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社会电影排名:【麒麟合创】旱龙之约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2:05:23

旱龙之约

——东莞文化发现之旅行之相约旱龙乡之一

总策划:舞者   作者:子木/醉红颜

赴约横江厦

  扒旱龙舟,东莞常平横江厦人也叫“扒旱船”,距今大约三百五十多年历史。201169下午13点半,烈日当空,鞭炮轰鸣,常平镇横江厦村委会前传统的民俗文化“旱龙节”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序幕。

下载 (1.01 MB)
2011-6-19 20:19

 2011年的农历五月初八,炮声隆隆,锣鼓震天,横江厦开始“扒旱船”了!

   我们东莞文化发现之旅的脚步如约来到常平镇横江厦——传说中的旱龙之乡。只见村委会门前彩旗飘飘,一条“热烈庆祝2011年横江厦村‘旱龙节’习俗隆重举行”的横幅高悬楼上,四条上书“和平盛世更念祖恩德,聚心同力共建旱龙家乡”、“传承旱龙习俗文化,弘扬始祖民俗风采”等祈福内容的条幅从楼上一流水的垂下来……

下载 (48.43 KB)
2011-6-19 20:19

 2011年1月21日,村委会的李金成先生给我们介绍横江厦的革命先辈,并邀请我们今年五月初七初八来横江厦看旱龙舟

   我们的心情开始兴奋起来,我们爬上了村委会的三楼阳台,俯视整个活动现场,一阵阵锣鼓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五个狮子堂的狮子陆续在村委会前列好了队伍。村委对面的戏棚下早已聚集了参与活动的群众,有的三三两两用凉帽扇凉,有的四五扎堆谈笑风生,有的指手画脚高谈阔论……参与舞旱龙船的村民戴上专用的尖顶竹斗笠从村委会里走了出来,他们分成两组抬起村委会前的那两“个”龙船敲着锣打着鼓开始出游。

下载 (39.71 KB)
2011-6-19 20:19

 谁说小孩子不会敲锣的?

   “我们是三队的,三队的狮子堂是英贤堂,”横江厦村民泰叔一边指着下面的醒狮一边告诉我们横江厦村舞狮的五大堂口,“看!那就是九队裕城堂的狮子;横江厦还有其他的狮子堂,那就是新洪堂、瑞庆堂、新庆堂,一共五个狮子堂。”



下载 (39.85 KB)
2011-6-19 20:19

 

泰叔身穿英贤堂的T恤笑言等下他也会舞狮子的

 我们依言望去,果然各队舞狮队员的衣服着绣着不同的堂号。“泰叔,横江厦是不是因为靠近寒溪河而得名?”我们试探性地问道。

  “横江厦,应该叫‘横岗厦’,因为这条村是围绕着山岗而立村的,到了五、六十年代才因与‘横江’相近,才被称为‘横江厦’。其实横江厦周围并没有江河,只有火车路那边的一条水沥和村中间的那条小河涌……”泰叔说到这里,不禁往火车路那边张望了起来。

   我们记得《常平镇志》载:横江厦李氏的始祖李光汉(一说立村始祖乃李光汉之父李好善)。宋末从罗浮山鹤湖迁来。相传,李光汉先在沙神搭草寮养鸭。后得陈家一老翁指点,遂至沙巷置居,其后代绕山建村,故名为环岗厦。后因土语“环岗”与“横江”谐音而改名。

下载 (45.05 KB)
2011-6-19 20:19

 常平镇志中关于横江厦的记录

  相比之下,我们认为横江厦之得名源自环岗也许更加客观。泰叔补充了一句:“立村前,这里已有‘裕公坑’、‘黄尾’、‘国岭’、‘霞村’等小村。后来,李姓人越来越兴旺,渐渐地,裕公坑、黄尾、国岭等小村只能搬迁到别的地方了,而霞村则迁到现在板石管理区那边。现在村里还有村里人叫霞村坑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当时霞村的旧址。现在的横江厦只有李氏一姓了。”

   又是一阵鞭炮乍响,现场浓烟四起,舞狮队员跃跃欲试。两条角插青青竹枝的旱龙已高卧在身著黄色锦衣的舞龙手的肩上,但见旱龙鹿角似叉,金刚怒目,口含骊珠,身披鳞甲,威风凛凛……

