进到里面去造成什么很难治愈的病症,但二郎中不止一次看到产后的各种病症跟着空调有直接的关系。
    第三句话,二郎中提倡:
    “能顺产就顺产吧。”
    话到嘴边没说出口,在医院,还没生孩子的时候,要签一大堆不知名的文件,还没有看清什么条款的时候,护士说快点搬东西住院。
    当产妇痛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医生说:
    “检查一下打针,顺便休息去。”
    等一会,医生告诉你:
    “产妇顺产可能性比较低,不剖腹产恐怕有生命危险。”
    产妇一听,怕了,家属一听,急了,一张纸递过来说:
    “签字吧。”
    进去产房,拿着放大镜才看清楚下面写着:手术不能保证完全成功,有这种还有那种危险。
    于是,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高世界记录,百分之五十的婴儿是剖腹生产,第一声啼哭也在刀光剑影下闪现。

四十三、可怜的孩子
    二郎中提醒自己说:
    “性情要温润,心境要澄清。”
    可对于孩子,二郎中却温润不起,澄清不来。那一次,家人闹着别扭要去医院,去的时候,二郎中不忘问问为什么。
    “去量身高体重,看发育正不正常。”
    二郎中眉头一皱,嘟嘟囔囔说:
    “能吃能喝能睡能拉,活泼泼,还有什么不正常。”
    家人解释说:
    “交了体检费,不去白不去。”
    “去了也白去,还不是说这个数据这样,那个数据那样,这样那样之后就是缺钙缺维生素……。”
    执拗不过家人,还是去了儿童医院,一进门,莫名的辛酸涌到心头:
    走廊上几个家长拿着一条杠挂着点滴瓶正给几个月的孩子打点滴,针管刺到头上;床位上睡满正在打点滴的孩子,一边还有看护着的苍白的孩子;还有正在东奔西跑为孩子做各种检查的家长……
    在二郎中脑海里,似乎这里不是医院,应该叫做病院,制造病人的医院,不问青红皂白乱打点滴,乱用寒凉,只有天知道对孩子好不好。
    又能做什么呢?难道要走过去跟孩子家长说:
    “小孩子不要随便用药,正气很强,能尽量让孩子自己恢复就尽量回复,用药也是轻轻地帮扶一下,不能太过。”
    难道还要跟孩子说:
    “可怜的孩子,不要这样糟蹋自己的身体,这样对身子很不好很不好,看你的脸就知道了,白白的,看看你的鼻梁,青青的,那是逼进身体的寒凉呀。”
    孩子不会懂,家长也不会懂,只好送你一句:
    “哪里来的神经病进了儿童医院。”
    二郎中闭着眼睛陪着自己的孩子走入检查身高体重的场所,以后,二郎中再也没有出现在被称作孩子守护所的儿童病院。
    老大勉励二郎中说:
    “中医从娃娃抓起。”
    二郎中多少理解老大的心情,对于成人是绝望了,他们的脑子像几千万年结成的化石,撬开的几率少,凿开的几率更少。
    大人无知,孩子无辜,希望在孩子,那是家人的未来,也是民族的未来。他们懂传统,他们知中医,薪火不会断,传承也不会断。
    然而怎样抓呀?自己的孩子都抓不来,还怎么去抓别人的孩子?只能悲叹一句:
    ”可怜的孩子!”

四十四、蒸变 
   电话传来忧心忡忡的声音:
   “孩子发烧,不肯吃饭,又哭又闹的。”
   “发烧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怕烧坏脑子。”
   “谁说的?我可没有说过这句话。”
   “不是你说的,大家都这样说,发烧会烧坏脑子。”
   “哪有这回事?先不要紧张,摸摸耳朵和屁股,看热不热。”
   过了好一会,电话一样传来忧心忡忡的声音:
   “摸了,摸不出来,我也不知道是冷是热。”
   “跟身体其他地方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又过了一会,电话依然传来忧心忡忡的声音:
   “我也分不清楚是冷是热。”
   二郎中有点气短,不会连冷热也对比不出来吧,这样明显。
   “你再摸一下,看冷热如何?”
   “耳朵和屁股好像比较凉一点,我也搞不清楚是冷是热。”
   “冷的话没有什么事,发热而已,孩子长大了总会发热,不发热身体长不大的。”
   “但还不肯吃饭,又哭又闹。”
   “过几天就会好的,不用担心。”
   “你有空过来看看,我也分不清是发热还是发烧,看孩子这样子我心乱如麻。
   二郎中心想,孩子肯定发热,孩子妈妈发烧,发到连这个简单的东西都分不清楚。还是去了。
   看到孩子的时候,孩子静静地躺在床上,摸脸和手发热得厉害,摸摸耳朵很正常,二郎中觉得好笑,怎么这么简单的对比还分不清呢。孩子妈妈说:
   “不太喜欢喝奶。”
   “不要强迫孩子喝奶,让孩子好好烧,烧过了就好了。”
   “不用服药。”
   “这又不是病,过几天就会好的。”
   “真的不用?”
   “不用了,如果药物下去会打扰孩子的发热。一些老人家虽然没有学过中医都知道,孩子长大要发烧,千万不用用药。”
   孩子妈妈很犹豫,二郎中说:
   “想想抱去医院,有什么好方法呢?还不是打针吊水。好一点,孩子阳气衰弱,差一点孩子终身的病就种下了。”
   二郎中叹了一口气,说:
   “如果不放心,我开点药,尽量不要服,没什么事的。”
   “看看明天怎样?”
   二郎中点点头,默认这种做法,也理解,有发烧烧坏脑子的担心热几天还不把孩子父母的命拿掉。
   第二天,孩子不烧了,又过了一天,孩子恢复正常。
   “不用药也能治好病?”
   二郎中哭笑不得:这不是病,古时候叫蒸变。

