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属于县级市:【麒麟合创】雾锁东江 揭秘石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40:44

雾锁东江  揭秘石龙

——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千年古镇石龙

总策划:舞者      作者:子  木 醉红颜

   1923年6月4日,一辆火车驶进石龙火车站,孙中山先生亲临石龙,准备讨伐盘居惠州的陈炯明……

        2011年1月8日,我们文化发现之旅组合也站在了石龙火车站孙中山的铜像前,我们企图撩开石龙史空上的面纱……
  下载 (55.79 KB)
2011-1-23 19:40

 

石龙火车站 孙中山在石龙   石龙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奔腾千里呼啸而来的东江被古镇一分为二,环绕一周,合流西行入海。广九铁路沟通了石龙、广州、香港的陆路交通……这儿成了水陆交通的咽喉,自然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在两次东征中,石龙突显其战略和军事地位。

       1月8日,暖暖的冬日阳光洒在石龙火车站前孙中山的铜像上。高大的木棉树上,黄叶在微风中瑟索着…… 昭示着这段曾经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事件已经载入历史的史册。看着高矗的中山铜像,浮想联篇,孙中山先生身着笔挺的中山装,左手执软呢礼帽放于腰间,左手执文明棍,气宇轩昂,目光直视前方。此刻,先生在思考什么?为国为家,为民族的利益……他决定将东征的行辕和大本营设在石龙要冲,并先后十多次亲临石龙视察和督战,为迅速平定陈炯明之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雕像所述历史,即是1923年6月4日,孙中山二次东征,再次来到石龙,亲自率范石生等幕僚视察了石龙火车站阵地,督促军兵同心共德,勘平叛乱。当天,石龙各界热烈欢迎孙中山的莅临,并在惠育医院留下合影的场面记录。

     往事如烟,弹指百年。为人民谋福祗的人,人民永远都会记住他。孙中山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历史伟人。记得在潮州,人们就有“江山从此改性韩”的说法,那么现在石龙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仍用不同方式纪念孙中山在石龙的革命活动。例如有中山路、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和孙中山铜像。

下载 (39.83 KB)
2011-1-23 20:02

 

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下载 (57.53 KB)
2011-1-23 20:02

 

铜像下记载着先生率领幕僚等考察石龙阵地的历史

(【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下载 (46.59 KB)
2011-1-23 20:02

 

孙中山先生同范石生共巡行石龙铁路阵地

   中山路,近百年来,一直是石龙镇最繁华的商业街,人们以此纪念,不忘历史。而中山公园则中的凯旋门则是当时驻守石龙的新一军84团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年底建成。1月2日的走访中,我们再次领略抗日胜利时,军民心中的喜悦。

        中山公园中建有中山纪念堂,现为石龙影剧院,门前的枝叶繁茂的大榕树,似乎见证了昔日人民对领袖的拥护和敬仰。一簇簇的人们,坐在影剧院前打牌、聊天……这是一个和平年代中的人们的平常生活。

        公园内还建有莫公壁校长殉难纪念碑,据1991年12月出版的《东莞文史》第十九期陈雪轩《回忆日寇空袭石龙市区的情况》中所述:“1938年10月17日,日寇疯狂轰炸石龙市区,造成了数百人伤亡的惨剧。我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亲身经历者……

        后来才知道,中学校长莫公壁、教导主任任赖尊,体育教师谭老师,在刘伯荪带领的学生出发不久后,也跟着起行。他们路经中山路有昌茶楼,便上去问老板有无他们喜吃的点心?当时实在没有,而老板谎说有,叫他们等一等,然后下楼去买料。这时敌机已到,老板刚到楼下,一个炸弹正中茶楼,除老板一人给弹片削去鼻子没有死之外,茶客及茶楼员工二百多人,全部遇难。

        ……刘伯荪等教师带领的学生在峡口桥,等到敌机停止轰炸许久,仍不见莫校长等人到来,即派人回石龙了解情况,留家人员则谓其早已起行,于是去有昌茶楼的废址发掘,终于在瓦砾中找到一张莫校长的‘手枪执照’,证实他们已经遇难。”

       中山公园内还有建于1924年的李文甫烈士纪念亭。李文甫烈士(1890-1911),石龙人,1908年在香港参加同盟会,与胡汉民等成立南方支部,负责《中国日报》,兼任《时事画报》主笔,立倡革命。1910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翌年,与林时爽等为前驱,率部攻打督署,足部受伤后转战至北教场,被捕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中山公园内还保存有周恩来总理在第一次东征中演讲的台子。1998年10月1日被石龙镇政府列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2010年5月12日被石龙镇纪委列为廉政文化教育点。

        其实除了以上胜迹外,还有值得一提的石龙的竹器街。竹器街的商户们曾为东征立过大功。(【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据《石龙镇志》记载,1925年10月,国民政府发动第二次东征。却久攻不下的陈炯明盘居的惠州城,为此,石龙竹器街的工人“双 十 节”连夜赶制了300张竹梯,这种竹梯长7米,要3人一起方可抬起。此梯成为东征军攻破惠州城的重要器械。