下载 (49.05 KB)
2011-6-19 20:57
 舞起狮子跟着木龙舟!      记得在2011121日我们到常平采访的时候,80多岁的老人阿权叔跟我们讲起一个与龙头上青竹枝有关的极为有趣的故事:

下载 (37.49 KB)
2011-6-19 22:32  原来龙头上插青是有故事的!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村妇夜里梦见一个老翁对她说:“我们村里的这条龙船已经成精了!它一旦采到青就会飞起来,到时所有扒龙船的人都会被卷到海底,明天你叫你丈夫不要扒龙船,要打鼓,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用怕,只要死死抱着那个大鼓就能平安无事。”村妇一梦醒来,半信半疑,于是对丈夫说起了自己的这个奇怪的梦境,丈夫深感奇怪地说:“真是怪事了。我也做梦梦见那龙舟在一棵榕树上采青呢!”

   到了第二天,丈夫便有心争着打鼓,谁知道龙船刚刚离岸,龙船突然间飞了起来,直奔村口岸边的那棵大榕树,那龙船咬下了一根榕枝立刻钻进了海底。那男人则死死抱住了那面大鼓,终于平安回到了村妇的身边。

   故事讲完,权叔对我们说:“所以呢,我们要绑着一些竹叶在龙角上,意思是镇住木龙,不让它成精害人……”

下载 (53.99 KB)
2011-6-19 20:57

 权叔给我们讲关于龙船采青成精的故事

  

   “泰叔,听你说扒旱龙在每年农历的初七、初八两天,今天已是初八,昨天扒旱龙了吗?”我们眼睛望着楼下口中不停地问着。

   “昨天,我们请出了旱龙。到李氏宗祠进行了祭拜的仪式。也绕村巡游了一周。主要还是进行了舞旱龙的表演练习,”泰叔乐呵呵地告诉我们,“后天的石龙龙舟节(611日开始),村里的旱龙队要派去六个木龙过去进行舞旱龙的表演呢!”

下载 (58.16 KB)
2011-6-19 20:57

 旱龙节,村委会门前彩旗招展

  又是一阵喧天的锣鼓声,扒旱龙开始了。我们赶紧下楼,快步追上舞龙队。

     我们再次近距离地打量这两条旱龙:旱龙身长约5——6尺,木制,有角有麟似龙型。“这两条旱龙还是原来传下来的吗?”

    泰叔笑了:“这个龙头也是我重新做的漆,当年本来有两个这样的木龙,后来其中一个烂掉了,剩下这一个。刚解放的时候,解放军驻军横岗厦,就曾经拿这个木龙做木马,天天做体育训练。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木龙就被保存了下来。后来我们又仿照这个木龙的样式重新再做了几个一模一样的木龙。”


下载 (37.9 KB)
2011-6-19 20:57

 这“个”旱龙船是以前留下来的,泰叔说是他给填的颜色这是2011年1月21日在村委会拍到的木龙船

  “咦!怎么把龙头说成个呢?”我小声地嘀咕着。

   红颜莞尔一笑:“我们常平话中,对于量词的使用非常有趣,‘人’是‘一只人’,‘牛’唤作‘一个牛’,‘猪’成了‘一个猪’蚊子则是‘一粒蚊’!……故而当地人说木龙是‘一个个’的,当然,现在的年轻人也有说‘一条木龙’了!”

  “哈哈,原来如此。蛮有趣的。不过,和我们山东老家的说法有此相似。”我也深感有趣。


下载 (48.34 KB)
2011-6-19 21:55

 快乐从锣鼓声中传出

下载 (35.97 KB)
2011-6-19 22:12

 

小孩子打起嚓嚓来也有模有样滴!
   整条围的村民此刻都翘首以待,满街都是彩旗招展,浩浩荡荡的舞旱龙的队伍很快到了林谷李公祠前。横江厦人认为林谷公,是老祖的次子,是横江厦最繁茂的一枝。祠堂对联曰:兆传蓉镜,秀挹莲峰。昭示着李氏源流宗系。平日大门紧闭的林谷公祠此刻大门洞开,香火缭绕,人声鼎沸……

下载 (64.24 KB)
2011-6-19 20:57

 村民们早已焚香翘首等待木龙的经过

  

   但见,两个旱龙先后龙头正对宗祠,扛龙尾的舞龙手用力上下摇动,龙头向宗祠拜了三拜。紧随旱龙队的就是各堂口的醒狮队,每只醒狮也照例向宗祠拜三拜,每个舞狮队后面就有一辆彩车,多为四五人环绕,或拉车或打鼓或敲锣……

   我们发现横江厦的鼓上都写着“横溪李”的字样:“泰叔,这些鼓都是原来留下来的吗?”


