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泣是智力还是魔攻6 3:所得税管理岗位电子教材(word版)第三章 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与纳税评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00:21

第三章   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与纳税评估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

 

税源监控是掌握税源并促使将税收从潜在税源依法转化为现实税收收入的过程。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的基础,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在税收征管过程中,以掌握应征税款为目的,采用税务登记、分析评估、税务检查等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对税源进行监督和管理,对纳税人、课税对象等税源要素进行控制,保障税收收入的总体规模及发展趋势、并通过对税收收入状况的信息反馈,对税源的发展变化趋势能够更进一步、更及时在了解和掌握。税源管理监控主要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这里讲的主要是微观方面的管理。

对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管理主要包括对纳税人的监控和对纳税人收入、成本的监控两个方面。

 

一、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监控

(一)做好对所得税纳税人的认定

做好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认定实际上就是做好企业所得税的户籍管理工作,这是做好所得税税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它囊括原“二法”所规定的范围,明确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度。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形式多样,除企业外,有的以半政府机构(比如事业单位)的形式存在,有的以公益慈善组织形式存在,还有其他复杂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等。对那些单位,隐蔽性较强,性质难于把握,是否应为所得税纳税人,如何进行所得税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户籍管理,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加强税务部门与工商、金融、质检、民政、公安、统计等部门的协作,充分利用政府经济、社会管理的信息,构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户籍管理的信息网络。二是注重实地巡查,加强纳税服务,了解户数增减变化实际情况,减少漏征漏管户,摸清企业所得税纳税户底数。三是加强对总、分机构的缴纳所得税情况的管理。

(二)做好对所得税征收方式的鉴定

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主要是查帐征收和核定征收所得税征收方式的鉴定是所得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征收方式,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也不相同。随着经济的发展,所得税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行业分布的多样化,企业规模差异大,纳税人财务核算情况也良莠不齐,为此,要严格按总局、省局规定,作好所得税征收方式的鉴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不论鉴定为查帐征收还是核定率征收方式,主管税务机关都应依据征管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纳税人按规定设置会计核算科目,建立健全各类帐簿,及时、真实反映企业财务收支活动,按照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企业所得税。避免高利润企业为了要申请按核定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故意不按规定进行财务、税收核算。

2、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做好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工作,严禁违反规定,扩大范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38号,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⑴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不设账簿的或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应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⑵只能准确核算收入总额,或收入总额能够查实,但其成本费用支出不能准确核算的;⑶只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支出,或成本费用支出能够查实,但其收入总额不能准确核算的;⑷收入总额及成本费用支出均不能正确核算,不能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纳税资料,难以查实的;⑸账目设置和核算虽然符合规定,但并未按规定保存有关账簿、凭证及有关纳税资料的;⑹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纳税人如存在以上情形的,一经查实,可随时变更为核定征收的方式。

3、做好每年一次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工作。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按规定对征收方式作适当调整、变更。

对征收方式已经鉴定为查帐征收的纳税人,税务机关评估或者检查确认该纳税人不具备或者已经失去查帐征收条件的,应依据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企业所得税管理规定,及时调整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依法改为核定率征收或者核定当期应纳税款。

对征收方式已经鉴定为核定征收的纳税人,如符合查帐征收条件,应及时改为查帐征收。特别是对按会计利润和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明显高于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计算的应纳税额的,或者实际应税所得率明显高于原定应税所得率的核率征收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督促该纳税人限期建帐建制、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并将征收方式改为查帐征收。

4、对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的行业特点、纳税情况、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利润水平等因素,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按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分类逐户核定其应纳税额或应税所得率。

从事多种行业经营的关于纳税人,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其主营项目,核定其适用某一行业的应税所得率。

在进行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时,还要注意对关联的企业的征收方式情况,防止关联企业利用不同的应征收方式少缴税款。如关联企业一户是查帐征收,一个核定征收,纳税人可能利用这一情况将核定征收纳税人的成本、费用转移至查帐征收的企业。

 

