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为什么叫国民岳父:中医百科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06:17
疾病名称 更年期综合征
疾病科属 妇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更年期是指生理上特定转变的时期,约45~55岁之间。妇女更年期
最显著的变化是月经紊乱或闭经,生殖能力渐减退至消失。大多数妇女
都可自我调节,顺应这个生理上的变化,无大所苦。据统计,约15%的
妇女在更年期由于各种复杂的病因影响,可出现较严重的症状,成为更
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分为绝经前期及绝经后期,以绝经为分界。妇女在更年期,
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出现一些与更年期直接相关的证候,如月经紊乱或
闭经、烘热汗出、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情志不宁或面浮肢
肿等,称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经断前后诸证,其义相同。
1、妇女在45~55岁之间,出现月经失调或闭经、阵发性烘热汗出者,
一般可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年龄是特定的,但也有24~35岁早衰者。
在各种证候中,以烘热汗出最为特异,据统计占75%~85%。部位在面、
颈、胸等阳部;多先烘热→微汗出→微寒,也有微寒→烘热→微汗出。
阵发一般1~2分钟,也有数十分钟;有的每日数次阵发,有的每周仅1~
2次发作。
2、妇查:生殖器渐萎缩。
3、内分泌测定:FSH↑,LH↑,E2↑。
4、此时期为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好发年龄,必须做各有关检查。
更年期机体由健康壮年向老年过度。随着肾气日衰,天癸将竭,冲
任渐虚,精血不足,肾阴阳易于失调。若素体肾阴阳偏盛偏虚,或素性
忧郁,或因家庭、社会、疾病、劳逸等诸因素影响下,使肾阴阳失调益
甚。肾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从而产生以肾阴阳失调为中心,
伤及其他脏腑功能的复杂多样的病理变化。
本病以肾虚为本;肾虚可以臻阏和伤及他脏。辨证首分肾阴虚或肾
阳虚,并要辨明兼证。治疗主要是调理肾阴阳;关键在于滋肾填精,以
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肾阴虚型
[证见] 月经推迟、稀发、量少,或经闭多月,或崩中漏下。阴道
分泌物减少,甚者阴道干涩,性欲渐减。头面部阵发性烘热汗出,耳鸣
头晕,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酸膝软,便结溺黄,易烦怒,多愁善感。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80&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肾养肝,调和阴阳。
[方药]
1、主方:左归饮(张介宾《景岳全书》)合二至丸(汪昂《医方集解》)
加减
处方:生、熟地黄各10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15克,淮山药30克,
云苓25克,炙甘草6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珍珠母30克,淫羊
藿6克,肉苁蓉15克,制首乌20克。水煎服。
若头晕头痛,血压升高者,可选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羚羊角骨
等,以平肝熄风。如出现情志改变,如情绪低落、悲伤欲哭、忧郁寡欢、
健忘失眠、烦躁易怒等,可加甘麦大枣汤、百合,以滋肾宁心安神。如
症见皮肤瘙痒如虫爬感者,可选加防风、蝉蜕、玉竹、乌豆衣、海酮皮
之类,以滋阴润燥熄风。如出现月经异常,除月经过多或崩漏,需按该
病治疗,止血调经外,其他如月经稀发,月经过少、闭经者,不必通经,
待其自然绝经。
2、中成药
(1) 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
(2) 杞菊地黄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
(3) 滋阴补肾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
(1) 肾阴虚型方(《罗元恺女科述要》)
处方: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各15克,淮山药、珍珠母各20克,
山萸肉12克,仙灵脾9克,鸡血藤、何首乌各30克。水煎服。
(2) 施氏安更汤(《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处方:党参、炒远志、白芍、柏子仁、鹿角胶、沙蒺藜、生地黄、
熟地黄各10克,白术、川续断、杜仲、五倍子、五味子各6克,炙甘草、
砂仁各5克、山萸炭15克,莲房炭12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肾阳虚型
[证见] 月经过多,或闭经不来,或如崩似漏,淋漓日久,或崩闭
交替。形寒肢冷,阵发烘热汗出,纳呆腹胀,面浮肢肿,腰酸膝软,便
溏,尿频或失禁。舌淡黯,脉沉细。
[治法] 温肾扶阳,调适阴阳。
[方药]
1、主方:右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15克,山萸肉15克,枸杞子15克,山药30克,菟丝子
20克,杜仲15克,当归12克,肉桂5克(焗服),淫羊藿,加益母草30克、
三七末3克(冲服)、炮姜9克易干姜。如尿频甚或尿失禁明显者,加覆盆
子、北黄芪、益智仁、台乌,以固肾缩泉。
如为肾阴阳两虚者,选用肾阴阳两虚型方(《罗元恺女科述要》)。
处方:熟地黄、枸杞子、破故纸各15克,鸡血藤、何首乌各30克,
珍珠母、淮山药各20克,仙灵脾、山萸肉各12克。水煎服。
1、针灸疗法
取足少阴肾经及足厥阴肝经穴为主。主穴:肾俞、三阴交、太溪、
太冲、百会、涌泉。四海。每次取3~4穴,针刺补泻兼施,并作随证随
经加减选穴,以调理阴阳。
也可选用耳针疗法:取卵巢、内分泌、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肝、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80&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脾穴。每次取3~4穴,中等刺激,隔日针刺1次,或耳穴埋针。
2、饮食疗法
根据病情,选用高蛋白、高纤维、富含微量元素的清淡饮食,忌辛
辣燥热之品。
(1) 小麦红枣糯米粥:小麦30克,红枣10枝(去核),糯米100克,
共煮粥,加少量冰糖或蜂蜜。亦可加入龙眼肉15克。煮粥。具有养胃安
神之功效。
(2) 百合莲子鸡蛋汤:百合15克,莲子20克,鸡蛋1只。先煮熟百
合、莲子,鸡蛋煮熟去壳,再一同煮沸,加白糖少量。功能是养心安神。
(3) 猪肾淮杞汤:猪肾2个,淮山药、枸杞子各20克,共炖汤,调
味食用。功能是补肝肾。
(4) 鱼肚瘦肉汤:白花胶或黄花胶的干品适量,瘦肉250克,陈皮
少许,共炖汤。功能是滋补益精。
3、气功疗法
对情志异常症状明显者。选强壮功、放松功。练强壮功时,采取坐
式或站式,自然呼吸,意守丹田。
4、预防调护
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很大,中医尤重
视七情内伤导致本病,故必须注意调情志,多以语言开导来配合治疗。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80&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肱骨干骨折
疾病科属 骨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至内外髁上嵴的一段长管状坚质骨的骨
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壮年。
1、伤后患臂疼痛、肿胀明显,患肢不能抬举,局部有环形压痛及纵
向叩击痛。患者绝大多数为有移位骨折,患臂有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
并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合并桡神经损伤时,可出现腕下垂畸形,掌指
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展,虎口区皮肤感觉障碍。
2、上臂部X线正侧位照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并
有助于鉴别是否为骨囊肿等所致的病理性骨折。
3、旋转暴力所致的肱骨干骨折,应与上臂扭伤相鉴别。后者有牵拉
痛,压痛局限于损伤部位,但无环形压痛、纵向叩击痛及异常活动。
1、肱骨干的上1/3、中1/3骨质较为坚硬,此二部位的骨折多由直
接暴力所致,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肱骨下1/3呈扁平状、骨质薄弱,
此段的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肱骨干周围有
许多肌肉附着,由于骨肉的牵拉,在不同平面的骨折可造成不同方向
的移位。上1/3骨折近端向前、向内,骨折远端向上、向外;中1/3骨
折近端向外、向前,骨折远端向上移位。下1/3骨折的称位可因暴力方
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骨折远端多向内成角、内旋称位。
2、由于造成骨折的暴力较大,脉络、筋骨受损较重,必然伤及气
血,气滞血瘀,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故骨
折初期出现气滞血瘀之证候。
无移位的肱骨干骨折可仅用夹板固定3~4周,早期进行练功活动。
有移位骨折应尽早进行手法整复和夹板固定。整复骨折时,整复手法宜
轻柔。若整复时过度牵引、反复多次整复,或患者体质虚羸、肌力较弱,
再加上肢体重量的悬垂作用,在固定期间可逐渐发生分离移位,引起骨
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心须防止骨折断端分离移
位。
整复方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一助手用布带通过腋窝向上提拉,另一助手握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46&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持前臂在中立位向下、沿上臂纵轴顺势拔伸牵引。牵引力不宜过大,以
免引起骨折端分离移位。待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根据不同部位骨折的
移位情况进行整复。
1、 上1/3骨折在助手维持牵引下,术者以两手拇指抵住骨折近端
的前内侧向后外方推按,其余各指抱远端后外侧向前内方提位,使之复
位。
2、中1/3骨折助手维持牵引下,术者以两手拇指抵住骨折近端的前
外侧向后内侧按捺,其余各指环抱远端后内侧向前外方提拉。若骨折端
仍有侧方移位,可用两手掌从前后内外相对挤压骨折处,使之复位。
3、 下1/3骨折
复位时仅需轻微力量牵引,骨折断端可留少许重叠,术者以两手拇
指抵住内侧骨折成角处向外按捺以矫正成角畸形,再用两手掌将骨折端
两斜面相对挤紧捺正。对于螺旋骨折,术者可握住骨折远段与旋转暴力
方向相反的较轻的旋转手法,以矫正转畸形。
固定方法
采用四块夹板外固定。前、后、内、外侧夹板,其长度视骨折部位
而定。肱骨干上1/3骨折要超肩关节固定,下1/3骨折要超肘关节固定,
中1/3骨折则不超过肩、肘关节固定。若为不稳定骨折,可视骨折位倾
向的不同,用二点加压法或三点加压法放置固定垫。若粉碎骨折的碎骨
片不能满意复位时,也可用固定垫通过练功时肌肉舒缩而将其逐渐压回。
夹缚后屈肘90o,用三角巾将前臂置于中立位,患肢悬吊于胸前。固定时
间儿童约3~5周,成人约6~8周。
固定期应定期作X线照片检查。若发现骨折断端分离,应在夹板外
面加用弹性绷带或宽约4~5厘米的橡皮带上下缠绕肩、肘部,使骨折断
端受到纵向挤压而逐渐接触,并卧床休息2周,以克服患肢重量的悬垂
作用。
药物治疗
1、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1)主方:活血止痛汤(赵竹泉《伤科大成》)
处方:当归12克,赤芍9克,地鳖虫9克,紫荆藤9克,苏木9克,乳
香6克,没药6克,落得打6克,三七末3克(冲),陈皮3克,川芎2克,
红花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消肿止痛膏(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姜黄、羌活、干姜、栀子、乳香、没药各150克。共研细末,
用凡士林调成60%软膏,外敷患处。
2、中期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1)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加减
处方:生地黄12克,芍药9克,黄芪9克,当归9克,续断9克,杜仲
9克,五加皮9克,红花5克,羌活9克。水煎服,每日1剂。合并桡神经
损伤者,加通经活络之威灵仙15克、地龙12克。
(2)外用方:接骨膏(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五加皮2份,地龙2份,乳香1份,没药1份,土鳖虫1份,骨
碎补1份,白及1份。共研细末,用蜂蜜调成厚糊状,外敷骨折处。
3、后期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
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川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自然铜10克,
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46&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①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②益肾补骨口服液,口服,每次1瓶,每日3次。
(3)外用方: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金银花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
