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猎人幻化弓: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 10- 【税务资料】 - 资源共享 - 税博客论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5:32

第十章结构化面试演练

 


结构化面试是目前各类面试考试中用得最为广泛的面试形式。它是按照时先制定的标准化程序,通过考官提问(包括追问),应试者回答的方式来考察应试者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主要考察应试者的自我认知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言语表述能力、仪表气质等。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和仪表气质均不单独设题,考官以应试者回答问题的实际表现为依据,结合面试交谈的过程和观察,予以评分。专业能力主要考察应试者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等结构化面试吸收了标准化测验的优点,又融合了传统的经验型面试的优点,其测验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从题型看,结构化面试主要采用背景性、情境性、行为性、智能性、知识性等题型,每一个试题都有具体的对应的测评要素。

第一节
背景性试题演练

 

 

背景性试题是指在应试者入场,考官做指导性阐述之后,提出一些有关应试者背景的问题,通过应试者自我介绍、自我表现、自我展示的方式,让考官了解应试者的基本情况,考察应试者的竟动机与拟任岗位的匹配性及自我认知能力。在结构化面试中,大都有一道背景性试题。例如:
    1、请简要介绍一下你的简历和目前工作情况。
    2、请简要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并谈谈你的兴趣和爱好。
    3、请你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情况。
    4、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
    5、请介绍一下你目前所在岗位的工作情况及其表现?
……
背景性试题都于面试的最初阶段提出,它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缓和应试者的情绪,开创考官与应试者之间融洽交流的气氛。这类问题的作用主要是使应试者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同时使考官能了解每一应试者的真实水平,以求公平。另外,通过对应试者背景的询问可以掌握一些简历以外的信息,为下一步的考核提供思路。
对于背景性试题,应试者应当如何作答呢?首先,应试者应该明确背景性试题一般都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家庭等密切相关。其次,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事前已知道面试的形式为结构化面试,应试者就应该明白大都有一道背景性试题。即使不知道采取何种面试形式,但也应该做好回答此类题的准备,因为前面已提到结构化面试是目前采用最多的面试形式。再次,应试者在回答背景性试题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切记夸夸其谈,自我吹嘘。否则,会给考官留下不诚实的印象。当然,也不能过分谦虚,该说的不说,该讲的不讲,失去考官全面了解自己和自我表现的良好机会。因此,在回答背景性试题时,关键是把握好度。最后,要注意自己的精神面貌,把握好语调、语速,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节
情境性试题演练

 

 

情境性试题在结构化面试中应用广泛。它主要是通过假设一定的工作、生活或事件场景,让应试者置身于该场景中,借以考察应试者的反应以及是否具备拟任职位所需的能力。这类问题的假设是:应试者说会做什么,与他在类似的情境中将会做什么是有联系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行的一致性。应试者置身于设定的场景,说应该怎么做,以后在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境,他多半也会这么做。作为考试题,也就考出了应试者处理该类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情境性试题主要是用于考察应试者的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情绪稳定性等方面的能力和个性特征。
在回答情境性试题时,应试者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听清题意,注意揣摩出题者的真实用意。这样才能使自己答题时思维的指向不致发生偏差。其次,应快速进入角色,将自己置身于题目设定的场景中,站在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在思考回答问题又要高于角色,千万不能认为这是考官和领导的有意安排,将来考上了就在这个岗位,否则,会束缚你的思维。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假如这次考试后,组织上虽然选拔了你,最后却安排你到本省最艰苦的某县地税局担任副局长,你会怎么对待组织上的安排?”思考和回答该题时,应试者就不能认为,这是不是领导的有意试探,如果自己回答不怕吃苦,愿意到艰苦的地方锻炼,服从组织安排……事后,就把自己安排在这个地方,从而产生思想顾忌,影响问题的回答。

实例1:某地国税局由于税源不丰裕,收入任务完成有困难,未将调整增值税起征点的政策向纳税人做宣传,也没有具体落实。突然有一天,纳税人拿着报纸上刊登的相关消息集体上门质询。如果由你负责办理此事,应该怎么办?
追问一:什么是起征点?它与免征额有何区别?
追问二: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后,你所在地的增值税起征点是多少?
追问三: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增值税的起征点?
答题思路与分析:
此题是一道小型综合题。它既考了应试者的综合能力,即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又通过追问考了应试者的专业能力,即税收专业知识。
应试者要圆满地回答该题,首先必须具备税收专业知识,掌握税收政策及其背景,否则,对于考官的追问就无从回答。
考题中的追问按回答顺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在回答完主题后,再追问并回答;二是先回答追问,再回答主题。就本题而言,考官一般要要求先回答追问的问题。如果涉及税收专业知识的一般性问题,作为税务系统的在职应试者回答不了,将会给考官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即使作为社会考生,参选税收工作领导岗位,对一般的税收知识都不了解,也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本题看似简单,分量重,不可掉以轻心。
又如何回答主题呢?首先,要明确题型。一看题,知道是一道情景性试题,应试者应当理解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放到情境中去,然后提出比较全面的行为对策。第二,应当明确考官的意图,无非是要考察应试者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成功了一半。第三,一看是要你处理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应该立刻联想到,对于这样的问题能解决的,应立马拍板;不能一时解决的,应做好说服教育工作。最后,应该注意,该题设定的情境是税务机关没有按规定执行国家税收政策,责任在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以求得纳税人的谅解,挽回负面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主题所提出的问题:
(1)公开向纳税人承认工作上的失误并道歉,取得纳税人的谅解;
(2)立即纠正错误,尽快将政策贯彻执行;
(3)承诺以后决不会再发生类似事情,以挽回影响,重树形象。这样回答,纳税人感到满意,税务机关也挽回了面子,问题也就比较圆满地解决了。也就证明了应试者具备了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较高的决策能力。