二、对纳税人所得税申报数据的监控

对纳税人所得税申报数据的监控以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为最终目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就是纳纳税人对税法的认知、服从程度。通过宣传辅导、实地巡查、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方法,使纳税人对税法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服从意识不断增强,从被动遵从到自觉主动遵从。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从这一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对所得税申报数据的监控主要包括对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及扣除项目的监控。对所得税收入的监控主要从收入的广度上进行,对税前扣除项目的监控,应遵循税前扣除必须从根源和性质上与收入相关的原则,从真实、合理、配比、合法的角度进行考虑。

对纳税人申报数据的监控主要包括以几个环节:

(一)规范数据采集,做好数据的维护

“数据”是税源管理的基础和“灵魂”,要做好税源管理工作,要求数据符合具有全面、规范、准确的要求。所谓全面,是指采集的数据能全面反映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包含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基础数据,财务数据及其他经济数据,它不公仅包括纳税人所得税申报表的数据,还包一些财务等其它数据。规范,是指数据在全面的基础上,是唯一存在的,不存在重复,不矛盾。准确,指所采集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所有这些要求都是保障数据能充分、有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要使数据达到这些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就要规范采集的方法、途径,做好数据的维护、纠偏工作。由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处于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 ,因此其信息数据也是不断变化的,需要及时采集、维护、纠偏,解决数据失真问题。只有这样,纳税人的数据信息也会及时更新、维护,才数据能更为全面、及时地反映纳税人的变化轨迹。为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指标体系,分析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形成过程

建立的监控指标体系,就是一个充分利用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数据,建立起相应涉税指标的逻辑关系,来研究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真实性。

对纳税人而言,其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是:收入的实现、利润的产生、现金的流入。因此,围绕原料的投入、到产品的产出的实物流动;资金投入、费用支出至销售实现的资金流动,建立对纳税人料、工、费、利、税监控的指标体系,从而对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真实性进行判断。

(三)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时监控

根据税源监控指标相互兼容、相互印证、相互关联的特性,对纳税人的申报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成本利润法、税负分析法、单位产品能耗分析法、平均值分析法、数据配比分析法等分析纳税人申报数据的疑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对纳税人具体信息,要做到“三比”:即将纳税人的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作纵向对比;与同行业纳税人的涉税指标作横向对比;将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账面记录对比。运用各项指标分析其在税负、利润、投入、财务上存在的疑点,真正做到“疑点剖析准确,分析依据充分”。

根据不同分析结果,主要运用纳税辅导、实地调查、重点评估、税务检查等手段来对风险点进行排除。

纳税辅导。纳税辅导的过程更多是宣传税法、落实政策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涉税案件的发生,起初都是体现在某些数据指标出现偏差,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就能发现纳税人的偏差数据,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即时纠正偏差,就能大大降低纳税人的税收风险。

实地调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与核查相结合,对纳税人的行业特性、生产规模、生产流程,经营方式、内控制度、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细化分析,创造性地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排除风险。

重点评估。在重点评估过程中,结合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财务报表、生产经营情况、税负水平等数据,参照评估指标和模型,运用投入分析、税负分析、利润分析、财务分析等方法,完成“点上判定”。

税务检查。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指出,今后税收工作的重点是征管,征管的重点是检查,检查是“重中之重”。 检查的主要职能(1)打击职能。严肃查处各种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偷逃税分子,维护税法尊严,保障正常的税收秩序。(2)震慑职能。通过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可以对那些心存侥幸、有潜在违法动机的纳税人起到震慑、警示和教育作用。(3)促管职能。发现税收征管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和改进征管的措施建议,促进税收征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总之,检查是税源监控的最后屏障。

纳税辅导、实地调查、重点评估、税务检查这四个环节的税源联动管理,其核心是科学有效、协调控管,各部门合力运作,使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源流失,提高纳税遵从度。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是强化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和核实税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基本程序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初步分析、确定对象、评估分析、评估约谈、实地核查、评估处理、反馈建议和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等环节。

(一)初步分析

对实行查账征收和核定所得率征收的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分析。审核分析的主要内容是:

1、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纳税申报义务,各项纳税申报资料是否完整、齐全;

