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螺栓安装方法:【麒麟合创】寻觅东莞百年花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01:17

寻觅东莞百年花灯

——东莞民间传统文化发现之花灯

总策划:舞者      作者:子木/醉红颜   寻觅全记录:

    2008
年4月13日
始东莞发现之组合多次到王屋街寻找花灯店,据街坊说此时尚存三家花灯店,分别为王屋街9号的“藻记花灯”、24号的“南记花灯”和25号的“荣记花灯”,但因时间太早未能遂愿。

    2009年11月28日终于拍摄到了王屋街王藻记、荣记两家花灯店开张时的照片和DV;“南记花灯”已经不做了。

    2010年1月23日,我们在走访莞城西隅过程中偶然遇到大巷一户人家正在点花灯。

    2011年1月1日,再次探访,仅存的两家花灯店已经式微。

[红颜走访手记]

时间:2009年11月28日

走访路线:振华路——王屋街——阮涌——振华路——旨亭街

截取走访片段:

    从王屋街口往里没走多远,只见有一户做花灯的人家。我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老板是个看上去不到30岁的小伙子。他正在一个竹编的灯架子上装裱。

    身为东莞人,我只知道这么大的一盏花灯是东莞人“开灯”用的。总觉得“开灯”和“婚礼”都是一个通过请客吃饭的形式达到“昭告天下”的目的:前者是要告诉别人“我生儿子啦!”,后者则是对大家说:“我成家啦!”

    呵呵,不管怎么样,既然来了,那就多了解一下吧,于是我和年轻的老板攀谈了起来。

    老板告诉我,做花灯这个手艺是从他爷爷那里学来的。东莞人都是在正月里“开灯”,所以他们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才开始做生意。(【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正月“开灯”,就是在过去一年里生了男孩的人家举行的一个仪式。一般在正月初二、初四或者初六进行。主人家还要宴客,非常隆重。

    “怎么这个花灯这么小?形状还跟这个大的不一样呢?”我好奇地问老板。

    “这一对叫‘芙蓉’,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莲花’。‘芙蓉’是行内话。”老板一边用毛笔蘸着盘子里的浆糊一边娓娓道来:“在东莞,要‘开灯’的人家就在家门口挂‘芙蓉’,在大厅挂花灯,在地主、门官那里供纸球。‘芙蓉’和纸球都要点上蜡烛或者油灯,点上去的蜡烛或者油灯熄灭了,不用再续灯,但是挂在大厅里的大灯就不一样了,一早一晚都要点起来,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

    “有的人家生了双胞胎男孩,那么客厅里就要点‘双灯’,就是两盏花灯并排地挂在客厅。要是兄弟俩在过去一年里都生了儿子,那么先生的就把花灯挂在客厅前面,后生的就把花灯挂在客厅的后面……”

    再往里走,只见一对年纪稍微大的夫妇正在扎花灯的竹架子。一个10来平方的门面,门前挂了一盏漂亮的大花灯。花灯上面有许多不同的图案:有“金榜题名”、“喜见佳人”一类的图画。图画虽然不算精美但是颜色倒也鲜艳。可是,过去没有机器印刷的时候,难道这些图画是画上去的?

    “哈哈……以前这些图画都被雕刻在一个大印章上,然后印到白纸上再进行人工填色。”老板有点得意地笑了。

    “哦,原来这样,太聪明了!”我不得不为我们的前辈自豪。

    “老板,这些花边都是你们手工做的吗?”我指着花灯上红色的花边问。

    “对,是我们自己凿的!”

    “凿的?”我困惑了!

    “也有人用剪刀剪,但是剪刀太慢了,所以我们就用凿子凿。”老板一边说一边拿出凿子和一根扁木棍在一叠红纸上比划了起来。

    “老板,您见过我们东莞的千角灯吗?”由于只是在网上读过“东莞千角灯”却从来未堵过其“芳容”,所以我忍不住问了老板一句。

    “哈哈……‘千角灯’和这个灯是一样的!为什么说‘千角’呢,就是因为竹架子是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拼起来的,如果一个角一个角去数,大概也有一千个角了!”说着,老板摆弄了一下身边的花灯架子。我凑过去一看,嘿嘿,还真的密密麻麻的数不清的角啊!