实例2:你竞争处级领导干部上岗后,组织上安排你到经济欠发达的市任国税局(地税局)局长。到任后,你发现这里不仅经济落后,税源少,任务完成难,而且职工收入低,待遇差,怨气大,工作积极性不高,纪律松弛。自己工作也不顺利,同事关系很紧张。面对此情况,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现状?
答题思路与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应试者的协调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通过仔细审题,应试者应该意识到,考官是在有意出难题,要自己拿出解决难题的方案。要解决难题,首先必须明确有哪些难题。通过题目不难找到:任务完成难,职工收入低、待遇差、怨气大,工作积极性不高,纪律松弛,同事关系很紧张。其次,应针对不同难题,拿出解决办法。
税收任务完不成,是由于当地经济落后,税源少造成的,短时间内也很难有大的改变,但税务部门也不是无所作为,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堵塞漏洞,优化服务,培植税源等措施增加税收收入。职工收入低、待遇差、怨气大,怎么办?无非是关心、爱护职工,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工作积极性不高,纪律松弛怎样办?一是领导带头勤奋工作;二是严明纪律,奖勤罚懒。同事关系很紧张,就应该加强沟通,增进友谊,增强互信。
以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日常工作经常在使用,只要平时留意、善于总结,回答这样的考试题应该不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该题的参考答案归纳如下:
(1)加强税源监控和管理,堵塞税收漏洞,增收节支;优化服务,培植税源等措施,逐步增加税收收入。
(2)自己以身作则,勤奋工作,起好表率作用,带动其他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从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和爱护职工,切实维护职工利益。
(4)组织安排一些集体活动,增强职工的彼此了解,增进友谊,团结同志。
(5)严肃工作纪律,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分明,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实例3:你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市局组织的科级干部竞争上岗考试,市局委派你到某县国税局任局长。该县国税局职工知道你要到该局担任局长后,议论纷纷,认为你才二十九岁,太年轻,参加工作才十一、二年,经验不丰富,对你能否胜任一把手的工作充满怀疑。请问,到任后你如何消除职工的疑虑,迅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答题思路与分析:
本题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应试者的人际交往的意识与协调沟通能力。
现在干部交流越来越平凡,一个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到一个新的地方任职,首要的任务是要尽快树立自己的威信,否则,很难快速打开工作局面。联系本题,作为县国税局一把手,只有二十九岁,参加工作才十一、二年,给职工的印象当然是年轻、经验不丰富,职工怀疑其能力也在情理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消除职工疑虑的最好方法,就是迅速树立起自己在广大职工中的威信。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找到了,下一步怎么办呢?应该从哪些方面树立威信呢?
要树立威信,肯定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工作上以身作则,带头苦干,严守纪律;生活上朴实勤俭,勤政廉政;遇事发扬民主,凡是与群众商量;关心爱护职工,维护职工利益。这些都是作为领导者应该做到的,也只有做到了这些,领导者在群众中才有威信和威望。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将此题参考答案归纳如下:
(1)以身作则,模范遵守规章制度。凡是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凡是要求干部职工不得做的事情,自己绝不做。为群众树立好榜样,使群众觉得自己在行为上像个领导干部的样子。
(2)凡事同群众商量,充分发扬民主。不独断专横,凡事都与干部职工商量,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作决策。
(3)严于律己,坚持廉政。俗话说“廉生威”,勤政廉洁是树立领导威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将自己置于全局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自省、自警、自励,做个廉政的好干部。
(4)关心爱护职工,维护职工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

实例4:在工作上,正职和副职应相互配合,形成默契。处理问题、作出决定时最好意见一致。但是,也不排除有的时候意见不一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副职,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答题思路与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应试者的合作意识和协调沟通能力。
对此题,可能有的应试者想得很简单,特别是首次竞争领导岗位的应试者,由于缺乏当领导的经历,很容易犯错误。简单地认为下级服从上级,副职服从正职,正职怎么说就怎么做,即使自己有不同想法和看法,也不反对,一切照办,反正,错了有正职在前面顶着。这么想,你只看到了问题的一点。下级服从上级,副职服从正职,这是行政管理的要求,确实应该这样做。可是,作为副职,不仅要尊重和服从正职,维护正职的权威,同时,作为正职的参谋和助手,应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遇事多思考,多给正职出点子,想办法,多提合理化建议。再者,我们实行的是集体领导制度,作为副职,无论是哪个级别的副职,大小还是班子成员,就应该参与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要善于和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遇到意见不一致时,要本着对单位负责、对同志负责的精神,主动与正职沟通,交换意见。不能说做错了,有正职顶着,与己无关,这是没有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的体现。当正职的意见违背原则时,还应该本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的态度,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对,必要时向上级领导反映。这才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副职。另外,对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要反复研究和推敲,如果发现自己错了,应主动认错,全力支持正职的意见。
因此,回答问题时决不能简单草率,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考虑周全,既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也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既要站在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想问题,更要站在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回答问题才客观、全面、正确。
基于上述分析,将参考答案归纳如下:
(1)要尊重正职,维护其权威,服从其领导;
(2)要全面仔细地分析自己意见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如果发现自己错了,应主动认错,支持正职的意见;
(3)原则上应尊重和服从正职的意见;同时寻找适当机会,与正职交换意见,进一步阐明自己的看法,真正起到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4)如果认为自己的办法是最好的,而正职又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时,应按正职的要求认真落实,切实做到政令畅通;
(5)如果正职的意见违背原则,应坚决反对;如果正职坚持不改,应依照组织原则向上级领导反映。

