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62:谈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10:06
             谈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
 内容摘要 :伴随着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进行,倡导教育者创新教学方法,声乐教学方法的创新给声乐教育者和学习者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丰富了声乐教学体系,提高了声乐学习的质量。“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敲且科学有效的声乐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器官 数字 声乐教学法
  
  在声乐艺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从事声乐教育事业的教育者都在极力地寻求更好的声乐教学方法和方式,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声乐艺术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如器乐演奏、舞蹈、作曲等。声乐演唱是以人体为乐器来歌唱表现的艺术形式,其教学始终围绕着声音来进行,声音是无形的、转瞬即逝的。由于歌唱器官内部在歌唱运动中有限的可视性和不可视性,歌唱动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失误率较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演唱的途径往往是通过教师示范歌唱,学生听觉分析,模仿练习,寻找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最终获得具有艺术性的各种歌唱技能;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是盲目机械的,从而多了一种当局者迷的感受,甚至许多声乐学者学习到高级阶段,仍然还处于含糊状态。所以要做到使学习者都能够清楚、准确、充满理解地进行声乐学习,实是一件不易之事。鉴于歌唱学习训练的特殊性,如何依据声乐教学的一般规律,进行针对性教学,成为获得发声技能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声乐演唱和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声乐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反复的实践,总结出了一种适应性最广、针对性较强并且科学有效的新型声乐教学方法: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
  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弥补了传统“三种教法”(模仿式、教材式、器官式)的不足之处,以生理器官为依据,借鉴西洋声乐艺术教学的先进经验,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通过一系列独有的发声训练,让学生彻底抛弃了声乐学习的懵懂状态,进入一种理性的思维状态,充分利用自己的发声器官,从一种盲目的发声学习状态自然过渡到一种科学正确的发声状态中去,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最终塑造出各种饱满、优美、动听的声音。这种新型的声乐教学法,极大地丰富了声乐理论的内容,是声乐教学的一次改革。在各种教学方法大量涌现的今天,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以其科学、系统的教学特点,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目前,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使得一些高等院校的声乐专业学生、专业声乐学习者以及声乐爱好者等群体都受益匪浅。那么到底什么是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呢?
  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是在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的前提下,采用器官教学与数字定位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器官数字定位图”课堂教学的同时,重点掌握四种获得歌唱技巧的技术要素——“如何准备”“如何做动作”“意念”“声音形象”,将理论知识与歌唱中要运用的技术技巧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演唱者在学习时获得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使歌唱中的动作更准确,因此降低了歌唱动作的失误率,并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较快地掌握声乐发声的技术技巧的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它是生物力学、声运学与控制学的综合体现。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数字定位性”。摆脱了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看不见,摸不到”的模糊感觉状态,更重要的是它将声乐学习过程“形象化”了,使整个发声过程变得清晰可见。通过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学生的声音潜质,使他们明确了声音的概念,树立了歌唱的信心,正确理解了科学发声的机理,体会到了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带来的便利。
  从宏观上说,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一是数字定位图内容(器官数字定位图)的理解。二是歌唱技巧四大要素的掌握。这两部分是相得益彰的关系。从微观上说,每一个“数字定点”中都蕴含着生理成分和技术成分的共同协调,这就存在着各种更细致的发声练习:深呼吸练习、开喉咙练习、哼鸣练习(大气力哼鸣、喉咙稳定的高音假声哼鸣、打开额窦口哼鸣、打开蝶窦口哼鸣等)、泛音(高泛音)等训练内容。只有将这些技术技巧熟练掌握,才能更加合理地运用发声器官,体现了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的理念。整个教学法是这种宏观和微观的统一。下面将从宏观的角度阐释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的理论原理。
  