四十五、可怜的孩子2  
   二郎中站在草地上,冬天了,满眼苍黄,一片萧瑟,“冬三月,此谓闭藏。”,想起这句话的时候低头看见脚下一片青绿,柔柔的,嫩嫩的,青翠可人,这是冬天里的一片春色。细细看去,原来春色的中间一个水龙头不断渗水。
   从春色起步,顺着苍黄,踏步而去,从春天走到冬天,从草地回到室内。
   “明天冷空气来了。”
   “是吗?”
   “天气预报说温度会降低几度。”
   “终于冷起来了,冬天的衣服这次可以穿出来了。”
   “这一年真怪,冬天来了这么久还没有冷过。”
   “是呀,是呀,经常说冷空气要来,就是不来。”
   “来了,是你没感觉。”
   ……
   二郎中静静听着周围的议论,没有答话,心里却挂念着那一片春色。
   明天之后,他们是否依然青翠,是否依然可人,还是融入冬景,成为苍黄,隐藏着等待春天的到来。
   春天远吗?不知道。诗人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也许他们等不及春天已经早早出来,也许他们以为冬天不可怕,早早地出来展示自己柔弱的青涩,也许他们想证明自己的强大。
   春天到了?他们怎么办?古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如果他们还在,明天的明天,当一片片苍黄起来的时候,他们是否依然青翠,是否依然可人,还是变得苍黄,成为春色的陪衬。
   思绪漫伏,耳边另外一个话题:
   “孩子真烦,又发烧了,又要请假接他去医院。”
   “现在孩子真多事,不能输在起跑线,接去医院,接去学校,接去补习班,接去兴趣班。”
   “真烦,吊水加大码还是退不了,几乎每月一次。”
   “发烧了还不算,天天流鼻涕,医生说鼻炎了。”
   “听说哪个地方有个医生专门治鼻炎,我们自己开车去治。”
   “以后再说,先去接孩子。”
   二郎中想插嘴,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想着草地的一片绿色,想着被素质教育的孩子,冬天没有吓退勇敢的父母,总担心孩子吃不饱,总担心孩子喝不够,总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总担心孩子不够知识……
   孩子稚嫩得双肩挑着期望的重负,二郎中担心的是,哪一天,北风起,这些春色还会在么?春天又来时,他们还有力气生长吗?

四十六、肺炎  
   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孩子过几天没什么事不抱去医院。一个孩子感冒了有点小咳嗽,也就是偶尔咳一下,没什么大事,问二郎中:
   “帮孩子治一下。”
   二郎中爽快地开了方,叮嘱说:
   “不要紧张,咳嗽是小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一天,孩子咳嗽还没好,服二郎中的方。
   第二天,孩子咳嗽还没好,孩子父母抱去了医院。
   第三天,没有回音,二郎中估计孩子去了医院,心里默默祈祷,但愿不要治出“肺炎”。
   第四天,孩子父亲来了电话:
   “医院说孩子得了肺炎,要住院。”
   二郎中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说:
   “没办法,我也没办法,我的话你又不信。”
   “不是我不信,压力太大了,孩子外婆说,不要将自己的孩子做中医的试验品。”
   二郎中一听,为之气短。
   “第一天还能坚持,第二天外婆、外公、阿姨、叔叔来了,三姑七婶也来了,说抱去医院看看,不然得了肺炎会死人的,不能做白老鼠。”
   二郎中有点好笑:
   “这分明是天下围攻。”
   “很难听的说话也说了,说我们怎么做父母的,孩子有病也不抱去医院。没办法,还是去了医院。”
   二郎中无话可说,过了七天,孩子父亲又来电话:
   “孩子由无菌性肺炎变成有菌性肺炎,还要住院十五天。”
   听到这个消息,二郎中只有叹气,一个小咳嗽,用得着这样大动干戈吗?只是在皮表的病怎么治到肺里面去了?
   没办法跟人说的事,二郎中不能跟孩子父母说,你孩子肺炎是医院治出来的病,人家会说:
   “要不是前两天你耽误了病情就不会得肺炎。”
   第一天,能治好吗?二郎中没有这个自信。
   很多病人几十年的病,一在中医手里治疗一段时间就问:
   “我服了一个月的药怎么病还没有好。”
   二郎中很是无奈,西医叫你服一辈子的药都没有意见,服了一个月的中药就一大堆抱怨。病了几十年,在几十年内帮你调整过来,已经对得起病人了。
   病是一步步来的,治病也是一步步来的。但有多少人相信?都相信自己病了几十年,然后一粒金丹把所有的问题解决。