实例5: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为内容的税收征管新模式,强调要加强税源管理。从你的意愿看,你想竞争税源管理科科长,那么,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和办法。
答题思路与分析:
本题是要测试应试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税收业务技能。
本题看似好回答,但如果不会运用答题技巧,答案很可能就是干巴巴的几条理论,没有血肉。例如:我认为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和办法有如下几点:(1)加强税源分类管理,实施全方位监控;(2)加强户籍管理,夯实征管基础;(3)加强发票控管,实施以票控税;(4)建立纳税评估体系,增强管理的针对性……这样回答,虽然也谈了措施和办法,但抽象、空洞,理论化太强,得分不会很高。
要想得高分,回答此类题应讲求策略,运用虚实兼顾的技巧。回答时,最好分为三步。首先应该谈谈加强税源管理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其次,应谈谈当地税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联系本地税源实际,谈谈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和办法。第一点加强税源管理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是务虚;第二点,当地税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联系本地税源实际,谈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和办法,是务实。体现出应试者不仅有理论功底,而且,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娴熟的税收业务知识。
回答问题时,要善于运用虚实兼顾的办法,切忌就理论而理论。

第三节
行为性试题演练

 


行为性试题是根据应试者的工作、生活经历来设置试题。考官通过询问应试者过去于某种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即做了些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结果,借以考察其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例如,你是否经常指导下属的工作?请举例谈谈你是如何指导他们的谈谈你以往工作中最有压力的一、两件事,并说说是如何克服的;请你举一个你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说明你对困难或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等。行为性试题是基于这样的假定:应试者过去怎么做,将来也会怎么做。因为,人都有一定思维定式和行为定势,只要不刻意改变,人都会循规蹈矩为人处事。因此,考官通过考察应试者以往处理某件事情的所作所为,可以推测今后他处理类似问题的能力。
行为性试题由于是问应试者过去的问题,大多都无法核实,因此,不免有些应试者可能胡编乱造,或做一些言过其实的回答,所以考官需要对回答的某些细节进行追问。追问一般涉及当时的情境、任务、行动措施、行为结果这四个方面。追问的目的一方面是使考官更清楚地了解应试者当时处理该问题的情况,判定其为人处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发现说谎者。因为胡编乱造的东西往往都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考官一追问,就露了马脚。这也从侧面为我们揭示了回答行为性试题的奥妙,千万不能以为考官不知道自己以前的事,自作聪明,胡编乱造,哄骗考官,一定要实事求是。
回答行为性试题时,除了不能说谎外,还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注意所讲述事例的行为性。也就是说,一定要清楚具体地描述自己当时是怎么做的,采取了那些行动和措施,结果怎样。决不能大谈阔论自己的想法或书本理论。因为,想法只是一种主观看法,并不能说明应试者曾经有过该行为,也不能推测应试者是否有这方面的能力。知道书本理论,也不能说明应试者是否具有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回答“我认为作为税源科科长,应当……”,或“要搞好税源管理,我会……”等,就不是行为事例,而是一些想法或书本理论。二是注意所讲述行为事例的完整性。完整的行为事例应包含四个要素,即情境、任务、行动、结果。情境,是事例发生的背景、环境;任务,是在一定情境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动,是为达到该目标所采取的具体行动;结果,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结果。具备了4个要素的就是一个完整的行为事例。例如,一位应试者在面试时这样回答:“我是查办A公司偷税案的成员之一。在调查收集该公司的账外经营证据,公司负责人态度恶劣,及不配合。但最后我们还是达到了目的,该公司交出了部分涉税资料。” 这个事例是行为事例,但该行为事例是不完整的。该事例有完整的“情境”(态度恶劣,及不配合)和“任务”(调查收集该公司的账外经营证据)。但是该事例中没有“行动”,即“我们通过做什么才达到了目的”。而且,事例中的“结果”部分也不具体,即“该公司交出了部分涉税资料”的描述不清晰。这些“涉税资料”对于证明该公司偷税有无作用,作用多大,不得而知。
行为性试题面试过程中,考官会不断追问,特别是应试者回答问题含糊不具体时,考官更会穷追不舍,抓住不放。应试者一定要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

