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蓉宋喆开房视频:痹证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43:35

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制),羌活、乌梢蛇、红花、骨碎(制)、乌梅、金银花、细辛、红参、鹿茸、黄柏、没药、广地龙、地枫皮、老贯草、五加皮、续断、麻黄、甘草、槲寄生、淫羊藿、牛膝、桂枝等。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祛风镇痛。用于筋骨麻木,手足拘挛,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

 

 

主要成份】芫化条、绿豆,威灵仙、防风、荆芥、桂枝、川乌(制)、草乌(制)、土鳖虫、独活、羌活、地龙、香附(醋制)等。

【功能主治】散风。祛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它风湿性疾病。

 

 

要成份】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延胡索、没药(制)、血竭、巴戟天等。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热痹,瘀血痹痛,类风湿性关节炎

 

 

痹证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来自互联网 点击数:3525 更新时间:2005-10-3 14:03:31

痹证是指肢体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西医之风湿病,则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痹证治疗的诊断要点

 

临床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表现。

一般发病比较缓慢,部分开始可有发热、汗出、口渴、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继之而出现关节症状。

往往呈渐进性或不规则的发作性。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抗“O”增高,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等。

痹证治疗的辨证分析

 

痹证发生主要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其中尤以风寒湿三者杂至而致病者为多。病机主要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日久不愈,病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可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

 

临床辨证应辨清风寒湿,热痹的不同。热痹以关节红肿热痛为特点;风寒湿痹虽有关节酸痛,但无局部红肿灼热。其中偏于风胜者,以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为行痹;偏于湿胜者,以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为着痹;偏于寒者关节痛剧,疼痛不移为痛痹;病程日久者,可出现痰瘀痹阻气血及肝肾亏虚。

 

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活血舒经通络为基本原则,后期还应配以补益正气之法。

 

痹证治疗的辨证论治

 

风寒湿痹型

【证见】 肌肉关节疼痛酸麻,或有肿胀,遇阴雨寒冷则疼痛加剧,得热痛减,口淡不欲饮或喜热饮。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

 

1.主方蠲痹汤(程钟龄《医学心悟》)

 

处方:羌活、独活、秦艽各12克,海风藤30克,桂枝、当归各10克,川芎6克,威灵仙、白芍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风胜者,加防风,白芷各10克。湿胜者,加防己12克,薏苡仁20克,萆薢15克。寒胜者,加川乌头、熟附子各10克,细辛3克。

 

2.中成药

 

(1)追风透骨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风湿药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除痹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桂枝、羌活、独活各9克,川芎lO克,虎杖、寻骨风、木瓜、白花蛇、防风各12克。水煎服。

 

(2)桂枝活络汤(赖天松等《Il缶床奇效新方》)

 

处方:桂枝、赤芍各15克,白芍、丹参各30克,乳香、没药、炒穿山甲各10克,当归12克,蜈蚣2条,秦艽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风湿热痹型

【证见】 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

 

1.主方宣痹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防己、北杏仁各12克,连翘15克,滑石、薏苡仁各30克,栀子12克,忍冬藤30克,赤小豆20克,蚕砂10克,龙胆草12克,桑枝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皮肤有红斑者,加牡丹皮、地肤子各12克,赤芍15克。化火伤阴者,加生地黄20克,玄参、麦冬各15克。

 

2.单方验方

 

(1)四物四藤合剂(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当归、赤芍、川芎各9克,生地黄、鸡血藤、海风藤、宽筋藤、桑寄生、络石藤各15克,独活、地龙各6克。水煎服。

 

(2)葛根银花藤合剂(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葛根60克,忍冬藤45克,丝瓜络15克,路路通12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痰瘀痹阻型

【证见】 痹证日久,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 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方药】

 

1.主方桃红饮(林骊琴《类证治裁》)加味

 

处方:当归尾12克,川芎9克,桃仁、红花各10克,威灵仙15克,穿山甲20克,地龙、土鳖虫各9克,白芥子、胆南星各10克,乌梢蛇、露蜂房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小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2)活络止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治痹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茯苓12克,桃仁、红花、川芎、蜂房、桂枝各6克,丹参9克。水煎服。

 

久痹正虚型

【证见】 骨节疼痛,时轻时重,腰膝软痛,形瘦无力。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 养血益气,培补肝肾。

 

【方药】

 

1.主方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独活、秦艽、当归、桂枝各12克,桑寄生20克,川芎、熟地黄、白芍、茯苓、续断、党参、牛膝各15克,狗脊、杜仲1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若久痹内舍于心,可选用炙甘草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2.中成药

 

(1)舒筋健腰丸,每次5克,每日3次。

 

(2)壮腰关节止痛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附子12克,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2)龙蛇散(周长勤《广西中医药》1985.3)

 

处方:地龙、白花蛇各150克,土鳖虫、蜈蚣、僵蚕、全蝎、蜣螂各30克,穿山甲20克。共研干为细末,分成20包,每日l包,分2次冲服。

 

痹证治疗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威灵仙60克研末,葱白30克捣烂,用醋适量共调成糊状,外敷贴于痛处。

 

(2)丝瓜络30克,地龙20克,莱菔子12克,共捣烂,外敷痛处。

 

(3)乳香、没药各10克,地骨皮15克,车前草20克,共捣烂,用白酒调拌,外敷贴于痛处。

 

