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列车大冒险完整版:陪余光中先生抒乡愁——例谈情境感悟教学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6:26:07

余光中先生抒乡愁——例谈情境感悟教学法

 

《乡愁》,这么一篇传颂两岸、闻名遐迩的现代诗,它的文字朴素,结构简明,情感真挚,量词选用独特,时间由远而近,意象由小而大,这些特点都很鲜明,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把握,就是诗中的个人思乡到国家统一的情感脉络学生理解起来也不难。那么教学内容如何确定,究竟教授给学生什么,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呢?备课时,这些问题颇让我费脑筋。如何设计好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去呢?上一届学生学习这一课,用的是品读法。学生们发言积极,品读深刻,课堂情景还历历在目。这一批孩子会创造出怎样的一个课堂呢?课前对课堂将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虽然没有多大的把握,但内心深处对课堂却是充满期待的。

无论怎样的课文,教学首先要“得体”,即教学要贴紧文体特点来展开。一切的文本都是为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培养服务的,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出文本的价值,从“得体”的角度切入教学,那一定会是好课了。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最柔软的地方。乡愁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它会引起心灵的共鸣。这种共鸣,会回荡绵长,令人唏嘘。

诗歌的美,美在意境和情感。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意境,再现意境,或许才会离作者近一些,才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才会在诗中读到我们自己。阅读好作品,就是在和另一个灵魂对话,确切地说,是在和自己对话。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象,我们随着作者的诗句,而走进他的生活。此刻,我们就是作者,作者是在代我们抒情。会是怎样的一个背景,怎样的一点细节,怎样的一种心理,怎样的一段情感呢?我跟孩子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地去走近,一定能走到诗歌的情境里去,走进诗人内心深处去,最终走到我们自己的灵魂深处。

第一段学习,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外地求学,收到了来自故乡母亲的信。在怎样的情境下收信,写信,寄信呢?“请用描述性的语言写下那时那刻的事、景、情,然后与大家交流。”我跟孩子们说。有了前面的想象作铺垫,学生很容易地进入了情境。有的重点写读信细节,有的则主要写寄信和盼信,仿佛他们此刻就是远离故乡在外地求学的少年。下面是学生抒写的诗歌情境片段。

http://liuyongmei.blog.zhyww.cn/archives/2010/2010119131026.html(陪余光中先生一起写信)

http://liuyongmei.blog.zhyww.cn/archives/2010/201012075024.html(陪余光中先生一起想她)

http://liuyongmei.blog.zhyww.cn/archives/2010/20101211120.html(陪余光中先生一起扫墓)

http://liuyongmei.blog.zhyww.cn/archives/2010/201012292937.html(陪余光中先生一起望海)

在孩子们的笔下,诗歌每一段的情境都被再现得那般贴切,那般真实。孩子们的语言是火热的,又是冷峻的;是灵动的,又是理性的。他们在解读诗歌,他们的解读语言本身就是诗歌,这一点谁能否认呢?

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除了要“得体”,即符合文章的文体特点要求,还要做到“得法”,即选用合适的语文教学方法去实施教学。此节课中的“陪余光中先生一起抒乡愁”,这样的与诗人一起抒怀的活动,就是情境感悟法,就是以写作带动阅读、带动欣赏,是借着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形式,来深层次地把理解作品、理解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