实例1:从你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你曾经在某省地税局稽查局检查科担任科长三年多。在你任职期间查处过许多税收违法案件。请谈谈你负责查处过的最成功的一件案件。(提示:为了保密可以不说当事人的真实名称或姓名)
追问一:该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追问二:办理该案,难点在哪里?
追问三:在办理该案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说情者?遇到了,你是怎么处理的?
追问:该案的成功之处何在?
答题思路与分析:
此题主要考察应试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回答此问题,应试者应当首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该案案情向考官作一交代,让考官对案件情况有所了解。然后,再较详细地谈谈案件的查处过程,但不能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即重大证据的发现调取,突发事件的处理等。
对于追问,一般问什么答什么,只要条理清楚,言之有理即可。但此题追问三之下,考官还可以进一步追问,如某局领导找到你说情,怎么办?或某亲戚找到你说情,怎么办?等。针对不同的说情人,处理方式是有差别的。考官的目的是要考察应试者在不同情况下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处理说情者,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要把握分寸,既不能一概否定,拒之门外,损害同志关系和亲属关系,又不能放弃原则,办人情案。正确的做法是,告诉说情者,原则问题不能违背,必须要坚持。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如果有免于处罚、减轻从轻处罚的情形,依法办理。同时,应对说情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说情者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工作。这样一来,不仅问题得到了解决,又不伤和气,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和交往。
在回答成功之处何在时,评价一定要客观、实在,切忌唱高调,故弄玄虚。在分析成功的因素时,既要看到自己的作用,更要领导决策的正确和其他同事的贡献,不能把成功都归功于自己。
最后,应试者还应该谈一谈本案的成功查处,对自己、对工作有何启示,自己有何感想。这样回答才全面具体,给人以感悟。通过你的回答,不仅向考官展现了一个精彩案例,而且,体现出了你办案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你的自信。一定会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获得比较高的分。

实例2:小王很有开拓创新能力,从内勤管理岗调整到个体税收管理才三个月就很快适应了新工作,并使本单位个体税收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个体税收收入比以前有较大提高。但他却和长期在此岗位工作的另一位管理员小刘产生了矛盾,而且有激化趋势。小刘的业务也相当娴熟。类似小王和小刘的矛盾,在平常的工作中也不少见。请问,在以往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你是处理的?
追问一:请介绍一下你当时遇到的情况?
追问二:你做了哪些工作?
追问三:当事人对你的处理满意吗?
答题思路与分析:
本题主要测评应试者合理调剂资源,有效地协调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控制群体活动的能力。
本题的题意很明显,就是要要求你解决职工之间的矛盾。要解决矛盾,首先要知道小王和小刘发生矛盾的原因,只有找到和找准了原因,才可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和措施。职工之间产生矛盾,具体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从大的方面讲无非有两大原因,一是因公产生的矛盾,二是因私产生的矛盾。
找到了产生矛盾的原因,应该怎样解决呢?在税收工作中,职工之间因公产生的矛盾还是时有发生。比如,因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合、对问题的理解和处事方法不同等,都可能引起矛盾的产生。解决这种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工作关系,让每一个职工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优良工作秩序,以减少或避免矛盾的发生。
因私产生的矛盾更为复杂,具体原因更多。比如,职工之间可能是因为子女之事闹矛盾,也可能是因为一方受到另一方的言语伤害而闹矛盾,等等。解决因私产生的矛盾,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疏导,摆事实,讲道理,让一方或双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化解矛盾,安心工作。
小王和小刘之间的矛盾也可能因为个人性格不同或其他不可调和的原因产生的,一时无法解决,为不影响工作,应该考虑调整工作岗位,避免因抬头不见低头见而产生过多矛盾。这就是所谓的冷处理法。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将本题参考答案归纳如下:
(1)通过当事人或他人了解情况,确定矛盾的原因。
(2)如果是因公产生的矛盾,要检查职责职权的划分是否合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工作思路是否一致,鼓励二人为了共同的工作目标达成一致的工作见解,客观上形成开明、有序而又鼓励创造的环境。
(3)如果是因私产生的矛盾,要明确利益关系,尽可能满足各方合理的利益和前途等要求,化解可能引起二人矛盾的障碍。
(4)如果是性格或其他无法调和的因素,根据工作需要,选择最佳人选继续留在该岗位,并配备合适人员,并将另一位安排到更合适的岗位上。

实例3:国家税务总局转批了一件重大偷税嫌疑案,指定由你局负责查处。你曾在稽查局人局长多年,请谈谈在以往的工作中,接到类似案件你是怎样组织查处的?
答题思路与分析:
本题主要测评应试者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合理调剂资源的能力。
查处案件是稽查部门的职责。在平常工作中,查处的案件有大有小、有难有易,都有一套规则。即选案科确定要查处的案件,经分管领导审批,再交检查部门负责查处。而承办总局交办的案件,是不是接到后,就立即交给检查部门查处呢?这样肯定有些问题,至少你对该案没有足够重视。
那应该怎么办?首先,接到案件后,应组织召开局班子成员局长办公会议,通报总局批文件及案件情况,确定办案人员组成专案组、明确办案要求。其次,组织召开专案人员会议,通报总局批文件及案件情况,通报局长办公会议决定,宣布专案组成员名单、办案要求和办案纪律,特别要注意强调办案纪律,这是确保案件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再次,要检查落实案件检查计划,督促其实施。最后,要随时听取专案组工作汇报,并将情况及时向其他班子成员通报。此外,还要时刻注意保持与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才能显示出你的计划周密,组织得当,才能确保案件的顺利查处。
做了以上工作,成效如何。这也是必须回答的。

