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三缺一的图片:中国玉器鉴赏-元代玉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36:40
中国玉器鉴赏-元代玉器2008年06月10日 星期二 22:45

元朝(127~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强大帝国。元代政治强盛,经济发达,手玉业有玉器、瓷器、铜镜、漆器等。玉器表现出蒙古族的一些文化特点。

(一)元代玉器的种类

装饰品有带钩、带扣、飞天、鱼形佩、羊形佩、熊虎纹饰、螭纹饰、花朵形饰、等、项链、双童坠、春水玉、秋山玉等;礼仪器有玉带板、玉册;观赏螭设器有玉海、鱼、瓶、壶、杯、洗、炉顶(器钮)、雁、兽等。

(二)元代玉器的造型

装饰品多以动物型与花卉型为主题。圆雕为主,片形为次。其他器多属圆雕,有圆形、椭圆形及随形。纹饰造型有龙纹、虎纹、鹿纹、螭纹、凤纹、鱼纹、花朵纹、凌霄花纹、鸟纹、人物纹、雁纹、天鹅海东青纹等。

(三)元代玉器的工艺

材质以青玉、白玉为主,还有渎山玉(珉玉)、水晶、玛瑙。雕刻方法包括浅浮雕、钱雕和圆雕,并均与阴线纹结合。带钩、带扣上加接雕纹饰,是新创的造型与工艺方法。按雕器物的造型与技法,和宋、辽、金玉器一脉相承。按雕玉带板带作双层镂空形式。圆雕器物以滨山大玉海为代理,工艺精湛。

元代玉器在来辽金三朝琢玉工艺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不论宫廷还是民间;以“碾玉”行为手玉业的重要部门,反映了蒙古族统治集团,秉承汉族文化系统,崇玉观念及用玉制度依旧。元朝文化的总体特征是,传统胜于创新;继承胜于发展。玉器即表现了这种风貌。渎山大玉梅的独特创意及成就代表当时琢玉的最高水平。

玉器风格,造型简概朴略,刀法粗扩劲逸。这些特点,为明代玉器中的粗壮放达型艺术格调作了准备。

鉴赏知识

元统治者与玉器

元代是蒙古贵族依靠铁骑和极端的民族压迫为统治手段而建立起来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这一时期,城市商业及手玉业(主要是官办手玉业)得到了畸形发展,陆路和海道交通顺畅,对外贸易发达。由于民族歧视和仕途阻塞,知识阶层多沦落潦倒,有机会接触底层社会,了解民间疾苦,从全文艺创作,所以,元代文学艺术有了特殊发展,比较著名的有元曲和文人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玉器工艺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变化。

蒙古族发祥于漠北,受地理环境制约,比较喜欢玛瑙、碧甸子(松石)。成言思汗及其所部攻入欧洲,占领中、西亚,掠夺了大量宝石,并对其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是,蒙古骑兵八主中原,若想巩固其统治则必须接受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当政者也不得不注意玉器的澳琢与使用。如忽必烈在灭宋之前14年,即至元二年(1265年),当“渎山大玉海”竣玉之后,“敕置广寒宫”。这件不平凡的大玉完引起了蒙古统治者关注,说明蒙古族接受了汉族的玉石观将玉器摆在重要的地位上。元统一全国后,在礼制上近取金、宋,远法汉、唐。在冠服、车舆等制度上广泛地应用玉器,比宋、金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天子见服用玉甚多,玉格以玉饰之,镇圭、国实也用玉琢制。据参与拆毁元故宫的明玉部郎中荒沟《故宫遗录》所祀:元急宗安雁帖睦尔逃离皇宫后仍留下延春堂的玉台床,玉德殿贴白玉龙云花六路供及殿中的白玉金花山字屏台及上置的玉床等等五件。总之,皇帝从头到脚的装饰及其出行坐卧之器具无不用玉制做或以玉饰之。但是,百官公服用玉则受到极大限制。如偏带只有正、从一品用玉,或花或素并八镑、器叫一品至三品许用金玉;按辔,一品许用金玉。至于减人,帽笠不准饰用金玉。违反用玉制度者要受到处罚。

