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 昨迟人:中医百科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04:54
肾虚邪滞,经脉痞塞
[证见]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耳鸣耳聋;耳膜内陷混浊,或
增厚或灰白色沉积斑,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肾阴虚者,
全身或见腰膝疲软,头晕眼花,失眠梦多,或五心烦热,咽干,脉细数。
若肾阳虚者兼见形寒肢冷,阳萎,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益精,活血通窍。
[方药]
l、主方:耳聋左慈丸(陆懋修《广温热论》)合通气散(王清任《医
林改错》)加减处方:熟地黄15克,山萸肉12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
牡丹皮15克,石菖蒲12克,磁石30克(先煎),柴胡12克,香附12克,川
芎10克。水煎服。
若肾阳虚者,可加制附子10克、肉佳3克(焗服)、鹿角霜15克。
2、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
每次6克,均为每日2次。
(2)济生肾气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
(3)川芎嗪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4)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外治法
自行鼓气吹张法:此法即病者自己捏鼻,闭唇,鼓气,使气由咽鼓
管进入鼓室,此时鼓膜可有向外膨胀的感觉;每天可施行多次,若自行
鼓气吹张法失败者,则可采用咽鼓管金属导管吹张法,每天进行一次。
若有鼻塞流涕者,不宜用鼓气吹张法。
l、针灸疗法
(1)针刺:局部穴位取听宫、听会、耳门、翳风;远端穴位取足三
里、三阴交、关元、脾俞、肾俞等。用补法或灸法。
(2)穴位注射:取耳周穴位,如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注入
复方丹参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0.3—0.5毫升,隔天1次。
2、饮食疗法
(1)川草煲鸡蛋:川草6—9克,鸡蛋2只,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
煮片刻,吃蛋饮汤。
(2)升麻芝麻煲猪大肠:升麻10克,黑芝麻60克,猪大肠一段洗净,
把升麻和黑芝麻放入猪大肠内,两头扎紧,加清水适量煮熟,去升麻和
黑芝麻,调味后饮汤吃猪大肠。
3、预防调护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伤风感冒及鼻部疾病。及
早彻底治疗耳胀痛,以防迁延日久,趋于严重。
(2)“鸣天鼓”导引法:将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的食指、中指、
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互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
叠在中指上;然后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忱部,此时
可闻宏亮清晰之声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然后两手同时叩
击48次。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3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3)注意保持鼻腔通畅,适当使用滴鼻药。注意擤鼻方法,以防症
状加重。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3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耳疮
疾病科属 耳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耳疮是指外耳道的弥漫性红肿疮疡,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溃疡、
渗液等为特征。相当于西医的弥漫性外耳道炎。
1、耳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轻者耳内微痒微痛不适;重者耳部疼痛
痛引脑门。
2、检查:重者外耳道肿胀较甚,皮肤溃烂,流脓,耳廓周围亦可
水肿,或耳前后淋巴结肿痛。病情迁延,则外耳道皮肤增厚,外耳道变
窄,有痂皮或碎屑,或有褐色分泌物。
耳疮多因挖耳、污水入耳、中耳炎脓液刺激外耳道,以致风热湿邪
搏结于耳窍,蒸灼耳道肌肤,致耳道漫肿、赤红、疼痛。若素体脾虚,
则迁延日久,缠绵难愈。治疗上,湿热搏结算窍,则宜清泻肝胆,利湿
消肿,脾虚湿困,治当清脾利湿消肿。
湿热搏结耳窍
[证见]耳部疼痛,甚则痛引腮脑,耳前或耳后淋巴结肿大疼痛,
外耳道皮肤红肿、溃烂,有脓性分泌物。全身可伴发热,口苦咽干,小
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利湿消肿。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龙胆草12克,黄芩12克,山栀子12克,夏枯草15克,
赤茯苓15克,牡丹皮15克,柴胡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红肿,糜烂,流脓血水较甚者,可加苦参12克、地肤子15克。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片),口服,丸剂每服l丸,每日2—3次;片剂,
每服2—4片,每日2—3次。
(2)银黄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4次。
脾虚湿困耳窍
[证见]耳内搔痒不适,外耳道皮肤增厚,变窄,有片状痂皮及脱
落碎屑,或有灰褐色或黄绿色分泌物。全身或见倦怠懒言,精神疲倦,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4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胃纳欠佳,大便溏。舌质淡红,苔白略厚,脉细缓。
[治法]健脾利湿消肿。
[方药]
1、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党参12克,云苓12克,白术10克,生苡仁30克,土茯苓20克,
地龙干10克,蝉蜕6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痒甚者,加白蒺藜15克、防风10克。流水多者,加泽泻15
克、地肤子10克。
2、中成药
(1)陈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 l丸,小蜜丸每次9克,
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2)乌蛇止痒丸,口服,每次2.5克,每日3次。
外治法
1、湿热搏结耳窍,红肿热痛者,宜用内服中药渣再煎,取汁热敷
患侧耳部。
2、可用黄连膏外涂,或以紫金锭、牛黄解毒丸调开水涂擦外耳道
红肿处。
3、耳前后淋巴结肿大者,可用紫金锭、牛黄解毒丸调水外敷。
1、针刺疗法
肿胀疼痛时,可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以消肿止痛。
2、预防调护
(1)注意外耳道清洁,特别要注意外耳道深部前下方最易藏污垢之
处。
(2)戒除挖耳习惯,避免污水入耳,及时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4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耳疔
疾病科属 耳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耳疔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特
征相当于西医的外耳道疖。
l、耳部疼痛较剧烈,甚则张口、咀嚼及牵拉耳廓、压迫耳屏时疼
痛剧烈。
2、耳疔严重时可波及耳后,以致耳后红肿,耳后沟变浅,甚则耳
廓被推向外前方,因而与耳根毒相似;但耳根毒为脓耳变症,有脓耳病
史及症状,X光乳突照片可协助诊断。
3、检查见外耳道有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或有脓头
耳疔多因挖耳损伤耳道肌肤,或因污水入耳,或因脓耳之脓液浸渍,
以致风热湿邪乘机侵袭,与气血相搏,结聚于耳道肌肤而形成耳疔?由
于风热邪毒外袭,引动肝经火热,邪热搏结,循经上灼耳道,壅遏经脉,
逆于肌肤,致耳道红肿疼痛。治疗上以解毒泄热,消肿止痛为主。
肝胆湿热上蒸
[证见]耳部灼热疼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廓?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
检查外耳道见局限红肿,高突如半球样,顶部可见黄白色脓点,周围肌
肤红赤,破后有少许脓血流出。全身可有发热,热度较高或寒热往来,
口苦咽干,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
l、主方:五味消毒饮(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 15克,紫花地丁15克,赤
芍15克,夏枯草15克,柴胡12克,连翘12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高热者,加水牛角30-60克(先
煎)。耳部红肿甚者,加赤茯苓15克。
2、中成药
(l)牛黄解毒丸(片),口服,丸剂每服 l丸,每日2-3次,片剂,每
服2-4片,每日2-3次。
(2)银黄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4次。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3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外治法
l、用内服中药渣再煎,取汁热敷患侧耳前、耳后。
2、紫金锭或牛黄解毒丸用开水调成糊状,涂搽于外耳道红肿处;也
可用鱼石脂软膏敷于外耳道患处。
3、耳前、后淋巴结肿大疼痛者,用紫金锭或牛黄解毒丸调水外搽。
4、耳疔成脓者,可切开排脓,或用针姚破脓头,排出脓血后敷黄
连膏。
l、针灸疗法
耳疔肿胀疼痛时,可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以消肿止痛。
2、预防调护
(l)保持外耳道清洁,如疔肿已溃,应经常清除脓液;睡眠时患耳向
下,以利脓液排出,但注意局部不能受压。
(2)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注意耳部卫生,戒除挖耳习惯,避免污水入耳。游泳前可用涂
有凡士林的棉球堵塞于外耳道口,以防污水入耳;如有水灌人,应外耳
道口朝下,单足跳跃,使耳内积水倒出,以免污水浸渍而致病。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3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耳壳流痰