第四节
智能性试题演练

 

每一次蜕变都是一个艰难的旅程!
回复 引用

TOP

徐北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徐北 (徐北)当前离线

UID
帖子
4568 
精华
99 
积分
17822 
威望
80  
金钱
15695  
性别
男 
来自
江苏盐城 
在线时间
18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4 
最后登录
2010-7-25 

管理员

UID
帖子
4568 
精华
99 
积分
17822 
威望
80  
金钱
15695  
性别
男 
来自
江苏盐城 
在线时间
18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4 
最后登录
2010-7-25 

9# 发表于 2009-1-24 01:26 |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税博客论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高品味的网上税收志愿者团队! 智能性试题主要是通过应试者对所提问题的分析判断,借以考察应试者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智能性试题通常取材于一些较复杂的有争议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事关全局的问题,也可以是局部问题或行业性问题,具体内容可以视应试者情况而定。如应试者如何理解“上有所好,下必甚鄢”这句话。
在回答智能性试题时,首先要注意思维的缜密性。智能性试题一般没有确定的统一的答案,应试者回答问题时,关键是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切忌前后矛盾,更不能逻辑混乱。列举的材料要能证明自己的观点,不能离题万里;材料、观点和话题要一致,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观点、看法和理由依据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切忌观点混乱,含糊其辞,节外生枝,模棱两可,以偏概全,转移话题。其次,要讲究思维的发散性,拓宽思路,走出思维定式,破除思维的局限性和封闭性,善于从面试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引申和发掘,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由表及里地进行剖析。

实例1:《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颁布实施后,在广大税务干部中引起了不同反响。有人认为,该办法是“鼓励落后,打击创新;鼓励少做事甚至不做事。因为创新有风险,有可能犯错误;做的事情越多,犯错误的机会也就越多,被追究责任的可能性就越大”。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追问一:在税收执法中,你有过过错吗?
追问二:你所在单位是否有人被追究过?如果有,请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答题思路与分析:
回答此问题,应试者应明确过错责任制度是我们目前在行政机关推行的行之有效的一项行政管理措施。不是该不该要,而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如果应试者不明确这一点,就可能回答偏差,去大谈阔论过错责任制度好与坏,因为,现在有这方面的文章出现。从试题看,该问题的落脚点应该是对过错应当如何追究。
在税收工作中,发生过错的原因多种多样,是不是所有过错都应当追究责任呢?从哲学的观点看,显然不是,任何事情都应当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分析。创新确实要冒风险,对于创新中发生的错误,只要非故意而为,就应当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追究责任。对于多干事的人发生的过错,首先应该意识到,多干事只是增加犯错误的可能,并非一定犯错误。当然,对于多干事的人,在分配上应体现多劳多得,以鼓励人们多干事,干好事。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该题:
(1)实施过错责任追究有利于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
(2)创新有风险,有可能犯错误;做的事情越多,犯错误的机会也就越多,被追究责任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工作中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
(3)创新和犯错误,多干事和犯错误没有必然联系,只要自身素质高,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过错的发生;
(4)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作为领导和负责过错责任追究工作的同志,要谨慎对待,要实事求是地区分过错的原因,对于在创新中出现的失误,多干事的人出现的失误,应该用改革创新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