    古老的东莞人用自己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做起一盏盏花灯,这些花灯承载着他们一个个美好的愿望……

时间:2010年1月23日

走访路线:莞城西隅阮涌——下关路——大巷——大西路

截取走访片段:

    在大巷X号,门前挂着两个“芙蓉”。一个老太太拈着三根点燃了的线香从屋里走了出来。我问老太太:“阿婆,你们家添男丁了?”阿婆乐呵呵地告诉我:“是啊!8月添的……”透过敞开的大门,我们看到了大厅里,果然挂了一个硕大的花灯。一位老先生从屋里走了出来,见我们对花灯如此感兴趣,就指着花灯说:“现在这花灯是用电灯泡的,比以前用蜡烛方便、安全多了!”我问老太太:“那这花灯要点到什么时候呢?”“要点过十五!”老太太已经把线香插到了门边的香炉里,她比划着“十五”,眼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看得出来,这不像一户很富有的人家,可是老先生和老太太那一脸的幸福给我留下了莞人知足常乐的美好印象。(【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子木走访手札]

时间:2009年11月28日

走访路线:大西路——阮涌——王屋街——振华路——旨亭街

截取走访片段:

    自阮涌路转大芳园横巷,如果走左手边,又恰好是农历十月到春节前,则一眼可以看到一间高悬花灯的店铺。原来这儿正是莞城花灯的加工制造地——王屋街。听店主们讲这儿平时是不开门的,一年中只收订单,做好备料,只在农历年底开工两个月,原来王屋街有几十家花灯店,现在绝大多数已经关门了,花灯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店内有两位老人——陈炳荣、珍姨,年纪约60多岁,老汉的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十分矍烁,也十分健谈,他十分详尽地告诉我们东莞的花灯都是从这儿走出去的,这儿的花灯生意曾经求不应求。

    当我问起“千角灯”时,他们夫妻俩十分热心地为我们解释如何扎制的工艺。其实,“千角灯”的扎制十分不易,个头十分庞大,且用工用料十分讲究,而今将要失传了。原来王屋街24号的“南记花灯”曾经做过,也保存了千角灯制作的特殊工艺。

    听老人们讲,花灯上的画在古代是手工印制的。还有许多细碎的花边纸,老人则说这是凿出来的,我们十分好奇,老人则兴奋地凿给我们看,果然,一沓红纸在老人的手工很快就变了带有三角花纹的镂花纸花边。看着店内堆积如山的花灯,感慨万分。老莞人是勤奋的,也是智慧的。

    据说这是当年南宋皇室之赵皇姑逃难至东莞时传授的技艺。曾在2009年春节,在人民公园门口见过一次。

    目前东莞仅存两盏千角灯,一盏在人民公园博物馆,另一盏在莞城文化广场大厅里。

  2005年,东莞千角灯参加“中国•沈阳国际新春灯会中华彩灯设计大赛”中荣获“山花奖”金奖第一名和“中华第一灯”美称。

  2006年,东莞千角灯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福建泉州花灯、浙江仙居花灯、浙江海宁灯彩以及青海潢源排灯一起,以“中国灯彩”为名入选国家遗产名录美术类。

    千角灯是东莞民间工艺的瑰宝,以“千个角,千盏灯”而独树一帜,其历史之长,体积之大,工艺之精,不愧千古一灯。东莞话千角灯和“千个丁”发音相同,表示“百子千孙”的意思。

    花灯店的老板非常热情地向我们讲授花灯的制做方法,先劈竹蔑,再用纸条扎成一个一个的梯形的支架,然后就把这些小的支架再扎在一个大骨架上就可以了。最后工序则是糊包装纸——即东莞话中的“意头”。一般有许多种类如:神童庆新年、天姬送子、奉旨封侯、麟送状元、五子莲灯、灯花报喜、甥舅论文、得胜回家、柳下传书、酒楼私戏凤、梁储忠访主、金夺鳌会妻、得中回家、秀士寻芳、好音呈报、状元及弟、花好月圆等印刷的画。