蒙古当仪者为了满足皇帝、后妃、皇手以及玉公、贵族、命妇等人用玉,设置“渚路金五人匠总翎府玉局提举司”(至元十五年,1278年立)、“上都大都路貂鼠软皮等局提领所玛猫玉局”(至元十六年立)、杭州路金玉总管府”(至元米七年立〕等三个管理确到手玉业的政府机构以及多处官办玉作坊。元官办衹器作坊始终以大都为主,早期可能在和林,接着又创于杭州。玉产地有和田与匪力沙。确玉破产于大封路设大同路采砂所。碾玉砂亦称”唐玉县水砂,运往大都,以供玉玉磨会之用。元代控制玉、砂产地,掌握了大批玉玉,制造了大量的玉器。所以,元代创办玉工艺不仅在规模上相当可观,而且还得到了制应的发展。

元代官办玉器作坊利用和田、匪为沙所出玉材碾玉或以旧改新。蒙古族人喜戴大沿帽,以玉或作顶饰。明人沈德符对这种玉帽顶有所上述“元时除朝会后,玉公贵人俱戴大帽,视其顶之花烊为等人尝见有九龙而一龙正面者则元主所自御也。当时俱西域国手所至贵者值数千金”。这种玉帽顶传世甚多但尚未见九龙者。而西域国手玉匠来到大都确玉九龙帽顶一事说明在官办玉作中,至少有汉族和西珪少数民族的玉玉在为皇家确玉。苏、宁、机及和田等地方玉作也仍然在维持生产或有所发展。

元代社会各阶层收藏玉器的情况,因不见文献祀载,故详情不明。但从元书画家朱德润编辑《古玉图》玉器图录传世,可以想见元代民间收藏玉器之风还是相当盛行的。官祀、民间用玉情况,通过大同冯道真、安庆范文虎、吴县吕师孟、苏州张士珪父母等墓出土玉器可以知其只鳞片爪。故宫博物院和各省市博物馆也收藏一批传世元代玉器,有的艺术水平很高,而出土玉器中则鲜见高水平者。

玉带扣漫谈

正带扣为方便可靠的束腰用品,其型制是由两件大小相近的长祀形玉器配套合为一副,形似带钩,但较短。基本形态有4种,钩环形,钩组形,双纽形,插种形。扣身纹饰多变以龙、煤纹较常见,风格造型因时而异,上有花卉蔬果、人物、动物等吉祥畜贵的其他纹饰。

古玉摆件能发思古之幽情

我们在家中摆放古玉有时观看形制就不禁会想起古代一些小故事来。

比如古玉玦,汉代主要用作佩玉,以前则成对地用作耳饰,像商代的龙形玉法,“缺口好比耳环的扣口。在战国时的墓穴,也发现了一些。

根据《史记》所载,范增曾经举起身上所佩的玉玦,示意项羽应下“决”(谐“玦”音)心干掉刘邦,免留后患。

我们亦可以摆设古代的玉带钩,形制特别有些刻有播璃效能使人凝视的时候,感到好像时光倒流到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玉璧则令人想起和氏璧和完员归赵的璧。它们孔小“肉宽,用来报平安。璧是圆的、无“缺”口,有融通与和平的含义。

《史记》中也有祀戴璧的故事,项羽摆下鸿门宴,刘邦逃走,张良以纪送之,以报平安。可是,另一种现今亦只作摆件的古玉圭,便有不同的用途。

圭,乃长祀形的玉片,上尖下直,上端呈等边三角形状到战国才兴盛。圭本来象征春物出生,而丰圭就是个人们说弄次就是指这种形制的玉器。

古人兴市才用圭,比如哪里有兵奖之灾,种古玉的形制是玉稼,粗管形,外祀内圆,中间的虚圆及表示“以应无究”,但看来不应是帝玉祭天地的器皿新石器时代“良清”文化时期的玉稼较长,到了周代,则比较短接,汉朝以后就很少制造,到近代订有不少后仿者。真旧和色沁佳者,作为摆设,很有古批味道。

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玉纹(四)

藻纹和辅纹

藻纹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水草纹样,二是指则纹样。水草纹样明白如话,无需细究。