实例2:近年来,税收信息化取得了长足进展,因此,有人认为配了计算机就自然加强了管理,或者认为信息化手段不足就不能实施管理。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题思路与分析:
上述观点在一些税务干部,甚至领导干部中确实存在。回答此问题,首先应该判定该观点对还是错。稍加分析,就不难辨别。“配了计算机就自然加强了管理”,计算机是物,是没有思维、不能自行动作的死东西,哪怕配置再高,技术再先进,数量再多,摆放在那里,如果没有人去操作,它就如一堆废铁,一点作用也没有,反而浪费金钱,占用了空间。因此,说配了计算机就自然加强了管理”,肯定是不正确的,因为,它忽略了人在税收管理中的绝对作用,没有正确处理好人机关系。
另外一种观点“信息化手段不足就不能实施管理”,其实和配了计算机就自然加强了管理”的错误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忽略和抹杀人在税收中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它认为信息化手段不足,即没有计算机或计算机配置不高、数量不够,税收管理就无从谈起。追溯历史,我们知识计算机在税收工作中的应用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在此之前没有计算机,你不能说就没有进行税收管理,税收管理就做得一点都不好。显然,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是错误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应试者可这样回答该问题:
(1)要高度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同时要防止片面强调计算机而忽视人的管理作用,认为配了计算机就自然加强了管理,或者认为信息化手段不足就不能实施管理,从而不注重发挥税务干部的管理作用。
(2)信息技术是管理的手段,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人。要充分发挥税务干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机结合。
(3)要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做好信息采集、储存、清理和应用工作,这样才能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4)要从实际出发配置信息化手段,对业务流程中人工操作较为便捷有效的环节不一定都用计算机管理,避免简单地用信息化手段模拟现行业务,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管理要求明确以后,即使信息技术手段暂时跟不上,也必须及时运用人工方式开展工作,把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实例3:有人说税收管理员制度是税收专管员制度的翻版。对此你有何看法?
追问一:什么是税收专管员制度?它始于何时?
追问二:你当过税收专管员吗?说说你当时是怎样管理的?
追问三:什么是税收管理员制度?它始于何时?
追问四:你当过税收管理员吗?税收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题思路与分析:
本题的目的,是要考察应试者对不同时期出现的两种税收管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是否能分清其区别。搞清这个问题,对我们目前推行和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非常不要。一方面可以扫清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思想障碍,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和改进税收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人,甚至一些税务人员,对税收专管员和税收管理员认识不清,看法不一,认为两者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是换个招牌,改个名称,换来换去还是换汤不换药。
其实,这种看法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从两者税源管理的内容对比,不难看出收管理员和税收专管员制度有雷同之处。但是,把两者完全等同,认为只是换个招牌,改个名称,这就不对了。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税收专管员制度,适应了那个时代的要求,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合理的一面。以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颁布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为标志,宣告了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开始,税收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税收管理员制度是税收专管员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但毕竟时代不同了,管理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税收管理员制度与税收专管员制度还是有本质区别,并不只是换名称、翻版。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认识到两者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哪里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回答该问题:
(1)管理范围不同。税收专管员的管理范围涵盖了整个税收的全过程,即所谓“一人进厂,各税统管”,权力大,什么都管,管不了也管不好。而税收管理员主要负责信息采集、纳税辅导、税收宣传、纳税评估和税收监控,职责范围小了,定位更正确了,较好地解决了管理员责任心不强和疏远管理的问题。
(2)管理手段和管理质量不同。 税收专管员的工作主要靠手工完成,实行粗放式管理,效率较低,且管理质量难以保证,比较适合纳税户数少,税制简单,税收目标单一的情况。而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方式也由从前的粗放式的手工管理迈向主要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税收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税收管理员从大量重复性的人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使税源管理和精细化成为可能。
(3)要求不同。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对税收管理员的要求更高更严。税收专管员是只管户,不管事,很轻松。税收管理员既要管户,也要管事,特别是重在管事,管好事,因而,事情多,要求严,标准高。
(4)监督不同。在税收专管员制度下,因当时税收法制不健全,因而对税收专管员缺乏监督,造成权力滥用。而今,税收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税收专管员的行为均受制于法律,能有效防止权力滥用,使税收管理员不致重蹈税收专管员的覆辙。
(5)与纳税人的关系不同。税收专管员时期的税款征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强制执行的行政行为,税收任务以政府的政策和指令性计划的方式下达。税收管理员制度下的征收却是一种协作管理的行为。征纳双方都在法律的范围内履行自身的义务,合作促成税法的落实。因此,纳税人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纳税观念增强了,较好地排除了税务人员个人意志的干扰,重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税务机关的服务观念增强了,以服务促征管。在税收管理员制度下,纳税服务是税收管理员的重要职责。
回答到此,似乎就应该结束了。但要想得到更高的分。应试者还应对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作出科学恰当的评价。即任何制度再好,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税收管理员制度也不例外。它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当前税收征管中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完善。

实例4:古人云:“求做官,未必能做人;求做人,即不做官,不失为好人。”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追问:这段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题思路与分析:
以古人或名人的一句话或一段话作为考题,在结构化面试中是比较常见的。回答这种题,应试者首先要弄清楚这句话或这段话的含义。特别是古人的话都是文言文,如果这句话本身的含义都不清楚,就不可能回答好该问题。况且,在考试中,考官一般都要问你这这句话或这段话的含义。你答不上,说明你缺乏文学修养,文化素质欠佳。文化素质也是面试考试的内容之一,只是不单独出题而已。因此,应试者平时应加强文学修养。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是清代一位名叫汪辉的官员的官。所谓官,即官员的座右铭,意思是说:“能做官不一定能做人,如果会做人,即使不做官,也能做好人。”
知道了这句话的含义,又怎样理解它呢?这句话讲了两个问题,做官和做人。做官和做人有无关系,是什么关系,这是首先应当弄清楚的问题。做官和做人,有先后之分,应先做人,而后做官。因为,无论那朝那代,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对做官的要求都很高、很严,都要高于对做人的要求。因此,一个人要想做官,首先必须学会做人。孔子曰: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做了官的人,是不是一定会做人呢?未必。因为,有的人做了官,就趾高气扬,目无法纪,贪图享受,与国家、与人民为敌,这样的人已失去了做人的起码资格。还有的人,愚弄组织,坑蒙拐骗,谋得一官半职,其本身的行为就很卑劣,别说做官,做人都不合格。这种人侥幸做了官,也不会做官,做好官,终究会被人民下历史舞台。
会做人,是不是就会做官,做好官呢?也不是。虽然,我们强调做官和做人有先后,但并不是说学会了做人,就一定能做官,做好官。会做人只是做官的前提,能不能能做官,还有很多因素,一是要自己自愿,二是要组织需要,三是要考试、考核、考察合格等等,因此,不是说会做人,就一定要做官,能做官。但会做人,即使不做官,也能做好人,这是不言自明的。