疾病科属 耳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耳廓流痰是指发生于耳廓部位的流痰,以耳廓局部肿起而皮色不变,
按之柔软,不热不痛为特点。相当于西医的耳廓假性囊肿(渗出性软骨
膜炎)。
l、起病较急,耳壳上有肿块,质软而无疼痛。
2、肿处皮色不变,按之柔软无压痛,穿刺有淡黄色粘液,抽后肿
消,但不久又复肿起。
3、耳壳流痰应注意与断耳疮(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相鉴别。断耳
疮局部有红、肿、热、痛、可穿溃,有脓液渗液,耳壳软骨逐渐腐烂,
甚至缺损。
本病由风邪兼挟痰湿上窜耳壳而致。风性轻扬,善攻头面,且变化
迅速,故耳壳突然发病,并有麻木感或痒感。痰浊为阴邪,其性凝滞,
故其被风邪兼挟上窜耳廓,则在局部结而为肿,并可有波动感,穿刺可
独得淡黄色液体,因不是邪热为患,故肿而肤色不变,无红肿焮痛。抽
吸可使肿块变小或消失,但不久又复肿如前,皆因病根未除,痰浊内生
不止。治疗上,宜疏风散邪,核痰散结。若邪毒入侵,火热壅盛,则以
清热解毒,渗湿消肿为治。
风邪痰湿,上因耳窍
[证见]起病较急,多于睡醒后或偶然发现,多发生于耳壳凹面。局
部肿起,大小不一,皮色不变。若肿块较大,则按之如乒乓球,无明显
疼痛,或有微痒、麻胀感。肿物久不自消,穿刺可抽出黄色液体;抽后
肿物变小,但可复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见舌苔微腻,脉缓滑。
[治法]消痰散结,扶风散邪。
[方药]
主方: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法夏12克,陈皮6克,云苓15克,僵蚕12克,丝瓜络15克,
柴胡10克,丹参15克。水煎服。
若痰多者,加胆南星12克、瓜蒌仁12克。饮食欠佳者,可加砂仁6
克、白术10克、神曲12克。
外治法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3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l、在无菌操作下,用七号针头独出肿物内液体,加压包扎或用石
膏作耳廓固定包扎,一周后解除。
2、以无菌操作抽取液体后,用艾条悬灸5分钟,再加压包扎。
3、以无菌操作抽出液体后,用酒精消毒过的磁片作异极相对敷贴
(即病变局部及耳背对座位置各放一片),并加压包扎。
预防调护:
(1)一般不宜切开引流,以免染毒而转为断耳疮。即使穿刺抽液,
也应严格消毒。
(2)对肿块不宜反复揉按,以防增加机械性刺激,促使肿块扩大。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3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耳鸣、耳聋
疾病科属 耳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耳鸣是指病者自觉耳内有鸣响的听觉幻觉。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
力障碍,轻者听力减退,重者全然不闻外声。耳鸣、耳聋常为某些疾病
的症候群之一,若以耳鸣、耳聋为主要症状者,也可作为一个疾病对待。
耳鸣、耳聋两症常合并出现,因耳内鸣响而妨碍正常听觉,以致听力减
退。这里只讨论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若因脓耳、
耵聍、外耳异物等所致的耳鸣、耳聋,不在本节中论述。
l、主要依靠患者主诉。患者以耳鸣为主要症状,可诊断为耳鸣;
以听力障碍、减退甚至消失为主要症状,可诊断为耳聋;两者兼有者,
为耳鸣耳聋。
2、客观听力检查:音叉试验结果,可示感音神经性耳聋或混合性
耳聋。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可示感音神经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听力曲线。
导致耳鸣、耳聋的病因病理有多方面,常见的有风热外邪侵袭,肝
火上扰清窍,痰火壅结耳窍,肾精亏损,脾胃虚弱等。
若起居不慎或气候突变之时,风热外邪乘机侵袭,或风寒化热,侵
及耳窍,清空之窍受蒙,失去“清能感应,空能纳音”的功能,至耳鸣
耳聋,若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而上逆,阻塞窍道;或情志郁抑,肝失疏
泄条达,郁而化火,肝胆之火上扰清窍,均致耳鸣耳聋。若过食醇酒厚
味,脾胃受伤,聚湿成痰,痰郁化火,痰火上壅,阻塞耳窍而致耳鸣耳
聋。又因素体不足,或病后精气失充,恣情纵欲,年老体虚等,均可导
致肾精亏耗,髓海空虚,耳失所养而致耳鸣耳聋。或有因饮食劳倦,或
过食寒凉,或大病之后,脾胃虚弱,脾气不健,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经
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亦可导致耳鸣耳聋。
此外,陡闻巨响暴震,飞行,潜水及某些药物的流弊等,均可致不
同程度的耳鸣耳聋。总的治疗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因病理,进行辨证分
型治疗。
邪室外袭型
[证见]起病较速,感冒及温热病后,自感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
耳鸣,听力下降。局部检查可见耳膜轻度潮红或内陷,听力检查可示混
合性耳聋或感音神经性耳聋,全身或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症
状。舌质红,苔薄自或薄黄,脉略浮或浮数。
细览页面 页码,1/5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3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治法]疏风清热,散邪通窍。
[方药]
l、主方:蔓荆子散(李杲《东垣十书》)加减
处方:蔓荆子12克,菊花15克,升麻15克,前胡12克,赤芍15克,
木通15克,生地黄15克,桑白皮15克。水煎服。
若热较盛者,可加黄芩12克、夏枯草15克。耳窍闭塞较甚者,加白
蒺藜15克。路路通15克。
2、中成药
(1)防风通圣丸,口服,成人每次6克,每日2次;儿童酌情服成人
l/3~l/2量。
(2)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肝火上抗型
[证见]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
耳鸣耳聋突发加重,或兼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
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
苔黄,脉弦数有力。
[治法]清肝泄热,开郁通窍。
[方药]
l、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生地黄15克,泽泻15克,
车前子12克,木香12克,石菖蒲12克,菊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火热壅盛者,加大黄10克(后下)。若肝气郁结,耳内胀闷,胸胁
苦满者,加蔓荆子12克、香附10克。
2、中成药
(1)夏桑菊冲剂,口服,每次 l~2次,每日3次。
(2)炎热清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
(3)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痰火邪结型
[证见]两耳鸣不息,蝉鸣或“呼呼”作响,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
清,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口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火化痰,和胃降浊。
[方药]
l、主方:清气化痰丸(吴昆《医方考》)加减
处方:陈皮6克,北杏仁12克,枳实12克,黄芩12克,瓜蒌仁12克,
茯苓15克,胆南星15克,制半夏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痰多黄稠者,加天竹黄12克。热甚者,加黄连15克。
2、中成药
(1)礞石滚痰丸,口服,每次l瓶,每日2次。
(2)复方蛇胆川贝末,口服,每次l瓶,每日2次。
肾精亏损型
[证见]耳内常闻蝉鸣之声,昼夜不息,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
听力渐降,兼头晕目暗,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白淫。舌红少苔,
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补肾益精,滋阴潜阳。
[方药]
l、主方:耳聋左慈丸(陆懋修《广温热论》)加减
处方:熟地黄15克,淮山药3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5克,泽泻15
细览页面 页码,2/5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3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克,牡丹皮15克,五味子12克,磁石30克(先煎),石菖蒲12克。水煎服。
若见肾阳亏虚,畏寒肢冷,或有阳萎,面色晄白,头晕目眩,脉细
弱者,宜温壮肾阳,可加熟附子10克、肉桂3克(焗服)、补骨脂15克。
2、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
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5片,每日3—4次。
(2)滋阴补肾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2次。
(3)滋肾宁神丸,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4)金匮肾气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
每次6克,每日2次。
(5)全鹿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
(6)五子衍宗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3次。
脾胃虚弱型
[证见]耳鸣耳聋,劳而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
虚或发凉感觉。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唇
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方药]
l、主方:益气聪明汤 (李杲《脾胃论》)加减
处方:黄芪25克,党参15克。炙甘草6克,升麻15克,葛根30克,
蔓荆子12克,自芍15克,石菖蒲12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蜜丸每次5~10克,水泛
丸每次6克,合剂每次15毫升,每日2—3次。
(2)龙风宝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
气滞血瘀型
[证见]忽闻巨响、暴震或外伤后耳突聋,或耳聋日久,耳聋日渐加
