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亚麻女装:【麒麟合创】夜游旧莞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2:48:17
夜游旧莞城           东莞这地儿,来了近一年。但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朦胧,仿佛雾里看花。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那么不真切,那么的虚无飘渺。显然,我对东莞,肯定没有把握住最为实质的东西。所以,东莞不能接纳我。我只是一个身处异乡的陌生人,一个匆匆的过客。          我这人有个习惯。凡所到之地,必然深入了解民风民俗,尤其是最为朴实最为真实的富有历史底蕴的东西。只有走近民间,走进民俗,感受民风,体验民声。才能从内心里感觉到你——一个外乡人融入了当地的节奏和生活。不信,客居的人,为什么总会感觉那么格格不入呢?         当然,如想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生活真实。那就应该从夜间看这个地方的生活。记得我的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东莞之于我的家乡各异。东莞的夜晚是华灯如昼,彻夜通明,而故乡的夜晚,一切都浸沉在黑暗中,只有天的星星才是最亮的灯。家家户户忙完了一天的活计,趁着喝汤的时间,好好地休息一下。亦或于门外的石墩上,三五成群地唠科,边吃边聊,一直待到月亮升上柳梢。月色融融,晚风轻拂。人们在忘情地聊着什么——或古或今、或喜或悲、或人或妖、或笑或骂。众妙毕备。及至月上中天,则只剩下几个寡言的老者嘴中叨着的烟袋嘴上的旱烟在一明一灭地闪耀。孩子儿们躺在母亲地怀里,酣然入梦了。女人们也哈欠连天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催着男人要回家了。三三两两的人散去了。此为农村之晚与城市之晚的对比。晚上的人,才是真实的人;晚上的城市、乡村才是最真实的城市和乡村。所以我喜欢夜游。          今晚幸有友相邀,车载而去。环城穿行,不知所终。忽友人曰:“想了解莞城历史乎?”我大笑:“君何知我心也。”友人亦笑:“你想了解东莞,找我就找对人了。一般东莞人是不会给你推荐这些地方的。但它们恰恰证明了昔日东莞县的历史。”泊好车子,徐徐前行。            前有小亭一,亭下石碑一。友曰:“此为却金亭。”墙上有牌匾三块: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文物;二是广东的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三是此亭来源:据载清代县尹李恺治理莞县,对外埠客商皆开市布公,照章纳税,不取毫厘。深得商人之心。众商为感其清,特聚金相赠。李恺坚辞不受。后人为彰其廉,而立碑纪念。 [BR]    说到奉公廉洁,记得广州市郊有一贪泉。东晋时,新任广州刺史吴隐之,路过此地闻“贪泉”之来历,大有感慨,竟连饮三杯,随后即提笔题诗於碑上:“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纵吏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当他上任以后,时刻记住石门村民的叮嘱,洁身自好,正气凛然,赢得清官的美名,为万民所拥戴。随著年代的流逝,原来的那块石碑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侵蚀与剥落,到明代时,已荡然无存。但乡人们警告当官者的一片善良之心未泯。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又重刻了吴刺史的《贪泉诗》,并移置到越秀公园内的望海楼之旁,让更多的当官者看看,借此时刻警惕自己,向吴隐之学习。          同时要说说我们山东的巨野老家也有此说。记得历史的“四知”吗?就是发生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地方,东汉时期,学者杨震路过古昌邑城,适逢其学生在此为官。