2、企业所得税纳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核定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项目、数字填写是否完整、准确,逻辑关系是否正确;申报数据与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

3、结合亏损弥补、广告费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工效挂钩企业工资发放、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购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股权投资损失、境外所得税款抵免等管理台账,审核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4、纳税申报附送的相关税务机关审批资料,如各项减免税、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等事项的审批手续是否已经完成,资料是否齐全完整。

(二)确定对象

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和重点抽样筛选等方法。利用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分析指标,结合初步分析的结果,确定所得税评估对象,包括:

1、通过审核比对分析发现有问题或有疑点的;

2、所得税重点税源企业;

3、生产经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的;

4、所得税税负异常变化的;

5、连续三年以上亏损的(连续亏损仍持续经营的企业);

6、纳税信用等级低的;

7、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的;

8、享受减税、免税且经营规模较大的;

9、减免税期满后利润额与减免期相比变化异常的;

10、有关联交易的;

11、其他需作为重点评估对象的。

(三)评估分析

针对确定的评估对象,利用所掌握的纳税人信息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指标测算等多种方法,评析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分析其可能存在的疑点,并初步判断的纳税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确定下一步工作的要点的过程。

通过纳税申报表与其附表、附报资料、财务报表等报表的数据进行逻辑关系分析;与同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与本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与类似或者相近行业进行配比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数学模型分析;税收管理员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经验判断;项目评估、整体评估或分行业评估等等。对比较分析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初步判断。

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面:

1、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范围、行业、生产经营模式(原材料的购入渠道、产品的销售对象和方式)、投资规模、固定资产规模、职工人数、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关联企业情况、企业会计制度的备案情况。

2、企业的收入情况:从所得税角度分析收入在申报中的反映是否全面;申报的收入在表与表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相符,企业所得税收入与流转税收入比较是否合理;从政策、行业角度分析应税收入确认时间是否符合税收政策的规定;从财务数据角度进行收入申报真实性的关联分析。

3、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分析重点是申报的成本、费用列支项目的合理性、真实性,主要可以分析以下内容:

(1)从行业特点、会计处理角度分析成本结转方法、存货核算方法的合理性,是否存在特殊情况;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的划分是否正确;

(2)从市场变动角度分析材料(库存商品)价格变动、成本变动是否合理,以及进行两者之间的相关分析;

(3)从财务数据角度分析:成本核算、存货核算是否准确;税前列支项目是否合理、准确,有无审批备案,是否在相关的扣除限额范围内,有无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擅自扩大扣除(摊销)基数等情况。费用项目主要包括:工资扣除限额、“三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交际应酬费列支额(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限额、开办费摊销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财产损失扣除限额、呆(坏)账损失扣除限额、总机构管理费扣除限额、社会保险费扣除限额、无形资产摊销额、递延资产摊销额等。如果申报扣除(摊销)额超过允许扣除(摊销)标准。

4、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是在建立行业模型的基础上,对评估对象纳税人的投入与产出及收入配比的真实度进行分析。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材料耗用与收入分析;(2)水电煤等能耗与收入分析;(3)工资支付情况与收入分析;(4)生产设备情况与收入分析;(5)费用支出与收入分析。投入与产出的分析,可根据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所在的行业特征,选择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切入点,进行分析验证。

评估分析的主要手段大体可分为:对比分析、趋势分析、关联分析等三种。

(四)约谈说明

约谈说明是评估人员在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就需要被约谈人说明的疑点问题,约请被约谈人进行情况说明的过程。

在约谈前要做好约谈准备:围绕评估分析的疑点,针对不同的被约谈人,顺着“为什么询问、询问什么、怎样询问”的思路,拟定《约谈提纲》。约谈时要注意技巧,抓住约谈的主动权。

(五)实地核查

实地核查是指评估人员对评估对象生产经营、财务核算及纳税等情况进行实地核实的过程,着重针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分析环节产生的疑点及在约谈环节未解释清楚的疑点,通过对评估对象的账载内容、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的核实,印证评估对象申报的正确性。在实施实地核查前,应结合评估对象的企业类型及行业特点拟好实地核查方案,做好充分准备。

