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保密局:危机事件中基层领导干部应对能力研究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30:15

危机事件中基层领导干部应对能力研究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现期。这个时期社会当中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会集中出现;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群体性事件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导致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较高。预防和减少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危机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妥善处理好危机事件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现阶段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解决复杂问题的素质还不够高、危机应对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和强能力的基层领导干部是妥善处理好危机事件的重要保障。因此提升基层领导干部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有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基层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有助于基层领导干部树立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基层领导干部处理危机事件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提高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危机事件及基层领导干部危机应对能力的概念

(一)危机事件及其现实表现

1、危机事件的定义

“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危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应对的重大事件。危机是能够带来高度不稳定性和高度威胁性的、特殊的、不可预测的、非常规的事件,是由一系列突发事件或偶然事件导致的一种危险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公民身心健康、社会关系、公共秩序、价值准则等受到了严重威胁。危机的产生多是由于突发事件或偶然事件,迅速扩散所致,危机最明显的特征是突发性与急迫性,往往在当事人毫无心理准备下爆发。

2、危机事件的主要特点

(1)突发性和紧急性。事件突然发生,事态急剧扩大,事件的演变达到了一个临界值,要求管理者快速反应、快速作出科学决策,但往往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人员、物质资源和时间。也就是说危机事件在发生的那一刻,往往是突然的,令人措手不及的。安徽省池州市于2005年6月因一起简单的治安纠纷,由于处置不及时,在很短的时间里演变成为一场砸烧车辆、哄抢商场、冲击派出所、打伤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的突发性群体事件中可以看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特点。

(2)危害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后负面影响面广、破坏性极强、涉及主体具有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开端无法用常规性规则判断,其后的衍生和涉及的影响没有经验性知识可供指导,事态发展瞬息万变、无法预料,并且极有可能产生各种“涟漪效应”。 2006年6月25日江西省九江学院部分学生因对学校收费、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满,产生过激行为,在校园内发生的一起群体性事件充分说明危机事件具有危害性和不确定性特点。

(3)影响的社会性。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其影响和涉及的主体具有社会性。 2006年8、9月份,浙江省瑞安市因对女教师戴××坠楼身亡事件前期处置不当,引发的系列群体性事件充分说明危机事件具有影响的社会性特点。

(4)决策的非程序性。管理者必须在有限的信息、人力资源和时间内,在非正常状态下,打破常规,寻求“满意”的处理方案,这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

3、现阶段危机事件在现实中的表现

按照危机事件发生的诱因来看现实中常见的危机事件有:

(1)自然灾害型。其诱发因素主要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疾病扩散蔓延,不可抗拒自然力的存在。主要表现为重特大洪涝灾害、重特大干旱、龙卷风、雪灾、大地震、海啸,森林火灾、山体滑坡、事故、重特大动植物病虫害、重特大细菌病毒传染、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危机事件。

(2)利益失衡型。其诱发因素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罢工、集体上访、静坐、示威、游行、集会、暴力抗法、刑事案件、过激行为。比如农民工为讨工钱而采取跳楼、自残、绝食等过激行为。

(3)权利异化型。其诱发因素主要是政府权能体系中的失效,比如腐败、司法权不完善等。主要表现为集体上访、示威、游行、暴力抗法、刑事案件。

(4)意识冲突型。其诱发因素主要是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异化,形成冲突,比如民族、宗教、信仰问题等。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群体冲突、妨碍公务、刑事案件、恐怖事件。

(二)基层领导干部危机应对能力及其分类

   1、基层领导干部危机应对能力的概念

基层领导干部危机应对能力是指基层领导干部针对组织面临的已经发生或潜在的危机,根据现有的条件因势利导采取一系列控制和处理手段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的一种能力和力量。基层领导干部的危机应对能力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它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基层的和谐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基层领导干部危机应对能力的分类

基层领导干部的危机应对能力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分力构成的合力。我们按照对危机的处理过程分为: 见微知著力、快速反应力、组织协调力和随机处置力。