学生深感师恩,夜怀十金造访师尊。杨震初见,坚辞不受,其生曰:夜深人静,无人知晓。震变色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岂能曰无知。学生满面羞愧而退。自此有“四知”之说。与此地“却金”一事,一脉相承。足见民心所向。          二人唏嘘不已。转入小巷。建筑物风格渐变,端地是莞城旧模样。最先领略的是岭南的建筑风格,飞檐挑沿,窄窄小小的大门,当然门外还有一件栅栏一样的东西。友神神秘秘问我:“你道此为何物?”我一脸木讷地说:“实不知。”友开怀笑曰:“此为趟栊,既可防盗又可透风透气。”我又感慨不已。记得年前游可园时,曾见过此物,当然格外兴奋并留影为念,不想今日得到验证。实为难得。小巷子深处的大门、房屋时有破旧者,友人说这才是当时的房子。从斑驳的大门,木质而厚重门板,房檐上的荒草,砌墙的粉石,见证明了莞县历史的沧桑。巷子愈深,路愈窄,房愈旧。友人在小巷中穿梭如鱼得水,我却如笨鸭划游,不得其法,尾随其后。后发现正门之外,尚有一半截的小门不知何意?友人解释说:“这里有一个故事。传说明代有个书生叫朱买臣。早年家中贫寒,妻子离他而去。后朱得以高中,便衣锦还乡,并到前妻那里对其进行羞辱。众人看不惯,便有地方官上报了朝庭,皇帝大怒。朱回到朝里,皇帝责其不义,赐金碗一个,命其下乡讨饭。朱怀羞讨饭,因其为人所不耻,大家都不愿对其施舍。可面对金碗,又无法拒绝。为此,广州人边发明这个东西,来遮挡视线。从而拒绝给朱施舍。这个东西叫矮门。”“呵呵,处处有典故,巷巷有故事啊!”我不禁感慨道。          这里的巷子皆是相通的,每每到巷子穷尽时,便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层层叠叠,不知过几条巷子。          出得巷口,友人说:“我领你领略一下昔日莞县的老模样。”我们便转过一胡同。摹地,一条宽阔地大街呈现眼前。恍若三十年代的旧上海。街道两边皆为骑楼。此为沿海旧城面貌,骑楼为沿街楼群,靠路边每一商户都留有宽阔的走廊,整个街上的走廊都是相连相通。我曾想,这骑楼一是说明了当时经济的繁荣,海内外交流的频繁,一是说符合沿海城市的气候特点,高温多雨潮湿。既给路人提供一个避雨之所,同时也可遮阳。带动了商铺商机。所以说,骑楼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这一溜骑楼,仍是原来的旧样子,高或二层或三、四层连绵不断。间或灯光映衬,美仑美奂,亦真亦幻。朋友告诉我这些美妙的建筑,属于中西结合的产物。但这些建筑中的某些饰物也是大有讲究的。友人指点我说:“你看,每座楼上,都有高耸的柱子。你知道原因吗?我现在做装修行业,接触建筑物多了。也有一些研究心得。我发现,这里契合了中国的风水之说。每座楼的上面都似一顶官帽,两边的柱子好比古代官帽上的两支翎羽。”看着友人得意之色,我细心观之,果然十分相似。友人指点众建筑,或门或窗或楼顶或楼层皆有可观者。有时说,这是古代就有的,这是七十年代的,这是新加的……如数家珍,一一道来。我深深地折服其有心之极。不仅能评点建筑物之优劣,而且附带着介绍楼主的状况,多数为旅居海外的华侨。看来友人对此老街情有独钟哦!!          忽而,朋友指着一巷子说:“此巷大为有趣!”“何也?”我不解。友说:“你看,这个巷子现在叫序齿约。原来它叫猪屎约。”此时,声音渐低,大约是怕巷口那里闲谈的人听到吧!后来更名,大约是感觉此巷名不雅之故吧。真的是不来此地,不随本地人,何知其意,何来其趣。复到旧骑楼大街,前行左转,从左右两侧观看骑楼之旧迹。面貌依然可辩。时月上西楼,顿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境。仿佛回到三十年前的旧莞城,两小儿在月光下嬉戏、杂耍,笑语飞溅。          又回到原来十字路口,继续前行,友人说:“这里原来多梧桐树。我们喜欢用梧桐树叶叶茎折断来猜天气和做游戏。”友人是陪我在观光,更是自己在寻旧啊!走过约3、50米的光景,来到一小石桥上。桥下有流水,朋友说,已经成了臭水沟了啦。话语中有无限惋惜之意,怅怅然。原来此处为进出莞城的河道。比如广州来莞县要由此码头上岸,外地的物产水果要经过此水道上市交易。其中,提到东莞本地的道窖、中堂等地的水果甚丰,但没有外运的路。故而当然的农家便有一种小船,极为细长,只船中坐一人。那么两头尖尖的船头船尾,则是用来放置香蕉等水果的。接着用船运到此处小桥处买卖。