 四十七、沉重的故事  
   孩子发烧了,郑重地跟妈妈说:
   “不要带孩子去医院,记得,千万不要带孩子去医院。”
   妈妈点点头,表示照做。
   下班的时候看孩子,满脸苍白,浑身疲惫,一看,知道看医生了,愤怒地问:
   “孩子去了医院?”
   妈妈默认,后来知道,刚一出门,妈妈和妻子带着孩子进了医院。
   二郎中坐在床头上,静静听着一位同道者的故事,说的时候,他心里满怀沉重,二郎中听着,心里一样沉重,大家一样的遭遇,如果你学的是中医的话。
   这不是最沉重的故事。
   孩子发烧了,跟家人说:
   “服中药吧。”
   服了中药,还是没退烧,打算继续服药的时候,家人道:
   “不要害了孩子,去医院,赶快去医院。”
   “还是服中药吧?”
   “不行!”
   这句话是父亲、母亲和妻子共同的声音,只有他坚持,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是家人的,三对一,去了医院。
   他只有无奈,几天过后,传来消息:
   “孩子得了心肌炎。”
   无奈,无助,轻轻叹了一口气说:
   “我们家孩子证明了心肌炎是被治出来的。”
   这句话比任何一句话让人心疼,这个叹气让二郎中永久难忘。
   他是有执照的中医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送进医院,又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由感冒治成心肌炎,二郎中也听着,心里一样无奈,一样无助。
   我们说:
   “孩子气管炎、肺炎、鼻炎、心肌炎……大都是治出来的。”
   谁又相信呢?一样回来那句话:
   “要是早来医院看病就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了。”

 四十八、鼻炎 
   一个小女孩得了鼻炎,二郎中看了看,鼻子周围青黑青黑,再摸脉,很弱很弦,说:
   “寒气很重呢,经常感冒?”
   小女孩妈妈点了点头。
   “晚上睡觉不好,情绪容易悲伤,有时候脑筋不清楚。”
   小女孩本来低闭的双眼突然睁开,孩子妈妈看着她,她点了点头。
   二郎中笑了笑说:
   “早点睡觉,感冒了不要随便吃药。”
   小女孩妈妈赶紧问:
   “感冒了吃什么药?我们都是一感冒就吃西药,打点滴。”
   二郎中笑笑说:
   “吃中药。孩子的鼻炎也是感冒治出来的。”
   小女孩妈妈神情一变,回忆道:
   “说得有道理,那时候H1N1流行,刚好孩子的学校传染了这个病,孩子也得了这个病送到医院治疗,出院之后鼻炎就开始发作了。而且一遇冷就特别厉害。”
   “这是寒气。”
   “H1N1,这是谁也没办法的事?”
   二郎中没有答话,别人不会信H1N1同样是感冒,换了一个马甲还是那个人。
   “鼻炎怎么治?”
   “慢慢来,孩子还年轻,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好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二郎中觉得有点对不起这位不远千里而来的小女孩,可又有什么办法,转过背,孩子或许依然去医院了,要服长期的药,现代人看来,这是超级麻烦头痛的事。
   “上工治未病 中工治初病 下工治已病”,可怜我们现在连下工都不是,是下下工,专门修理西医出厂后的不良机器。
   有人说:
   “你怎么这么不科学,居然反对西医!”
   二郎中很无辜,好像二郎中没有反对西医,一直主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开车去吧,信自己的中医,让别人去医院吧。
   有时候没办法,跟人辩证看病总会问病因,很不幸,几乎每次问到都是经过西医之手,而且偏偏都是主谋,如果感冒不是西医治疗就不会得鼻炎、肺炎、气管炎、心肌炎;如果阑尾痛不经过西医开塞露越开越塞也不会得阑尾炎;如果不是得了割了胆囊也不会得肝硬化;如果不是服过什么营养品做什么流也不会满脸粉刺月事不调,如果没有服过什么素就不会肾亏心虚得乱七八糟的病……