下载 (884.12 KB)
2011-6-19 21:13

 扒龙船用的鼓上写着“横溪李”字样,是1961年买的,经过了泰叔的翻新依然正常使用
·

   “横溪就是我们横江厦啊!鼓虽然不是最古老的,但是也很有历史了!三队的这个鼓是我根据解放前留下来的鼓的样式往上面重新涂漆写字的,现在这个鼓大概是1961年买的,跟建村委那栋楼的时间差不多。村委会那栋楼是1961年建的,上面‘1961’几个字都是我写上去的。以前那个鼓早就破烂不堪被扔掉了。”泰叔不无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超强的记忆力。

   “1961年……算来也有五十年的历史了。”我们一边感叹着,一边跑前跑后地为舞旱龙舞醒狮的队员拍照。

下载 (35.56 KB)
2011-6-19 21:13

 “‘公元1961年10月建’这几个字是我写的!这似乎成了老人一生的荣耀

·
    巡游的队伍中,老人居多。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显得格外精神,而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乐得参与其中。看,裕诚堂的醒狮居然由一位年逾古稀的带眼镜的老先生舞起……年轻人多出外工作,但也会想办法回来参与这样吉庆的活动,这让我们担忧起这些传统民俗的传承问题,虽然横江厦的舞旱龙早在2007年就被评为东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队伍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或头戴草帽,或凉帽高悬,或手执洋折……相同的是人人肩上都搭着一条毛巾,天气实在是热,但大家伙的热情或许更高吧。

下载 (64.44 KB)
2011-6-19 21:13

 戴上凉帽,打着“洋遮”,靓嫂们跟着队伍扒旱船.jpg


    蓝天白云之下,巡游各队的旗帜格外靓丽。长龙似的巡游队伍中自然少不了的凑热闹的孩子们。瞧,这么小的孩子竟然会晃晃悠悠地手执木槌,用力敲锣……旁边看热闹的小姐姐带着墨镜歪着头,无限向住地看一位老人在打镲……或许,这次旱龙之游会给孩子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呢!
下载 (957.1 KB)
2011-6-19 21:13

 扒旱龙船原来是抬着木龙在村子里游!后面跟着的是村里的狮子队!

   泰叔也忍不住技庠,换上去舞了一会醒狮。看着生龙活虎的表演,谁会想到这已经是七十五岁的老人呢?传统的民俗活动,让老人们到了昔日的影子和骄健的身姿……

  一路上,有村民跟着木龙和狮子走,也有的站在自己家门口看热闹,木龙经过,人们或合掌祈拜,或点香作揖……

下载 (54.73 KB)
2011-6-19 21:13

 木龙来了!快快合十而拜

  看着大汗淋漓的泰叔,我们不禁产生了也想舞一舞的想法。不过,现在肯定不行,晚会再找机会一试。

   “这儿是扒船埔,”泰叔指着前面告诉我们,“现在要休息一会儿了。”说话间,队伍停了下来。


下载 (59.15 KB)
2011-6-19 21:55

 大家都在龙船埔上休息,木龙也在阴凉的地上歇歇脚

·
  “埠?扒船埠?是不是原来这儿有埠头啊?”我本能地反问。

   “哈哈,错啦。不是那个埠。而是埔字。埔,就是草地的意思。”红颜适时给我补充一些常平的风土习俗。

   “哦,这儿原来应该是一块开阔的草地吧!”我反应也是很快的,指着眼前的水泥空地想像着。

   大家把旱龙船也放到阴凉处。许多村民自发地前来祈拜,尤其是妇女老人。瞧!这位大婶打着洋遮,挎着提篮,带着香烛祭品;看!那位婆婆头带凉帽,颠着小脚徐徐而来;望!远处的大姐小妹正排队等候……可见,村民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扒龙舟的人和舞狮的人都在这里歇息,附近的村民早已煲好了柠檬糖水、罗汉果糖水还有冰水等等让大家解渴消暑……



下载 (61.22 KB)
2011-6-19 21:55

 喝一杯罗汉果糖水或者柠檬茶又或是喝一杯冰水,既清热又解暑


·      我们站在阴凉处,喝着凉丝丝的柠檬糖水,身上的暑气渐渐消失了。“泰叔,我们村的扒旱龙有什么传说或故事吗?”我们不失时机地挖掘背后的故事。

   “听老年人说过,在我们横江厦立村一百多年后,一天,有一野鹿陷在沙巷头烂泥淖中,村民认为这是龙显灵,于是将割下鹿角,装上长木游村,祈求风调雨顺,大概这算是‘扒旱龙’的开始吧。”泰叔不愧是横江厦的地理通。

下载 (62.58 KB)
2011-6-19 21:55

 木龙停在这里呢,快来拜一拜!