时间:201111

走访路线:莞城向阳路——新芬路——市桥路——运河路——三舍巷——大芳园——王屋街

截取走访片段:

    “荣记花灯”店的两位老人家正在认真地扎制花灯。和去年见到他们的时候一样,大大小的花灯堆满了一间小小的店铺。因为是老熟人了,他们对我们特别客气,并且一边聊天一边扎花灯,门口有三位上了年纪的老街坊也站在门口闲扯着。大家都在回忆着王屋街昨日的辉煌,惋惜着花灯没落……

    告别25号的“荣记花灯店”,不出50米,王屋街街口7号还有一家“王藻记花灯店”,这一家的店主则明显年青很多。店主王浩均正在埋头扎花灯,糊花纸,我则悄悄地走过去,给忙碌的店主来了几张特写。这个年青的店主十分好脾气,说起话来细声慢语的。(【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花灯店是家传的,所扎的花灯都销往各乡镇。还告诉一些原来不知道的知识,一般人家过年大厅里要挂大灯;有讲究的人家,生了男孩是要挂开灯的,现在莞城还有这个风俗。正月初三左右要在祠堂里点灯,也叫开灯,可以宴请同族的人,有一家生两个男孩的,则是挂双灯,这是一家人的荣耀,也代表家庭人丁的兴旺,点灯持续到正月十五时才结灯。一些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也会把开灯看成一种负担,经常不开灯的。

   “王藻记花灯”自店主王浩均先生的祖父始开始做起,至今已经八十余年了。虽然自己从小就喜欢做花灯,并且已经做了二十余年,但目前已经感觉到这个手艺难以后继。一则莞人现在多居高楼大厦,房屋狭小,不方便再挂花灯;二则莞人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不愿再坚守这个传统的习俗。

    这次再走王屋街,只见王屋街已经拆迁近半了。看到“藻记花灯”店前又支起了一个简易的塑料棚子,棚上棚下挂着堆各式各样的花灯。每年只有农历的年底十月份至春节做两个月的花灯。据店主讲,原来花灯行业十分红火时店里要请几十个工人帮忙做工,现在已经不用,只有自己的家人帮衬一下就可以了。我看到套间里,一位老者正在认真地扎着花灯的架子……

    扎花灯的手艺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何能更好的保存并发扬广大,的确是我们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下载 (125.09 KB)
2011-1-3 22:16

 

“荣记花灯”店

下载 (129.72 KB)
2011-1-3 22:16

 

老板娘珍姨专注地扎花灯

下载 (225.05 KB)
2011-1-3 22:16

 

老板陈先生正在凿花灯的花边

(【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下载 (139.88 KB)
2011-1-3 22:16

 

已有80年历史的“王藻记花灯”店

下载 (117.63 KB)
2011-1-3 22:16

 

王藻记花灯店王老板正在扎花灯2011.1.1

下载 (300.05 KB)
2011-1-3 22:16

 

王藻记花灯店王老板正在糊花灯2009.11.28

下载 (136.62 KB)
2011-1-3 22:16

 

“王藻记花灯”店门头上的花灯

下载 (138.81 KB)
2011-1-3 22:16

 

“藻记”花灯上的图案“灯花报喜”
下载 (116.55 KB)
2011-1-3 22:16

 

这是“荣记”花灯上的“五子连登”图

下载 (225.05 KB)
2011-1-3 22:16

 

行内称这是“芙蓉”,老百姓说这是“莲花”

下载 (68.49 KB)
2011-1-3 22:16

 

这是供在土地爷爷案前的纸球

下载 (108.93 KB)
2011-1-3 22:16

 

王屋街的老街坊回忆昔日的繁华

下载 (912.09 KB)
2011-1-3 22:16

 

文化周末大厅的高悬的传说中的“千角灯”

(【麒麟合创】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子木/醉红颜,并注明出处,感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