  一、“器官数字定位图”的形成体现了数字定位的内涵和意义
  
  人的整体发声器官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声音表现音乐的奇妙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这件乐器表现音乐艺术,了解发声器官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是基础。人的发声器官大体由喉咙、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在这些腔体中还存在着鼻前腔、鼻上腔、鼻后腔(后咽壁)、额窦、额窦口、蝶窦、蝶窦口、硬腭、软腭等生理成分,这些生理成分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在没有系统的声乐理论学习的前提条件下,想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记住器官位置的同时又加入各种技术技巧是很困难的。器官数字定位图的发明,是将各种发声器官按照其相互的作用关系定位到几个关键的“点”上,使演唱者和学习者在发声时一目了然,及时准确地调动各种器官进行准备和动作,产生各种声音效果,调用的“点”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会各不相同。图示的应用,使视觉、听觉、动觉等共同合作,协调动作,潜移默化地将歌唱的发生机理和技术技巧糅合在一起,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声乐学习变得形象生动、看得见,摸得着。
  下文将结合“器官数字定位图”,来了解教学法中“数字定位”的内涵,它包括数字定点的解释和各定点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
  
  
  这张“器官数字定位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此教学法的“数字定位性”。每一个数字“定点”的解释如下:定点1:首先,用开口哼鸣练习,运用意念将生理器官“额窦”“人中”“声带”共同的动作通过深呼吸想象,在前胸做一个声音的支点,同时吸气在腰部形成一个气息的起点。因为,音高的不断增长,气压越来越大,气息的起点和声音的支点越来越深。例如:从小字一组的g开始哼,音高半音半音地向上升高,声音支点的位置就相应地向下;当我们哼到小字二组的f时,声音的支点就到了脚尖附近。脚尖就定点为1。
  定点2:由于音高半音半音地向上升高,气息的起点也相应向下,运用意念(意念是一种夸张的感觉,夸张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歌唱是打开紧张的过程),将“横膈膜”“深呼吸”定点于脚后跟处,完成了气息与器官的合作,保证呼吸的方法合理化、
科学化,很好地支持定点(1)的动作,形成了定点(2)。为了发声的整体化,又将“开喉”和“牙根”“声带状态”放入定点(2)。
  定点3:主要是哼鸣(额窦哼鸣)的效果。
  定点4:一共有两个具体的位置,其中之一是指脑后处的“后咽壁”(发生动作的后咽壁),另一个是共鸣反射的后咽壁(蝶窦共鸣)。
  定点5:生理成分是鼻尖,与定点(1)平行相距一米前后。
  定点6:在定点(5)的向上垂直处,平行于定点(3)(4)。
  各数字定点之间的关系是:定点(1)—(3)—(5)—(6)配合的过程体现的是形成“声柱”的过程。定点(1)—(3)—(2)—(4)配合的过程体现的是形成“气柱”的过程。(5)(6)两点的产生是(1)(3)立柱的哼鸣通过在(2)处深呼吸、张开横膈膜、打开喉咙完成的。(1)(3)(2)(4)是歌唱的动力;在“声柱”与“气柱”的共同配合下,使声音效果(4)(6)丰满而有弹性。
  
  二、对四种技术要素“如何准备”“如何动作”“意念”“声音形象”的简介
  
  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的每一个技术要素都要经过循序渐进的具体专门训练融入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种技术要素的训练都是结合“数字定点”进行的,每一种技术对于要产生的声音效果都是必要的支持,缺一不可。各个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准备”是运用“动作”的保证,“意念”贯穿于各种要素之中,“声音形象”是正确运用“准备”“动作”和“意念”的体现,他们之间互相依靠,相互作用,在掌握了具体“定点”的基础上,必须理解和运用得体的技术成分,也是此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每一种声音要素的训练又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技术训练方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声乐教学是以培养声乐人才为主的,一般学生学习声乐的时间并不很多(因为其他基础课占大部分时间),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发声原理与歌唱基本方法,通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运用此方法演唱,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演员,均要时常练习,它对提高演唱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它直接关系到声音的正确
发展,是正确歌唱的一个重要前提。俗话说“教无定法”,无论运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关键是能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使之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就证明所持观点和方法是正确可靠的。因而器官——数字定位式声乐教学法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
音乐出版社,1996年11月.
  [2]邹长海.声乐
艺术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0.
  [4]歌曲.1986年第5期,第44页.
  [5]卡卢索的发声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页.
  [6]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
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