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煎水外洗,每日1剂。练
功活动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作伸屈指、掌、腕关节和耸肩活动,有利
于患肢气血流通。肿胀消退后,作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和用力握拳,以加
强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防止断端分离,保持骨折部位相对稳定。
一旦发现断端分离,术者右一手按肩,一手按肘部,沿纵轴轻轻挤压,每
天一次,使两骨折断端逐渐接近,并适当延长三角巾悬吊日期,直至分
离消失,骨折愈合为止。骨折愈合后,应加大肩,肘关节活动范围,如
作肩关节外展、内收、抬举活动及肘关节伸屈活动等。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46&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肱骨髁上骨折
疾病科属 骨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下端内、外两髁之上处的骨折,即肱骨下端松
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的骨折,是肘部最常见的损伤,也是儿童最常见的
骨折。
1、肘部肿胀、疼痛,肱骨髁上处压痛,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移
位明显者肿痛较严重,可出现张力性水泡,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2、肘后的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关系仍保持正常。
3、伸直型骨折肘部呈半伸位,肘后突起,呈现靴形肘畸形;屈曲
型骨折肘后平坦,肘前饱满;有侧方移位者,肘尖偏向一侧。
4、合并神经损伤,表现为该神经支配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以桡神
经、正中神经为多见。
5、若肘部严重肿胀,桡动脉搏减弱或消失,患肢剧痛,手部皮肤
苍白、发凉、麻木。被动伸指有剧烈疼痛者为肱动脉损伤或受压,处理
不当可致前臂屈肌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爪形手畸形。
6、肘关节正、侧位X线照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伸直型骨
折远端向后上移位,骨折线多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屈曲型骨折远端向
前上方移位,骨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
1、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爬树攀高跌下,或嬉戏追
逐跌倒等。如跌倒时肘关节在微型或伸直位,手掌先着地,暴力自地面
向上经前臂传导至肱骨髁部,将肱骨髁推向后上方,由上方而下的身体
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而造成伸直型骨折。骨折严重移位时,容易损
伤肱动脉和神经。如跌倒时肘关节在屈曲位,肘尖先着地,暴力由肘后
下方把肱骨髁推向前上方,造成屈曲型骨折,而很少并发血管、神经损
伤。伸直型和屈曲型山脚折端,均可发生侧方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根
据骨折端的侧方移位,又可分成尺偏型和桡偏型。
2、 尺偏型骨折往往由于尺侧骨皮质遭受挤压而发生塌陷或嵌插,
或骨折远端内旋移位,而容易后遗肘内翻肘内翻畸形。
3、骨折后,由于脉络受损,气血凝滞,阻塞经络,不通则痛。肱
骨髁上部为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骨折后局部出血较多,离经之血外
溢肌肤,而出现肿胀。故骨折早期,证属气滞血瘀。
无移位骨折可将患肢置于屈肘90o位,用颈腕带悬吊,或用杉树皮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4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制成的直角托板固定2~3周。并发有血循环障碍者,必须紧急处理,在
麻醉下整复移位的骨折,以解除骨折端对血管的压迫,同时重用活血祛
瘀药物。如复位后冰冷的手指逐渐转暖且恢复主动伸直,可继续密切观
察。合并神经损伤者,一般多为挫伤所致,骨折移位整复后,经治疗在
3个月内多能恢复。
整复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的整复要求较高,必须获得正确的复位,侧方移位和
旋转移位必须矫正。尺偏型骨折整复时,应特别注意矫正尺偏移位、尺
侧倾斜嵌插以及内旋移位。矫正尺偏移位时,宁可有轻度桡偏,而不可
有尺偏,尤其是倾斜一定要予以纠正,并使其有一定程度的桡倾,同时
使骨折远端呈外旋位,以防肘内翻发生。
1、 伸直型骨折
患者仰卧,助手握患肢上臂,术者两手握腕部。先顺势拔伸牵引。
然后根据骨折远端的旋转前或旋后移位,将前臂旋后或旋前,在伸肘位
充分牵引,以矫正骨折重叠及旋转移位。若局部肿胀较严重、开放性骨
折或1~3周尚未复位者,则将肘关节屈曲90o,助手握患肢上臂,术者用
双手拇指按压患肢前臂远段背侧,其余手指环抱前臂中段,沿肱骨纵轴
方向进行拔伸牵引。重叠和旋转位矫正后,术者改用以一手维持牵引,
另一手的手掌放在患肢肘横纹上方,虎口朝患肢远端,拇指按在内上髁
处,把骨折远端推向桡侧,其余四指将骨折近端拉回尺侧,矫正尺偏移
位并使骨折端桡侧骨皮质嵌插并稍有桡倾;骨折远端桡偏移则手法相反,
可保留轻度桡偏,但不可矫枉过正。然后用手掌向下压,拇指在尺骨鹰
嘴处推骨折远端向前,同时握前臂之手在持续牵引下徐徐屈肘关节至
120o~130o位置,以矫正骨折远端向后移位。
2、 屈曲型骨折
患者仰卧,肘关节完全伸直,前臂旋后位。助手握患肢上臂,术者
两手握腕部,沿肱骨纵轴方向进行拔伸牵引,以矫正重叠移位。术者改
用以一手维持牵引,另一手的手掌置于肘前,虎口朝患肢远端,拇指按
在内上髁处,将骨折远端推向桡侧,其余四指将骨折近端拉回尺侧,以
矫正尺偏移位。然后术者改用拇指置于骨折远端前侧向后按压,同时其
余四指置于骨折近端后侧向前提拉,以矫正骨折远端向前移位。
固定方法
复位后,伸直型骨折可置肘关节于屈曲90o~110o位,超肘关节四
夹板外固定3周。夹板长度应上达三角肌中部水平,内、外、后侧夹板
超过肘关节,前侧板下至肘横纹。为防止骨折远端后移,可在鹰嘴后方
加一梯形垫。为防止并发肘内翻畸形,尺偏型骨折可在骨折近端外侧及
骨折远端内侧分别一塔形垫。桡偏型骨折的内、外侧一般不放置固定垫。
夹缚后,用颈腕带悬吊3周。屈曲型骨折应固定肘关节于屈曲40o~60o
位置2周,前后垫放置与伸直型相反,以后逐渐将肘关节屈曲至90o位置
1~2周。如外固定后患肢出现血循环障碍,必须立即松解全部外固定,
置肘关节于屈曲45o位置密切进行观察。
药物治疗
1、 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6克,黄柏6克,防
风6克,木通6克,乳香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若肿胀严重
者,加丹参15克、茅根12克、三七粉3克(冲)。合并神经损伤者,加
威灵仙10克、地龙6克。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4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2)中成药:跌打万花油,用消毒纱块放入药油中浸泡片刻,即
成为万花油纱,直接外敷骨折处,然后再上夹板固定。如有张力性水泡
者,可在穿刺抽液后再外敷。
2、 中期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芍药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
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 后期治法: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
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川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自然铜10克,土
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
①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金银花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
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
②软坚舒筋汤(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百科全书》)
处方:宽筋藤30克,络石藤30克,刘寄奴30克,威灵仙12克,防风
1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乌梅10克,白醋30克(后下)。煎水熏洗
合并损伤性骨化者之患肢,每日1剂。
练功活动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练功活动,可作握拳、屈伸腕关节
等活动。解除夹板固定后,应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
被动屈伸肘关节,以免发生损伤性骨化,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4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肱骨外科颈骨折
疾病科属 骨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下2~3厘米处的骨折,多见于老年
人,也可发生于儿童和壮年人。
1、肩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上臂内侧可见瘀斑,患肢不能抬举,
肩关节活动障碍。
2、肱骨外科颈部有环形压痛和纵向叩击痛。
3、有移位骨折可出现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合并肩并节脱位
者可同时出现方肩畸形。
4、X线正位、穿胸侧位或外展侧位(肩部腋位),可确定骨折类型
及移位情况。
5、无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必须与肩部挫伤相鉴别。后者为直
接暴力所致,局部皮肤有擦伤、瘀斑,肿胀和压痛局限于着力部位,而
无环形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1、肱骨外科颈部为松质骨和密电码质骨的交界处,是应力上的薄
弱点,常易发生骨折。老年人肝肾亏虚,骨质疏松,而儿童肾气未充,
骨质稚嫩,较轻的暴力均可导致骨折。
2、多因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向上的传达暴力作用于肱骨外科
颈而造成骨折;偶有因直接暴力打击肩部而造成骨折的。由于所受暴力
的不同,以及患肢在受伤时所处的位置不同,造成骨折端发生不同的移
位和成角。临床上常分为裂缝骨折、嵌插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
折和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等五种类型。
3、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接近关节的骨折。由于周围肌肉比较发达,
肩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比较松弛,骨折后局部血肿较大,容易发生软组
织粘连;骨折移位还可引起结节间沟不平滑。中老年患者气血虚损,筋
失濡养,瘀阻经络,风寒湿邪易于侵袭肩部,常可并发肩关节周围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或岗上肌腱炎,严重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4、X线正位照片可显示骨折内外侧方移位,和向内或向外成角的情
况;穿胸侧位或外展侧位则可显示骨折有否前后侧方移位和向前或向后
成角畸形。
无移位的裂缝骨折或嵌插骨折,无需进行手法整复,仅用三角巾悬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4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吊患肢以制动,1~2周后即可开始活动。有移位骨折则须根据骨折类型,
采取相应的整复手法和固定方法,要求尽量达到解剖对位,并在固定的
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练功活动。
整复方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患肢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用布带绕
过腋窝向上提拉,另一助手握其肘部,沿肱骨纵轴方向牵引,纠正缩短
移位,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再采用不同整复方法。
1、 外展型骨折
术者立于患者外侧,用两手拇指按于骨折近端的外侧,其余各指抱
骨折远端的内侧向外板拉,助手同时在牵引下内收其上臂,使之复位。
2、 内收型骨折
术者两手拇指压住骨折部向内推按,其余各指抱骨折远段的内侧向
外提拉使远段外展,助手在牵引下将上臂外展,即可复位。如成角畸形
过大,助手还可继续将上臂举过头顶,此时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用两
手拇指推挤骨折远端,其余各指由前侧挤按成角突出处。如有骨擦感,
两断端相互抵触,则表示成角畸形矫正。
3、 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
可先整复骨折,然后术者用两手拇指自腋窝将肱骨头前下缘向上、
向后、向外推顶,其余各指按住近肩峰处以作支点,使肱骨头纳入肩关
节盂内而复位;也可先持续牵引,使肩盂间隙加大,纳入肱骨头。脱头
整复后,术者用双手固定整复好的肩关节,助手外展拔伸牵引,术者再
按内收型骨折复位法整复骨折。
固定方法
采用四块夹板超肩关节固定。骨折复位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将
棉垫3~4个放于骨折部的周围,短夹板的一端用棉花包裹做成蘑菇头样