(1)见微知著力。见微知著力是指领导干部及时捕捉周围带有倾向性、潜在性的危机问题, 并能准确发现和预测其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能力。基层领导干部要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现象, 掌握真实的信息, 认真加以分析, 做好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2)快速反应力。快速反应力是指领导干部面对突发性危机事件迅速收集整理相关信息, 快速决策并立即行动的能力。突发性危机事件来势猛、规模大、发展快, 来不得半点迟缓和拖延。面对危机, 基层领导干部只有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态, 化解危机。

(3)组织协调力。组织协调力是指领导干部在应对危机时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 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形成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合力的能力。应对处置突发性危机事件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 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 使各项措施环环相扣、高效有序地进行。

(4)随机处置力。随机处置力是指领导干部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时, 因地制宜, 灵活变通地处置化解危机的能力。突发性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时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既要坚持原则, 又要善于依据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特殊情况灵活处理, 以控制事态发展为目标, 及时化解危机。

以上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基层领导干部的危机应对能力。

二、基层领导干部危机应对能力存在的问题

当今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和平与危机同在。危机已成为社会一种普遍现象,影响和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和处置危机能力值得认真思考。从各地的实践看,基层领导干部危机应对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基层领导干部的见微知著力不高

危机的发生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领导者在危机发生前要有前瞻性。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一般说来,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按照危机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置是处理危机事件的最有效方式,如果在危机事件发生的初期就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及时处置,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不重视对危机事件的苗头性和前瞻性分析,不去更多地查找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治标不治本,经常出现就事论事现象,忽视了对发生危机事件可能性的分析预测,对事故的严重危害预见性不强,认识不到位,后果估计不足。危机在局势剧变、局势恶化过程当中可能提供的选择时间是十分有限的,任何一场危机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处理它的时间是有限的,错过时机它会进一步扩大。一般的突发事件通常是在事件的初期,事件的严重性就会升级,如果我们对它有所准备,能够很快加以控制,事态的严重性就不会再增加了。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危机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重视不够,不能抓住有利时机制定出应对危机的策略,延误了最佳处理时期,不能将危机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结果演化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危机事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麻痹大意,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以致小事酿成了大事,一般的问题演变成了严重的问题。“瓮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因该县第三中学初二学生李树芬溺水死亡的鉴定结果得不到家属的认可,加上瓮安原县委、县政府领导、党政机关干部及公检法司干警,用习惯的管、卡、压老办法,对群众的诉求,不管合理不合理都冷漠相待,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说服力,致使谣言越来越多,最终被一些黑社会势力利用,一发不可收拾,酝酿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造成了影响极坏的“瓮安事件”。据百度百科网络媒体报道:“瓮安事件”共造成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等160多间办公室、42辆警车等交通工具被烧毁,15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

(二)基层领导干部的快速反应力欠缺

危机发生后,如果行动缓慢,就会贻误战机,造成严重后果。突发事件是在不知道的时间、不知道的地点、不知道的条件下发生,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现代条件下,危机事件具有事发突然、诱因复杂、矛盾交错、涉及问题敏感、对抗性强等诸多特征,处置不妥当也会引发严重后果。2005年6月11日时任河北省定州市委书记和×对国华定州电厂征地补偿款有异议的阻工村民组织社会闲散人员260余人,携带凶器,暴力驱赶村民,造成6人死亡、15人重伤、多人轻伤的严重后果(简称“定州市绳油村事件”)。据新华网云南频道7月20日电:2008年7月19日云南省孟连县公安机关在公信乡、勐马镇部分农村地区开展社会治安整治过程中,对勐马镇5名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时,遭到受人煽动的500多名胶农手持长刀、铁棍、锄头等工具围攻。冲突导致41名警察被打伤,9辆警车被砸坏,民警使用防暴枪自卫,15名胶农被打伤,2人被击中致死的严重事件(简称“云南孟连事件”)。《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查发现,这起警民暴力冲突事件的背后,是当地胶农与橡胶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由来已久的矛盾纠纷。从“定州市绳油村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基层领导干部大多数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不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往往站在地方的、部门的、甚至个人利益的角度来看待和认识事件,并没有上升到事关全局的、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去认识事件,受个别领导影响有的还故意歪曲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把事件发生的原因简单归结为老百姓不听话、无理取闹,是党和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有的甚至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这种对突发危机事件进行简单定性、模糊定性,结果造成事件在一种简单的、固化的、迟滞的乃至粗暴的方式下得到处置,加之处置不及时、措施不果断、事态逐步升级,不仅不利于群体性事件的妥善解决,反而容易导致矛盾激化、酿成悲剧。