效饰纹样实际上是在某种纹样的基础上再行装饰和修饰,是一种辅助纹样。比如主体纹样就是云纹,还可在云纹的基础上再行添加藻饰,使之更加华丽。再如鱼还纹是以鱼为主体而配以两饰,就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了。辅助纹样常填充于主题纹样的空自处,其单独纹样有多种。图纹,乳丁纹、云雷纹或者其他纹样都可以是辅助纹样。凡为主体纹样作辅助之用的纹饰,我们又统称为辅纹。

鳞纹

以水族动物鳞片形状为纹,用于兽类动物玉昧的躯体部分,呈多层重叠。作有规则填充排列,是常用古玉纹饰之一。

蝌蚪纹

其形似谷效而几稍长仿佛测师之状,亦有两尾相连,成连体地静之形_相连者又接近于云纹,不过云纹往往是单线为之,而均斜纹多为主体,呈阳汉凸起。湖畔纹在我们民族的习俗之中有子孙绵延的吉祥之意用于玉雕显得非常华丽而富于变化,劝感很强、均排技属单独纹样,多作玉器表面填充装饰,如树炸纹玉璧、倒排纹玉龙。亦有用均科纹组合成玉雕动物兽面给人以神秘之感。

兽纹

古玉中以动物形象为题材创作的纹样较多统称为兽纹。背社分两类一类是自然界的动物形象另一类是神性动物形象、古玉器中以自然界动物形象为纹样的有象纹、龟效、蝉纹、虎效、套纹、胜纹鸠效、鹿汉等等。种怪动物形象中最著名的有籍餐坦、诚纹、他纹、续纹、虬纹等等。

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婪的恶兽。传说龙生九子,饕餮便是其一、《说文》解释为“贪财为饕,贪食为餮”。乃贪嗜财货饮食之意。《吕氏春秋先识资》将其形状描述为“青铜者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史及其身”。饕餮之意乃戒奢戒贪、若否,则必反遗报应。饕餮纹在三代时期用得非常多,作警世之用。

螭在传说中是经常出没于山林之中的害人怪物。其形状类似于今日的璧虎。《说文》对墙的描述是”螭若龙而黄。”显然,这是一种能主宰云雨的种异怪物,当属古代先民们崇拜的雨神之一。

虺,传说中的一种毒蛇。《释玉》曰“小田地,大白蛇。”可见虺乃蛇类。《说文》又称“诗曰切为虺蜥?并注解为:则虺为蜥易属可知、综观古代玉雕上的虺纹,大多无足。有的雕一只头有的雕两只头、多条尬缠绕在一起则称为陆地往、实际上古代画蛇画龙有的有足,有的无足、无足铊因为蛇有足蛇则像俗说的四脚铊,当归蜥属了。在科学尚未昌明的古代,动物分类并不准确,人们只是根据观察。喜好和想象来创作他们心中的神灵动物形象,这是不足为怪的。我们只要知道这种形象就是地,以便于开展对玉文化的研究就可以了。

夔,人们都习惯把它认为是龙的一种,故亦称之为蒙龙。在古代曾祀它说成是山野怪兽,认定是兽类。《山海经•大荒东经》曰:“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板以雷善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由此我们得知鳍乃青黑色一怪兽,没有角,只有一条腿,用它的皮做鼓,响声能传五百里之遥,可以想见蒙的体积不会太小。古玉图文中的蓬通常为大头,大嘴,无角,蛇身,有的一条腿,也有的两条腿。总的形象和古文字的祀载是相符的。至于一条腿和两条腿的区别也不难解释。古人在创作纹样时,原本并不是先有文字后有纹样,而是出于神圣的崇拜心理和受制于工艺创作的条件。

虬是古代传说中的龙子。《说文》释虬为“龙无角者”。唐杜牧《题青云馆》有“蟠曲千仞剧羊肠”的诗句。我们由此知道虬是一种没有角的经常盘曲的龙。实际上虬和上述凡种兽纹都是古代龙纹多样性的反映罢了,虬纹也是古玉常用造型和装饰纹样之一。

我们若把螭、虺、夔、虬这几神纹样作一番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形象原本大同小异。从大的方面看,都是以蛇为身。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仅在于虬无角、螭黑黄、虺两头、夔头大而多足。