大头垫夹板并放在上臂内侧。若外展型骨折,大头垫应顶住腋窝部;若
内收型骨折,大头垫应放在肱骨内上髁的上部,并在成角突起处放一平
垫。三块长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前、后、外侧,用三条横带将夹板捆紧。
对移位明显的内收型骨折,尚可配合铁丝外展架固定,或配合上肢
外展悬吊皮肤引3周。肩关节置于外展前屈位,其外展角度视移位程度
而定,牵引重量以肩部离床为度,一般为2~4公斤。
药物治疗
1、 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1)主方:和营止痛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续断12克,赤芍9克,当归尾9克,乌药9克,苏木6克,陈皮
6克,桃仁6克,川芎6克,乳香6克,没药6克,木通6克,甘草6克。水
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双柏散(上海中医学院主编《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1份,薄荷1份,泽兰1份。共研
细末,以水、蜜糖煮热,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
(3)中成药:云南白药,口服,每次0.5克,,每日3次。
2、 中期治法:接骨续损。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芍药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当
归9克,续断9克,牛膝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 后期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1)主方:补肾壮筋汤(钱秀昌《伤科补要》)加减
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杜仲10克,
白芍10克,黄芪15克,自然铜12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4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2)外用方:骨科外洗二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防风15克,五加皮15克,细辛10克,
荆芥10克,没药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解除夹板外固定后使
用。
练功活动
复位固定后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适当的练功活动,对中老年患者尤
为重要。初期先让患者握拳,屈伸肘、腕关节及舒缩上肢肌肉等活动。
3周后逐渐练习肩关节各方向活动。4周解除外固定后,应配合中药熏洗
和手法理筋,以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理筋手法
先点按肩髃、臂臑、天宗、曲池、合谷等穴,然后在肩部进行肩部
揉按、拿捏、侧滚等手法。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4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肱骨外髁骨折
疾病科属 骨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肱骨外髁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关节损伤之一,多见于5~10岁儿童。
1、肘关节呈半屈伸位,以肘外侧为中心明显肿胀、疼痛。
2、肱骨外髁部压痛明显,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骨折移位时,在肘外侧可摸到活动的骨折片或骨擦感。4、早期
可因肿胀而掩盖也明显的畸形,及至消肿以后,在肘外侧可发现骨突隆
起。5、晚期可出现肘外翻和牵拉性尺神经麻痹。6、肘关节正侧位X线
照片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1、肱骨外髁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手掌先着地,若肘部
处于微屈位,暴力沿前臂向上传达至桡骨头,肱骨外髁遭受桡骨头的撞
击而发生骨折;若肘部处于伸直位而过度内收,附着于肱骨外髁的前臂
伸肌群强烈收缩而将肱骨外髁撕脱。骨折块的移位程度,根据损伤的情
况以及前臂伸肌群的肌肉收缩力来决定。由于前臂伸肌群的牵拉,骨折
块还可发生旋转移位。
2、肱骨外髁骨折属关节内骨折,若处理不当,可造成骨不连接,往
往会引起肱骨远端呈鱼尾状畸形,而且可发生明显的肘外翻畸形,影响
关节活动功能。
3、骨折后脉络受损,气机凝滞,阻塞经络,不通则痛。营血离经,
阻塞络道,瘀滞于肌肤腠理,而出现肿胀。肢体失去杠杆和支柱作用,
而出现活动功能障碍。骨折初期应辨为气滞血瘀。
无移位骨折仅屈肘90o,前臂悬吊胸前即可。有移位骨折,要求达
到解剖复位和给予妥善固定。最好争取在局部肿胀之前,进行手法整复。
一般在1周内进行整复,成功率较高;半月内仍可试行手法整复,半月
后整复成功率很低。
整复方法
1、 轻度移位骨折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患肘半屈位、前臂旋后。助手握持患侧上臂下
段,术者一手握前臂下段,另一手拇指按在向外移位的骨折块上,其余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4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四指板住患肘内侧。术者两手向相反方向用力,使患肘内翻,加大关节
腔外侧间隙,同时拇指将骨折块向内推挤,使其进入关节腔而复位。
2、翻转移位骨折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先用拇指指腹或大鱼际
揉按骨折部,以消肿散瘀;用拇指摸清骨折块的滑车端和骨折面,辨清
骨折块移位的方向及翻转程度,但切忌挫捻皮肤。助手握持患肢上臂,
术者一手握患肢腕部,置肘关节于屈曲45o、前臂旋后位,加大肘内翻
使关节腔外侧间隙增宽,腕关节尽量背伸以使前臂伸肌群松弛。术者以
另一手指或中指扣住骨折块的滑车端,拇指扣住肱骨外上髁端,先将骨
折块稍平行向后推移,再将滑车端推向后内下方,把肱骨外上髁推向外
上方,以矫正旋转移位;然后用拇指将骨折块向内挤压,并将肘关节伸
屈、内收、外展,以矫正残余移位。若复位确已成功,则可扪及肱骨外
髁骨嵴平整,拇指压住骨折块进行活动时,肘关节屈伸活动良好,且无
响声。
固定方法
骨折整复后,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位,肱骨外髁处放一固定垫(
应注意垫厚度要适宜,以免引起皮肤压迫坏死),肘关节内侧上、下各
放一固定垫。四块夹板长度从上臂中上段到前臂中下段,四条布带缚扎,
肘关节伸直而稍外翻位固定2周,以后改为屈肘90o固定1周。也可将后
侧夹板(相当于固定肘关节部分)塑成屈曲30o~60o,其余三块夹板长
度改为上达三角肌中部水平,内、外侧夹板下超肘关节,前侧夹板下达
肘横纹,固定垫的位置同上,将肘关节固定于屈曲30o~60o位3周,骨
折临床愈合后解除固定。
药物治疗
1、 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1)主方:活血止痛汤(赵竹泉《伤科大成》)
处方:当归12克,赤芍9克,紫荆藤9克,川芎6克,乳香6克,没药
6克,落得打6克,苏木5克,红花5克,陈皮5
克,三七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消肿止痛膏(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姜黄、羌活、干姜、栀子、乳香、没药各150克。共研细末,
用凡士林调成60%软膏,外敷患处。
2、 中期治法:接骨续损,和营生新。
主方:肢伤二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生薏苡仁30克,桑寄生3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续断12
克,威灵仙12克,骨碎补12克,五加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3、 后期治法:补肝肾,壮筋骨。
(1)主方:补骨方(广东省中医院《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
处方: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续断8克,菟丝子10克,黄芪10克,
骨碎补6克,土鳖虫4克,陈皮4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八仙道消遥散(吴谦等《医宗金鉴》)
处方:防风3克,荆芥3克,川芎3克,甘草3克,当归6克,苍术10
克,牡丹皮10克,苦参15克,黄柏6克。煎水熏洗患处,每日1剂。
练功活动
有移位骨折在复位后1周内,可作手指轻微活动,不宜作强力前臂
旋转、握拳、腕关节屈伸活动,以免使前臂伸肌群或旋后肌紧张,牵拉
骨折块而发生再移位。1周后,逐渐增加指、掌、腕关节的活动范围。
解除夹板固定后,可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和腕、手的活动功
能锻炼。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4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4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钩虫病
疾病科属 内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钩虫病又称黄肿病,是由于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主
要症状为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等。
1、在流行地区有赤脚下田及手足皮肤搔痒病史。
2、可见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恶呕或嗜食异物等症。后期可见食
欲不振,面黄虚浮,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
3、大便检查可找到钩虫卵。
本病是由于人体皮肤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钩蚴从皮肤钻入,最后
移行在小肠发育成成虫,而导致钩虫病。其主要病理为扰乱胃肠气机,
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治疗以杀虫、
补虚为基本治法。
[证见] 轻则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重则面色萎黄或面黄而
虚浮,头晕耳鸣,心悸气促,下肢浮肿,胃脘疼痛,纳差,大便黑烂。
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 驱虫,补益气血。
[方药]
1、 主方:榧子杀虫丸(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加减
处方:榧子、槟榔、红藤、百部、苦楝根皮各21克,雄黄3克,大蒜
9克(取汁)。共研末为丸(或用散剂)。每次10克,每日3次,连服3日。
用米汤送服,忌食荤油之物。
病久出现气血虚弱者,应先健脾益气生血,然后祛虫,或补气与驱
虫兼施。补益气血可用归脾汤加减:党参20克,白术12克,黄芪15克,
当归12克,茯苓15克,远志5克,熟枣仁12克,龙眼肉10克,木香6克,
大枣5枚。若兼祛虫者,可加入鹤虱、槟榔、雷丸、贯众、苦楝根皮、
榧子等其中的1~2味。
2、 单方验方
⑴ 雷丸枳实汤(何春水等《精选千家妙方》)
处方:雷丸9克(研末,2次冲服),枳实、槟榔、鹤虱各12克,金
铃子、苦参各10克,广木香6克。除雷丸外,余药用水500毫升浸一夜,
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于晚上睡前及翌晨空腹时各服1次。每日1剂,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76&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连服3~5剂。服药期间,禁食油腻及辛辣等物。
⑵ 驱钩虫汤(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学新编》)
处方:苦楝根皮30克,槟榔15克,水煎去渣,加入适量白糖。睡前
1次口服,连服2天。
⑶ 雷丸散(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雷丸60克,研为粉末。1日内分3次服,间隔数天可再服1次。
⑷ 马齿苋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鲜马齿苋9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400毫升,加白糖15克、
白醋15克。每晚睡前服,连服2个晚上。
1、饮食疗法
⑴ 姜汁黄鳝饮:黄鳝(去骨切丝)100克,姜汁10毫升,将黄鳝
用姜汁、花生油、食盐少许拌匀,待饭煮至水将干时,放入鱼丝于饭面
盖严,小火焗15分钟至熟服食。适用于贫血患者。
⑵ 党参红枣茶:党参20克,大枣10枚,共煎水代茶饮。适用于贫
血患者。
2、预防护理
⑴ 在预防方面,要积极治疗病人,以减少传染源。搞好粪便管理,
杀灭虫卵,防止污染。注意局部皮肤防护。如下地劳动穿鞋、带手套,
或在手足皮肤上涂白矾水等。
⑵ 在调理方面,特别要重视饮食富于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问题,可
多食豆腐、猪血、瘦肉、猪肝、鱼,以及新鲜蔬菜,少吃辛辣油腻之物。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76&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股骨干骨折
疾病科属 骨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之间的骨折,是下肢常见骨
折之一。男多于女,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及青壮年。
1、伤后局部消胀,疼痛,不能站立行走。
2、患肢有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