重,或觉眩晕不适,胸闷不舒,烦躁易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脉
弦或弦涩。
[治法]活血散瘀通窍。
[方药]
l、主方:通窍活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石菖蒲12克,
毛冬青15克。水煎服。
若气虚者,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肾阴虚者,加山茱萸12克、旱
莲草15克、女贞子12克。肾阳虚者,加补骨脂15克、益智仁15克、鹿角
霜15克。血虚者,加乌豆衣15克、当归10克。
2、中成药
(1)毛冬青胶囊(片),口服,胶囊每次3粒,片剂每次4~5片,每日
3次。
(2)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l、针灸治疗
(1)针灸: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外关、阳陵泉、足
三里、三阴交、肾俞、脾俞等穴,每次取局部穴位及远端穴位各 l~2穴,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补泻手法;虚寒者可用艾灸法。
细览页面 页码,3/5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3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2)耳针:取内耳、肾、肝、脾、神门等穴,中等刺激,留针10—
20分钟,或埋针、或耳珠敷贴,10~15次为一疗程。
(3)穴位注射: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完骨、瘈脉等穴,每
次选 l—2穴,注入药液,药物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毛冬青注
射液。
2、饮食疗法
(1)天香炉煲猪瘦肉:天香炉30克,猪瘦肉100克,加清水适量煲汤,
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2)姜葱苏叶橄榄汤:鲜橄榄(连核)60克,葱头150克,生姜、紫苏
叶各10克,加清水2碗半煎至l碗,用食盐少许调味,去渣饮汤。
(3)合欢花蒸猪肝:合欢花(干品)10—12克,加清水少许泡浸4—6
小时,再将猪肝100—15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
熟,食猪肝。
(4)万寿菊糖水:万寿菊15克,加清水2碗煎至l碗,去渣,加红糖
适量调味饮用。
(5)玫瑰花茶:玫瑰花瓣6—10克,放茶盘内,冲入沸水,加盖焗片
刻,代茶饮。
(6)夏枯草煲猪瘦肉:夏枯草6—24克,猪瘦肉80克,煲汤饮。
(7)海藻昆布煲黄豆:昆布、海藻各30克,黄豆150—200克,煲汤
服食,加盐或加糖调味均可。
(8)鱼腥草煲猪肺;鲜鱼腥草60克,猪肺200克。将猪肺切块,用手
挤洗去除泡沫,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肺。
(9)猪腰煲杜仲:杜仲15—30克,猪肾l个,煲汤服食。
(10)肉苁蓉煲羊肾:肉苁蓉15—30克,羊肾l对,煲汤调味服食。
(11)核桃仁五昧子蜜糊:桃核5—3个,去壳取核桃仁,五味子2—
3克洗净,蜂蜜适量,共捣成糊状服食。
(12)桑仁粥:桑棍子20—30克(鲜者30—60克),糯米100克,冰糖
少许。先将桑椹子浸泡片刻,洗净后与米同入砂锅煮粥,粥熟时加冰糖
稍煮即可。
(13)山萸肉粥:山萸肉15—2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先将山
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砂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14)白胡椒煲猪肚:白胡椒15克,略打碎,放入洗净的猪肚内,并
留少许水分,再将猪肚头尾开口用线扎紧,慢火煲炆,调味后服食。
(15)草果煲牛肉:草果6克,牛肉150—200克切成小块,加清水适
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牛肉。
(16)党参黄米茶:党参15—30克,炒米约80克,加水4碗煎至l碗半,
代茶饮。
(17)毛冬青煲猪脚:毛冬青100—150克,猪脚1只,加水适量,煎
4小时以上(煎成2碗),食肉饮汤,分2—3次一日服完。
说明:以上饮食疗法,(l)(2)适用于外邪侵袭型耳鸣耳聋,(3)—
(6)适用于肝火上扰型耳鸣耳聋,(7)(8)适用于痰火郁结型耳鸣耳聋,
(9)—(13)适用于肾精亏损型耳鸣耳聋,(14)—(16)适用于脾胃虚弱型
耳鸣耳聋,(19)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
3、气功治疗
(1)凡属痰火内盛,阻滞清窍致聋鸣者,可用下述方法气功治疗:
①伸足坐定,以两手拒地,用力撑起上身,低头躬身,同时用力扳起脚
夹3次,咽津而降至幽阴,二十四度后,再行静功,意存肚脐,运尾阎
气八九度后,人静。②意存痰火阻滞处,次用意推开大肠九曲,向肛门
散去,以顺其气;次以手按于两乳下按揉数次,定神养气,然后着意将
胸前痰火剥开向两侧分散,复想上焦气降下焦,则脯自通,而痰火自化。
(2)“鸣天鼓”:将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
细览页面 页码,4/5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3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指、小指对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互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
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对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
宏亮清晰之声如击鼓。先左24次,再右24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
每天可以多次施行。
(3)凡精神抑郁,情绪不安,胁肋胀痛者,可选用:①以手中指压
于耳窍上,突然一放,随压随放多次,或以手掌轻轻捂住整个耳部,加
以摇动,以引其气。②于每日丑寅时正坐定,将两手臂向两侧尽量伸直,
然后将头向左右各挽动42次,吐浊纳清,叩齿咽津。
(4)凡属年老体衰,气血虚损者,可行“导引法”。方法:两手按
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每次可作15分钟。
4、预防调护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调适温暖,谨防虚邪贼风侵袭,是
预防风热外袭而致耳鸣耳聋的关键。受邪后要及早治疗,要用正确方法
擤鼻涕。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忧郁与发怒,是预防肝火上扰而致耳
鸣耳聋的重要方面。已有耳鸣耳聋者,更要注意精神调护,以免加重病
情。
(3)注意饮食调理,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痰,是痰火壅结而
致耳鸣耳聋之所必须。
(4)注意养息,尤忌房劳过度,对于肾虚耳鸣耳聋的防治是首务之
急。
(5)夜间耳鸣,睡前可用热水浸脚,或以手用力摩擦两足底涌泉穴,
令其极热,有引火归原的作用。此外,还须注意睡前禁忌“饮浓茶、咖
啡、可可、酒精等刺激性饮料,戒除吸烟习惯。
细览页面 页码,5/5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3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耳胀痛
疾病科属 耳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耳胀痛是指以耳内作胀,兼有疼痛为特征的耳病。本病起病较急,
常兼有耳鸣,妨碍听觉。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1、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症状,微痛不适,耳鸣如风声,听力
突然下降。
2、临床诊断时,要注意排除其他耳病引起的耳内胀闷症状。如耳
内有耵聍或异物堵塞感者,将耵聍或异物取出,耳胀闷堵塞感等症状便
随之消失或减轻。如脓耳耳膜未穿溃时,也有胀闷堵塞感,但脓耳耳内
疼痛较剧烈,耳膜红肿也较明显,在剧烈耳疼之后,耳膜可以穿溃而流
脓,故可资鉴别。
3、检查可见耳膜内陷混浊,充血呈淡红色,鼓室或有积液,见液
平面。
耳胀痛多因风热邪毒侵袭而致。由于肝胆经气不舒,内有郁热,兼
之风邪侵袭,引动经热上循,结于耳窍,耳部经气痞塞不宣,故耳内作
胀微痛;风邪扰于清窍,故耳鸣如风声,听力突然下降。治疗上以疏风
清热、散邪通窍为主,肝胆热盛则兼以清肝泄热。
风热侵袭,经气痞塞
[证见]耳内服闷微痛不适,耳鸣,听力下降,有外声难闻而自声增
强的特点。患者常用手指轻轻按压耳门,以减轻耳部之不适。检查见耳
膜轻度充血呈淡红色,内陷,鼓室或有积液。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
全身可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口干。舌质红,苔薄白,
脉浮数等症状。
[治法]疏风清热,散邪通窍。
[方药]
l、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金银花12克,菊花12克,连翘12克,夏枯草15克,荆芥10克,
防风10克,蝉蜕6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耳内胀塞较甚者,加石菖蒲10克、白蒺藜15克。鼓室有积液者,
加车前子10克、泽泻15克、桑白皮12克。
2、中成药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40&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1)银翘解毒丸(片),口服,丸剂每次l丸,每日2~3次,片剂每次
4片,每日2~3次。
(2)上清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每日l~2次;片剂每次4片,
每日3次。
风热内扰,肝胆热盛
[证见]耳内胀闷,耳内疼痛牵引患侧头痛,耳鸣较甚,听力下降,
有自听增强现象。检查见鼓膜充血色较红,内陷,鼓室积液较多;听力
检查呈传导性耳聋。全身可见发热头痛,周身不适,口苦咽干。舌尖边
红,苔黄,脉弦数等。
[治法]清肝泄热,祛邪通窍。
[方药]
l、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龙胆草12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菊花12克,柴胡12克,
木通12克,车前子10克,葛根30克,蝉蜕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耳胀闷甚者,加石菖蒲12克、蔓荆子12克。鼓室积液多者,加赤
茯苓15克、泽泻15克。
2、中成药
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2次。
外治法
1、滴鼻 可用滴鼻灵、鼻炎滴剂、1%麻黄素液、呋喃西林麻黄素
液等滴鼻。