(4)鲜威灵仙500克,松树针90克,甘草50克。水煎,熏蒸并热敷痛处,每日1次,每次1小时。

 

(5)食盐500克,小茴香120克,研末,共炒热,用布包熨痛处。

 

(6)川乌头、草乌、松节、生胆南星、生半夏各30克,共研细末,浸酒外擦患处(不可内服)。

 

2.针灸疗法

按不同部位,关节选择相应穴位,也可选阿是穴。

 

肩部:肩髑,肩髎,肩贞、肩前、肩后。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天泽。

 

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

 

髀部:环跳,居髎,悬钟。

 

股部:秩边,承扶,阳陵泉。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中脉,照海,昆仑,丘墟。

 

行痹者,加隔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足三里、商丘。热痹者,加大椎、曲池。

 

操作:行痹、热痹者,用毫针泻法浅刺,并可用皮肤针叩刺。痛痹者,多灸,深刺留针,可兼用隔姜灸。着痹者,针灸并施或兼用温针、皮肤针和拔罐法。

 

3.饮食疗法

(1)胡椒根煲蛇肉:胡椒根50克,蛇肉250克,共煲汤服食。适用于风寒湿痹。

 

(2)老桑枝煲鸡:老桑枝100克,母鸡1只(去毛及内脏),加适量清水共煲汤,盐调味饮汤食鸡。适用于风湿热湿。

 

(3)千斤拔杜仲煲猪尾:千反拔、狗脊各30克,猪尾1条,加清水适量共煲汤,饮汤吃肉。适用于久痹肝肾亏虚。

 

 

 

 

强腰散

此方温散寒邪,行滞通阻,活血镇痛。

成分: 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共研为极细末,每次用30~50克;开水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一换。

(2) 补益风湿汤

此汤温补肝肾,益气养血,佐以补风散寒燥湿。

成分: 莵丝子10~15克,制狗脊10~15克,炒杜仲10~15克,生川断10~15克,大熟地15~20克,怀牛膝10~15克,肉桂5~10克,党参10~15克,炒白术10~15克,当归10~15克,炒白芍10~15克,独活6~10克,防风6~12克,威灵仙10~15克。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3) 骨质增生丸

此方补骨生髓,活血止痛。

成分: 熟地30克,肉苁蓉20克,鹿衔草20克,骨碎补20克,淫羊霍20克,鸡血藤20克,莱菔子20克。 上述药物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2.5克,每次服2丸,日服2~3次。

(4) 复方马钱子散

此方破血逐疲通络,法风除湿止痛。

成分:土鳖虫、川牛膝、甘草、麻黄、乳香、没药、全蝎、僵蚕、苍术各72克,马钱子60克。 将马钱子置于铁锅中,加水适量,慢火煮沸,8小时后取出,剥去外皮,切成0.5~1毫米薄片,晾干,炒至呈均匀的棕褐色。乳香、没药置铁锅内,加热。并以灯芯去除油质,烘干。全部药物混合粉碎后过100~200目筛,粗渣再次粉碎,便全部过筛成末。混匀分装入胶囊,每个约含散剂0.25克,炮制后马钱子约占总量的40%。每晚睡前服药一次,每次5~10粒,用黄酒30~50毫升适量加水送服,不饮酒者可酌减酒量。忌用茶水送服。药量自小量开始,每晚增加1粒,至服药后出现腰痛加重或腰背有紧麻感的反应时即不再增量,但服药量最多不宜超过一次10粒。服药后应安静卧床,当晚不宜多饮开水。连续服药二周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宜停药2~3天。病情完全缓解后每晚可减服1~2粒,续服2~3周以巩固疗效。服药期间不宜做剧烈运动。

6. 手术疗法:对症状严重,频繁发作、保守冶疗不愈、影响工作生活的患者,必要时作横突周围软组织松解术,亦可作第三腰椎横突剥离或切除术。手术于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沿骶棘外缘切口,切开肌筋膜鞘,沿肌外缘找到横突尖部,在尖部周围切断附于其上的紧张的肌起止点及筋膜,分离并切除横突尖端1~2cm,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病案讨论

孙某,男,26岁,固定性右侧腰痛一年余。工作中常有弯腰史,主诉部位与压痛点相符,不向远处传导,患者由于疼痛,经常用手指在疼痛点按摩,导致按摩处皮肤粗造,皮肤颜色加深等反应性改变。体格检查压疼点相当于第三腰椎横突尖,并较易触摸出下方骨性突出,向前弯腰无疼痛及活动受限,向左弯腰感觉有牵扯痛,向右弯正常。X片显示第三腰椎特别细长。经封闭治疗可暂时显效。后作局部软组织松解治愈。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讨论:1,第三腰椎横突特别长,且呈水平位伸出是其特征。第三腰椎正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为承受力学传导的重要部位。所以易引起该处的肌肉撕裂,血管神经束摩擦,压迫和刺激。2,本征有解剖和生物力学相关的特点,易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实际上横突短形成了解剖上所谓的“肌肉-神经-骨骼的附丽较集处”即“腰方肌和骶棘肌-腰神经支-第三横突端”三着交集的结构。增加了治伤的症状。3,本征在诊断中也应与腰椎退行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鉴别一般封闭治疗奏效,若长期进行封闭及其他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进一步确定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