(三)基层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力不够

我国现行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机制存在很大问题。各级政府下属的专门应急办公室只是一种协调性机构,还不能真正具有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各种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县乡政府属基层人民政府,一般在县政府办公室内设置应急办公室、在乡镇政府一级设有综合治理办公室,均属一种应急协调机构,无明确的职能、职责,更没有直接掌握有关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需要调用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应急救援物资和公安、武警等应急救援力量,需要协调相关的单位、部门并请示领导同意后方可组织调配,需要的时间长、调配的难度大。目前的很多基层领导干部,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处理,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和视野狭窄、鼠目寸光的短期行为,不能从全面的、整体的、未来的、创新的高度去处理危机事件。

(四)基层领导干部的随即处置力较低

我国正处在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过程中,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头脑中“人治”思想较严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人民群众缺乏应有的感情,服务意识差、对人民群众的权益和疾苦漠不关心等现象。同时由于综合素质不高、经验不足,导致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不善于用协商、谈判、对话、妥协等多种方式,当出现群体性事件时处置方式较单一,绝大多数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动用公安、武警等专政工具进行镇压,更有甚者发生一些小型突发事件都直接调用公安、武警等“扎墙子”,给人民群众造成“威胁”,让人民群众屈从,若人民群众不屈从,公安、武警有时会采取拉扯、推搡、驱赶等“高压”现象,造成基层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对立,很容易激发矛盾,从而将小事扩大,大事酿成危机事件。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2008年4月组编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汇编》中记载的2005年12月6日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试验区发生的一起少数人煽动数百名村民对地处该区的集华风力发电厂进行打、砸、烧,并对现场执法公安干警发动暴力袭击,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的群体性事件,充分说明了基层领导干部的随即处置力较低。

三、基层领导干部危机应对能力问题的原因

基层领导干部危机应对能力不高,不能适应党的执政要求。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而且多样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基层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不强影响了见微知著力

基层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权在基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基层工作的核心骨干力量,对发生在基层的危机事件的处置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强不强直接影响到危机事件的处置效果。从对“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以及其它事件的分析来看:能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基层领导干部危机意识强不强的重要标准。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的基层领导干部积累了许多处置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复杂的危机局面时还存在缺乏危机意识。基层领导干部普遍认为:自己管辖的范围小,人熟地熟,发生危机事件的可能性太小,导致普遍的危机意识不强,甚至忽视了危机隐患的存在。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不重视对危机事件的苗头性和前瞻性分析,只注意对危机事件的处置,经常就事论事,忽视了对发生危机事件可能性的分析预测,对事故的重视不够、考虑不周,严重危害预见性不强,负面影响认识不到位,处置不及时、不得力,对如何防止处置结果的连锁反应,缺乏应对举措,后果估计不足。比如河北省石家庄市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被查出受三聚氰胺污染后奶粉生产企业仍然生产并销售、当地政府也从保护地方利益出发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结果造成了危及社会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对危机事件的见微知著力不高。

(二)基层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快速反应力

早在2003年,国家信访局周占顺局长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就曾强调:据调查分析,在当前群众信访特别是群众集体信访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反映的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80%以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的;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问题。除了有些是政策失误所造成的之外,更多的原因还是当今基层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差、水平低所造成。县、乡(镇)、村领导干部属最基层的干部,因文凭普遍不高,尤其是乡镇、村领导多是中专生、高中生,有少数甚至是初中生,加上平时工作多是应付式,学习的时间也较少,综合素质普遍不太高,应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力较低。2007年3月9日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部分群众因对民营客运汽车票涨价不满,导致1辆警车、2辆公务车和6辆汽车被烧毁,派出所警卫室门窗和办公桌椅被点燃焚烧的群体性事件中可以看出: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因综合素质低下,对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理诉求重视不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习惯于“我说你做”、“我命令你服从”,简单粗暴;不会做群众工作,在应急情况下又往往情绪化,出现过当行为;措施不果断、执行不得力,致使事态反复和升级,从而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三)管理体制和职权制约降低了基层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力

