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趣内涵街访1—6集:公共危机管理对领导干部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以下重要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23:12
因此,只有政府才具有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承担主要责任的能力。政府领导干部拥有紧急召集、资源配置的权力,是危机管理决策的核心。政府领导干部特别是核心领导人对危机的识别定性、决策、治理,以及领导人对待危机的心理素质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成败至关重要。

  公共危机管理对领导干部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以下重要挑战:

  一是领导干部应具有公共危机预警和识别能力。危机如同艾滋病毒一样,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但它常常被忽略,最终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捕捉和准确判断各种危机预兆信息的能力,即预警和识别能力。预警和识别能力是指对可能引起公共危机事件的诱因、征兆和隐患,或者可能导致大面积扩散趋势的个案等危机诱导因素具有敏锐的观察判断和正确的识别能力。任何危机事件都有预兆,只不过是有的预兆明显,有的预兆不明显而已。有的预兆仅凭借肉眼的观察就可以看出,而有的预兆则需要通过特定的仪器设备才能检测出来。因此,应该对各种倾向性、苗头性、全局性的因素进行监测和信息收集,能够见微知著,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及时进行预防,把问题化解在初始状态。在无法避免时,也能够做好应对的准备,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地防范和避免突发事件事态的扩大,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对潜在公共危机能否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是政府能否及早采取行动、消除危机的关键。领导者能否在危机尚未全面爆发时预先识别出潜在危机,并采取相关措施将潜在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是成本最低的危机管理方式,也是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是领导干部应具有应对公共危机的决策和组织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是领导者根据公共危机事件的性质、发展态势及时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措施的能力,是领导者危机管理能力高低的最终体现。领导者“需要一个既使用权威又使用民主的决策程序,在此环境中激发反应者做出一个富有弹性但又极具力度的决定”。面对突发性、紧迫性的公共危机,领导者的决策必须相对集中,因为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协商、广泛征求意见,否则就会贻误良机,不利于危机局势的控制。在危机时刻,领导者必须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限信息,依赖少数参谋人员的意见和自己的经验、智慧进行迅速决策。决策时需要坚持权力集中结果优先、短期目标优先、强制执行、无等级协调和承担责任等原则。

  对领导干部来说,能否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科学决策,首先,要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对事件的认知水平。当一个事件发生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甄别其究竟是普通事件还是危机事件,或者普通事件有没有转化为危机事件的可能。其次,要实事求是地对公共危机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过程的基本矛盾进行多角度的理性思考,找准事件发生的根源,预测事件的发展变化,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科学处理,以免因找不到关键点和突破点而造成局面失控。再次,在处理公共危机过程中提出的目标要求,采取的方法步骤,出台的措施规定,必须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适应,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相符合。这样,既能准确运用政策法规的约束性来规范自己和下属的言行举止,又能利用法律政策的强制性去说服教育、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越搞越糟。需要强调的是,在面对危机时必须遵循内在规律,根据危机的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表现方式,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将公共危机引入“预定轨道”,达到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
  三是领导干部应具有应对公共危机的协调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公共危机,统一指挥是为了协调有序,协调有序是为了把个体的、分散的应对危机的人力、物力整合起来,从而发挥出整体的最大优势。首先,协调各个危机管理部门。危机一旦发生,仅靠某一部门是不可能得到有效处理的,它需要各部门的联合行动。如一次地震事故,参与救援的人员可能包括武警、公安、消防、医疗、卫生、通信、交通、搜救、物资供应等部门的加入与合作,有时还有志愿人员参加。但各个危机管理主体以及所辖部门工作性质不同、职责不同,各自的利益取向也会有差异,各自需要介入的方式和程度也不相同,如果没有协调就有可能出现自行其事的状况,不利于有效地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因此,如何协调不同的管理主体、参与管理的机构和人员的力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协调是有序行动的前提和保证,而有序行动并不意味着一起行动,而是按照各自的职责要求,有分有合,相互配合。其次,要动员和协调各个社会力量。及时动员各种社会团体、工会、社区组织、群众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力量进行危机救援和危机恢复,科学地协调、组织、配置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整合,快速、高效地实现公共危机管理目标。譬如,《消防法》中这样明确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应当优先保障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消防车、消防艇前往执行火灾扑救或者应急救援任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信号的限制。再次,要安慰好危机事件中的群众。危机事件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往往受灾受害群众惊慌失措,可能擅自处理危机,更加增加危害,因此,领导者与这部分受害群众的沟通对于妥善地处理危机事件是极其重要的。

  四是领导干部要有应对公共危机的信息沟通和危机公关能力。在危机管理中,信息沟通和危机公关非常重要。危机事件发生后,公众出于对事件真相不明而感到恐惧无助,就可能对事件缺乏理性分析和判断,从而流言蔓延。而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的传递、交流也更加频繁、迅速,这使得危机很容易跨越地理界限而迅速扩散。面对突发事件,当没有明确的官方消息时,人们主要通过人际传播来获取信息,这时谣言、传言就会更快速蔓延,引起社会公众恐慌,使社会危害和危机管理的难度加大。因此领导者必须具备优异的信息沟通和危机公关能力,能够主动与新闻媒体、上下级领导和人民群众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安抚社会公众的恐慌情绪。

  五是领导干部应具有面对公共危机的心理素质能力。面对突然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很多人会惊惶失措。人们不知道危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不清楚危机会怎么发展,不知道如何躲避危机可能带来的灾害。作为公共危机领导者承受的心理压力最大,且常常超负荷工作。危机管理中合理的担心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但过度的焦虑等负性情绪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还会导致时间上的浪费,甚至耽误人们及时采取行动达到目标。因此,作为管理公共危机的领导人需要具有不同于常人的心理素质,做到临危不惧,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清楚的头脑,正确决策,指挥得当,也才能给群众以信心,稳定人心,稳定局势,从而赢得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使危机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在决策时要克服自身性格的缺陷,放弃个人的偏好,以整体大局为重,以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六是领导干部应具有应对公共危机的善后能力。危机处理工作的结束并不代表领导者的工作已经结束,从已经发生的公共危机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重要原则,也是领导者的一个重要能力。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面对危机和灾害需要勇气和智慧去抵抗,更需要勇气和智慧在事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造成危机的原因,评估管理危机的措施是否有效,从而把一次危机变成一次改进工作和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水平的契机。作为领导者,应该认真总结危机事件中的经验教训,详细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做到危机处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从而为以后的危机处理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夏保成:《西方公共安全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汪玉凯:《公共危机与管理》,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版。

  [3]陈丽华等:《公共视角下的危机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