2、滴耳 可选用黄连滴耳液、鱼腥草眼水、0.25%氯霉素眼药水等
滴耳。
3、超短波理疗 作双耳前超短波理疗,每次15分钟,每天1次。
l、针灸疗法
(1)针刺:以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局部取穴:听宫、听会、
耳门、翳风等;远端取穴:合谷、内关。每次取穴2~3穴,中强度刺激
(捻转泻法),留针10~20分钟。
(2)耳针:取穴内耳、神门、肾上腺、肺、肝。可用针刺或贴耳珠
方法,贴耳珠可贴2~3天,每天可按压3~4次。
2、按摩治疗
可作自行鼓膜按摩。方法:用手指按压耳屏,随压随放,或以掌心
附外耳道口处间歇加压,每次作20~30下,早晚各1次。
3、预防调护
(1)注意镇鼻方法,宜两侧鼻腔分别摄鼻,忌两侧鼻腔同时擤涕,
并忌粗暴用力;也可先将涕液向后吸入口咽,将其吐出,以避免将涕液
推入耳窍。
(2)注意鼻腔通畅清洁。
(3)积极防治伤风感冒及鼻部疾病。对于本病,要及早彻底治疗,
以防迁延日久,演变为耳闭。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40&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40&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发际疮
疾病科属 皮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发际疮是发生于项后发际的毛囊及毛囊周围的慢性化脓性皮肤病。
本病西医称之为枕下硬结性毛囊炎。
1、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男性。
2、皮疹发生于枕骨下和后颈部发缘之间。
3、皮疹初起为针头大小的毛囊丘疹,疏散分布。以后损害不断发
生,密集成群,并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的硬结性小块,常排列成带片状
与发缘平生;触之硬实,压之常有脓液溢出,其上有时可见数根头发成
簇地从一处皮肤穿出。患部有瘢痕形成处头发稀少脱落。
4、自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瘙痒。
5、一般无全身症状。
6、病程经过十分缓慢,常可迁延数年或十余年。如不治疗,很难
自愈。
发际疮多因湿热内蕴,兼以外感风热之邪,阻于经络,上壅于项部,
郁久化毒而成。日久则每兼血瘀,或气血虚,或肾阴虚。本病主要治疗
方法是清热解毒利湿;病久者根据辨证,分别予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
或滋肾养阴,并宜配合外治法。
参照毛囊炎的辨证论治施药。
外治法
1、 初起用三黄洗剂外搽或双柏散水调外搽,也可用紫金锭磨水外
搽。
2、 皮疹密集或融合成硬块者,用双柏散、金黄散或发际散,水蜜
调敷。
3、泌物多者用马齿苋适量煎水湿敷,或用九里明、三桠苦、虎杖、
苦参、金银花叶、野菊花各30克,煎水湿敷。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8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8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发颐
疾病科属 外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发颐是发于颔面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又名颐发,汗毒。相当于
现代医学的急生化脓性腮腺炎。
1、多发于成年人,常为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后期的继发病。
2、多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同时发病。
3、实期颐颔之间疼痛,轻度肿胀;压迫局部时,在第二臼齿相对
的颊粘膜上有粘稠分泌物溢出。张口困难,唾液分泌减少。
4、脓成时疼痛加剧,跳痛,压痛剧烈,皮色发红,肿胀更甚,可
波及同侧眼睑,颊部,颈部等处。压迫局部有波动感,颊粘膜可挤出混
浊脓性物。
5、后期脓肿可在颐颔部或口腔粘膜或从外耳道溃破,脓出臭秽。
6、初起有轻度发热,发展严重时体温可达40℃左右。伴有口渴纳
呆,大便秘结。极度衰弱患者,可有痰壅气塞、汤水难下、神识昏糊之
见症。可能发生暂时性面瘫,病愈后可恢复正常。
7、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均升高。
8、本病表现与痄腮相类似,但痄腮多发生于5~15岁儿童,有传染
接触史,常累及双侧,局部皮肤色泽不变,濡肿,酸多痛少,不会化脓。
1、发颐为病,由火毒所生。火有虚实,实火得之于外感风寒化热,
受之于风温余邪热毒,病之于胃火上壅;虚火结之于阴虚火炽,情志郁
结。本病具有发病急剧,颐颔之间焮红肿痛,脓成不易溃出,或可自外
耳道溃出,出脓黄稠的特点。
2、外感风温遗毒于内,表之未解,汗之不透,风火上壅,结毒于
颔颐之们,则痈生肿作,伴有恶寒发热,口干溲赤,脉象浮数。若饮食
不节,恣食膏梁厚味,火毒内生胃火循经上攻,蕴结于颔颐之间,亦可
致颐部生痈作肿,张口困难,饮食难进,溲赤便结。若肝肾阴亏,相火
炽盛,或情志内伤,肝郁化火,虚火上壅,结于颔颐而作痈,此为标实
而本虚,脓成最难外溃,或情志内伤,肝郁化火,虚火上壅,结于颔颐
而作痈,此为标实而本虚,脓成最难外溃,或自外耳道溃出,兼见发热
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疗以清解毒消肿为原则。
风火上壅证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8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证见] 红肿结于颔颐,连及耳下、耳后;焮热疼痛,压之木硬,
发热恶寒,大便干,溲短赤,口干渴。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
1、主方
(1) 普济消毒饮(李杲《东垣十书》)加减
处方:牛蒡子9克,黄连3克,黄芩9克,生山栀12克,金银花12克,
连翘12克,板蓝根30克,桔梗3克,僵蚕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
日1剂。
酿脓者,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去牛蒡子、僵蚕。
(2) 溃后用托里消毒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党参15克,当归9克,赤芍9克,金银花9克,茯苓15克,白
芷9克,皂角刺9克,黄芪15克,桔梗9克,甘草6克,生薏苡仁12克。水
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 银翘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2~3次,鲜芒根煎汤或温开水送服。
(2) 六神丸,参照锁喉痈。
3、单方验方
(1) 荆板解毒汤(刘大发《湖北中医杂志》1986.1)
处方:板蓝根20克,蒲公英20克,连翘12克,牛蒡子12克,黄芩9
克,荆芥6克,薄荷6克(后下),元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重症加颐部外敷万应膏。
(2) 消毒饮(高峻泰《山东中医杂志》1988.2)
处方:板蓝根12克,菊花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荆芥6克,
夏枯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胃火上壅证
[证见] 颔颐结块,焮红肿痛,口气臭秽,张口困难,饮食难进,
溲赤便秘,身发热。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糙,脉洪数。
[治法] 清热解毒,益胃生津。
[方药]
1、主方
(1) 连翘野菊散(陈士铎《外科秘录》)加减
处方:连翘12克,野菊花9克,全瓜蒌12克(打碎),生石膏30克(打
碎),元参12克,甘草6克,金银花15克,北沙参30克。水煎服,每日1
剂。
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酿脓者,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
(2) 溃后用益胃汤(吴鞠能《温病条辨》)加味
处方:沙参30克,麦冬12克,生地黄15克,玉竹9克,桔梗9克,生
薏苡仁15克,甘草6克,冰糖6克(溶化)。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 清胃黄连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2) 牛黄解毒片,每次3~4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参照风火上壅证单方验方。
虚火上炽证
[证见] 颔颐肿痛,连及耳后,发热口渴咽干。舌质红,少苔或无
苔,脉细数。若成脓,外溃最难,或自外耳道溃出。
[治法] 滋阴降火,解毒消肿。
[方药]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8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1、主方
(1) 栀子清肝汤(祁坤《外科大成》)合大补阴丸(朱震亨《丹浮溪
心法》)加减
处方:牛蒡子9克,柴胡9克,白芍9克,生石膏15克(打碎),生山
栀9克,牡丹皮9克,黄芩9克,甘草6克,生地黄15克,知母9克,黄柏
9克。水煎服,每日1剂。
酿脓者,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
(2) 溃后用六味地黄汤(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味
处方: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9克,牡丹破9克,茯苓15克,
泽泻12克,黄芪15克,桔梗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 知柏八味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 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参照风火上壅证单方验方。
外治法
1、初起 可外敷金黄膏、玉露膏。
2、脓成 应及时切开,刀口位置在下颌角后部1.5厘米之处,切开
皮肤向耳前后分离腮腺实质,寻找脓腔,充分引流。
3、溃后 可先用九一丹药线引流,外敷金黄膏。脓尽改用生肌散、
红油膏外敷。口腔粘膜出脓者,用青吹口散吹敷患侧口腔粘膜,每日4
~5次。
1、饮食疗法
(1) 绿豆黄豆汤:绿豆160克,黄豆180克,红糖120克,入水共煮
至烂,可任意常食。
(2) 蛇蜕鸡蛋:蛇蜕3克,鸡蛋2只。将蛇蜕切碎,蛋打碎弃壳,调
和炒熟,分2次食,每日1剂,以愈为度。
(3) 青黛黄酒鸡蛋清:青黛9克,鸡蛋2只,黄酒30毫升。青黛研末,
鸡蛋取蛋清,调匀后兑入黄酒,1次服下,每日1剂。
2、预防调护
(1) 热性病及术后体弱患者,应注意口腔清洁卫生,经常漱口。
(2) 患者宜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荤腥动
发食品。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8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反胃