危机事件往往是突如其来的,在不知道的时间、不知道的地点、不知道的条件下突然发生了。而应对危机事件往往需要调用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资金资源等。根据调查,现阶段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协调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各级政府一般都由农业、水利、林业、财政、公安、卫生、消防、交通、气象、地震、民政等多个职能部门组成。据调查,仅县一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就达50余个,有的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有的是“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但各级政府下属的专门应急办公室只是一种协调性机构,还不能真正具有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各种突发事件应对职能。在很多情况下,危机的处理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通力协作,但是社会各部门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还不能进行有机的结合,缺乏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应对工作中存在以部门职能为中心的部门主义倾向,缺少单一的应急指挥组织管理系统。二是受权的限制。县、乡镇政府职权非常有限,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是我国最基层、也是机构设置最不完全的一级政府,掌控的人、财、物资源数量非常有限,设置的政法机关一般仅有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特别是在边远、民族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加上路途较远,交通运输条件差等原因,要迅速有效的组织大量应急救援物资和力量难度非常大。尤其是村级组织属一级自治组织,几乎没有职权对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调配的权利,而危机事件起源又经常发生在村一级,村级组织只好逐级上报乡镇,乡镇再上报县级,层层请示,层层传达指令,对有限的资源难以做到有效配置。据2005年第20期《求是》杂志刊载:日本有“地震国”之称,全国平均每天约有4次地震,全世界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20%都发生在日本。1995年1月日本曾发生举世震惊的阪神大地震,当时由于危机管理机制的僵化,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过于强调本部门的职能权限,互相推诿扯皮,延误了救灾的有利时机,结果造成6436人死亡及失踪,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强烈指责。

(四)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实践经验导致随即处置力较低

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段时间需要尽快确认事情的本质,越早认清事情的本质,就越能够减少损失。对渐进性的或者说发展性的危机,尽早确诊事情的本质、规模和后果非常重要。渐进性的或者说发展性的公共危机事件一般都是由于对突发事件的处置不当引起的。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等,还是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没有经过实践锻炼的干部,更谈不上实践经验的积累。一是基层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没有参加过像2003年“非典事件”、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等各种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应急预案的演练;二是基层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没有参加过山体滑坡、森林火灾、抗洪抢险、公共安全等准危机状态事件的演练。三是虽然所有的危机事件都是发生在村组、乡镇,但危机事件发生的件数对全国来说,一般村组、乡镇涉及到的概率较小,且村组、乡镇领导干部异地任职锻炼的机会太少,遇到公共危机事件的情况更少,绝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都没有遇上突发事件,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缺乏应对具有虚拟性、隐蔽性、扩散性、渗透性等特点的网络媒体和其它新闻媒体、应对谣言、以及与危机事件对象协商、谈判、对话、妥协的实践经验。

四、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危机事件能力的途径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和农村不断凸显的新矛盾,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如何处理好危机事件,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和良好形象,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近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强化素质、健全机制,努力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一)加强自身学习是提高基层领导干部见微知著力的重要基础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的基层领导干部积累了许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同时国际上的一些智囊机构,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危机预测和评估方法,数量多达200多种,他们运用这些方法成功地预测了古巴导弹危机、1997年夏天印尼发生经济危机、1999年围绕东帝汶选举发生的社会骚动和政治暴力事件等。可见,基层领导干部要一定要从实践中学,向他人学,借鉴他人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学习是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为提高危机处理的见微知著力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支撑。所以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应当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见微知著力。一是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及时认清事件的本质。二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知识学习,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及时分析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做出正确决策。三是加强对危机管理知识、危机决策知识的学习,掌握“转危为安”、“未雨绸缪”的方法及智慧。四是认真学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案例,吸取经验教训,总结规律,借鉴有益的谋略艺术。