下载 (74.68 KB)
2011-1-23 20:02

 

石龙中山公园的凯旋门


下载 (61.13 KB)
2011-1-23 20:02

 

莫公璧校长殉难纪念碑


下载 (81.66 KB)
2011-1-23 20:02

 

李文甫烈士纪念亭

东江剿匪


        当我们站在中山西路的水塔面前时,深感震撼了。小小的一个石龙镇,民  国时期竟然建有这么庞大的一个炮楼。镇上人现在都管炮楼叫“水塔”,其实这在建国之前只是一个大型的当铺而已。岁月的痕迹依旧,水塔的顶部书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仿毛体字,落款是1970年12月20日。水塔的四周墙壁上布满了枪眼、射击孔,甚至在水塔之上两个角还专门建有站岗放哨的瞭望台。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治安极为不良,人们失去安全,朝夕不保。

        东莞地处岭南,省会之东,多山地丘陵,河网密布。由于军阀混战,乱世之中,军匪共生。东莞本土就滋生了势力大小不一的土匪数十股。最有名者当为道滘人刘发如,而盘居石龙镇周边的颇具实力的土匪当属跛手宗(一为忠)、李潮。

 这些土匪的形成,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畸形儿,也是乱世的表象。建国以后,土匪恶霸均已镇 压伏法,石龙人民再也不需要对土匪恶霸提心吊胆了,老百姓的生活开始得到了真正的安定。

下载 (53.82 KB)
2011-1-23 20:02

 


东江河畔,曾经出没过多少土匪


下载 (41.19 KB)
2011-1-23 20:02

 

难怪当年的当铺要修得如此牢固


下载 (27.78 KB)
2011-1-23 20:14

 

我们参考了《石龙镇志》

石龙的大善人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老俗理;而多行善举,人们自然记住了他们。那么在听取了这么多沉重的故事之后,再了解一些石龙当地有名的大善人及他们的善举。

        欧仙公,当时最负盛名的。相传宋代,石龙黄家山渡头住着一个热情助人,无私摆渡的叫欧东明的老梢公。一年到头,不分酷暑,随叫随到,当地乡民十分喜欢这个可敬的老梢公。欧东明好友乐交,与罗浮山道士黄野人十分相好,信奉佛教,一心向善。

        传说一个明月夜,欧公载客江中,忽然笑着说:“你看,江上有一群仙人,正在饮酒高歌,正在向我招手呢?”遂跃入江中。第二日,人们在江面上发现了欧公。脸带微笑,一如生前。人们争相传言,欧公得道成仙去了。

        欧公祠建于乾隆五年,重修于光绪十年,民  国元年重建。我们1月8号走访欧仙院所见,即为民 国风格的欧式建筑。欧仙祠座落在几棵硕大的凤凰木中间,间或挂一二盏宫灯,灰色的墙壁,金黄的凤凰木的落叶,端的是让人如入仙界。

       石龙有句歇后语:唐承恩送客——送到天光。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石龙第二位大善人唐承恩。

       唐承恩,石龙唐洪村人。道光年间中举,名声显赫一时。但他在乡间的故事传说如拦路修桥、废卷中举、名文《超幽论》、债主让路、搬梯送贱、面烂底好、倒背碑文、派粥崖饥……等均值得一提。(【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拦路修桥故事,话说石龙龙安里与新维村之间有条九龙涌的河涌,涌上有一小木桥,年久失修,危及路人,唐承恩早已心急,却无力修桥,一日忽闻县令出巡石龙,遂灵机一动,从街上接来一唱戏用的长椅端坐在桥上,县令至此,唐承恩回禀此桥甚危,请县令回转。县令问为何不修。唐答无钱,遂由县里拨款修桥,由木桥改为石桥。此桥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债主让路。唐承恩当年并不富裕,但凡登门借款者,都会尽力帮助。在路上远远看到借债人,他总是绕道而行,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无,才借。有,必还。不如让他好过。”

       派粥崖饥。石龙每年都会被洪水淹浸几次,但被三村圩包围的双孖庙得免。每次洪水到,此地虽淹不着,却寻不到吃的。当时做布朴的彭兴仁就在双孖庙用大锅煮了两锅粥赈济饥民。唐承恩闻之,急奉米两斗,继续赈施灾民。书舍街的同善书舍也开始施粥救灾,自后石龙人施粥赈灾共渡难关已成义举。

下载 (77.84 KB)
2011-1-23 20:02

 