四十九、三分饥与寒 
   耳边又响起了一片吵闹声。
   “给多点肉孩子吃。”
   “孩子饱了,还吃什么?”
   “你看,刚吃完一碗粥一点菜怎么行。还要补充营养。”
   “吃得够多了,肚子都鼓起来了。”
   “看看,你看看,孩子张开还想吃。”
   “孩子怎么知道饱,好吃就多吃。”
   “你看廋廋弱弱的,一阵风都能吹倒。”
   “符合标准了。”
   “肯定营养不良。”
   停了一会,又听到一片劝告之声:
   “你们不知道怎么做父母的,不给孩子牛奶喝,也不吃奶粉。”
   这个真不好回答,如果说不想做牛人,又要接受批评教育。
   “如果没钱,我们给钱你买,一个月几百块钱出不起吗?”
   这个也不好回答,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句话还是懂得,但“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不穷孩子的做法吗?心中疑问又起来了。
   还没想完,依然听到唠叨的声音:
   “你看,孩子穿得这么少,不会冻坏了吗?”
   “没洗手就乱拿东西吃,不怕细菌感染吗?”
   “孩子也没扶好,怎么带孩子的?”
   ……
   听起来孩子最好放在保暖室,放在储物室,身上系着安全带,24小时专人看护,最好还有机器监测着身高、体重、营养、呼吸等等数据,要不然,孩子没法活了。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内经》这样表达保持健康的法门。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俗语这样说孩子的保养。
   现在孩子的病不在吃不够,穿不暖,而是吃得太多,吃到太乱,穿得太暖,脱得太快,享受食物,享受空调,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一切,却不知身体稚嫩得不能接受这些。
   熬过苦日子的长辈知道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长不好,却不知吃得太好穿得太暖的日子同样长不好。想起这个古训,不知是古代人太不关心孩子,还是现代人太关心孩子。
   二郎中只知道,温室里的花儿艳,可温室里的花儿娇,大树底下好乘凉,可大树底下的小树矮。

五十、护理  
   二郎中经常跟人说:
   “不要吃水果,不要吃寒冷,不要打点滴,早睡早起,同时保持好心情。”
   听了这句话,个个都摇摇头,觉得这日子没法活了,水果有营养,寒冷真刺激,点滴能治病,通宵好做事,好心狗吃了。
   最爱引用的一句话是: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再听了这句话,这下不摇头了,头都已经大了,反问一句:
   “谁做到了?”
   二郎中想呀想,还真想不出来,人吃五谷杂粮,内有七情六欲,哪有不染病的,想了好半天,终于想到了一群人:
   “孩子!”
   “为什么?”
   “他们最潇洒,想吃就哭,累了就睡,没事就玩。”
   不过,想了想,孩子少思虑没有内患,病都在外患,一般爱肚子不舒服,问题是很多不知所以的东西,吃得太多太乱太杂,如果节制一下,孩子这方面的病就比较少了。
   再一个是受凉,二郎中千叮万嘱妈妈们:
   “好好看看孩子的肚脐,千万不要受凉了。”
   妈妈们都表示没有问题,把肚脐掩得严严实实的,一不小心感冒了,不要受凉就忘记了。
   “孩子这几天就不要吹空调了。”
   “知道。”
   “这几天不要洗澡了。”
   “什么?”
   “不要洗澡了。”
   “不洗澡不干净!”
   “你想干净着感冒,还是不干净着不感冒。”
   “呃……”
   “真的不要洗澡了,再受风反反复复很难好,过几天就好了。”
   过了几天,电话里听到叫喊声:
   “我孩子感冒几天了还不好,什么原因啊。”
   二郎中有些迷惑:
   “应该好了吧?”
   “我都照着做了,没有吹空调。”
   想了想,问了一句:
   “给孩子洗澡了?”
   很一会,传来一句:
   “是呀。”
   “我的话没听进去?”
   “我洗的是暖水,又不是冷水。”
   二郎中眉头紧皱,说了一句难听的话:
   “我说的是不洗澡,又不是洗澡。”
   电话那头没了声音,有时候做人郎中也很痛苦,跟老太婆一样念念叨叨,念叨完之后还要说来说去,反反复复。心中经常想:
   “如果这些成为常识多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5(转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2(转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3(转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4(转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6(转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7(转载)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 长篇连载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12-20 门外岐黄 —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 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11 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26 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 - 岐黄密室- - 民间中医网 - 门外岐黄—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16-25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5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_中医养生30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2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3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4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6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7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8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9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10 [中医文化]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