3、局部压痛明显,有异常活动,并可扪有骨擦音。4、大腿正、侧
位X线照片,可显示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方向。5、下1/3骨折,若腘窝部
有巨大血肿,小腿感觉和运动障碍,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
末稍血循环障碍,应考虑为血管、神经受压损伤。
1、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的暴力所致。车祸或受重物打击、挤压、
碰撞等直接暴力引起者,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且软组织损伤严重,甚
至发生多段骨折;从高外坠下等间接暴力引起者,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
均属不稳定骨折。儿童则可能为不完全骨折或青枝骨折,属稳定性骨折。
2、 骨折断端因受暴力作用、肌群的收缩、下肢本身的重力及搬运
等影响,可以发生各种不同移位。股骨上1/3骨折时,骨折近端因髂腰肌、
臀中肌、臀小肌及髋关节外发旋诸肌的牵拉而发生屈曲、外展、外旋移
位,骨折远端由于内收肌群的牵拉而发生向上、向后、向内移位。中1
/3骨折时,而骨折端除有重叠外,移位无一定规律,多数骨折近端呈外
展、屈曲倾向,骨折远端因内收肌的作用,其下端向内上方移位,使两
骨折端向前外成角。下1/3骨折时,因腓肠肌及膝后方关节囊的牵拉,
骨折远端往往向后移位,严重者有损伤腘动、静脉及坐骨神经的可能。
3、外伤暴力,折断骨骼,伤及人体经络血脉,瘀血内积,气滞血瘀。
若局部内出血较多,加之局部疼痛剧烈,有的患者早期可能出现气随血
脱,而致亡血气脱,同时有多处骨折者更应注意。
股骨干骨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的部位和类型、软组
织损伤的程度和有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考虑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亡血气脱者,应即急救挽脱。
整复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用双手握患肢小腿上段,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50&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顺势拔伸,并徐徐将患肢屈髋90o、屈膝90o,沿股骨纵轴方向用力牵引,
矫正重叠移位后,再按骨折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整复方法。
1、 上1/3骨折
握小腿之助手将患肢外展并略加外旋,以矫正成角和旋转畸形。术
者一臂放于骨折近端的外前方,另臂放在骨折远端的内后方,两手交叉,
相对挤压,施行端提捺正,以矫正侧方移位。
2、 中1/3骨折
握小腿之助手将患肢外展。术者用手自断端的外侧向内挤压,以矫
正向外成角畸形,然后以双手在断端前后、内外夹挤,以矫正侧方移位。
3、 下1/3骨折在助手维持牵引下,术者将膝关节徐徐屈曲,并以紧
挤在腘窝内的两手作支点,将骨折远端向近端推迫。若骨折重叠移位较
多,手力牵引未能完全矫正时,可用反折手法矫正。若斜形、螺旋骨折
背向移侠,可用回旋手法矫正,嵌入断端间的软组织亦随之解脱。此外,
对成人或较大儿童亦可采用较重的骨骼牵引使其逐渐复位,矫正重叠,
通过及时调整牵引方向,往往可自动得到良好的对位。若尚有侧方移位,
可配合手法整复。
固定方法
儿童的稳定骨折用夹板固定3周即可。儿童及成人的不稳定骨折,则
须夹板固定并配合持续牵引。
1、 夹板固定用前、后、内、外四块夹板固定,上1/3骨的尚可加用
一块外展板以防止内收畸形。骨折整复后,先根据不同部位和骨折移位方
向放置固定垫。上1/3骨折的固定垫放置在骨折近端的前方和外侧,中1/3
骨的的固定垫放置在骨折断端的外侧和前方,下1/3骨折的固定垫放置在骨
折近端的前方。然后再放置夹板,内侧板由腹股沟至股骨内髁,外侧板由
股骨大转子至股骨外髁,前侧板由腹股沟至髌骨上缘,后侧板由臀横纹至
腘窝上缘,最后用3~4条布带缚扎。
2、 持续牵引3岁以下的幼儿可采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牵引重量以
患儿臀部离床为度,必须注意双下肢血运情况。较大儿童和成年患者根据
年龄、性别、肌力的强弱,可采用平衡持续皮肤牵引或骨牵引。股骨髁上
牵引,适用于中1/3骨折及远侧骨折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胫骨结节牵
引,适用于上1/3骨折及远侧骨折端向前移位的下1/3骨折。股骨髁间牵引,
适用于骨折位置很低且远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儿童的牵引重量约为
体重的1/6,时间约3周;成人的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时间8~10周。1周
后即可将牵引重量逐渐减轻至体重的1/10维持。上1/3骨折,患肢应置于
髋外展位;中1/3骨折,患肢应置于外展中立位;下1/3骨折远端向后移位
时,患肢应置于屈髋屈膝中立位。
药物治疗
1、 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6克,黄柏10克,防风
10克,木通10克,生地黄12克,乳香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瘀肿较甚者,加三七末3克(冲)、泽兰12克、茅根12克。
(2)外用方:活血消肿散(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百科全书》)
处方:大黄2份,侧柏叶2份,泽兰1份,黄柏1份,防风1份,乳香
1份。共研细末,用水、蜜糖调煮,外敷患处。
2、 中期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1)主方:新伤续断汤(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当归尾12克,地鳖虫6克,乳香3克,没药3克,丹参6克,
自然铜(醋煅)12克。骨碎补12克,泽兰叶6克,延胡索5克,苏木10克,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50&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续断10克,桑枝12克,桃仁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接骨膏(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五加皮2份,地龙2份,乳香1份,没药1份,土鳖虫1份,骨
碎补1份,白及1份。共为细末,及蜂蜜适量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出
可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患处。
3、 后期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1)主方:补骨方(广东省中医院《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
处方: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续断12克,骨碎补10克,菟丝子15
克,黄芪15克,土鳖虫6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下肢损伤洗方(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五加皮12克,三棱12克,莪术12
克,秦艽12克,海桐皮12克,牛膝10克勤克俭,木瓜10克,红花10克,
苏木10克。解除夹板固定后,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
(3)中成药:
①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②接骨丹,口服,每次5~7片,每日3次,开水送服
练功活动
较大儿童、成人患者在整复后第2天,即应开始练习股四头肌舒缩和
踝关节、足趾的伸屈活动。从第3周开始,可以坐起,用健足蹬床,以两
手扶床练习抬臀,使身体离开床面,以达到使髋、膝关节开始活动的目的。
从第5周开始,两手提吊杆,健足踩在床上支撑,收腹、抬臀、臀部完全
离床,使身体、大腿与小腿成一平线,以加大髋、膝关节活动范围。从第
7周开始,扶床架练习站立。解除牵引后,对上1/3骨折加用外展夹板,以
防止以内收成角,在床上活动1周,然后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步行,
逐步增加负重。骨折端稳定后可改用单拐,1~2周后才弃拐行走。骨折愈
合较牢固后,方可解除夹板固定,并练习下蹲活动。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50&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股骨颈骨折
疾病科属 骨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是下肢常见骨折
之一。多见于老年人,偶发于青壮年与儿童。
1、伤后髋部疼痛,有时疼痛沿大腿内侧向膝部放射。患肢不能抬
举及站立,髋关节功丧失,但嵌插骨折仍可短时站立或跛行。
2、囊内骨折肿胀、瘀斑不明显,囊外骨折则肿胀较明显,或伴有
瘀斑。
3、有移位骨折患肢外旋、缩短畸形,髋、膝关节轻度屈曲,并可
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4、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附近压痛和纵向叩击痛。
5、髋关节正、侧位照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有怀凝者,
应加拍健侧照片对比。
1、股骨颈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股骨颈部细小,处于疏松骨质
与致密骨质交界处,负重大。老年人因肝肾不足,筋骨衰弱,骨质疏松,
有时仅受到轻微的外力,即可造成骨折。例如平地滑倒,髋关节旋转内
收,臀部先着地或髋外侧先着地,股骨颈受到旋转和纵轴冲击力,即可
造成骨折。青壮年、儿童则多由车祸、高处坠下等强大暴力,而引起股
骨颈骨折。
2、股骨颈骨折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头下部、中央部和基底部骨折。
前二者骨折线在关节囊内,为囊内骨折,骨折后股骨头血液供应甚差,
故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高。基底部骨折为囊外骨
折,骨折近端血液供应较好,骨折愈合较快,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
较低。
3、老年患者伤后气血更加虚弱,常可出现神色憔悴,面色苍白,
倦怠懒言,胃纳呆减等气血虚弱证候。若津液亏损,中气不足,舟无水
不行,可出现大便秘结。骨折后长期卧床,卧床容易发生褥疮、泌尿系
感染、肺炎等合并症。
新鲜无移位或嵌插骨折不须整复,但患肢应予以制动。移位骨折应
尽早给予复位和固定。儿童股骨颈骨折整复后,可采用钢针内固定。
整复方法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5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患者仰卧,助手用两手固定骨盆。术者一手握患肢踝部,另一前
臂伸于患肢腘下,并使膝、髋均屈曲90o,沿股骨干纵轴向上牵引,矫
正缩短畸形;然后依次将患肢伸直、外、展、内旋,以矫正成角和旋转
畸形,并使骨折面紧密接触。整复后可作托掌试验,将患足跟置于术者
手掌之上,如患肢外旋畸形消失,表示复位成功。也有采用骨牵引逐渐
整复法,先采用中立位牵引,牵引2~3天后,逐渐将患肢改为外展、微
内旋位。若经骨牵引后仍未完全整复,尚可配合轻柔的手法,整复剩余
的轻度移位。
固定方法
无移位或嵌插骨折可用丁字鞋或轻重量皮肤牵引,患肢置于外展中
立位,制动6~8周。移位骨折则可采用三翼钉或鳞纹钉等内固定,术后
用丁字鞋外展中立位固定患肢3~4周。
药物治疗
股骨颈骨折初期一般瘀肿不甚,但老年患者身体虚弱,骨折愈合较
难,在治疗上可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但应提前使用补肝肾、壮筋骨药
物。老年患者若出现合并症时,应按病情的标本轻重缓急,进行辨证用
药,把保存生命放在首位。
1、 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1)主方:新伤续断汤(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当归尾12克,地鳖虫6克,乳香3克,没药3克,自然铜(醋煅)
12克,骨碎补12克,泽兰叶6克,延胡索6克,苏木10克,续断10克,桑
枝12克,桃仁6克。水煎服,每日1剂。老年体弱者,去当归尾、桃仁,
加黄芪15克、党参20克。便秘者,加生地黄18克、火麻仁20克。
(2)外用方:消瘀止痛药膏(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木瓜60克,栀子30克,大黄150克,蒲公英60克,地鳖虫30
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共为细末,饴糖或凡士林调匀,外敷患处。
2、 中期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1)主方:肢伤二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桑寄生30克,生薏苡仁3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续断12
克,威灵仙12克,骨碎补12克,五加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接骨续筋药膏(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自然铜3份,荆芥3份,防风3份,五加皮3份,皂角刺3份,
茜草根3份,续断3份,羌活3份,乳香2份,没药2份,骨碎补2份,接骨
木2份,红花2份,赤芍2份,地鳖虫2份,白及4份,血竭4份,硼砂4份,
螃蟹末4份。共为细末,饴糖或蜂蜜调煮外敷。
3、 后期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
川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自然铜10克,土鳖