实例5:在税务稽查中,有的地方稽查部门有案不查,理由是怕查的案多了,暴露的问题多了,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有意见,影响部门关系和得罪同事。如果你是稽查局局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题思路与分析:
此题是要考察应试者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税收专业技能。要回答好该问题,应试者在心里首先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查的案多了,暴露的问题多了,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有意见,影响部门关系和得罪同事”,否则,就无从下手。而要知道为什么“查的案多了,暴露的问题多了,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有意见,影响部门关系和得罪同事”,就必须熟悉现行税收管理模式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这是问题的焦点。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总的来说实行的是“征、管、查”分离,并通过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现相互制约。以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为例,业务各自分离,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税源管理和日常检查,稽查部门主要负责违法案件的查处,分工很明确,好像毫不相干。但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却将两个部门无形地联系在了一起。稽查部门查出的问题,如果是因管理疏漏造成的,要追究管理员的过错责任。如果这样的事情多了,管理部门为了维护自身形象,管理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势必对稽查部门不满。因此,稽查部门为了息事宁人,避免过多的矛盾和冲突,就主动退让,有案不查。
找到了有案不查的原因,但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肯定不能说,这都是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惹的祸。回答这一问题,要从稽查部门的职责分析开始。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赋予稽查部门的职责是专司、逃、骗、抗税收违法行为的查处。因此,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是稽查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了案件,不能说怕影响关系、怕得罪人,就不查,说轻点,这是缺乏工作责任心;说重点,这是渎职。何况每年还有执法检查,如果检查组查处有案不查,问题就严重了。
查多了,问题暴露多了,在实践中确实可能影响部门关系和得罪同事。又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这要从稽查的目的说起。稽查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案件的查处,打击和制裁税收违法者,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查促管、以查促查,稽查部门将查处中发现的管理疏漏问题,通过稽查建议的形式反馈给管理部门和管理员,有利于及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发生。如果出于怕影响部门关系和得罪同事而有案不查,存在的税收违法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两个部门都可能吃不了兜着走。一旦执法检查中查了出来,稽查部门因有不查要追究责任,管理部门因管理疏漏也要承担责任。对管理部门来说,还可能潜伏着更大的执法风险。因为稽查部门没有查,会进一步助长违法行为的嚣张气焰,下更大的漏子,届时悔之晚矣。因此,作为管理部门,不要怕稽查查处问题,要支持稽查部门的工作。稽查部门查彻底了,不仅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也为加强管理找到了突破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观点归纳如下:
(1)有案不查是错误的,其理由是站不住脚。
(2)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是稽查部门的职责,有案就必须查,决不能有案不查;
(3)稽查的目的不是整人害人,是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促进管理,减少违法。

实例6:某县地税局共有中层干部32名。为了加强管理,调动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该局出台了中层干部末尾淘汰制度及实施办法。规定,对中层干部每年考评一次,考评分为业绩考评、民主测评及领导评定。考评结果排名最后的一位自动免职,不再担任中层干部。你怎样看待末尾淘汰制度?
追问:你所在单位实施过末尾淘汰制度吗?如果实施过,请谈谈是怎样做的?
答题思路与分析:
回答此问题,应试者必须明白,如何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打破干部职务和职位终身制,是干部管理中非常重要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统一的方案,各地都处于探索之中,末尾淘汰制就是其中之一。既然是新生事物,肯定有利有弊,利在何处,又在何处,应试者必须作出回答。还有如何兴利除弊,也是该题的应有之义。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本题参考答案归纳如下:
(1)末尾淘汰制是一种压力管理方式,对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具有积极作用。它有利于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激励竞争的有效机制。
(2)末尾淘汰制有利有弊。利表现在:一,它打破了干部职务和职位终身制,激发干部奋发向上;二,它有利于形成一个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三,它给在工作中只会资格、拉关系者敲响警钟。表现在:一,末位淘汰制不利于年轻干部的培养和成长。他们本身年轻,缺乏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又刚提拔到领导岗位,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亟待提高,还需要培养和帮助。对这些最需要培养和帮助的年轻干部,实行末位淘汰既不公平,也不符合干部成长规律。
二,对干部的评价目前还是没有一个客观统一的标准,随意性大,评判不够科学;三,末位淘汰制有可能导致干部迁就职工。在干部考评中,职工的评价是重要的一环。可能有的干部为了使职工投自己的票,获得好的考评结果,在工作中,不敢或不愿去指正职工的不足和错误,不利于队伍建设。

(3)要实施末尾淘汰制,必须兴利除弊。兴利除弊关键如何组织和实施末尾淘汰制度。在具体推行应注意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要严格制定出具体的“末尾”标准;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民主评议;三是切实把制度落到实处,切忌形式主义。

第五节
知识性试题演练

 

 