一时,在融融的月光下,恍如隔世。此河道商贾如云,买卖声此起彼落,商船如织,岸上人如潮涌,一派繁荣和谐之景象呈现脑海。“该回去了!”友人催我。         返回时,友人指点曰:“这是老百货公司,那是县供销社,这个是老新华书店。我小时候最喜欢跑的地方。”猛见路旁有一小摊,那则说;“小时上课饿了,总喜欢吃这个摊当的小吃。曾有过吃完夜宵要耍赖的事儿。当时几个同学在一齐吃夜宵,吃罢,大家合计说,今天咱不给老板钱。我们说声一二,一齐跑开吧。”“逃了吗?”我好奇地问。“没有。我们叫了一二后,女生跑了,男生都一动不动地坐在哪里?咳!关键时候的男生的反叛意识还不如女生啊!”友人深有感触地说。“是啊!”“我们该从哪里走啊?”我不知所措地问。友从莞尔一笑地说:“累不累啊?不累就跟我回家看看吧!”“啊?!回家?”我有些惊讶,原来友人家曾在此。当然,友人说现在早已搬出了此地。          进得小巷子,右转右转,巷子极为狭窄,仅供双人侧肩而过。小巷子深处,极为幽静,两边皆为青砖砌成的墙壁,都在夜色中静默着。极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历史的重叠感。我感觉我们在时空的隧道中穿梭,逡巡回。友人告诫我说:“小点声。”我不知何意,或许不想打扰以前的老邻居,或许只想享受这份静寂……我不得而知。我蹑手蹑脚地跟其后。忽而,指着一十分狭窄的门楼说:“这家很有钱,小时曾见过他家里有过穿官衣的照片和画像。”再看这家的门口较为讲究。“前面就是我家了。”友人兴奋地告诉我。接着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个青砖砌成的小楼。“原来我们住时是平房,现在卖给别人了,别人又改造了。”不知此刻友人的心里是惋惜还是失落。本来很有情绪的忽而又沉默了。“小时候,我经常被爹妈锁在家里,我总会想办法从后门偷偷溜出,到对过好朋友家里轻松一会,再神不知鬼不觉地悄然返回。”友人的脸上一片神往之色。故地重游,神游思飞,触动良多,不可言表。接着便看到此巷子名曰:旨停街。          我一看到这个名字,就感觉到这里面一定有故事。友人说:“以后再告诉你。咱先看看原来这里的水井。”我们穿门过户,友人指着脚下的门槛说:“小时候,这里的门槛很高。姐姐挑水时,我就是跟在后面,过不去时,我就爬过来。”边说边笑。状极亲昵。出得短巷,一转,一井突出。井口极小,以石为沿,俯视之,水位极浅,约两米左右。从巷内闪出一老妪,一手提桶一手端一盆衣物。旋至井边,把桶徐徐放到井中,直听得“扑嗵”一声,轻轻地将一桶清悠悠地水提出。桶中有圆月一轮,极为可爱。我说:“水可吃么?”那人只吃吃地笑。友人说“她不会讲普通话。亦听不懂普通话。”“……”友人与她对话,沟通极好,笑声不断。我不句也听不懂,只得在一旁傻笑。归去,仍是一青砖巷,友又介绍:“此巷子有过一位极有钱者。你看,房子都用的是麻石,而一般人家只能用粉石。”仔细观之,的确如是。到了巷口,有一高高的门槛儿。友人说,小时这个门槛是迈不过的。太高啊!我亦笑着打趣说:“不应报怨,你也是侯门的大家哦!”友人亦笑。          返回的路上,此君向我娓娓道来旨停街的来历。看着越来越高的月亮,友人的眼睛越来越亮了。“此街名有二个版本。你想听哪一个哟?”一本正经地问我。“两个都想听。”我毫不犹豫地答到。“嘻嘻,真有点贪哦!第一个版本是原来有个穷书生在莞县读书,只能借住在好像是现在莞城宾馆附近。他参加了考试,一举夺得了榜眼。后来,皇上的圣旨下来时,县城的大小官员都来同领圣旨。据说就是停在我们家这个小巷子里。此后,得名曰:旨停街。”“很有点意思哦!”我看着讲得正起劲的友人,“那么第二个版本呢?”“第二个版本就没有这个那雅了。话说某朝一次圣旨到,县里的人还没有到,商贾们独自到县城的北关外迎接,圣旨就只好在此停留。呵呵,当然这个故事有点俗。但各有各的好处。第一个故事可以激励孩子们的学习;第二个故事可以培养我们的进取精神。”          我们在小巷子中踽踽而行,友人的创业经历徐徐到来,时而激昂,时而忧郁,时而喜悦,时而伤感……我在一旁唏嘘不已……人生浮沉恍如隔世。        月上中天,我游兴渐浓。经过今夜的体验,作为新莞人的我,或许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了吧!面对明月清风,这或许算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