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之诗平假名歌词:“他写了一信给我”——例谈背景入手教学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00:19

“他写了一信给我”——例谈背景入手教学法

 

两年前参加过一次全国性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位教师执教《背影》一文。全课的中心在品味“父亲”翻越月台的那几个动词上。老师努力地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动作的艰难,可是学生反应并不大。老师还做了所谓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父母亲对自己关爱的情景,学生起先沉默,在老师以自己父亲为他修车例子的带动下,总算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例子。通篇课文教学压根没有提到文章的末段。这么重要的与写作背景、文章中心和作者情感相关的段落就被忽视了,是多大的遗憾呀。

下课后,我单独跟执教老师做了交流。我问他为什么最后一段一丁点儿都不涉及。在我看来,没有这一段,所有的解读和教学都是架空的。他说,为了这节课,当地的大大小小的教研员们多次听课,多次指导,最终定下来这么上了。是啊,指导的人太多了,听谁的呢?从交流中,也听得出来,这位老师对《背影》这一课的解读不够深入,也许每次试讲关注的都是课堂教学中外显的教学形式了吧。没有深度解读为前提的设计和课堂怎么可能精彩呢?

《背影》这一课的教学,我非常重视末段。尤其是“父亲”的那封来信,每次读来,都几欲泪下。如果没有这封信,也许就不会有《背影》。

“我身体平安。”告诉儿子,身体无恙,尽管放心。

“唯膀子疼痛厉害。”“唯”意在身体的别处都好,只有这一处不好,不要太担心。“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下一句说“举箸提笔诸多不便”,连拿筷子、提笔写字这样的几乎不费力气的小事情都很不便了,可见这不是一般的“疼痛”,已经很严重了。这样的严重带给父亲的是这样一声沉重的叹息: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什么样的感觉啊!如果对生活还心生向往,哪会发出这样的悲叹。是啊,“老境如此颓唐”,这对一个年轻时“做过许多大事”的人来说,是多让人伤感的事啊。想起父亲这一辈子的辉煌和败落,想起曾经对父亲的不理解,想到这一句“大去之期不远矣”,所有与父亲有关的镜头全都纷涌到眼前;而内心深处真正地开始理解父亲的那一次,即月台买橘送别的那一幕又该是最最凝重的一幕了。收到父亲的信,又一次流泪,又一次再现背影,是那样的真切和伤感。于是,有了回忆,有了《背影》。

教学中不妨就从“他写了一信给我”这个现成的背景入手,增强“背影”的分量。

文章的最后一段从时间上来说,从内容上来说,从情感上来说,都与前文不同。没有了这一段,就纯粹是回忆那次送别了。有了这一段,我们才更加体会到背影的力度、《背影》的深度。既是文本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重要的写作背景,不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它的价值,实在对不起这篇经典之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