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发剪短发剃光头视频:中国宣纸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十大贡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25:13

中国宣纸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十大贡献

已有 511 次阅读 2010-11-15 08:50 |个人分类:宣纸研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宣纸 中国 世界 文化

宣纸乃纸中瑰宝,书画纸魁首,产在安徽省泾县,所谓中国宣纸,实则泾县宣纸。它地所产类纸,是为仿宣,而非宣纸真纸。泾县宣纸始产于何时,尽管学术界看法不尽相同,然源远流长,则是共识。对宣纸的创制与发展,作出最大贡献者,首推泾县西隅之小岭曹氏,此亦为无可争辩之事实。泾县宣纸问世,至今功善大矣!屈指略估,其对中国与世界的贡献要者有十:

        其首,从造纸技术史的角度言之,宣纸之工艺使古代皮纸生产技术臻于完善。根据古文献记载和纸史专家研究,我国东汉中期即采用树皮造纸,其时首用楮皮,及至魏晋,桑树皮又被用于造纸。用树皮所制之纸,称为皮纸。皮纸的出现,是造纸技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及至南宋,皮纸生产技术日益成熟,质量进一步提高。宣纸所用之檀树皮,经选料、加工而成宣纸,要求较一般皮纸更为严格,方法更为先进,程序更为复杂,所以,宣纸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代皮纸生产技术的完善,这在我国手工造纸史上是特别精彩而又辉煌的一笔。

    其二,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言之,宣纸是亚徽文化的最杰出、最著名的成果与代表之一。众所周知,“徽学”正成为一门走向世界的新兴学科,笔者之所以在此首次提出“亚徽学”这一概念,意在说明,我们不仅要研究徽学,还要研究古徽州地域文化对邻近地域的辐射和影响。笔者经过十数年研究的结论是,徽纸与宣纸的关系,可以比较确定地说,宣纸是古徽州文化,特别是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亚徽文化的典型成果。(关于“亚徽文化”,笔者在所著《徽州学概论》一书中将有较为详细的探讨,此处不赘。)

        其三,宣纸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其中有古代文人墨客在宣纸上所作的书法与绘画,有咏诵宣纸本身的诗词文赋,有用宣纸印制的各类经典等等,如明唐伯虎之《墨梅图》、清御制淳化轩刻画宣纸;储在文之《罗纹纸赋》,胡朴安之《宣纸说》、赵廷挥之《感坑》诗、吴澶之《泾川竹枝诗》,郭沫若之宣纸题词等,这些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还给我们留下了宣纸实物。

    其四,在民族解放斗争中,革命军队曾发挥过宣纸的特殊作用。本世纪3 0年代,日本军侵略中国,一度商途中断,致使宣纸业凋零,当地人民生计无着,19 39年,被人民称之为菩萨军的新四军配合中国工业合作社之下属组织“泾太事务所”在宣纸发源地--小岭等地办起“皖南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筹资办厂,组织工人生产宣纸,成纸统由军部包销,一则解决了抗战用纸之需,打破了日顽封锁;二则解决了当地人民的生计,救宣纸这一传统工艺于濒危之中。新四军在纸乡之德泽,有口皆碑,恩在当时,惠及后世。

      其五,宣纸与歙砚、宣笔、徽墨交相辉映,构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皖南文房四宝,形成了皖南地区独特的文房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种文化孕育了皖南地区的人文文化,并使这种文化和所孕育的文化为世人所瞩目。皖南的文房文化和人文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合唱”中的一个重音符。

    其六,宣纸在历史上作为一种媒介物,成为泾县乃至皖南地区人民连接外部世界的重要纽带之一。有清一代,宣纸就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其产品远销至欧洲、东南亚、日本等地,广受世人青睐,英女王出高价购买用宣纸所制之花至今仍佳话频传;日人于清末数次邀请宣纸大师曹廷柱前往日本表演、考察,在纸乡乃是家喻户晓……。在国内,早自明代起,宣纸就行销于全国各地,逐步代替其它书画纸张,而成为书画纸张中之最佳品。

         其七,历史上宣纸业的发展推动了泾县乃至皖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皖南山区的开发。据文献记载,宣纸生产兴盛时期,泾县与邻近各县均生产宣纸或宣纸的原料,宣城、旌德、宁国、铜陵、南陵、繁昌、石台、太平等县的地方志书和私人笔记著述中均有多寡不同的记载,笔者也曾多处实地考察,造纸遗迹历历可鉴。这些地区的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以宣纸业为生,从而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开发,昔日地处僻静之所、交通十分不便的泾县由于巨商大贾、文人墨客云集而被人称之为“通都大邑”,清末民国时被称为“小上海”,可见繁荣兴盛之一斑!纵观泾县及其附近地区的历史,宣纸业的兴兴衰衰,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的起起落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宣纸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起,她就成为当地的支柱经济产业。

        其八,宣纸业促进了现代文化艺术等事业的发展。首先,宣纸作为现代书画家的必须品,造就了一代书画宗师和大师,如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等,如张大千、李苦惮、钱松岩、吴作人、关山月、亚明、宋文治、黄永玉、吴贯中、韩美林等;同时,宣纸也成为革命家、文学家、军事家们书案之必备品,如毛泽东、董必武、朱德等;如陈毅、张爱萍等;又如鲁迅、郭沫若、赵朴初等。其次,由于宣纸自身较于其它书画纸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许多国家尤其是我国用之印制高级文档、传世典籍,以免腐蛀之虞,使文献得以长期保存,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再次,宣纸还是高级包装纸品和工业过滤用品等,更多的作用仍在不断的开发利用之中。

        其九,宣纸自创制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作为一个过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不断开掘和积累。宣纸的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经济史、造纸技术史等诸方面的资料。泾县作为宣纸之乡,对她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层原因的思考和探究必然会化为我们为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动力。纸因人而贵,人因纸而名,纸乡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人类群体之一。纸乡人民创制了宣纸,宣纸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为之延续、光大而不懈奋斗的人们,他们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代表:有宣纸开山祖师曹大三及其后裔,有为宣纸业发展作出贡献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有精于术业的技术大师,有生产革新者、有开拓市场的经营家。

        其十,宣纸推动泾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由于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不同的原因,以纸为媒的交流并不经常,泾县对外部世界了解不多,外部对泾县也颇具神秘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泾县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大胆运作,大力发展以宣纸为龙头的泾县经济,使宣纸质量、数量、品种、效益都有很大提高,并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和加强国际往来。我们相信,泾县宣纸将新世纪里,迎接更多的八方来客。

        十个方面,难以尽陈,遗漏难免,诚望补正。 泾县自西汉设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素有“人文荟萃之地”之称,物产也极其丰富。我们祝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三百里泾川必将进一步焕发青春,发展宣纸产业,为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艺术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