(六)评估处理

评估处理是指评估人员根据评估分析和约谈说明、实地核查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对评估对象存在的疑点问题做出相应处理意见的过程。对于一般性申报问题,应通知纳税人及时纠正、补缴税款;对一般性违法,应依据税收征管法有关条款按程序处理;对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应移送税务检查部门处理。

在对纳税人评估处理的同时,还要注重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

要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一般规律、日常征收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建议,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二、全面落实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具体要求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政策要求高、技术要求精的管理工作,是落实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的具体举措,应结合当地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

(一)合理选择纳税评估对象。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主要是实行查账征收和核定所得率征收的各类纳税人。应当依据税收宏观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监控结果等数据,结合各项纳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掌握的企业实际情况,参照企业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以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对象,其中一些对象,如所得税重点税源户,应作为每年固定的纳税评估对象。

(二)紧紧抓住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重点环节。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是对应纳税所得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所得税纳税评估的重点是税前扣除项目和成本费用支出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国税局和地税局之间的联系,实现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评估成果共享,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同税种之间重复评估,减少工作量;另一方面税收管理员要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日常管理,密切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原辅材料消耗、费用支出、意外损失等等的基本情况。更加重要的是,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要针对不同行业的纳税人容易出问题的税前扣除项目和成本费用列支情况,如有比例限制或者有限额规定的扣除项目、不容易掌握的扣除项目以及行业成本构成特点,进行重点关注。要加强对汇总纳税企业的评估,对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成员企业、总机构应分别进行评估,着重评估关联交易、不容易掌握的税前扣除项目等,实现信息共享。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和预警值。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集的行业即时信息、企业的历史信息等相关数据,科学、合理地设立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并利用这些指标及其预警值对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设定预警值,应综合考虑地域、生产经营规模、企业类型、生产经营季节等因素,结合同行业、同规模、同类型企业各类相关指标的若干年度的平均水平,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该行业的市场变化、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修订,以使预警值更加真实、准确和具有可比性。 

(四)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要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纳税评估。如:通过纳税申报表与其附表、附报资料、财务报表等报表的数据进行逻辑关系分析;与同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与本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与类似或者相近行业进行配比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数学模型分析;税收管理员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经验判断;项目评估、整体评估或分行业评估等等。对比较分析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初步判断。

(五)合理确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时间。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可以分为纳税年度汇算清缴评估和预缴税评估。由于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纳税的特点,因此,一般应在纳税人进行年度纳税申报之后,对其全年汇算清缴的纳税申报情况集中一段时间开展纳税评估。在人员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也可对企业所得税预缴情况进行纳税评估,但纳税评估所用评估指标可以适当简化。纳税评估的期限以当期纳税申报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以前申报期。应结合自身纳税评估的工作能力,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计划,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工作量,与其他各个税种的纳税评估相互结合、协调进行。

(六)正确处理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税种管理、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等工作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只有正确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系:

1、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汇算清缴的关系。

2、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其他税种纳税评估的关系。

3、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的关系。

4、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与税务检查的关系。

5、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与优化纳税服务的关系。

6、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所得税管理岗位电子教材(word版)第三章 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与纳税评估 总局所得税管理岗位电子教材(word版)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风险管理 所得税管理岗位电子教材(word版)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风险管理 所得税管理岗位电子教材(word版)第一章 企业所得税政策与法规 所得税管理岗位电子教材(word版)第二章 企业所得税申报管理 所得税管理岗位电子教材第一章 企业所得税政策与法规 所得税管理岗位电子教材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风险管理 所得税管理岗位电子教材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的日常检查 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信息采集表1 纳税评估指标分析表(所得税)1 织布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联动机制的工作意见苏国税发【2007】第052号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营业税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 某工业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 西城国税局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审核要点 ***县****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报告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之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09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探讨宝典(初稿)之六 企业 税前扣除 财税 纳税 所得税 管理... 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很有用的) 加强税源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税源管理与税收分析、预测》讲义 对某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案例分析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2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