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剧情支线: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42:20

目前,信息技术课已经在中小学中普及了。如何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根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一、学科特点

1.综合性。与其他课程相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课涉及到的知识领域更加广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

2.发展性。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处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这就需要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3.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大部分应用知识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而给予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是学好这一学科的前提和关键。

4.协作性和自主性。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十分重视协作精神和自主精神。协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的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能力的培养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和已有的学习手段,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

5.可创造性。信息技术课有时要求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要求,必须利用一系列的信息资源或者工具去发现、分析、综合、评价和呈现信息,必须寻找和收集相关的信息、整理、分类、排序、比较和对比各种信息,并且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诸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当具备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

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二、问题及对策

问题1: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解决策略: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学习小组。由于小组学习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所以既能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还促进了学习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问题2:学生对理论课的兴趣比较低、甚至没有兴趣。

解决策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手段。

学习既是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地进行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会采用各种方法以实现这个学习目标。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智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问题3:在操作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和老师配合的不协调。

解决策略:实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根据现代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初期,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心理,在模仿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既有有意识的主观作用,又有无意识的调节作用的时刻。信息技术课的实例教学和情景教学过程恰好能够将这两个作用相互联系在一起,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生动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问题4:学生缺乏独立的自学能力,或者自学能力不强。

解决策略:利用实际经验教学法。

这个过程是指让学生利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地创作出富有一定新意的“作品”。始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举一反三,利用以往的旧知识和经验来学习、接受、实践新的知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
   问题5:学生对网游、网聊几乎着了迷,缺乏自控能力。
    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解决的办法。

总之,只要我们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根据实际教学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采用合理的解决策略,就一定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来。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进行回复或者发起新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