疾病科属 内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反胃是以脘腹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症的一种
病证。常见于西医的溃疡病并发幽门部痉挛、幽门完全或不完全梗阻。
1、临床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出食物为未经消化的宿食等症
状为特征。
2、本病一般多为缓起,先有胃脘痛,吐酸,嘈杂,食欲不振,食
后脘腹痞胀等症状。
3、振摇腹部,可听到漉漉的水声。
4、纤维胃镜检查或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常见幽门水肿、狭窄或
梗阻等。
5、本证应与呕吐、噎膈作鉴别。对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是否有
癌肿等病的存在。
本证病因在于酒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等。发病主要机理有脾胃
虚寒,胃中积热,痰浊阻胃,瘀血积结。治疗分别以温中、泄热、涤痰、
祛瘀、降逆和胃等法。
脾胃虚寒型
[证见] 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及
清稀水液,大便溏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面色青白。舌淡苔白,脉
细弱。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
1、主方:丁蔻理中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党参20克,干姜20克,白术12克,白蔻仁10克,法半夏15克,
砂仁6克(后下),神曲10克,吴茱萸9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丁蔻附桂理中丸,每次1丸,每日2次。
胃中积热型
[证见] 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及
混浊酸臭之稠液,便秘尿黄,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治法] 清胃泄热,和胃降浊。
[方药]
1、主方:竹茹汤(许叔微《本事方》)加减
处方:栀子、竹茹、法半夏各12克,枇杷叶15克,陈皮6克,黄连
10克,黄芩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各12克。
2、单方验方:解痉方(田凤鸣等《中国奇方全书》)
处方:白芍30克,甘草、生姜各10克。水煎服。主治幽门痉挛。
痰浊阻胃型
[证见] 脘腹胀满,食后尤甚,上腹或有积块,朝食暮吐,暮食
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并有或稠或稀之痰涎水饮,或吐白沫,眩晕,心
下悸。舌苔白滑,脉弦滑,或舌红苔黄浊,脉滑数。
[治法] 涤痰化浊,和胃降逆。
[方药]
1、主方:导痰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法半夏15克,胆南星12克,枳实10克,陈皮6克,茯苓12克,
藿香10克,苏梗12克,砂仁6克(后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香砂六君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代赭石汤(云南中医学院验方)
处方:代赭石、牛膝各10克,共研末。每次冲服2克,每日3次。
瘀血积结型
[证见] 脘腹胀满,食后尤甚,上腹或有积块,质硬,推之不移,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或吐黄沫,或吐褐色浊液,或吐
血便血,上腹胀满刺痛拒按。舌质暗红或兼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 活血祛瘀,和胃降浊。
[方药]
1、主方:膈下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9克,五灵
脂10克,延胡索12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乌药10克,竹茹10克,法
半夏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吐血便血者,可加降香12克、三七末6克(冲服)。
2、单方验方:加味失笑散(陈锦荣等《岭南百病验秘方精选》)
处方:蒲黄5克,五灵脂9克,白芍12克,山楂肉15克。水煎服。
1、针灸疗法
轮取脾俞、胃俞、中脘、章门、关元、足三里等穴,针刺可用平
补平泻法,可加灸。
2、预防调护
(1)注意调节饮食,戒烟酒刺激之品,保持心情舒畅。
(2)得病后饮食宜清淡流质,避免粗硬食物,药汁宜浓缩,空腹
服。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肺痨
疾病科属 内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临床以咳嗽、咳血、潮热、
盗汗及身体逐步消瘦为特征。见于西医的肺结核病。
1、临床以咳嗽、潮热、盗汗、咳血等为特征,可伴有胸痛、疲乏、
消瘦等。
2、常有与肺痨患者密切接触史。
3、X 线胸部检查可发现病灶;痰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血沉增快
等。
肺痨之致病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为外因感染瘵虫,一为内因正气
虚弱。病变主脏在肺脏,可累及脾肾,甚至传遍五脏。病理性质主要是
阴虚。一般说来,初起肺体受损,肺阴受耗,表现为肺阴亏损之候,继
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或因肺脾同病,导致气阴两伤,
后期肺脾肾三脏虚亏,阴损及阳,可出现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
治疗当以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为原则。补虚以滋阴为主。火旺的
兼以清火,气虚的同时补气,若阴阳两虚则当滋阴补阳。临证还必须重
视“培土生金”的治法,以助生化之源。即使阴虚,亦当在甘寒滋阴同
时,兼伍甘淡实脾之品,帮助脾胃对滋阴药的运化吸收,以免纯阴滋腻
碍脾,但用药不宜辛燥,以防耗气伤液动血。
肺阴亏虚型
[证见]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胸痛,潮热,口燥咽干。舌
质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 滋阴润肺。
[方药]
1、主方:百合固金汤(汪昂《医方集解》)加减
处方:百合20克,沙参18克,玄参15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
山药18克,百部12克,白芍15克,川贝母10克,麦冬12克,桔梗10克,
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若咳血者,可选加阿胶12克、三七末3克、仙鹤草20克、紫珠草30克、
白及12克。
2、中成药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1)疗肺宁,每次10片,每日3次,3个月一疗程。
(2)复方金荞片,每次4~6片,每日4次。
(3)补肺汤,每次10毫升,每日2次,3个月一疗程。
(4)百合固金丸,每次9克,每日2次。
(5)抗痨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 草合剂(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 草1.5公斤,百部、白及各0.5公斤,夏枯草250克,糖
2公斤。反复加水煎煮,至浓缩液约5公斤,每天50毫升,分3次服。各
型肺痨均可服用。
(2)铁破汤(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铁包金、穿破石各30~60克,阿胶、白及、瓜蒌、杏仁、
枇杷叶、紫苑、百部、川贝母各10克。水煎服。
阴虚火旺型
[证见] 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失眠,干咳少痰,反复咳血,
梦遗。舌质红绛而干,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
1、主方:秦艽鳖甲散(罗谦甫验方)加减
处方: 秦艽15克,鳖甲30克(先煎),知母12克,青蒿12克,地
骨皮15克,银柴胡12克,胡黄连10克,乌梅6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
玄参15克,生地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若盗汗甚者,加浮小麦30克、五味子6克、煅牡蛎30克。失眠者,加
夜交藤30克、枣仁15克。咳血者加服十灰散。
2、中成药
参照肺阴亏虚型中成药。
3、单方验方
(1)川连白及丸(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川黄连210克,蜈蚣120条,全蝎90克,冬虫草30克,阿胶60
克,鳖甲珠60克,玄参60克,何首乌30克。先将阿胶、鳖甲珠以外各药
共研成细粉末,待阿胶、鳖甲珠炖化,即将药粉倒入其内,均匀拌和成
泥,然后再视其软硬程度加入适量蜂蜜,做成绿豆大小的丸子。每次9
克,每日3次。
(2)止汗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黄芪、牡蛎、浮小麦各30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当归、
炒黄柏、炒黄芩、麻黄根各9克,胡黄连6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
于骨蒸潮热盗汗者。
气阴两虚型
[证见] 咳嗽,咳血,潮热,自汗盗汗,面白神疲,气短声低,
胃纳差。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脉细弱而数。
[治法] 益气养阴。
[方药]
1、主方:保真汤(葛可久《十药神书》)加减
处方:党参15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黄芪12克,天冬、麦冬各
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2克,地骨皮12克,黄柏9克,知母10克,百
部10克,扁豆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参照肺阴亏虚型中成药。
3、单方验方:百紫膏〈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紫河车粉30克、百部、白及各120克,鸡蛋壳90克,冰糖
1000克。将上药焙干研成细末,加水适量,并放冰糖,以砂锅煎成膏状,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再加防腐剂即可。每次5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阴阳两虚型
[证见] 咳呛咯血,劳热骨蒸,盗汗遗精,声嘶失音,形体瘦弱,
自汗,喘息气短,浮肿,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脉微细。