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海桐皮汤(吴谦等《医宗金鉴》)
处方: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
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防风3克,白芷2克。
解除外固定后,水煎熏洗处。
(3)中成药:
①益肾补骨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每日3次。
②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
练功活动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5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卧床期间应加强全身锻炼,鼓励患者每天做深呼吸运动或气功,主
动按胸咳嗽排痰,在臂部垫气圈或泡沫海绵垫,取半卧位,预防发生长
期卧床并发症。同时积极进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踝关节和足趾屈伸功
能锻炼,以促进气血循行,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在骨折愈合前,要求患者必须做到三不:不盘腿、不侧卧、不下地
负重。无移位骨折及三翼钉等内固定者,3个月后可扶拐下地锻炼,但一
般不宜负重太早,应根据X线照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考虑患肢逐步负
重锻炼。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5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疾病科属 骨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以下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
生的骨折,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男多于女,青壮年
发病较少。
1、伤后髋部疼痛,肿胀明显,瘀斑广泛。
2、患肢功能丧失,不能站立和行走。
3、患肢明显缩短、内收、外旋畸形。
4、股骨大转子上移,按压可叩击大转子部位时剧痛。
5、髋关节正、侧位X线照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并有助于
与股骨颈骨折相鉴别。
1、老年人股骨转子部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往往由于较轻的外
伤暴力即可造成骨折。跌仆时,下肢突然扭转、跌落,股骨转子部受到
过度外旋、内翻或内旋的传达暴力,或跌仆时大转子部直接遭受暴力冲
击,均可造成骨折,且多为粉碎骨折。
2、 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位置,临床上可分为顺转子间骨折、反转
子骨折和转子下骨折三种类型。顺转子间骨折的骨折线自大转子顶点开
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转子部,粉碎骨折则小转子变为游离骨块,
大转子及其内侧骨支柱亦破碎,髋内翻严重,骨折远端明显上移、外旋。
反转子间骨折的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行走,达小转子的上方。
转子下骨折的骨折线经过大小转子的下方,除转子下骨折外,尚有小转
子撕脱。顺转子间骨折属稳定骨折,顺转子间粉碎骨折、反转子间骨折
和转子下骨折均属不稳定骨折。
3、老年患者,肝肾亏损,气血虚弱,筋骨失养。骨折后离经之血
滞于肌表而为瘀,全身气血更为虚弱,肝肾更为亏损。骨折初期,多为
虚实挟杂,既有气滞血瘀,又兼气血及肝肾亏虚。
4、由于股骨转子部血液供应丰富,骨折后极少发生不愈合或股骨
头缺血性坏死,其预后远较股骨颈骨折为佳。
无移位骨折或嵌插骨折,可卧床休息,用丁字鞋制动或用皮肤牵引。
有移位骨折着重矫正患肢短缩和髋内翻,应采用手法整复、持续牵引。
因患者多为高龄老人,就注意预防并发症,尽量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
并尽可能地防止发生髋内翻畸形。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5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整复方法
整复方法与股骨颈骨折基本相同。
固定方法
无移位骨折或嵌插骨折,可用丁字鞋制动或悬重3~5公斤的持续牵
引(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6~7周。有移位骨折整复后,采用持续
牵引,悬重6~8公斤,固定患肢于外展中立位,稳定骨折固定8周,不
稳定骨折固定8~10周。
药物治疗
1、 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1)主方:和营止痛汤(钱秀昌《外伤补要》)
处方:当归尾9克,赤芍9克,川芎6克,苏木6克,桃仁6克,乳香
6克,没药6克,续断12克,乌药9克,陈皮6克,木通6克,甘草6克。水
煎服,每日1剂。年老体衰,气血虚弱者,去当归尾、桃仁,加党参30
克,茯苓15克。
(2)外用方:双柏散(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外方: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共研
细末,用水、蜜糖适量煮热,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
2、 中期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1)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外伤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芍药9克,川芎6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
皮9克,牛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年
老体弱者,去红花加薏苡仁30克、党参30克。
(2)外用方:驳骨散(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桃仁1份,黄连1份,川红花1份,栀子2份,生地黄2份,黄柏
2份,黄芩2份,防风2份,甘草2份,蒲公英2份,赤芍2份,自然铜2份,
土鳖虫2份,侧柏6份,大黄6份,骨碎补6份,当归尾4份,薄荷4份,牡
丹皮4份,金银花4份,金耳环1份,毛麝香4份,透骨消4份,鸡骨香4份。
共研细末,用水、蜂蜜或酒或凡士林调煮,外敷患外。
3、 后期451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1)主方:补肾壮筋汤(钱秀昌《外伤补要》)
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
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五加皮10克,青皮5克。水煎服,每日
1剂。
(2)外用方:舒筋活血洗方(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伸筋草9克,海桐皮9克,秦艽9克,独活9克,当归9克,钩藤
9克,乳香6克,没药6克,川红花6克。解除外固定后,煎水熏洗患处,
每日1剂。
练功活动
固定期间,患肢应进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屈伸
活动,并积极进行全身锻炼,以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解除外固定或牵
引后,可用外展夹板保护下扶双拐不负重下地活动,注意做到三不:不
侧卧、不盘腿、不负重。过早负重则有发行髋内翻、患肢短缩的可能,
尤其是不稳定骨折,应通过临床和X线照片证实骨折愈合后才可逐步负重。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5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52&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股癣
疾病科属 皮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股癣是发生于股部的癣。古医籍称之为阴癣。本病西医也称之为股
癣。
1、皮疹发生于大腿上部内侧、腹股沟、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等处。
以青壮年男性患者较多见。
2、常于夏季发病或加重,冬季好转。
3、皮疹初起于股上部内侧出现小片红斑或红色斑丘疹,其上有脱
屑,并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大小不等的环状损害,边缘清楚。中央常
有自愈倾向,平坦,有色素沉着或脱屑;边缘稍隆起,可见有针头大小
的红色丘疹、丘疱疹、水疱,有的可见小脓疱、痂或鳞屑,形成堤状。
环状损害继续扩大,可互相融合,形成多环形损害,甚至如地图状损害。
可扩展波及股内侧、会阴或肛门周围。皮疹下缘常较上缘清晰。有时尚
可波及阴囊、阴茎根部等处。
4、自觉瘙痒。可因搔抓、磨擦而继发湿疹样变或苔藓样变。
5、必要时可作真菌直接镜检或真菌培养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股癣多因风湿热生虫,邪毒下注,郁于股部肌肤而发,也可由接触
染毒而得。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外治法。
外治法
因阴股部皮肤较柔嫩,应注意避免使用浓度高、刺激性强的制剂,
宜选用较温和的癣药水或癣药膏外搽,如普癣水、宝岛癣水、复方土槿
皮酊等,一般宜稀释为1/2浓度,也可选用5%~10%硫黄软膏、雄黄软膏等。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8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8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骨槽风
疾病科属 口齿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骨槽风是指邪毒及牙疾侵犯脸骨,致使耳前腮颊间红肿疼痛,溃
口流脓,脓中带有腐骨,日久难愈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颌骨骨
髓。本病多发于青年人或成年人,病变以下颌骨为多见。病程长短不一,
常缠绵数月或经年不愈,可反复发作;愈后患者颜面常留有畸形和咀嚼
功能不良的后果。
1、本病多有龋齿、牙痈、牙 痈反复发作,或颌骨损伤的病史。
2、耳前连及腮颊部有明显的红肿疼痛,脓液可穿破患处皮肤或患
侧牙槽,形成口内或口外瘘管,经常有脓液及死骨流出,溃口难收。
3、应注意与牙痈相鉴别。牙痈的病变在牙龈处,呈局限性牙龈红
肿高突,虽可有腮颊红肿疼痛的症状,但病尚未侵入牙槽骨,牙槽骨无
腐坏,无死骨形成,故证情较轻。
4、结合X线检查:骨槽风在发病两周后,X线片上可显示骨质的变
化,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治疗。
骨槽风多由于平素牙齿护理不妥,牙体被龋蚀,或牙痈、牙痈失治,
风火邪毒,循经上灼,邪毒轵盛,深袭骨槽,遂致骨槽受损,腐坏成脓,
穿腮而出。若素体虚弱,正气不能搞邪于外,而致余邪未清,气血耗损,
脾肾两亏,或复受风寒湿邪侵袭,邪毒结于阴分,深袭骨槽,而致肌败
骨腐,溃口难愈形成瘘管,而成本病。或由于颌骨受伤折断,瘀血停留,
气血失和,邪毒直犯骨髓,而成本病。本病早期多为邪毒炽盛其,邪正
交争剧烈,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明显,出现局部明显的红肿疼痛,全向
高热寒战等表现;治疗原则以被动风散火,清热解毒为主。邪毒炽盛其
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正虚邪实期。由于正不用邪,气血损伤,邪毒滞留,
腐蚀骨槽,形成瘘管,日久难愈;故治疗上以补养气血,托毒外出为主。
邪毒炽盛
[证见] 本病多见于下颌骨,初起下颌骨疼痛,逐渐加剧,多个牙
齿松动,不敢咬物,咬则疼痛剧烈,患侧肋颊红肿 热,并可穿溃流脓。
溃后症状虽略减轻,但溃口不易愈合,口唇有麻木感,张口困难。全向
可有憎寒壮热,头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法] 祛风散炎,清热解毒。
[方药]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6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1、主方:清阳散火汤(陈实功《外科正宗》)
处方: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10克,牛蒡子12克,白蒺藜10克,
升麻6克,黄芩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连翘15克,当归10克,甘
草6克。水煎服。若腮颊硬肿甚,可加僵蚕以搜风散结。热盛者,用黄
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2、中成药
⑴ 牛黄解毒丸(片),口服,蜜丸每次1~2丸,片剂每次2~3片,
每日2~3次。
⑵ 众生丸,口服,每次4~6丸,每日3次;重症加倍,小儿减半。
也可外用,捣碎后用冷开水调匀涂患处。
3、单方验方:骨槽散肿汤(张子惠《辽宁中医杂志》)1982.4)
处方:生石膏30克,川黄连5克,白芷10克,葛根10克,炙僵蚕10
克,升麻6克,炮山甲6克,甘草6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正虚邪实
[证见] 溃口日久不愈,流脓清衡,有腐骨形成,从溃口流出,或
溃口凹陷;周围皮肤紫暗,肌肉渐萎,患侧牙齿脱落。全身有微热,头
晕目眩,精神困倦,面色无华,食少,形寒畏冷。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 补养气血,托毒外出。
[方药]
1、主方:中和汤(陈实功《外科正宗》)
处方:党参15克,北黄芪15克,白术10克,大枣15克,白芷10克,
桔梗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史,肉桂10克,生姜6克,白芍12克,甘
草6克,水煎服。
若阴寒太过,证见形寒肢冷,酸楚隐痛,面色 白,脉沉细,用温