·

  “记得村委会中有个舞旱龙习俗的简介,说源于清朝顺治年间(1655年左右)。现在算来也有356年之久了。”我们不禁返着手指一一算来。

  “泰叔,舞旱龙为会什么要两个木龙呢?”我们刚才就发现了这个情况,只是没有机会询问。

  “横江厦的旱龙分一公一母两个木龙。这两个木龙一起游到扒船埔的时候就会‘斗趣’。”

   “斗趣?”我们有些疑惑。

  “对。因为以前扒船埔这里有一片空草地,两个龙就在这里斗趣。斗趣就是相互比舞龙的技巧、花样、耐力等,但主要是还是比力气,由于互不相让所以经常会发生争斗,”泰叔似乎浸沉在当年的斗趣的氛围中,“不过,也不会有大争斗。大家都是同姓同宗的兄弟。跟在舞龙人一旁的十二个神手就会将俩龙船拉开,接着就继续往祠堂舞去。”

   “斗趣还是很意义的环节。两个龙船不但只比舞技,还比力气可好看了!可惜呀,现在没有这个眼福了。”我们不仅感慨起来。

   稍稍休息后,六个舞龙手首先请起了两个旱龙,后面的五支舞狮队、锣鼓队、跟随的群众犹如长龙般继续绕村巡游。

下载 (92.34 KB)
2011-6-19 21:55

 继续绕着村子前进!

·   很快巡游的队伍回到了村委会。泰叔赶上去奉香,我们也紧随其后:“泰叔,现在扒旱船和原来扒旱船还一样吗?”
   “已经大不相同了。以前扒旱船的时候,人们要从村里的神厅里把菩萨抬出来游神的。以前你家(指红颜老家——常平横江厦)住的房子对面就有一搭庙,那里有个神厅,大家到那个神厅里把里面的菩萨放到一张藤椅上抬出来,后面还有人跟着举起两把藤编的大扇,如同大戏里面皇帝出游一般。”泰叔告诉我们一个与现在扒旱龙不一样的版本。

下载 (55.44 KB)
2011-6-19 21:55

 

泰叔给我们讲以前横江厦扒旱船

   “村里那个叫锦明的人你认识不?”泰叔扭头问了一声红颜,“那藤椅藤扇就是他老爸编的,那手艺真的是‘湿水棉花——无得弹’!”

  我们只有点头称是的份了。对于原来的掌故,像红颜这样在莞城出生、长大的“横江厦伊”来说,也知之甚少了,更遑论我这北方大汉。(横江厦土话把“女儿、女孩子”统称为“伊”)


   锣鼓声又起,巡游的队伍又出发了,前往常平旅游胜地——隐贤山庄方向而去。我们想了解一些相关的掌故,也就没有再随他们前行。


下载 (61.35 KB)
2011-6-19 21:55

 

井然有序的扒旱船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远处游来,向维持秩序的领导和治安员们致敬!


   村里83岁的畴公告诉我们当年舞旱龙的盛况:“面对着那一溜庙堂,从左边数来,先到张王爷庙然后到洪圣李舍(即洪圣公庙)再过去就是十二 奶娘庙。洪圣李舍里面的菩萨左文右武排列的。记得当时还有判官、车公等等菩萨,车公坐位左边……”


下载 (63.43 KB)
2011-6-19 21:55

 

畴公打着拍子唱说着采青时对张王爷的“禀词”

  “畴公,原来村里供奉的萨菩很多哦!”红颜适时插了一句。“是啊,萨菩较多,但各神管得事不一样。张王爷是挡煞的菩萨,我们狮子去采青总会这么唱道:张王爷爷坐得高忘得远,晓得人间世事,晓得百鸟之音,晓得天高地矮,今日狮子采青,今后国泰民安!”畴公说着说着就打着拍子摇着头慢慢小声唱了起来……

