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全景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尝试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53:36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尝试篇

 

这几天读了很多“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一主题的理论,有很多不太懂,但读得多了,渐渐感觉到面前铺展开来的是真正地课改。早就听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还围绕这些主题写过一些论文,也听说过“以学定教”这四个字,但一直未能真正潜下心来去解读她,直至今日才发现,那时只是对这些理念、方式的一种字面理解,现在才刚刚揭开她的面纱。

“先学后教”从两个方面去解读:

一、先学

“先学”是指学生的先学,余文森教授认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协同教育认为:先学后教已成共识的前提下,在课堂活动之前,学生独立(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搜集资料,发现提出问题带到课堂进一步学习,这谓之“备学”。

上学期我也有过“先学后教”的念头,尝试了一两次,由于种种困难终是没能坚持下来,这一学期受到绿水和冰冰的熏陶,在协同老师的指导下,我正式尝试“先学后教”,开始实施,很难,很累,坚持了两个星期后,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1、备学的设计。

    设计备学,要求教师提前解读教材,站在一单元,一学期的宏观的角度去审视一课时的备学,起先我紧紧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和需要提前准备的内容设计,整个设计散发着浓浓地练习的味道,学习了绿水的备学后,知道了“有营养的知识要放在好看的瓶子里”,设计要注意两点:一是不仅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还要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二是设计的形式要多样,要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备学的愿望。

2、备学的指导。

开始,只有两三个学生知道怎么去阅读教材,怎么去思考老师提供的思考性题目,大部分学生想去完成,但不知道从何下手,小部分学生不做。针对这些情况,我首先从思想上引导他们重视课前的备学,对课前认真备学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归因于他们的课前备学,并大加鼓励和赞扬,还给了一定的物质刺激。其次利用晨会时间,让“先跑起来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备学过程。除了上面的两点,最重要的是老师的示范,“磨刀不误砍柴功”,我花了一些时间,带着学生边阅读教材边思考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包括教材上的插图、旁注、问题,如何一一思考,再写下阅读心得。备学的认真与否,直接影响了课堂上能不能积极参与。两个星期后,发现会阅读的学生多了些,但是还有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尤其是阅读课本后的质疑,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习惯听老师提问,不会主动思考,所以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指导备学,任重道远!

3、备学的检查。

    备学除了让学生先学,先思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备学情况,了解学情,调整课堂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优质,更高效!所以备学的检查显得尤其重要,每天在上课之前,都要把备学收上来仔细批阅,学生看到你的批阅,会更激起他们用心备学的愿望。现实情况是上课之前来不及批阅,所以我很多时候来不及写评语,只简单写个日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何缩小,期待实践!

备学难操作,但是确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引发他们深入地思考,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如我在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课时,布置了一道预习题:写出积是2400的乘法题,看谁想得多,再把你写的算式分分类,说说你分类的理由。我班有一个孩子写了18道算式,而且详细分了类,写出了分类的理由。老师的肯定和同伴的羡慕,点燃了她进一步思考的愿望,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后教

“后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伴之间的互学互教;一是师生之间的互学互教。

同伴之间的互学互教,指的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以“生教生”的形式展开。我在巡视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时,发现小组讨论费时,效率低,导致课堂上的任务几乎都不能及时完成,分析原因:学生没有带着思考备学,用心思考后的交流才能把一种想法变成两种甚至三种,这样的交流才真正有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会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去交流,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怕出错了老师责骂,同伴嘲笑。

合作学习的指导很重要,冰冰教我:一般4人一组,根据课堂表现和检测反馈的情况确定每组的1、2、3、4号,这个号儿可以随时调整,从4人中选一个作组长,课前要专门培训小组长,如何带领组员积极参与交流。小组长要学会控制,多给3、4号提供发言、操作的机会,交流时,小组长要负责教会所有的组员,组间可以互相质疑、挑战。蓝天说:可以由老师组织一个小组,示范小组长,带领组员讨论交流,并把这个过程拍成录像,让学生观摩学习。只有小组合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发挥“生教生”的作用,才能对下一个环节“教师的教”起到指导作用。

师生之间的互学互教,指的是全班交流小组合作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和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学生由于年龄、知识经验、阅历的不同,理解问题的水平也有所不同,获得的知识往往是感性的、模糊的、不系统的,这时就要靠教师加以提炼。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课前的预习作业的情况,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好每个问题的应对方案:如何点拨?如何追问?如何拓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牵着学生走路,还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溶入知识的教学中,要深知“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一环节,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拓展,还要引导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反思,既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层挖掘的程度和对学生疑惑的巧妙点拨的水平,更彰显了教师的智慧。

“先学后教”是真正地以学生为本,如果使用得恰到好处,确实对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先学后教”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教师不可能预先设定好学生的问题,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都很高,但正是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才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才有智慧的生成,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一定会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坚持课堂实践的反思,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课堂而努力!实验之路,刚开始,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