[治法] 滋阴补阳。
[方药]
1、主方:补天大造成丸(程钟龄《医学心悟》)加减
处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黄芪15克,山药18克,白
芍12克,茯苓15克,枸杞子12克,紫河车12克,龟板30克(先煎),熟
地黄15克,鹿角5克,麦冬12克,冬虫草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参照肺阴亏虚型中成药。
3、单方验方:紫芨散(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处方:紫河车粉、川贝母粉各60克,白及粉250克,乌贼骨粉20克。
上药粉调匀,每次10克,每日早晚各1次,开水调服。
1、敷贴法
五灵脂、白芥子各15克,甘草6克,共研末,加大蒜泥15克,同捣
匀,再加醋少量,摊于纱布上,敷于颈椎至腰椎夹脊旁开5厘米,约1~
2小时,皮肤有灼热感则去之。7天1次。
2、雾化吸入法
大蒜30~35克,捣碎,放入雾化装置器内,通过雾化吸入,每周
2次,每次30~60分钟,3个月为一疗程。
3、饮食疗法
(1)沙参玉竹煲老鸭:北沙参、玉竹各30克,老鸭肉300克,加
水文火煮至熟烂,调味服食。
(2)冬虫草炖水鸭:水鸭1只起去毛脏,冬虫草15克入鸭腹内,
放炖盅内炖熟,调味服食。
(3)燕窝参汤:燕窝15克,西洋参6克,将燕窝洗净与西洋参一
起放入炖盅,加适量水,文火炖2小时后便可服食。
(4)百合淮山炖白鳝:百合、淮山各30克,白鳝鱼1~2条,将白
鳝鱼去内脏洗净,与百合、淮山共放瓦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
盐调味服食。
(5)白鹤灵芝草煲猪肺:白鹤灵芝草30克,猪肺250克切块,加
适量清水煲熟,盐调味服食。
4、预防调护
(1)保持乐观情绪。
(2)做到生活有常,饮食有节,富营养,忌辛辣,并慎起居,避
风寒,戒烟酒,远房事,劳逸适度。
(3)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抗病力,如太极拳、气功等。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肺痿
疾病科属 内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肺痿是因肺阴亏耗,肺叶枯萎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以咳吐浊唾涎
沫为主症。可见于西医的某些慢性器质性病变,如肺不张、肺纤维化、
肺硬变、矽肺等病。
1、临床表现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证。虚热者痰粘而稠,不易咯出,
容易咯血;虚寒者吐涎沫,痰清稀而量多。
2、有肺脏内伤久咳,或痰热久嗽,或肺痨久咳,或肺痈日久,或
寒哮日久等病史。
本病原因可分为肺燥伤津和肺气虚冷两个方面。发病的机理主要
为热在上焦,肺燥津伤,或肺气虚冷,气不化津,以致津气亏损,肺失
濡养而成。由于机理不同,辨证有虚热、虚寒两证,且以虚热证为多见,
但久延伤气,亦可转为虚寒证。治疗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应重视调理
肺、肾,培土有助于生金,温肾可以助肺纳气。不可妄投燥热之药,以
助火伤津,亦忌苦寒、滋腻之品碍胃,切勿使用峻剂祛逐痰涎,犯虚虚
之戒。
虚热型
[证见] 咳吐涎沫,其质粘稠,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气急喘
促,口干咽燥。舌质红而干,脉虚数。
[治法] 滋阴清热润肺。
[方药]
1、主方:麦门冬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麦冬12克,法半夏10克,山药18克,玉竹15克,
石斛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百花定喘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2)蛤蚧定喘丸,每次6克,每日2次。
虚寒型
[证见] 吐涎沫,质清稀量多,口淡不渴,短气不足以息,神疲
乏力,食少便溏,小便数。舌质淡,脉虚弱。
[治法] 温肺益气。
[方药]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6&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1、主方:甘草干姜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炙甘草9克,干姜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
黄芪12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蛇胆半夏片,每次2~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紫河车粉(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紫河车1具,研末,每次3克,每日1~2次。
1、饮食疗法
(1)西洋参炖水鸭:西洋参12克,水鸭半只,加适量水,隔水炖烂
熟,盐调味服食。适用于虚热肺痿。
(2)银耳炖冰糖:银耳15克,冰糖适量,加适量水,隔水炖熟服食。
适用于虚热肺痿。
(3)人参核桃炖瘦肉:人参10克,核桃肉6克,猪瘦肉适量,加适
量水,隔水炖熟服食。适用于虚寒肺痿。
2、预防调护
(1)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改善环境卫生,消灭烟尘等环境污染。
(3)要戒烟酒,忌吃粘腻肥甘及辛辣、煎炸等刺激之品。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6&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肺炎喘嗽
疾病科属 儿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肺炎喘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以发热、咳嗽、气急、
鼻煽为主症。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肺炎。
1、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为主要症状。多继
发于感冒、麻疹之后。
2、肺部听诊有中小水泡音,X线检查呈点片状阴影或肺纹理增粗。
肺炎喘嗽的形成,主要因外邪侵犯于肺,肺气失宣,郁而化热,灼
津为痰,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故证见发热、咳嗽、气急、
鼻煽、痰鸣。其病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若正气不足,
邪毒内陷,便可出现阳气衰脱,或气阴两伤之证。病重体弱,正虚邪恋,
常致病情缠绵不愈。辩证应首辩常证与变证,次辩证之寒热虚实。风寒
闭肺,风热闭肺为疾病之早期,病症较轻,邪多在卫分,痰热闭肺为疾
病之中期,病症较重,邪多在气分或气血分,这三者均为常证。痰火内
窜,心肝之昏迷抽搐,及心阳不振,心阳虚脱之神萎,呼吸浅促,唇周
青紫,肢冷脉微,均属变证。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以宣肺定喘、清热
化痰为主。痰多者首应涤痰,喘甚者应予平喘,肺热者宜清肺泄热,病
久气阴耗伤者则宜补气养阴。
风寒闭肺
[证见] 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急,痰白而稀,不渴。舌苔薄白
或白腻,质不红,指纹青,多在风关,脉浮紧。
[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化痰。
[方药]
1、 主方:三拗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麻黄6克,杏仁8克,苏子8克,陈皮6克,荆芥6克,淡豆豉8
克。水煎服,每日1剂。痰多、舌苔白腻者,加莱菔子10克、法半夏6克。
如寒邪外束,里有伏热,表现呛咳痰白、发热口渴、面赤心烦、苔白、
脉数者,加用生石膏20克、黄芩10克。
2、 中成药
⑴ 小青龙合剂,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细览页面 页码,1/5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1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⑵ 风寒咳嗽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 单方验方:麻杏二三汤(焦树德验方)
处方:麻黄3~6克,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莱菔子10克,化橘红
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白芥子3~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
服,儿童量酌减。
风热闭肺
[证见] 发热有汗,口渴,咳嗽痰粘或黄,气促鼻煽,面赤唇红。
咽红舌红,苔黄,指纹青紫多在气关,脉浮数。
[治法] 辛凉解表,宣肺化痰。
[方药]
1、 主方:麻杏石甘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25克,甘草6克,黄芩10克,鱼
腥草15克,桔梗6克,毛冬青10克。水煎服,每日1~2剂。咳剧痰多者,
加天竺黄6克、胆南星6克。热重便秘者,加桑白皮15克、全瓜蒌10克。
2、 中成药
⑴炎热清胶囊,口服,每次2~3粒,每日3次,开水送服。
⑵小儿肺热咳喘冲剂,口服,3岁以下每次1袋,每日3次;3~7岁
每次1袋,每日4次,7岁以上每次2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肺炎合剂(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处方:银杏
9克,青黛3克,地骨皮9克,车前子、草各9克,陈皮6克。水煎,每日
1剂,分3次服。
痰热闭肺
[证见] 持续壮热,烦躁口渴,咳嗽痰鸣,喘促鼻煽,口唇青紫。
舌红苔黄,脉弦滑,指纹紫红或青紫。
[治法] 清热泻肺,涤痰平喘。
[方药]
1、 主方: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张仲景《金匮要略》)
加减
处方: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葶苈子6克,天竺黄6克,
鲜竹沥5~10毫升(冲),川贝母6克,鱼腥草15克,毛冬青10克,甘草
6克。水煎服,每日1~2剂。热甚者,加黄芩10克、连翘10克。大便秘
结者,加生大黄6~10克(后下)。口唇青紫甚者,加丹参10克、红花
3~6克。
2、 中成药
⑴ 儿童清肺丸,口服,每次2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6岁以
下用量酌减。
⑵ 小儿止咳丸,口服,1岁每次1丸,2~5岁每次1.5丸,每日2~
3次,温开水送服。
⑶ 牛黄清肺散,口服,2~5岁每次1克,2岁以下用量酌减,每日2
次,温开水或糖水调服。
3、 单方验方:肺炎Ⅰ号(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
处方:炙麻黄、甘草、知母、荆芥穗各6克,杏仁、黄芩、金银花、