知识性试题主要是测试应试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面试中所占比例较小。但近几年税务系统在公选干部和竟岗考试面试中,往往有知识性试题出现。比如在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厅级干部公选面试中就曾有过这样的题,例如,什么是税收协作主义。
知识性试题的选择,因应试者的级别不同,难度和广度也不同。在处、(副)考试面试中,往往是一些前沿性、宏观性、思辨性比较强的问题,涉及面涵盖税收、财政金融、信息化、时事政策等诸多领域。科级面试题比较单一、实在,侧重于税收业务和税收政策。
从题的内容看,知识性试题涉及的大都是一些新的、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不同层次的人应该掌握的。
这类试题,有的有确切的答案,有的却没有。特别是一些前沿性问题,还处于探索中,肯定没有一个唯一确定的答案。应试者回答时,力求自圆其说,令人信服即可。对于有确定答案的,就应一一回答。
回答知识性试题没有什么捷径和技巧,一般是问什么答什么。要答好这类问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实例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施增值税转型的决定,此后国务院决定在东北三省的八个行业,即设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船舶制造、汽车制造、高新技术、军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先行试点。请你谈谈何为增值税转型?转型后的增值税与目前实施的增值税有何主要区别?
答题思路与分析:
增值税转型是目前税制改革的重点,如果你要参与税务系统公选或竞争上岗,你应该具有政治敏锐性,对税务系统的重大改革和重大方针政策,应有所了解。如税制改革,主要增值税和所得税的改革;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收信息化建设等。
本题针对的就是增值税改革这一重大事件。主要考察应试者把握税收政策的业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的内容是比较确定的,有较明确的答案:
(1)增值税转型就是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
(2)转型后的生产型增值税和目前实施的消费型增值的区别在于扣除税金的款项不同:前者只允许扣除购入的原材料等所含的税金,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后者是所有外购项目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内,所含税金都允许扣除;

实例2:什么是绿色税收?绿色税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题思路与分析:
此题属于比较宏观而前沿的问题,也是目前争论得比较热的问题。如果平时不注意学习或不善于思考的人,一看到题目就傻眼了,甚至还可能闹出笑话,什么绿色税收、黄色税收、红色税收等奇谈谬论。如果是善于思考的人,即使平时没有听说过什么绿色税收,但只要你用心分析,也可略知一二,不至于闹笑话。经常说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业,所谓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简单说就是无污染的产业或者称为环保产业,推而广之,绿色税收肯定与环保有关,也就是要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对有害、有毒、污染环境、危害百姓身心健康的产业和行为征税或提高税率,以限制或制止这些行业的发展,或者让它们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作出更多的补偿。
在面试过程,并不是所有的题你都知道或曾经见到过,对没有见到过的题就不答或没法回答。只要开动脑筋,善于分析,是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的。
什么是绿色税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令各方信服的结论。但绿色税收的落脚点是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这点是确定不移的。因此,应试者在回答时应朝着方面。比如,可以这样说:绿色税收是指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各种税收的总称。它包括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以及能够间接地促进环境保护的税收,如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
绿色税收的内容现在也不确定,但无论将来确定的具体内容如何,无非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危害环境者征税,对有利于环境的则免税或给予税收优惠。这两点是肯定的。应试者想到了这两点,也就为你下一步打开思路,回答问题创造了条件。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1)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排放税;(2)对生产出来能危害环境的商品或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征税(如对汽油征收的消费税);(3)在其他税收上提取与环境相关的备抵;(4)对于能够节约能源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和生产方法给予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备抵法或降低税率的优惠。
最后,应试者还应结合我国当前的情况,谈谈我国的绿色税收。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考官感觉你不是为考试而考试。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的税制改革,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调整完善废旧物资的税收政策,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税收征管;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制定鼓励节能的税收政策,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等。 “绿色税收”已经提上了税制改革的议事日程。

实例3:据国内外学者测算,目前我国收入差距已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接近了中等收入国家,只低于巴西等南美国家和前苏联等东欧国家,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分配关系。政府应当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和税收手段来调节我国各方面的收入分配关。请你谈一谈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途径有哪些?
答题思路与分析:
回答此问题,应试者首先要知道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原则。明确了这一点,才可能知道税收应从那些方面调节收入分配,即对那些收入或财物征税,对那些又不征、免征或少征。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秩序有些混乱,少数垄断性行业的收入过高,存在非法收入。如何规范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税收是社会经济的杠杆,应充分利用其作用调节各方面的收入分配关系,从而达到建立共同富裕社会的目标。
明确了上述内容,就为我们回答问题奠定了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中低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2)征收遗产税和赠予税,鼓励年青一代自力更生,有效地控制财富差距代际积累。
(3)对非劳动因素带来的高收入,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税收加以扣除,收归国家。对一些国家特许的垄断经营的行业和企业,应征收垄断利润税。
(4)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开征社会保障税,通过政府转移支付方式,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
(5)调整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地区平衡发展。
(6)废除现行农村税费制度,统一城乡税制。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 10- 【税务资料】 - 资源共享 - 税博客论坛 -...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 9- 【税务资料】 - 资源共享 - 税博客论坛 -...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11 - 【税务资料】 - 资源共享 - 税博客论坛 -...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6 - 【税务资料】 - 资源共享 - 税博客论坛 -...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1 - 【税务资料】 - 资源共享 - 税博客论坛 -...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3 - 【税务资料】 - 资源共享 - 税博客论坛 -...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14 - 【税务资料】 - 资源共享 - 税博客论坛 -...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 9- 【税务资料】 - 资源共享 - 税博客论坛 -... 1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 9- 【税务资料】 - 资源共享 - 税博客论坛 -...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 8- 【税务资料】 - 资源共享 - 税博客论坛 -...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 - 【税务资料】 - 资源共享 - 税博客论坛 -...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2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1 税务系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3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面试指南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2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模拟试卷(十) 【中国公选考试网】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全文)-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 最新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试题2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模拟考场2 最新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试题1 最新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试题 最新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试题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