石龙黄家山的欧公祠也叫欧仙院


祠堂私塾,人文发端

      元月8日,石龙镇采风行走中,共瞻仰了三处保存完好的祠堂。分别为叶氏宗祠、陈氏宗祠、麦氏宗祠。而私塾书院未得亲见,只寻得如轩家塾、集于家塾两块红粉石匾,而名声雀起的龙溪书院亦荡然无存了。记得在潢涌黎氏大宗祠中还保存着一块“龙溪书院外馆”的巨大麻石石匾,还是难能可贵的。今于此,只能浅说一下祠堂了。

        叶氏宗祠在新维村。我们是在火车站向石龙问路服务队的阳光网友小雨打听到的。叶氏宗祠是三开间,三进的院落。祠堂前有一个方广场。广场两侧有三块旗杆石,均刻有叶氏族人中举的记录。门口对联为:南阳郡系,南粤宗枝。门上匾额为“叶氏宗祠”,抬头题款为:咸丰辛酉年仲秋吉旦书。宗祠一如东莞各镇,均为红粉石的基础、门框,廊下有两根麻石的立柱。房檐下有雕花的木板,雕花的林木梁,还有彩绘的画……色彩鲜艳,多为现在填描之作。(【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叶氏宗祠论规模应该没有大岭山金桔岭的叶氏宗祠大。但仍不失为东莞地区保存较好,修旧如旧的岭南建筑的代表。在此,我们有一个发现,也是一直萦绕在心头的疑问。凤岗黄洞洪家围洪氏宗祠门口有一模糊的绘龙图,而在南城袁屋边的陈氏宗祠也看到了绘龙的图,一直不解,这在古代应该是违制的,可为什么古人敢这样做呢?今天,看到叶氏宗祠的门上的彩绘方明其就理。原来,此龙非真龙,而是四爪,古之谓蟒。石龙中山公园里的龙壁则是真正的五爪龙了,不过,那些石雕都是现代人为之的。叶氏宗祠的开放时间:凡冬年时节初一、十五,上午6时——10时;下午4时——6:30。我们因为日期不对,不能入内考察。择日再来吧。

      从新维村,我们经过三眼井来到了蒲溪村村头的新维坊古门楼。门楼红粉石石匾上书:东接龙祥四个大字。抬头题款:咸丰庚申年吉旦重修。旁边有一陈氏宗祠。陈氏宗祠为三开间,二进一天井的布局。观其廊下刻石、绘画,均比较粗糙,应为新建。门口对联:蒲田世泽,莞水家声。这里是村史的展览馆,但因周一至周五开放,我们是周六前往,故尔不得入内。从门缝中观得,此陈氏宗祠为辉远堂。与袁屋边的陈氏宗祠中的颖川堂应该不是一个堂口。

      我们从欧仙院出来,过百年古榕树,来到了麦屋村的麦氏宗祠。麦氏宗祠为五开间三进两天井的院落,也是新建的祠堂。进入祠堂内,可见未翻修之前的麦氏宗祠,一排破破烂烂的房屋,荒草萋萋……一位身着棉袄,头带棉帽的年纪七十三岁的麦老伯说:“原来的麦氏宗祠破旧而低矮,严重失修。现在的这些都是新修的。”他还说:“麦屋的麦氏的祖先是宿国公的后裔。你们看,这门的石墩的石马。”我们俯身一看,这两块门枕石上的石刻应该是麒麟。我们也乐得听老人家说说老故事。“当年听老年人说,这只石马是活的。一到晚上就跑到前面草地、禾田里吃草、吃庄稼。曾经有村民在月圆之夜看到过石马吃庄稼呢!

       文 革时,石马的头被砸毁了。石马就再也没有出来过。”老人家说得一脸认真,我们也附和着,让老人家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其实我们寻访“犭贪”照壁时,曾到东城柏洲边村拍麒麟石壁时,村人也总认为石壁上的麒麟是石马。

       匆匆的一天下来,走访的地方甚多,多属走马观花式的,未及细看。但感慨万端,东莞每个地方的文化底蕴都是极其深厚博大的,关键在于发掘,在于宣传,在于推广……也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说法。草草写来,把自己在石龙镇的走访中看到的想到的,把自己在典籍中读到的记录下来的,与朋友你分享这份发现者的快乐。也希望籍此小文,能吸引更多的朋友热爱石龙,走近石龙,解读石龙,融进石龙,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石龙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莞人……


下载 (79.88 KB)
2011-1-23 20:02

 

石龙新维村叶氏宗祠



下载 (51.38 KB)
2011-1-23 20:02

 

叶氏宗祠门头上有蟒!


下载 (61.97 KB)
2011-1-23 20:02

 

石龙蒲溪村陈氏宗祠

(【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下载 (69.62 KB)
2011-1-23 20:02

 

新维坊咸丰年修建的门楼


下载 (47.14 KB)
2011-1-23 20:02

 

石龙麦屋村的麦氏宗祠


下载 (46.15 KB)
2011-1-23 20:02

 

麦老先生指着门墩上的麒麟说“马”的故事

(【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