连翘、鱼腥草、板蓝根各10克,生石膏15克,水煎服,每日1~2剂。
阴虚肺热
[证见] 潮热盗汗,面色潮红,口唇樱赤,干咳少痰。舌光红少
苔,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肺。
[方药]
细览页面 页码,2/5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1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1、 主方:沙参麦冬汤(吴鞠通《温病条辩》)加减
处方:沙参12克,麦冬10克,花粉10克,玉竹12克,地骨皮10克,
五味子8克。水煎服。低热不定者,加青蒿12克、银柴胡10克。痰难咳
者,加川贝母6克、枇杷叶10克。
2、 中成药
⑴ 小儿止嗽金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周岁
内酌减。
⑵ 川贝雪梨糖浆,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3、 单方验方:清肺养阴止咳汤(李浩澎《难证奇方妙用》)
处方:冬桑叶10克,薄荷5克(后下),桔梗5克,甘草5克,杏仁
10克,黑山栀10克,淡豆豉10克,生地黄10克,百合15克,枇杷叶10克。
每日1剂,水煎,取鸡蛋黄1个,用热药汁冲入拌匀后服。
肺脾气虚
[证见] 低热不定,咳嗽无力,喉中痰鸣,神疲气短,面色无华,
动则汗出,纳呆便溏。舌淡苔白滑,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健脾
[方药]
1、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陈复正《幼幼集成》)加减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法半夏6克,炙甘草6克,
陈皮6克,炙百部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虚汗多者,加黄芪15克。
汗出不温者,加桂枝6克,龙骨、牡蛎各15克。咳嗽甚者,加紫苑、款
冬花各10克。
2、 中成药
⑴ 陈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2~1丸,小蜜丸每次6~
9克,水蜜丸每次3~6克,每日2~3次。
⑵ 参苓白术散(丸、胶囊),口服,散剂每次6克,每日2次;水
泛丸每次6克,每日2次;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小儿酌减。
3、 单方验方:三子六君汤(肖旭腾验方)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法半夏6克,甘草6克,苏
子8克,白芥子6克,莱菔子10克,桔红6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心阳虚衰
[证见] 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虚烦不安或
神萎淡漠,四肢厥冷,右胁下可见痞块。舌暗红,脉微而数,指纹紫滞
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治法]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
1、 主方:四逆加人参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熟附子6克,干姜6克,炙甘草10克,人参6克(另炖),麦
冬10克,五味子8克。水煎服。每日1~2剂。肢冷、大汗淋漓者,加龙
骨、牡蛎各15克(先煎)。胁下痞块增大、舌暗红甚者,加丹参10克、
当归6克、红花6克。
2、 中成药
⑴ 四逆汤,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⑵ 生脉饮,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3、 单方验方:参附龙牡救逆汤(梁颂名等《中医方药学》)
处方:人参6~9克(另炖),熟附子6克,白芍9克,生龙骨15克,
生牡蛎15克,炙甘草9克。水煎,频频喂服。
邪陷心肝
细览页面 页码,3/5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1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证见] 壮热神昏,烦躁谵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口噤项强。
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治法] 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方药]
1、 主方:羚角钩藤汤(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加减
处方:羚羊角末1克(冲),鲜生地黄15克,白芍9克,钩藤9克,
石菖蒲9克,郁金9克,菊花9克,连翘9克,天竺黄6克,甘草3克。水煎
2次作2次服,每日服1~2剂。
2、 中成药
⑴ 紫雪丹,口服,每次1/2~1瓶,每日1~2次。
⑵ 牛黄至宝丸,口服,每次1/2~1丸,每日2次。
⑶ 牛黄清心丸,口服,每次1/2~1丸,每日2次。
3、 单方验方:
定惊散(李浩澎《难证奇方妙用》)
处方:灯芯草1.5克,薄荷3克,钩藤3克,朱砂1.5克,全蝎3克,
各药共研为细末。3岁以下每次服0.2克,3~5岁每次服0.3克,每日服3
次。
1、 外治疗法
用于肺炎后期,迁延不愈或痰多,两肺罗音经久不消失者。
⑴ 白芥子末、面粉各30克,加水调和,用纱布包裹后敷贴于背部,
每日1次,每次约15分钟,出现皮肤发红为止,连敷3天。
⑵ 大黄、芒硝、大蒜各15~30克,捣烂后用纱布包裹,敷贴于胸
部。如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可连用3~5天。
2、 针灸治疗
⑴ 针刺定喘、丰隆、平喘、肺俞、膻中等穴,对控制喘憋症状有
一定疗效。
⑵ 隔姜灸人中、百会、神阙、气海,有回阳固脱作用。
3、 饮食疗法
⑴ 地骨皮粥:地骨皮30克(鲜者50克),粳米50克。将地骨皮煎
水去渣,取汁500毫升,加粳米煮成稀粥,加入适量冰糖,温热服食,
每日1~2次。适用于肺热咳喘。
⑵ 芦根粥:鲜芦根100~150克,粳米50克。将鲜芦根切断去节,
煎水去渣,取汁500毫升,加粳米煮成稀粥。稍温服食,每日2~3次。
适用于肺热咳喘。
⑶ 竹茹粥:竹茹15克,粳米50克,生姜2片。用竹茹煎服浓汁约
100毫升,将粳米、生姜加水400毫升煮成稀粥,临起锅时加入竹茹汁,
再煮沸,稍温服食,每日2次。适用于痰热咳喘。
⑷ 贝母麦冬粥:川贝母10克,麦冬20克,冰糖适量。将贝母去心
研末,另将粳米、麦冬、冰糖加水500毫升煮成稀粥,临起锅时加入贝母
末,稍煮片刻,每日早晚温服。适用于肺阴虚久喘。
⑸ 党参黄芪粥:党参15克,黄芪15克,橘皮2克,粳米50克,红糖
适量。将前3味药煎水去渣,取汁500毫升,加入粳米煮成稀粥,起锅时
加入红糖,稍温服用,每日服2~3次。适用于肺脾气虚动则气喘汗出。
细览页面 页码,4/5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1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细览页面 页码,5/5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1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肺痈
疾病科属 内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咳嗽、胸痛、发
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特征。西医的肺脓肿、化脓性肺炎、支
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均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1、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气粗。
2、咯吐多量黄绿色脓痰或脓血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
浮者是痰”,气味腥臭。
3、X 线胸部摄片检查可见肺脓疡病灶。
本证病因为风热犯肺,或痰热素盛,以致热伤肺气,蒸液成痰,
热壅血瘀,肉腐血败,成痈化脓。病变部位在肺,病理性质主要为邪盛
的实热证候,为热毒瘀结在肺。
临床辨证一般多按病程的先后各个阶段,分为初期(表证期)、
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以作为分证的依据。治疗以清热解毒散结,
解毒排脓为主。在未成脓前应予以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
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要求,尤以排脓为主要措施。脓
毒清除后,再予补虚养肺。
初期
[证见] 恶寒发热,胸痛,呼吸不利,口干。舌苔薄黄,脉浮滑
而数。
[治法] 清肺祛邪。
[方药]
1、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金银花18克,连翘15克,芦根20克,竹叶10克,荆芥10克,
薄荷6克(后下),括蒌仁15克,鱼腥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羚翘解毒丸,每次1丸,每日3次。
(2)银芩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肺痈汤(王国庆等《日本汉医方选》)
处方:桔梗、黄芩各3克,杏仁、贝母各4克,括蒌根、白芥子、
甘草各2克。水煎服。
成痈期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证见] 壮热寒战,胸痛转侧不利,咳吐腥臭脓痰。舌苔黄腻,
脉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方药]
1、主方:苇茎汤(孙思邈《千金要方》)合如金解毒散(张介宾
《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苇茎30克,冬瓜仁20克,薏苡仁20克,桃仁12克,桔梗12克,
黄芩12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鱼腥草30克,红藤30克,蒲公英20克,
括蒌仁18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穿心莲片,每次5片,每日3次。
(2)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3次,肌肉注射。
3、单方验方
(1)消痈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金银花50克,黄芩、薏苡仁各25克,杏仁、紫苑、桃仁、
陈皮、橘红、生甘草各15克,芦根50克。水煎服。
(2)荞麦制剂(南通市中医院验方)
干野荞麦根茎250克,切薄片,加水或黄酒1250毫升,置于瓦罐
内,以竹箬密封,隔水文蒸煮3小时,最后得净汁约1000毫升,加防腐
剂备用。每次服30~40毫升,每日3次。一般病例用水剂;如发热、臭痰
排不出或排不尽,经久不愈,宜采用酒剂。
也可用野荞麦根茎60克煎服,每日一剂,但效果较差。以原生药