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方,如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1、初起牙龈红肿疼痛时,吹冰硼散,每日5~6次。
2、腮颊红肿者,外敷如意金黄散。色白漫肿不热者,外敷阳和解
凝膏或真君妙贴散。
3、溃后疮口坚硬,肉黯紫黑者,以七三丹药线或红升丹药线引流。
溃后局部仍坚硬不消,内有腐骨者,宜扩大疮口,便于腐骨脱出。
4、切开溃口,刮除腐骨,钳取腐骨,脓尽以养阴生肌散收口。
5、拔牙 对无法保留的牙齿,予以拔除。
预防调护
⑴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及早彻底地治疗龋齿、牙痈、以防发展成
本病。
⑵ 少食煎炒、热毒之物。
⑶ 患本病后,要及早彻底地治疗,以免使病情趋于严重。
⑷ 患病期间或愈合后要预防外力撞击下颌部,以免引起颌骨骨折,
造成畸形。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6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骨鲠
疾病科属 咽喉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骨鲠是指鱼骨或其他骨类梗于咽喉或食道,以致咽喉疼痛,吞咽不
利,甚至因此感染邪毒,而致咽喉肌膜腐烂化脓。更重者,也有引起窒
息的危险。
l、有骨鲠史。咽喉有异物感,或刺痛,或划痛,吞咽时尤甚,甚
至痛及胸背。伤口染毒时,可有发现全身症状。
2、检查发现骨刺,即可明确诊断。若骨鲠位于食道,则应作X光钡
餐食道检查,以协作诊断。
3、本病患者咽喉疼痛,又找不到异物,诊断不明确时,应注意与
风热乳蛾、喉痈相鉴别。风热乳蛾检查可见喉核红肿,甚者喉核表面有
白腐物,无误吞异物史。喉痈可见咽喉局部红肿高突,痈肿成脓则触之
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故不难鉴别。
由于饮食不慎,小儿进食时哭笑,老人牙齿缺如,咀嚼困难等原因
而误将鱼刺或其他骨类鲠于咽喉、食道,铸成本病。
若骨刺刺人过深,停留过久,或取出方法不当,误损肌肉,感染邪
毒,则可使气血凝滞,化热成腐,变成喉痈之症。
治疗上,对能见到的异物,应即用钳取出;见不到者,可用内治法。
[证见]咽喉有异物感,吞咽时疼痛尤甚。检查可见喉核或喉关、舌
根、喉底、会厌、梨状窝附近有损伤或骨刺。异物较深者,疼痛可波及
胸背;若骨刺刺伤肌膜血络,可见唾涎带血;患处染毒,则红肿化腐,
疼痛加剧,吞咽困难,并见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法]软化骨质,松脱骨鲠,清热解毒,止痛防腐。
[方药]
l、威灵仙30克,水2碗煎成半碗,加白醋半碗徐徐咽下,日服l—
2剂。
2、砂仁、草果、威灵仙、乌梅各10克,白糖30克,水煎成3—4碗,
连续饮尽。以上两方,如服药4剂无效者,应在喉镜或食道镜下取出骨
刺,以免购误病情。
3、若患处红肿、腐烂、化脓,宜清热解毒。方用:三黄凉脯散(《
经验喉科紫珍集》)加减
处方:黄芩12克,黄连12克,黄柏12克,金银花15克,赤芍15克,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5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玄参15克,青皮10克,天花粉15克,薄荷6克(后下),射干12克,甘草
6克。水煎服。
1、钳取骨刺 检查咽喉部,发现骨刺者用钳取出。
2、位于舌根、会厌谿、梨状窝等处的异物,应及早在间接喉镜下
用钳子取出。
3、骨刺位于食者,应在食道镜下取出。
预防调护
(1) 进食进应细心咀嚼,不要谈笑,对有骨刺的食物要倍加注意。
小儿进食有刺的食物,最好能剔除骨刺后再进食。
(2) 骨鲠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不可用吞饭团、馒头、韭菜等,
企图把异物咽下。此法不可靠,反而有可能使异物推向深处,增加治疗
上的困难。
(3) 若咽喉被骨刺划伤者,最好进食冷流质1~2天,注意口腔清洁,
以减轻疼痛及预防感染。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57&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骨痨
疾病科属 骨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骨痨是寒痰凝聚于骨关节间引起的一种阴证。又称为流痰。因发病
部位不同而病名各异,如生于脊背的叫龟背痰,生于腰椎两旁的叫肾俞
虚痰,生于环跳部位的叫附骨痰,生于膝部的叫鹤膝痰,生于踝部的叫
穿踝痰等。本病西医学称之为骨关节结核。好发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
但老年及体虚之人偶尔亦右罹病。发病部位多在负重大、活动多的骨关
节,好发于脊柱的腰椎、胸椎下段,其次为髋、膝踝、肩等关节。
1、初期起病缓慢,患处隐隐酸痛,全身倦怠,关节活动受限,夜
间疼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
2、中期患处逐渐肿起,潮热、盗汗、胃纳差,舌质红、少苔或无
苔,脉沉细数。
3、后期形成瘘管窦道,时流稀脓或夹有干酷样物,难于收口,肌
肉萎缩。阴虚火旺者,午后潮热,口燥咽干,食欲减退,咳嗽痰中带血,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气血两亏者,日渐消瘦,面色无华,形寒畏冷,
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或虚大。
4、病变活动期血沉降加快。
5、X线照片检查:滑膜结核呈滑膜肿胀,骨质疏松。松质骨中心型
结核,早期可见局部骨小梁模糊,呈毛玻璃样改变,继之出现死骨和空
洞;边缘型骨结核则呈溶骨性改变。密质骨结核,则髓腔内溶骨破坏和
骨膜新骨形成。干骺部结核,则兼有松质骨结核与密质骨结核特点。全
关节结核,则可见关节腔变窄或消失,可有死骨、脓肿阴影。
1、先天不足,或劳倦内伤,久病失调,正气亏损,肝肾不足,筋
肉骨胳不健,腠理不密,骨关节长期负重慢性劳损,复感受风寒湿,毒
邪乘虚而入,深窜入里,留着筋骨。造成气血失和,津液不得输布,痰
浊凝聚而为病。
2、骨关节结核的病灶形成,初起多局限于骨与滑膜,以后扩散到
全关节。根据病变发展情况,可分为单纯骨结核、单纯滑膜结核和全关
节结核。
3、在整个病程中,其始为寒,其后为虚热。既有先天不足、肝肾
亏损之虚,又有气血失和、痰浊凝聚之实。当其化脓之时,不仅寒化为
热,阴转为阳,肾阴不足,此后阴愈亏、火愈旺,故在中、后期常出阴
虚火旺的证候,有时虚实挟杂,寒热交错,但仍以阴虚为主动脉。由于
病久脓水淋漓不断,脓为气血所化,耗伤气血,故又可出现气血两虚的
证候。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5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骨痨的治疗,应着重整体辨证施治,局部予以制动,注意休息,加
强营养。
药物治疗
1、 初期治法:温补和阳,散寒化痰。
⑴主方:阳和汤(王维德《外科全生集》)
处方:熟地黄30克,鹿角胶10克,姜炭5克,肉桂3克(焗冲),麻
黄5克,白芥子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气血虚弱者,加黄
芪30克、党参30克、当归12克。
⑵外用方:回阳玉龙膏(陈实功《外科正宗》)
处方:草乌(炒)6份,干姜(煨)6份,赤芍(炒)2份,白芷2份,
南星(煨)2份,肉桂1份。共研细末,直接掺在疮面上,或水调外敷患
处。
⑶中成药:小金丹,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开水送服。
2、中期治法:扶正托毒。
主方:托里透脓汤(吴谦等《医宗金鉴》)
处方:人参3克,土炒白术3克,穿山甲(炒研)3克,白芷3克,升
麻1.5克,甘草节1.5克,当归6克,生黄芪9克,皂角刺4.5克,青皮(炒)
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后期治法:补气养血,培补肝肾。
⑴主方:
①人参养荣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炙黄芪10克,炙甘草10克,陈皮10克,
肉桂心(焗)1克,当归10克,熟地黄7克,五味子7克,茯苓7克,远志
5克,白芍10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阴虚火旺者,宜养阴清热,可用清骨散(王肯堂《证治准绳》)
处方:青蒿6克,鳖甲10克,地骨皮10克,秦艽10克,知母10克,
银柴胡6克,胡黄连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若盗汗不止者,
可加黄芪30克,浮小麦12克、煅龙骨30克。痰中带血者,可加川贝母10
克、白茅根12克、茜草根12克。
⑵外用方:
①若窦道长期不愈合者,可用五五丹(广州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
处方:熟石膏5份,升丹5份,共研细末,制成药线,插入窦道内以
拔毒祛腐,视其脓液多少决定更换药线次数。
②若脓液干净,疮面红活时,可用生肌散(广东中医学院《中医伤
科学》)
处方:制炉甘石50份,滴乳石30份,滑石100份,琥珀30份,朱砂
10份,冰片1份,研极细末,掺于疮面上。
⑶验方单方:骨痨敌(广州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
处方:骨碎补10克,三七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黄芪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固定方法为了减轻疼痛,防止病变扩散,对病变部
位应限制活动,并予以适当固定。将肢体关节固定于功能位置,可根据
不同情况选用夹板、支架等。若肢体关节挛缩在非功能位置时,可牵引
3~4周,逐渐矫正畸形。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5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1、 雷火神针灸(陈实功《外科正宗》)
用蕲艾10克,丁香1.5克,麝香0.6克。将二药与蕲艾揉和,用纸卷
成筒,如指粗,塞入药艾,即成“雷火神针”。使用时,以肖山纸7层平
放患处,用火点着雷火神针的一端,在纸上捺紧,待不痛起针,病重者
再针熨1次。7天后灸疮发作,即收效。适用于骨痨初起,以促其消散。
2、附子饼灸法(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用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饼厚约3毫米。将附子饼放在疮顶上,
铺艾绒于其灸之;如附子饼已干熟,则可更换再灸,灸至患者自觉局部
及附近有温热感。每日灸二、三十壮。适用于后期脓液干净,疮面苍白,
肉芽不鲜者。
3、穿刺抽脓中期若寒性脓肿形成,切忌挤破或滥用切开排脓,可
在严密消毒下,穿刺抽现脓液,并在脓腔内注入抗痨药物。
4、搔刮窦道若窦道长期不愈合者,可用刮匙搔刮窦道壁,将腐肉、
瘢痕刮除。
5、病灶清除若病灶内有较大死骨、较大脓肿、窦道经久不愈或脊
髓受压者,可施行病灶清除术,以矫正畸形、解除压迫和制止病变发展,
保存关节活动功能。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53&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骨瘤
疾病科属 外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骨瘤是骨组织局限性肿大而形成的肿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骨瘤(
良性)及骨肉瘤(恶性)。
1、良性
(1) 好发于颅骨及上、下颌骨。
(2) 肿瘤生长慢,症状少。当其突出颅腔、眼眶、鼻腔和鼻窦内时,
可引起压迫症状,造成外貌畸形。
(3) 至成年时停止生长。但发生于颅骨区外,尤其在四肢长骨上的
肿瘤,若久病不治或治而不彻底,最后均有恶变的可能。
2、恶性
(1) 患者多为10~25岁的青少年。
(2) 好发于肩关节下方、膝关节上下方长骨的干骺端。
(3) 初起隐隐疼痛,继则掣痛难忍,入夜更甚。
(4) 肿瘤生长迅速,患部肿块坚硬如石,疙瘩突起,紧贴于骨,推
之不移,皮色紫褐,表面筋脉怒张,肿块始终不会化脓。
(5) 体温略有增高,因睡眠不佳,食欲不振,迅速形瘦神疲,并很
快血行转移至肺。时应进行肺部X线检查,以明确有无肺转移。
(6) X线摄片检查可见骨质破坏或新骨形成的征象,新骨增生呈日
光放射状排列。同时应进行肺部X线检查,以明确有无肺转移。
(7) 血清碱性磷酸酶在数次测定中数值超过6~7波氏单位时,结合
其他征象,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3、本病需与下列病证相鉴别:
(1) 鹤膝风:膝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初起可有寒热,外见胖肿;
常一膝方愈,另膝又起,或遍历全身关节。
(2) 鹤膝流痰:生于膝部,病程缓慢,膝内隐痛,其促如绵;既溃
之后,流出稀痰夹有败絮状物质。
(3) 附骨疽:虽多发于长骨,但起病较快,开始就有高热,局部压
痛明显,后期可化脓溃破。
1、本病是由寒湿之邪外受,深中于骨,气滞血瘀,凝结而成;或
因肾气不足,或恣欲伤肾,肾火郁遏,骨髓空虚,骨失荣养而成瘤。本
病的局部特点是疙瘩叠起,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
2、本病实起,寒湿之邪侵犯骨骼,寒凝湿聚,气滞血瘀,骨部肿
起,坚硬如石,皮色不变。病之初期,正气尚未大伤,毒气尚未弥散,
全身症状不明显。病之后期,寒湿郁久化热,火旺毒盛,肿硬更增,疼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0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辨证论治
痛难忍;阴血受损,形瘦低热;气血双虚,神疲食少,渐成绝症,预后
不良。治疗以行瘀通络,散坚止痛为原则。
寒湿凝结证
[证见] 病起初期,骨部肿起,坚硬如石,皮色不变,推之不移,
无痛或有隐痛,全身症状尚不明显。舌苔薄白腻,脉沉细。
[治法] 温经散寒,化湿行瘀。
[方药]
1、主方:没药丸(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味
处方:桂枝4.5克,制川乌4.5克(先煎),当归9克,赤芍9克,桃仁
9克,川椒目3克,川芎6克,乳香3克,没药3克,自然铜9克(醋煅),独
活9克,威灵仙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 没药丸,每次1丸,以开水或陈酒化开,煎至5分,乘热服下。
轻者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