(二)参加培训是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快速反应力的有效途径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危机时,需要具备当机立断、控制事态发展的能力。任何犹豫不决、等待观望的行为,都会扩大危机的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危机事件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最重要的。但成功应对和处置危机事件,是各种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综合表现,是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厚积薄发的结果。基层领导干部应当参加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力。一是参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的培训,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提高迅速辨别是非的能力。二是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政策培训,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参加危机的管理知识、决策知识、应对技巧、操作原则等危机事件处理实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处置危机事件的科学决策能力。四是参加网络的建设利用管理、新闻媒体、协商谈判、交流对话等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与网络媒体、社会舆论、事件谈判对象等方面的沟通和应对能力。五是参加危机事件典型案例分析培训,认真学习 “5.12”汶川大地震、“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6.2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的处置技能,不断提高对危机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

(三)建立制度化的危机处理机制是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组织协调力的重要保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危机发生时,涉及的群体往往非常广泛,需要处理的工作非常繁杂,而这一切都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从基层处置危机事件的现状来看,凡是事前没有建立能够立即付诸实施的制度和流程、没有能够立即展开工作的训练有素人员,那么,危机发生时,由于对事态的发展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会出现反应迟缓,处理失当,或者忙乱无序。很多先进国家之所以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应付自如,关键之处是它们具有制度化的危机处理机制。以美国为例,其危机事件处理机制的特征是“强总统,大协调”。它是一个以总统为核心,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中枢,中央情报局、国务院、国防部、白宫办公室、白宫情报室相互协作的综合体系。美国的危机处理机制的最大的特点是立法,而且其相关法律会根据不同时代新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为此,需要建立制度化的危机处理机制,为提升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危机事件的组织协调力提供重要保障。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处置工作机构负责对危机事件的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二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三是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危机事件预警处理机制。四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要求建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安全、食品卫生等危机事件的分类处置预案。

(四)参与模拟演练和实战是提升基层领导干部随即处置力的重要举措

处理危机事件,是最能锻炼人、锻炼队伍的工作,往往需要调动十二分能力才能圆满解决。而且,在危机中,各方面的工作缺陷都会暴露无遗,有利于发现问题,改进应对措施。在日本,孩子们刚上幼儿园,就会被带到地震模拟车上进行模拟训练,家家户户的门窗附近,都备有矿泉水、压缩饼干、手电筒以及急救包;在韩国,规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防灾日”,在这一天举行全国性的“综合防灾训练”,通过防灾演习让政府官员和普通群众熟悉防灾业务,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在我国,这些应对各种危机的模拟演练和实战相对薄弱,人们熟知的可能除了一个消防演习外,其它的一些危急情况下如何进行逃生,开展自救互救等方面的急救知识可以说相当匮乏。据湖北省民政厅统计:由于平时疏于训练,在江西九江的地震中,全省81名伤者中78名是学生,主要是在避震逃离时拥挤、踩踏造成的。可以说这次地震又给我们扎扎实实上了一课:加强应对各种危机的培训和演练是十分必要的。参与模拟演练和实战是提升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危机事件随即处置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参与危机事件的模拟演练和实战。一是学习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组织基层领导干部参加抗洪抢险、森林灭火、应急救援等准危机状态演练。二是组织参加各种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防震、地质灾害等应急预案的演练。三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参加乡村常见的森林火灾、群体性事件、洪涝灾害等常见危机事件的实战,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提升组织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应变能力和实战技能。

总之,危机既是一种灾难和痛苦,也是一种发展和创新的机会。从危机这面镜子中,可以折射出基层领导干部处理危机的水平,反映出基层领导干部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为推进基层工作提供了一个机会,虽然这种机会的代价很大,但是,相信我们政府和基层领导干部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一定能够提升危机应对能力从而战胜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