中提取的“黄烷醇”,每服4片,每日3次,个别增大剂量为每次10片,
每日4次,有较好的祛痰排脓作用。
溃脓期
[证见] 咳吐脓血,腥臭异常,气喘甚则不能平卧,身热,烦渴
欲饮。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排脓解毒。
[方药]
1、主方:加味桔梗汤(程钟龄《医学心悟》)加减
处方:桔梗15克,薏苡仁20克,川贝母12克,金银花18克,白及12
克,鱼腥草30克,野荞麦根30克,败酱草20克,黄芩12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若咯血者,可加牡丹皮12克、三七末3克、紫珠草30克、藕节20克。
伤津者,加沙参15克、麦冬12克、天花粉18克。气虚者,加黄芪18克。
2、中成药
参照成痈期用药。
3、单方验方
参照成痈期单方验方。
恢复期
[证见] 身热渐退,咳减,脓痰日少,神疲纳呆,气短,自汗或盗
汗,午后潮热。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数无力。
[治法] 养阴补肺。
[方药]
1、主方:沙参麦冬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北沙参18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太子参12克,桑叶12克,
桔梗12克,薏苡仁18克,冬瓜仁20克,百合18克,川贝母10克,甘草6
克。水煎服。
若低热者,加青蒿15克、白薇、地骨皮各12克。咯痰腥臭脓浊者,
加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
2、单方验方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1)复方贝芨散《刘国普验方》
处方:白及120克,浙贝母、川贝母、百合各30克。共研细末,早
晚各服6克。
(2)野荞麦制剂(参见成痈期)。
1、饮食疗法
(1)马齿苋粥:马齿苋30克,白米50克,煮粥食用。适用于成痈
期。
(2)冬瓜籽饮:冬瓜籽50克,红糖适量,捣烂,开水冲服。适用
于溃脓期。
(3)苡米百合猪肺汤:苡米150克,百合60克,猪肺300克,将猪
肺洗净后加适量清水共煲汤,盐调味服食。适用于恢复期。
2、预防调护
(1)凡属肺虚或原有慢性疾患者,当注意寒温适度,起居有节,
以防受邪致病。
(2)肺痈患者饮食应清淡,禁食一切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吸烟
饮酒者一律均需戒除。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4&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肺胀
疾病科属 内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
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
烦燥,心慌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目晦暗,唇甲紫绀,
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可见于西医的肺气肿、肺
源性心脏病等。
1、临床以咳(咳嗽)、喘(喘促)、痰(咯痰)、悸(心悸)、
肿(面目或四肢浮肿)等五大主症为特征。
2、有长期慢性咳喘并逐渐加重病史,常因外感诱发而见先后出现
上述五大主症。
3、X线胸部检查、心电图及有关实验检查,可发现心、肺功能异常。
本病的发生,多因肺系久病而肺虚,痰浊潴留,再因反复感邪,
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病理性
质多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在病程中且可形成痰、饮、瘀等病
理产物。标本虚实常相兼夹,或互为影响,最后因邪盛正虚,而导致气
不摄血,痰蒙神窍,或喘脱等严重病候。
辨证总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一般感邪时偏于邪
实,平时偏于本虚。偏实者须分清风寒、风热、痰浊(水饮)、痰热;
偏虚者当区别气(阳)虚、阴虚的性质,肺、肾、心病变的主次。治疗
当根据感邪时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正虚的不同,有侧重地分别选用扶正
与祛邪的不同治法。
痰浊壅肺型
[证见] 咳嗽痰多,色白粘腻,短气喘息,怕风易汗,脘痞纳少,
倦怠乏力。舌质淡苔浊腻,脉小滑。
[治法]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方药]
1、主方:三子养辛汤(韩 《韩氏医通》)合六君子汤(虞抟《
医学正传》)加减
处方:苏子15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2克,党参15克,白术12
克,茯苓12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北杏仁12克,紫苑12克,炙甘
草6克。水煎服。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痰从寒化为饮,见表寒里饮证者,加麻黄10克、桂枝10克、细辛3
克、干姜9克。
2、中成药
(1)三蛇胆半夏末,每次1~2瓶,每日2次。
(2)三蛇胆陈皮末,每次1~2瓶,每日3次。
(3)猴枣散,每次1瓶,每日2次。
3、单方验方:肺心汤(赖天松验方)
处方:党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5克,石菖蒲5克,麻黄5克,
杏仁12克,炙甘草5克,瓜蒌皮15克,薤白15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
法半夏10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服2剂。
痰热郁肺型
[证见] 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稠难咯,或身热微恶
寒,口渴,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1、 主方:桑白皮汤(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桑白皮18克,括蒌仁12克,黄芩12克,栀子10克,石膏30
克,金银花15克,葶苈子15克,川贝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2、
中成药复方蛇胆川贝末,每次1~2瓶,每日3次。3、 单方验方:清肺
化痰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鱼腥草30克,青天葵12克,苇茎20克,浙贝母、葶苈子、
瓜蒌仁12克,黄芩10克,杏仁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肺肾气虚型
[证见] 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
卧,咳嗽痰白如沫,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紫黯,脉沉细数无力,或
有结代。 [治法]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药] 1、 主方:金匮肾
气丸(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熟地母15克,山萸肉12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牡丹皮
6克,泽泻12克,熟附10克,肉桂5克,黄芪15克,党参12克,法半夏12
克,沉香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2、 中成药固肾定喘丸,每次2克,
每日3次。3、 单方验方
(1)平喘固本汤(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验方)
处方:党参15克,五味子6克,冬虫夏草6克,胡桃肉12克,灵磁
石18克,坎脐、苏子各15克,款冬花12克,法半夏12克,橘红6克。水
煎服。
(2)杏桃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杏仁、胡桃肉各6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用药末3克,每日
3次,蜂蜜少许调服。
阳虚水泛型[证见] 咳喘心悸,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舌质淡胖,脉沉细。[治法]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药]
1、主方:真武汤(张仲景《伤寒论》)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
处方:熟附子15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茯苓18克,猪苓15克,
肉桂5克,生姜10克,泽泻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紫河车粉(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紫河车1具,焙干研末,每次3克,每日3次。
痰蒙神蒙型[证见] 神昏谵语,烦躁,撮空理线,或肢体 动,
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
数。[治法] 涤痰开窍,熄风。[方药]1、 主方:涤痰汤(严用和《
济生方》)加减处方:法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红6克,胆南星12克,
竹茹10克,枳实10克,郁金12克,石菖蒲9克,川贝母9克,甘草6克。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水煎服。痰热内盛者,加葶苈子15克、天竺黄10克、括蒌仁12克。抽搐
者,加钩藤18克、羚羊角粉5克。血瘀明显者,加桃仁12克、红花10克、
丹参20克。出血者,加水牛角30克、紫珠草30克。水煎服。2、单方验
方:菖蒲泽泻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石菖蒲15克(后
下),泽泻12克,茯苓12克,甘菊6克,蝉蜕6克,陈皮6克,胆南星3克,
白芍9克,石决明30克。水煎两次分两次服,每日服2剂。
1、针灸疗法(1)痰多不易咯出者,针刺足三里、丰隆、天突。喘咳
甚者针刺肺俞、定喘、天突、膻中。(2)平时宜常艾灸大椎、肺俞、
肾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2、饮食疗法(1)蛤蚧瘦肉汤:蛤
蚧半对,猪瘦肉100克,共煲汤服用,每周2次。(2)党参北杏猪肺汤:
党参30克,北杏仁12克,猪肺250克,共煲汤,调味服食。(3)冬虫草
炖胎盘:冬虫草12克,鲜胎盘(人、猪、牛均可)半个至一个,隔水炖
熟,调味服食。3、预防调护(1) 本病由咳、喘引起,故应重视慢性
肺系疾病的治疗,尤以预防感冒咳嗽。(2) 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
辣,戒烟酒。(3) 加强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