在兽纹当中,还有一特殊的纹样——兽面纹。这种纹样只刻画面部,而舍去了身躯,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神人或神兽头面形象。常见的有饕餮、龙、虎、牛、狮、豹之类。其中尤以汪汪最惊魂摄魄、影响深远。在背面纹中,有的社面如同人面,有的人面相似于背面,也有的刻画成人面兽身、背面人身,使人区分不出究竟是何种走兽。因为,古玉纹的创作,是原始的鬼神意识和崇拜意识导致的结果,追求的是物质对象的神似而不是形似。

龙、凤纹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龙文化是我们立国的象征”,“做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核心。”古代龙纹的形象是由铊身和兽头组合而成。考古发现的古代玉龙已经证实了这一点。龙形象的演变和进化,反映了以铊为图腾的古华夏氏族在原始战争之中不断征战并融合其他氏族部落、不断吸收其他氏族图腾优美特征的过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明传龙纹形象,是从古代玉龙的形象发展而来,是由蛇之身,鱼之鳞、牛之头、鹿之角、虾之眼、鹰之爪等等组合起来是集中了多种动物优美体态构成的一个典型的神异形象。

几乎伴随着龙纹的演进,凤效也日终成形、凤纹是由鸟改变化而来,也是各种自然乌类优美动物形象的结合体,它同样是氏族图腾相互融合的结晶。历史上以“龙”、凤”为主要图腾标祀的东西祀两大部落在经历了长期的征战之后,最终以龙凤呈样”龙飞凤奋”为美好的结局、古玉器中大量龙纹、凤纹的出现,正是向现今的人们昭示着中华民族近万年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

龙纹在古玉器中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古玉器上的浮雕龙纹,如龙纹璧、玉器表面的龙纹图案等。另一类是立雕玉龙,如红山文化玉龙即属此例、玉龙纹样应是我国龙文化的源头。

当龙文化和帝玉崇拜汇为一流,当龙崇拜和皇仪政治合为一体,各种以龙凤为题材的玉器产品不断问世。其精雕细刻、美不胜收为后世留下了无我的玉器珍宝、龙凤纹样并不单纯地使用于玉器,而是逐步地、大量地运用和出现在各个生活领域。渚如建筑装饰、家具器。、服饰染织、陶瓷漆器,以至民间灯彩、邮票钱币、文玩用品、竹木编织等,充分反映出玉文化对后世其他分支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古玉逸趣

很多初八门玩古玉的人,都有一大困扰,就是分不清楚古玉和新玉。

不少人购八的,不过是”旧玉新玉”。其实玉石经过相当时日才能形成,其“旧”是必然”的我们所指的“新玉”,是新玉,不是旧玉来多经人祀玩,或未八过土,没有天然色沁者。

新玉的“上品”,亦有不少石佳玉好者,只不过我们喜欢古玉讲求年份与古拙,认为这样够“味道”。

新玉的光泽并非不美观但其刀法不古未经地气酝酿没有色沁,而纹饰亦绝少朴拙之气,因此,绝没有古玉那么耐看耐玩,而且经过改制、客观而言,大部分新玉的质地和色泽,都比不上一些古至那样纯洁和肌理细密温润。好的古玉,使人发古思之幽情,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新玉的“玉”虽然仿古,但是不论仿至外形多么相似,也没有那种高雅古拙味道,实不可同日而语。

古玉的刀法较为精深,纹饰亦朴拙古奥,所以即使不是出土的古玉,而只是传世玉,也越趣横生。

这主要是现代人和古人的生活方式有别。以前的人清闲些,比较优游自在,时间与心境比较宽裕没有现代人生活那么紧张。现今刻玉的人大多数为了钱,要讲效率虽玉多艺熟者亦会流于玉匠化而非心胸意念流溢、在造型与刀法方面独创,更一味只知模古仿旧,了无创意。

仿古春水玉饰—元

 

仿古龙纽玉押—元

 

玉佛—宋

 

螭龙牌—元

 

玉牌—

 

玉嵌片—宋

 

玉佩—宋

 

玉童子饰件—宋

 

扳指—

 

莲蓬挂件—

 

蟠螭纹玉镯—

 

荔枝纹玉佩—

 

九龙花卉摆件—

 

双螭片—

 

钩云纹玉方洗—宋

 

玉麻姑献寿坠—宋

 

玉飞天—辽

 

灵芝仙人纹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