麸炒白术:古玉雜記之砣具現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47:20
古玉雜記之砣具現象 (2010-10-04 00:45:57)转载 标签:

文化

分类: 古玉雜記

A與B是砣一刀的弧度.當我們把這一刀分成A與B各一邊.那各位會發現A與B兩個長得一模一樣.就是砣具現象.各位如果仔細看明清的陰線.會發現波浪狀的陰線每一刀.都和我所畫的AB弧度是一樣的.

C與D是指用手刻的陰線.也是會刻凹.但這種凹是與因運轉砣具的凹.是不一樣的.所以當我們把這一刀分成C與D各一邊.那各位會發現C與D兩個長得不一樣.因為是用手刻才會凹凸不平.

很多書籍寫戰漢的陰線有凹認為就是砣工..但在我看來.確是手刻工..利用我所畫的圖AB與CD的解說.請有心學習的人..慢慢的比較.自然會有答案..

如圖不管是钩砣片也好.圓砣片也好.長砣片也好.+字形砣片也好.......只要是砣片一經轉動.所刻出的陰線底部肯定是非常漂亮的弧度.如圖箭頭指的弧度.或說都是一模一樣的弧度.只是我畫得很丑.因為砣片的運轉.是在砣片的中心點.也就是軸心.轉動後會形成圓.這圓用在砣玉.那玉的陰線就自然也會成很漂亮的凹弧度.這就是砣具所形成的自然現象.這圖只是用來解釋砣出來的弧度..不是代表古人都有使用过這一些工具..

 

 

 

手刻工的刻法.不是象雕刻.一刻就一凹...而是不斷的磨所成凹.弧度的形成是不斷的刻磨.

 

很多人認為漢以上是手拿砣片刻工.那也是錯誤的..這樣說好了..光亮的佛珠或朝珠.兩顆對磨.那是很難磨出凹痕的..但如果把其中一顆敲破..利用尖銳的部位用力去刻佛珠或朝珠.是可以輕易劃出陰線的.原因是尖銳的關係..各位想想..如果身處高古時期..您要如何完成玉雕的作品呢?沒電.沒工具.什麼都沒有..如何完成玉雕的作品呢?想想..高古時期以前所使用的正是敲破石頭.玉石..利用尖銳的部位用力去刻.當我們把石頭.玉石敲破後.那尖銳的部位包含被敲破的面.都像是鋸齒一樣很鋒利.也就是說利用6或7度以上的玉石去刻磨文化時期3或4度的玉石.就像吃飯一樣簡單..

 

'"刻"與*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漢以上之所以用手刻細小的陰線.推測有可能是兩種情形.1砣的用具還不牢固.開片可以.細小陰線無法固定著力點.2砣片的來源.或說細小砣片的來源.制作有難題...這兩點在唐以後.正確的要說宋以後開始.已然不是問題了..至於為什麼唐以後.請自己看書找答案.因為書和我有愁.會頭大啦......寧可說我自己在下不懂玉..





陰刻線的判斷有幾個重點.1陰刻平行線是否垂直的尖角.如果有弧度或鋸齒狀就是疑點.2底部是砣工或是手工.**手工彎角處會有撞擊點會產生崩角.所以高古也會有2次工修平.但有的是一次工**.因為代表宋代以後或唐代以前.3陰刻線內壁是否平順.因為砣工會比較平.手工有時會有多一條以上有落差的線痕.4陰刻線內有無解玉砂.或說橘子皮現象..其實解玉砂和橘子皮對我來說都長得一樣.真要區分的話.就是橘子皮比解玉砂還要有包漿的厚實感.5u型和v型的分別.因為這是.不同的年代會用不同的工具而成形...也有同年代u型和v型在同一件玉器上.宋代以後比較常見.如果各位仔細觀察自己手上的老玉器.有一些會有發現....玉器的完工.是先成形後刻陰線.而要成形所用的工具是比較大件.比較尖也比較快速.所以會留下v型陰刻線.....

 

陰刻線的判斷還有其他的重點.要看實物.是否生坑.白化.有無出土後被人清理過.漂過.破壞過.....等等......因為這一些都有可能使得尖角不尖形成圓角..尖角磕碰形成類似鋸齒狀..這也是我要常說的學習越多的判斷方法越能正確的判斷真假.這才叫綜合的判斷..尤其是現在市面上的仿古已有很多能仿的非常像的尖陰線.所以要靠古代下刀的過程.位子.古樸的神韻.老皮殼.老玉質..來綜合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