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2宝石结晶虫: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讲座(3-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9:20:36
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讲座(3) 发布时间: 2008-12-26 10:23:00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如何判断我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1946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并且在这次大会上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这个定义有些过分突出了个人体验,而且“最佳”状态的标准也难以掌握。我国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统一了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除此定义表述外,许多的心理学者或专家也提出过一些大同小异的多种说法,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虽然目前尚无量化水平比较理想的方法或工具来界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但专业心理工作者仍可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手段把两者分开并划分出不同的水平。大的区分原则是:(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的差异;(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即人的心理活动中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即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相对稳定,行为表现出一贯性。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适应能力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等七个方面判断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不能算心理健康。       
    2]、情绪稳定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般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虽然也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  
    3]、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标准是:行动具备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心理健康的人总是有目的地进行各项活动;在遇到问题时能经过考虑而采取果断决定;善于克制自己的激情。  
    4]、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5]、人际关系适应  
    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悦纳他人,也能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6]、适应能力良好   
    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人的一生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主动去适应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有比较充足的安全感。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7]、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需要强调的是:  
    第一,心理健康标准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个方面。从内部来说,心理健康的人各项心理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从外部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应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并不是绝对的、唯一的。人的心理健康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没有心理疾病,高层次的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指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的丰富状态。   
  第三,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心理健康不是指没有失败、没有烦恼、没有焦虑、没有痛苦,而是指能在这些情境中有效调整自己,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第四,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因此,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非意味着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     
    判断心理是否健康,要有综合的和相对的标准,不能以单一的表现和绝对的数字为准则,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过某种测验,达到某个数字就为心理健康,达不到就为心理异常。
  

3、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标准  
    ●国家人事部主编的国家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七条标准——  
    ※情绪积极稳定---能恰当地调控自已的情绪  
※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完整:动机——行为,学习与工作有效率  
※人格和个性结构完整  
※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和谐:真诚、接纳、包容、谅解  
    ※环境(社会)适应良好:1)社会交往;2)社会容让;3)责任心;4)稳定性;5)开放探索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行为表现与心龄相符  
※积极的自我观念,对现实有正确的知覚能力----认知正常 , 自我意识良好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公务员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培基综合过去两年多对公务员的心理访谈、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和对健康公务员心理的专题培训后,结合公务员的现实,第一次对公务员心理健康概念提出简单、实用的“四条标准”:  
   (1)心态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生活积极。悦纳自己,关注人事;  
   (3)人际关系良好。悦纳他人,热情大方;  
   (4)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接受环境,善于整合并利用环境因素;  
    徐培基认为,公务员把握了上述几点后,对于判断心理健康与否就等于有了一杆秤,一把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