   我们也被畴公的感情浸染,似乎回到了从前的舞旱龙的现场,进行着较原始的祭拜和祈告……

   趁着旱龙舟游向隐贤山庄的未回来的时候,我们坐在村委会附近休息,这时一阵油香扑鼻而来,我们循着香味走到上次满娘给我们介绍的“宴会厅”。上次在“宴会厅”门口见到了满娘,她告诉我们,这是村里人做好事的地方。结婚、入伙、满月、开灯等等大家都喜欢在这里宴客。我们笑着说“这是宴会厅”!横江厦的队长明叔听说红颜就是横江厦人,十分高兴地与我们聊了许多往事,容后文再叙,并且诚恳地邀请我们在村里吃晚饭,我们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晚饭后,还有可以欣赏广州八和粤剧团的演出。


下载 (42.7 KB)
2011-6-19 21:55

 2011年1月21日满娘领着我们走进村中的“宴会厅”

下载 (57.12 KB)
2011-6-19 21:55

 

队长明叔亲自下厨,还热情地留我们在村里吃龙船饭,我们毫不客气地答应了!

   旱龙和醒狮不久就从外面回来了!旱龙被送回了村委会,如果没有其他重要活动,旱龙就会被放起来,待到来年的五月份才会再次启用。不过,因为石龙龙民俗文化节的邀请,横江厦的扒旱龙介时将进行游龙的表演。

下载 (56.68 KB)
2011-6-19 22:12

 九十多岁的阿婆也来帮忙准备龙船饭

·   村委会前临时搭起了一个小木楼台,只见第一级楼台上放了一盆水,水里面半浮着一扎龙眼叶,第二级楼台上立了一根竹竿,竹竿上也挂了一扎龙眼叶和红包。泰叔说:“这是狮子上楼台!那盆水是用来给狮子喝水和洗脸用的!不用问,竹竿上的龙眼叶和红包都是用来采青用的。”

下载 (63.64 KB)
2011-6-19 22:12

 搭个楼台等狮子回来采青

 “我们村的狮子点晴有什么讲究吗?”我们齐声问道,因为舞旱龙与舞狮子是紧密相联的,所以我们也愿意进一步的了解。

    泰叔点点头,肯定地说:“女人是不能跟着去点睛的。新的狮子买回来就放在狮子会里面,我们三队的就是林谷公祠的旁边。到了初五晚上的九点钟,我们就会在屋里上香拜神,然后偃旗息鼓,抬着狮子到村口的草埔上。草埔上早已插好了一棵青,这棵青一般是荔枝叶或者龙眼叶等青绿色的植物。等点好了睛就要奉神,奉神仪式完毕,狮子采到青,鞭炮和锣鼓声就响了,于是,我们敲着锣打着鼓舞着狮子回来了!”

    泰叔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想到了这个点睛的仪式跟东莞樟木头的麒麟点睛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加上竹院茶语曾经跟我们说过,他们经常舞着麒麟垦亲。于是我们问泰叔:“别处的麒麟有到我们村里交流的吗?”

下载 (100.86 KB)
2011-6-19 22:12

 2011年的大年初四,我们在樟木头麒麟汇演采访的时候,樟木头蔡氏后人给我们讲述麒麟点睛的过程

  泰叔若有所思地说:“有啊!石排镇的水贝村是我们横江厦的一个分枝。曾经有那里的同宗兄弟舞着麒麟过来想进村垦亲,被我们挡住了!”

   “为什么?”我们大惑不解。

   “因为我们横江厦有条细围叫‘凤岗’。你们听说过‘麒麟引凤’吗?大家担心那麒麟把凤凰引走了,我们的凤岗围就要散围啦!所以我们把他们的麒麟堵在了村口,只把同宗兄弟迎了进村……”


下载 (991.21 KB)
2011-6-19 22:22

龙要“进窝”啦,“进窝”之前先行礼,又是一阵锣鼓声、鞭炮声……

   听着泰叔的娓娓动听的叙述,观看着精彩的舞狮表演……不知不觉到了晚饭时间……吃饭先,饭后听粤剧。

下载 (76.21 KB)
2011-6-19 22:22

 

狮子上楼台,欲上不上,急得围观的村民一个劲地喊“上啊,上去啊!”


下载 (56.78 KB)
2011-6-19 22:22

 丰盛的龙船饭

·   星夜踏上归途,我们不由得想:横江厦的扒旱龙舟是东莞独有的吗?东莞其他乡镇还有没有此风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