(2) 阳和丸,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 芪楂汤(潘惠娟等《湖北中医杂志》1980.6)
处方:黄芪30克,生山楂30克,茯苓皮30克,薏苡仁30克,白花蛇
舌草30克,当归10克,乌梅10克,天花粉10克,狗脊12克,川续断12克,
黄药子12克,山药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 补骨软坚方(沈楚翘验方)
处方:当归10克,云苓10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炒白芍10克,
鹿角霜10克,骨碎补10克,补骨脂10克,桑寄生15克,制女贞15克,淮
小麦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邪气未清,郁而化热,肿块疼痛较甚者,加黄菊6克、嫩钩藤15克、
牡丹皮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夏枯草10克。适用于颅骨黄色瘤。
(3) 软骨消瘤方(谷铭三验方)
处方:补骨脂15克,杜仲15克,核桃仁25克,威灵仙50克,秦艽15
克,细辛5克,川乌头5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青木香7.5克。水煎
服,每日1剂。适用于骨软骨瘤。
正虚毒盛证
[证见] 肿硬更增,疼痛难忍,皮色紫褐,形瘦神疲,低热食少。
舌红少苔,脉虚细数。
[治法] 补肾散坚,解毒通络。
[方药]
1、主方:调元肾气丸(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大生地黄12克,当归9克,山萸肉9克,山药9克,牡丹皮6克,
鹿角片9克(先煎),赤芍9克,川牛膝9克,龙葵30克,桑枝12克,地骨
皮15克,煅龙骨15克,山豆根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痛甚者,加延胡索9克、血竭粉0.6克(吞服)。神疲食少者,加黄芪
30克、党参30克。
2、中成药
(1) 调元肾气丸,每次6克,空腹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忌萝卜、
酒及房事。
(2) 西黄丸,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0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参照寒湿凝结证单方验方。
外治法
1、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敷。
2、用鲜商陆根捣烂,或生商陆根研末,淡盐水调敷;或用牛蒡子
根研末调敷。
3、骨肉瘤根如早期未发生肺转移的,应尽早争取手术治疗。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0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鼓胀
疾病科属 内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鼓胀是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四肢瘦削为特征的一种病
证。由于患者腹部膨胀如鼓,故名为鼓胀。西医的肝硬化,腹腔内肿瘤、
结核性腹膜炎等出现腹水时,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1、发病常与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黄疸积聚等病迁
延日久等有关。
2、腹部胀大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望诊可见病人腹部突出,平卧时
高出于胸部,坐位及走路时突出于身前,四肢一般不肿,或反而更见消
瘦,故称为单腹胀,或形象化地称为“蜘蛛胀”。
3、本病初起以气胀为主,病人虽感腹胀,但按之尚柔软,叩之如
鼓,仅在转侧时有振水声;病至后期则腹水显著增多,腹部胀大绷急,
按之坚满,并可出现脐心突出。青筋暴露,脉络瘀阻等症状。
4、病人面色多属萎黄或黧黑,巩膜或见黄染,面部或颈胸部皮肤
出现红丝赤缕等,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本病主要由于酒食不节,情志不舒,劳欲过度,感染血吸虫以及黄
疸、积聚失治等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气、血、水积聚
腹内而成。
临床辨证,根据病程和正邪关系,一般发病初期多属肝脾失调,气
滞湿阻。应根据病机,分清气滞、血瘀、湿热和水湿的偏盛,分别采用
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等法,必要时亦可暂用峻剂逐水。病程
日久,或素体虚弱,病机可出现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治宜健脾温肾和
滋养肝肾。本病的病理由于本虚标实,虚实交错,故治疗需注意攻补兼
施,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
气滞湿阻型
[证见] 腹大按之不坚,肋下胀满疼痛,尿少,纳差,食后腹胀。
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除湿散满。
[方药]
1、主方:柴胡疏肝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合胃苓汤(朱丹溪
《丹溪心法》)加减
处方: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苍术各10克,陈皮6克,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4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厚朴9克,砂仁6克(后下),茯苓、猪苓各15克,泽泻12克。水煎服。
2、中成药鳖甲煎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⑴强肝软坚汤(韩经环《中华医学杂志》1979.10)
组成:当归、白芍、丹参、绵茵陈、郁金、鳖甲、牡丹皮、生地黄、
黄芪、茯苓、白术,随症加减。水煎服。
⑵消鼓散(隋殿军等《当代中国名医秘验方精粹》)
处方:西洋参、滇三七各30克,鸡内金6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30
克,每日1次,开水送服。
寒湿困脾型
[证见]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稍舒,精神困
倦,怯寒懒动,尿少,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法]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 1、 主方:实脾饮(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白术、熟附子各12克,干姜10克,大腹皮15克,木瓜12克,
茯苓15克,厚朴、草果10克,猪苓12克,砂仁6克(后下),甘草6克。
水煎服。若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克。2、 单方验方:苍术牛己汤
(方药中验方)处方:白术、苍术、川牛膝、怀牛膝、防己各30克。水
煎服。
湿热蕴结型
[证见] 腹大胀满疼痛,烦热口苦,渴而不欲饮,尿赤涩,便秘或垢
溏,或见面目皮肤发黄。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
1、 主方:中满分消丸(李杲《兰室秘藏》)合茵陈蒿汤(张仲景
《伤寒论》)加减
处方:黄连、黄芩、知母各10克,枳壳、厚朴、法半夏各9克,陈
皮6克,猪苓、泽泻、栀子各12克,绵茵陈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 单方验方:
消水汤(王唯一等《万病单方大全》)
处方:玉米须60克,赤小豆30克,冬瓜子15克,水煎服。
肝脾血瘀型
[证见] 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攻痛,面色暗黑,头颈胸臂血
痣,手掌赤痕,唇色紫褐,便黑。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 化瘀行水,通络散结。
[方药]
1、 主方:调营饮(王肯堂《证治准绳》)加减
处方:赤芍18克、川芎6克,当归12克,莪术15克,延胡索、槟榔、
瞿麦、葶苈子、桑白皮各12克,丹参20克,大黄10克。水煎服。
2、 中成药大黄E虫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 单方验方:消癥丸(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E虫、炮山甲各100克,水蛭75克,大黄50克,共研为细末,
水冷为丸。每次服5克,每日服2~3次。
肝肾阴虚型
[证见] 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口燥心烦,齿鼻衄
血,尿少。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4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方药]
1、主方:一贯煎(魏之琇《柳洲医话》)合化瘀汤(方药中等《
实用中医内科学》)加减
处方:沙参18克,生地黄1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0克,鳖甲
30克,党参15克,柴胡10克,莪术、三棱、鸡内金、茯苓、赤芍、猪苓、
泽泻各12克。水煎服。若齿鼻衄血者,加仙鹤草20克、茅根15克。
2、中成药化癥回生丹,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鳖甲消胀煎
(隋殿军等《当代中国名医秘验方精粹》)处方:甲鱼500克,独头
大蒜200克;或鳖甲30~60克,大蒜15~30克。水煎煮熟,勿入盐,淡食
之。
脾肾阳虚型
[证见] 腹大胀满不舒,入暮尤甚,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
寒,肢冷或下肢浮肿,尿短少。舌质胖淡紫,脉沉细弦。
[治法]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药]
1、 主方:附子理中汤(龚廷贤《万病回春》)合五苓散(张仲景
《伤寒论》)加减
处方:熟附子12克,干姜10克,白术12克,党参18克,茯苓15克,
肉桂5克,猪苓15克,桑白皮12克,大腹皮15克,泽泻12克。水煎服。
2、 中成药济生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3、 单方验方:温阳
消胀汤(隋殿军等《当代中国名医秘验方精粹》)处方:淡附子、焦白
术各10克,杏仁、香附、橘红各10克,党参、紫河车各12克,当归、白
芍、茵陈各15克。水煎服。
1、 饮食疗法
⑴赤小豆茅根煲瘦肉:赤小豆250克,白茅根30克,猪瘦肉适量,
共煲至豆熟,饮汤食肉。具有利水消胀的作用。
⑵玉米须煲龟:玉米须60克,龟1只去内脏洗净,加适量清水煲至
烂,调味饮汤食肉。具有育阴利水的作用。
⑶丹参煲田鸡:丹参30克,田鸡(青蛙)250克,将田鸡去皮脏洗
净,与丹参加适量水共煲熟,用白糖调味饮汤食田鸡。适用于各类型鼓
胀。
2、 预防调护
⑴避免饮酒过度,避免与血吸虫病疫区水接触,避免情志所伤和劳
欲过度。
⑵已患黄疸和积聚的病人,应及时治疗,务使疾病好转、痊愈。
⑶鼓胀病人饮食清淡,宜进食低盐或无盐饮食,忌食煎炸、辛辣、
坚硬的食物。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45&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瓜藤缠
疾病科属 皮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瓜藤缠是一种发生于下肢的红色或紫工色炎性结节性皮肤病,又
称梅核丹。本病西医称之为结节性红斑。
1、多发于青壮年,尤以女性为多。常发于春、秋两季。
2、发疹前和发疹时,可有畏寒发热,咽喉痛,疲倦乏力,关节酸
痛,纳足等全身症状。
3、皮疹好发于小腿伸侧,严重者四肢均可发生。常对称发生。
4、皮疹多突然发生。基本损害为花生至葡萄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
结节,开始时为鲜红色,随后为暗红色。结节深浅不一,一般稍高出皮
面,可为数个至十多个至数十个不等,散在分布,多不融合。自觉疼痛,
并有压痛,可伴发小腿浮肿。一般不会化脓和形成溃疡。消退后无瘢痕
及萎缩。
5、病程1~2个月。但可复发。
瓜藤缠多因素体蕴湿,湿郁化热,或兼湿热之邪外袭,湿热下注,
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故此下肢发生结节。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清利浊热,化瘀通络。临床依据辨证而有所侧重,并宜结合外治法。
湿热型
[证见]双下肢结节突然成批发生,色红灼热,表面肿胀光滑发亮,
触之较硬实;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痛,疲倦乏力,关节酸痛,
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或弦滑
数。
[治法]清利湿热,佐以通络。
[方药]萆解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
1、主方:萆解、威灵仙、茜草根、丝瓜络、丹参各15克,黄柏、
牡丹皮、牛膝、木通、赤芍各12克,薏苡仁18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
每日1剂。
2、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细览页面 页码,1/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8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气滞血瘀型
[证见]结节色暗红或紫红,自觉疼痛,压痛较为明显;舌质黯红、
紫黯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滑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1、主方:膈下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当归、牡丹皮、香附、枳壳、牛膝各12克,川芎、桃仁、红
