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摽有梅:一种精神的存在——再谈罗大佑、黄家驹0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05:16
作为一首音乐作品何以成功?从技术层次来说有:
  1、 旋律必须优美,这是传播必不可少的因素,就像小说或者诗歌一样,再深刻的思想,首先要你的文字“好看”。这里的优美是泛指的,主要指结构上合理、生动、流畅,能引起共振,我本人绝对排斥那种甜腻的、造作的歌曲,还有特意为某些高音上不去的人“量身定做”的一平到底的歌曲,以及才华不济后简单复制的歌曲——某些一炮而红的歌手尤其如此。
  2、 歌词必须雅俗共赏。这个道理不需要我多加解释。同时,好的歌词和旋律本身也是“亲密无间”的,是一种互相诠释的关系。真正的经典歌曲,没有一首歌词是粗制滥造的。如果说旋律还因各人直觉难以定论外,那么当代歌词的低水平则是不争的事实,媚俗呆板、生拼硬凑、不知所言、了无新意,汉语的美感几乎丧失贻尽。这是搞创作的人应该反思的。
  顺便发点牢骚,像《老鼠爱大米》这种带着奶油气、糟蹋汉语的歌曲竟能风行一时且搬上春节联观晚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3、 风格独特。这是一首作品能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一个歌手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风格于歌手而言,是那种想用某个词来概括的印象,比如王杰的沧桑感、王菲的空灵冷寂、齐秦的清澈深情——虽说不一定准确。真正能说各成一家的歌手是极少的。当然,平庸的歌曲有平庸的听众,这是相辅相成,但总归经受不了时间的考验。
  应该说技术上过关的歌曲还是比较多的。从整体而言,罗大佑、黄家驹、郑智化,三位风格各异的音乐人,我凭什么将他们从众人中列出来?他们有别于其他歌手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精神上的,他们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用旋律为精神命名。
  作为一个歌手,同时也是普通的人,如何让他们的酸甜苦辣与更广泛的听众产生共鸣?我觉得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不然你自唱自的,何必在舞台上?狂欢是仅仅刺激感官的,必不长久。很多人会说我在说教,我也讨厌说教,但“责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里的责任不是狭隘的,人立于世上,对生命、家庭、社会都有责任,甚至可以说对“时光”也是有责任的,你不能辜负光阴。从这点来说,人要克服自私,既珍惜自己,也关爱他人,不能活在一已的小空间里,无关痛痒地唱。顶尖的歌者,一定是立于人的品格之上的。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对于那些小情调歌曲,无论多么走红,歌手多么风光,但你很难从心底产生尊敬之感。但是,罗大佑,黄家驹、郑智化,我尊敬他们。
  罗大佑是包容的,深沉的,是真正的大家风范,那种对人生的领悟无处不在,在他的歌中,光阴是反复歌咏的,这种光阴是逝去的,有一种水漂过以后凉凉的感觉,但背后透出的心灵却是温存的,是人心最柔软的地方。《闪亮的日子》中:
  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
  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
  你我为了理想历经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永远的记着
  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我每次听,都能感觉到光阴划过后,在心中留下刻骨的痕。同时,罗大佑有着浓郁的文人创作倾向,比如《亚细亚的孤儿》,以前我一直不太懂,等读了台湾文学史,才恍然大悟,这也是其它音乐人所不及之处。
  黄家驹的歌曲中有一种极其难得的“真诚”,一种直面的力量。如《海阔天空》中,当那个高昂而克制的声音唱出“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会感到一种强烈地激荡!这就是青春啊!这就是理想情怀!我们的所见的大部分流行歌曲,要么太过苍白,要么太过掩饰,总像隔了一层,挠痒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