花、延胡索各9克,毛冬青30克,丹参、赤芍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⑴大黄庶虫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⑵复方丹参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每次16~20毫升,加入5%葡萄糖
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一疗程。
⑶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外治法
1、用双柏散调水蜜外敷,每日1~2次。也可外敷金黄膏、双柏膏或
四黄膏。
2、用当归尾、威灵仙、大黄、苍耳子、毛冬青各30克,红花15克,
水煎,湿敷或浸泡。
细览页面 页码,2/2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289&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关格
疾病科属 内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小便不通名曰关,呕吐不止名曰格,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名曰
关格。关格属于危重病证,多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证的晚期。西
医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他有关疾病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而出现关格
表现者,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1、临床症状以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为特征。
2、常有水肿、淋证等病史,而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
尿少或无尿、烦躁或嗜睡等前期症状。
3、实验室检查,可见血中尿素氮明显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本证大多由于水肿、淋证等病证日久迁延不愈,或由于先天不足,
劳倦过度、久病及肾等因素,导致脾肾虚损,脾的健运失司,肾的开合
不利,造成湿浊羁留,最后出现脾肾衰败,浊邪壅塞三焦,瘀血阻滞经
脉,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浊邪又可郁化为热毒,溺素入血,可犯
胃、侵肺、功心、上脑、动风而出现种种症候。其症候常表现出正虚邪
实、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特点。属肾与膀胱的病变。
临床辨证应辨明脾肾虚损情况,审察病变在气在血,辨察浊邪侵犯
到上、中、下三焦之何脏腑;应辨明邪正之盛衰,邪气主要有湿浊、热
毒、瘀血等,正虚可有阳虚、阴虚、气血虚、气阴虚、气血阴阳俱虚等;
应辨别寒热之偏胜,湿浊寒化则为寒湿,热化则为湿热。
关格的治疗原则是“治主当缓,治客当急”,也就是治疗脾肾阳虚
要缓缓补之,治疗浊邪当需急用,但以不伤正气为原则。
脾肾衰败,湿浊内阻型
[证见] 面色晦滞,尿少尿闭,肢体浮肿,恶心呕吐,短气乏力,
纳呆厌食,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头痛烦躁或嗜睡,甚则抽搐昏迷。苔
白腻,脉沉细。
[治法] 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方药]
1、主方:附子理中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吴茱
萸(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熟附子12克,肉桂6克,党参30克,白术、茯苓、巴戟天、
仙灵脾各15克,吴茱萸10克,半夏18克,陈皮、生姜各9克。水煎服。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浮肿严重,尤其有胸水、腹水者,可加甘遂末0.5~1克(空心胶
囊装)吞服。
2、中成药
附桂理中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补肾大黄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制附子15~30克,生大黄15~30克,益母草15~30克,黄
芪30~60克,芒硝10~20克。水煎服,或保留灌肠。
(2)牡蛎灌肠方(屠森《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7)
处方:牡蛎30克,生大黄、熟附子各10克。水煎去渣,保留灌
肠,每日1~2剂。
脾肾衰败,湿热互结型
[证见] 面色萎黄或晃白,腰酸,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头目
昏眩,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口有尿臭,或发热,尿短赤,大便秘结。
舌苔黄腻而浊,脉弦数。
[治法] 补益脾肾,清热降浊。
[方药]
1、主方:温脾汤(许叔微《本事方》)合黄连温胆汤(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熟附子15克,人参12克,大黄15克,半夏12克,陈皮9在,
竹茹、枳实、生姜、黄连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清开灵口服液,每次4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大黄牡公汤(李荣亨《中医杂志》1988.3)
处方:大黄、蒲公英、牡蛎各30克,加水煎取药液200毫升,保留
灌肠,每日1剂。
邪陷心肝,血热风动型
[证见] 呕逆尿闭,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抽搐痉挛,吐衄便血。
舌头卷缩,舌红苔厚浊,脉弦细数。
[治法] 开窍凉血熄风。
[方药]
1、主方:清营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合羚羊钩藤汤(俞根初《
通俗伤寒论》)加减
处方:水牛角(先煎)30克,生地黄20克,玄参,金银花各15克,
黄连10克,羚羊角片3克(另煎),钩藤、白芍各18克,菊花、牡丹皮、
竹茹、石菖蒲、郁金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清开灵注射液,每次40~60毫升,加入5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静脉
滴注,每日1~2次。
(2)醒脑静注射液,每次10~20毫升,溶于等渗葡萄糖注射液500毫
升中静脉滴注。
1、外治法
用大蒜125克,捣烂,敷于两腰部,每日1次。贴敷处先用凡土林涂
过,以免敷后出现水泡。亦可以用苦酒和芒硝(量多少不论)涂腹上,
以薄薄一层为度,外用油纸覆盖,每日4~6次。
2、针灸疗法
关格吐逆小便不利,急宜先灸肾俞,气海、天枢等穴,针刺涌泉、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水分等穴位。
3、中药保留灌肠
用大黄、槐花各30克,崩大碗30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液汁,作保
留灌肠,每天1~2次。
4、预防调护
(1)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关格的原发病,如水肿、淋证等。
(2)患者应注意休息,注意冷暖,预防感冒;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
忌吃生冷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31&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龟头包皮炎
疾病科属 男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龟头包皮炎是指包皮及龟头同时感染,属于中医疳疮范畴。广义的
疳疮是外生殖器生疮的统称。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发生于
尿道口下面的,名叫下疳;发生在阴茎上部,名叫蛀疳,发生在龟头,
而包皮又肿胀的,名叫袖口疳等。
1、凡是龟头和包皮充血水肿,局部灼热,发痒,疼痛,继而发生
糜烂,溃疡者,可诊断为本病。
2、本病应与硬下疳、软性下疳、淋病、固定性药疹相鉴别。
龟头包皮炎中医认为是因败精浊物凝结,生湿化火,以致包皮、龟
头肿痛溃烂,尤其是毒火炽盛,血水淋漓等。
辨证常见肝经湿热型、肝经毒火型、阴虚火毒型。肝经湿热型,伴
有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等。肝经毒火型,伴有皮肉腐坏、血
水淋漓、口渴饮冷等。阴虚火毒型,伴有手足心热,盗汗口干等。总的
治法是清肝泻火,清热解毒。
肝经湿热型
[证见] 龟头、包皮红肿灼痛,渗流黄水,有腥臭味;口苦咽干,
心烦易怒,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肝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
处方参见:“阳强”肝胆湿热型方药。
2、中成药
(1)复方穿心莲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2)复方菠萝酶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复方知柏三花汤(谢义达验方)
处方:知母6克,黄柏6克,甘草6克,玄参15克,腊梅花15克,龙
胆草5克,,白芷5克,苏花15克,七叶一枝花10克,蝉蜕3克,薏苡仁
50克,牡丹皮9克,赤芍12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肝经毒火型
[证见] 龟头包皮肿胀,色紫暗,皮肉腐坏,血水淋漓,尿道外口
细览页面 页码,1/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3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其他疗法
周围渗流黄白色脓液,有腥臭味,溃疡处疼痛剧烈;心中烦热,口渴饮
冷,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滑数。
苔黄厚而干,脉弦滑数。
[治法] 清泄肝胆实火。
[方药]
1、主方:当归芦荟丸(古验方《医学六书》)
处方:大黄9克,黄柏9克,黄芩9克,黄连9克,栀子9克,龙胆草
9克,芦荟9克,青黛9克,当归10克,木香9克,甘草6克。水煎两次分
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复方穿心莲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2)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七叶一枝花水(梁健文验方)
处方:七叶一枝花60克,生甘草60克。水煎3碗,分2次趁热洗患处,
每日1剂。
(2)苦参解毒汤(庞俊群验方)
处方:苦参50克,洋金花50克,生地榆50克,鱼腥草50克,防风15
克,冰片2克。上药加水1升,约煎半小时后,滤出药液,待稍凉后熏洗
患处20分钟;熏洗后的药液可留下与原药渣复煎再用。每剂药可用2天,
每天洗3~4次。
阴虚火毒型
[证见] 龟头肿痛,其色暗红,龟头溃烂,久不愈合;手足心热,
盗汗,口干,小便短少。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解毒。
[方药]
1、主方:解毒养阴汤(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
处方:山萸肉10克,枸杞子9克,元参12克,石斛9克,菟丝子10克,
南沙参12克,北沙参15克,生地炭12克,牡丹皮9克,金银花12克,泽
泻9克,黄柏9克,苦参10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杞菊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大补阴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鸡蛋壳散(樊中州《男女科病千首妙方》)
处方:鸡蛋壳10个,打碎后放在锅内炒黄,孩儿茶6克,共研细面,
装瓶备用。局部较湿者,将药面撒上即可;局部较干者,用香油调搽。
外治疗法:
(1)马齿苋30克,芒硝30克,九里光30克。水煎浸洗患部,每日
2~3次。适用于黄水淋漓,有腥臭味者。
(2)枯矾散:枯矾60克,冰片10克。水煎外洗,继之外用蜂蜜纱
布外贴,或康复新液外搽。适用于龟头溃烂,久不愈合者。
细览页面 页码,2/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3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细览页面 页码,3/3
http://bkqs.gzhtcm.edu.cn/Detail.wct?RecID=138&SelectID=1&ChannelID... 2004-8-18
 疾病名称 汗淅疮
疾病科属 皮肤科
疾病概述
诊断要点
辨证分析
辨证论治
汗淅疮是皱褶部位的皮肤由于受摩擦、温暧、积汗等刺激而致的皮
炎。本病西医称之为擦烂红斑或间擦疹。
1、本病多发生于湿热季节。好发于小儿和肥胖成人。
2、皮疹发生于皮肤皱褶部位,如颈前、腹股沟、腋窝、殿缝、四
肢关节屈面、女性乳房下、阴股皱襞等处。
3、皮疹为边界清楚的鲜红或暗红色斑片,稍肿胀,表皮浸渍,易
形成糜烂并有渗液。严重者可继发感染。
4、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
5、本病有时应与急性湿疹及股癣相鉴别。急性湿疹皮疹呈多形性。
边界不清楚,常对称分布而不限于皱褶部位,瘙痒剧烈,易复发。股癣
则边缘常可见小丘疹、小水疱和鳞屑,中央倾向自愈,鳞屑中可查到真
菌。
汗淅疮多发于湿热季节,肥胖者多汗,皮肤皱褶部位汗液蒸发不畅,
以致局部积汗,兼以摩擦刺激,故出现皮疹。本病的治疗采用外治法。
外治法
1、早期表现为红斑而未见糜烂者,外扑粉剂即可。粉剂可选用六一
散、二妙散、青黛散或痱子粉。
2、糜烂而渗液不多者,可外搽二妙散油或青黛散油。
3、渗液多者,可用马齿苋、九里明、金银花、苦参各30克,或用
皮肤外洗二方,水煎待冷,外洗及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