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白边脏了刷不掉:徐达内:“人质重伤”(FT中文网 2011-9-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05:20
2011年09月02日 14:08 PM

媒体札记:“人质重伤”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作者微博】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评论[35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2011年9月2日)

昨日午后,人民网把《追问税务总局:月饼税、加名税是否该收?给个说法有多难》的当日《人民日报》报道放在头条位置,因为这个时候,它的追问已经有了说法,财政部官网发布消息,确认“关于房屋、土地权属由夫妻一方所有变更为夫妻双方共有的,免征契税。”

在各地市民报纸多以此讯为头版头条之时,中共中央机关报亦再发时评,赞扬“从个税法修改,到房产加名税的免征,体现出对群众利益的真诚关心、对群众愿望的真实反映,折射出政府对民意的尊重”,就此再论“月饼税”,呼呼“正视公众的‘税感焦虑’”:“已有上海等地开始采取人性化操作,对于不申报的单位不予深究。看来,即使是在现有的‘法’与‘情’的空间中,仍然可以找到尊重民意的平衡点,让中秋节的人情味儿浓起来,让人心获得温暖。”

免征之时,《南方都市报》仍在用社论叹息“加名税征收争议折射纳税人弱势现状”,《扬子晚报》评论员补充一句“直系亲属间房产转移,都不该征税”,《中国青年报》则试图在头条评论中解释《税负痛苦指数不是简单的数字之争》:“《福布斯》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居全球第二……从对馒头税的误解到对月饼税的焦虑,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的精神、纳税人的原则,正在逐步植根于每一个公民心中,这其实也是公众‘重新发现税中隐藏的权利’的过程。可一旦这种‘重新发现之旅’遭遇纳税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不对等的尴尬,公众就会对纳税有一种本能排斥,其结果就有可能是‘拔最少的鹅毛,哪怕依法合规,也会听到最多的鹅叫’。”

对《新快报》、《晶报》头版编辑来说,另一桩新闻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政府对民意的尊重”——前“湖北首富”兰世立公开举报武汉副市长袁善腊“牵涉高利贷”和“索取巨额贿赂”等。

企业家以鱼死网破的方式实名举报现任高官,这一罕见举动在昨天引发巨大关注。昨天上午,署名“兰世立”《东星集团控告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袁善腊》的举报信开始在网络上流传,根据信中所述,正是袁善腊帮助黑社会收取高利贷,东星借贷3亿仅获八千万,而后袁即与中航集团私自达成协议,将拥有11亿元资产的东星航空以1.4亿人民币的极低价格出售给中航集团。在遭到兰拒绝后,袁动用武汉市公安局经侦处在一周内分四次用不同的罪名对兰进行抓捕。

稍后,“举报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袁善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的消息也已传开,东星航空总裁助理兰剑敏以侄女身份代表兰世立出席答问,这是继今年2月传出前首富的狱中遗书后,这个在两年多前突然坠落的民营航空公司再度成为焦点。据其在搜狐官方微博账号上的指控,“东星航空事件的主角不仅是总裁兰世立一个人,还有一个主角就是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袁善腊先生,他在这件事情里面所起到的作用可能远远大过兰世立先生本人。”

记者们开始拨打所有和袁善腊有关的电话,本人、家、秘书、纪委、宣传部。《每日经济新闻》的描述是,“本报记者多次致电袁善腊秘书电话,电话打通后三四秒,便传来一阵怪怪的哧哧声,发稿时止,袁善腊秘书一直未接电话。”不过,用四个版聚焦的《新快报》宣布,记者向其家中保姆声称“是袁善腊的朋友,他才接了电话”,《袁善腊昨晚独家回应新快报,“都是谣言,相信组织会查清”》。 

《21世纪经济报道》更展现出了面对这种话题时的操作能力。“从风光无两到阶下囚,从身家超过20亿到只剩‘一根稻草’,兰世立通过这封控告状,最终将矛头对准了曾经‘私交’甚好的袁善腊”--这家财经报纸已经在下属网站中就此推出专题,附加如《东星航最后资产被接管,兰世立“要谈判”》、《六大争议:东星激辩民航中南局》这样的过往报道。据其稿件,当事人对自家记者回应得更多:“这是污蔑、诽谤,我非常气愤。东星航空已经破产,其资产被国航收购,有法可依。(兰世立)控告的所有内容纯属无中生有,对我的名誉是一种极大的损害,我已经将这些材料递交给武汉市纪委部门,我相信法律是公正的。”武汉市法制办副主任彭国元在文中“以人格担保,袁善腊绝对没有问题”:“从来没有听说袁市长有情妇,也没有听说他放高利贷。兰世立举报袁副市长,在于东星航空破产之后他的一种愤懑,这是一种诽谤行为。”文末,记者标注:“据武汉电视台报道,昨天下午,袁善腊正常出席官方活动。”

没能打通副市长电话,《南方都市报》引述称,昨晚10时许,武汉市委宣传部网络处处长雷楚斌回复媒体:“举报信内容基本不属实,不会发布通稿,也不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但,只过了两个小时,通稿还是出现了。本地官办门户荆楚网在首页刊讯,引用来自湖北省纪委新闻发言人的回应:“省纪委对网上信息高度重视。此前,省纪委曾于7月底收到兰世立委托其亲属送来的类似举报信,随后两次约其亲属当面核实情况,并就举报内容展开调查,同时希望举报人进一步提供有关证据。省纪委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继续深入调查,一经查实,则依纪依法处理。省纪委欢迎社会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

说起来,两年以来,湖北的新闻人恐怕是全中国需要抑制报道冲动的群体了,昨晚只不过是再一次响应本地宣传官员的指令。湖北市委机关报、武汉市委机关报不着一字自不待言,《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长江商报》也还都不用刊登那则在零点过后发布的纪委通稿。

新闻诱惑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没能获得“合法”纸媒稿件的情况下,腾讯、搜狐、网易、凤凰网在昨天午后即已采取引用发布会现场记者微博内容的方式,将实时标题推上新闻首页要闻区,央视网更是采用“微博联播”的方式聚合快讯。实名认证的搜狐网副总编辑王子恢在自豪于自家微博成为东星发布指定平台后,作如下感叹:“东星总裁兰世立曾号称武汉首富,但一是自身大跃进,二是遇到湖北国进民退,最终东星基本玩完,自己也入狱四年。今天用新闻发布会实名举报武汉常务副市长袁,既有一起拖下水之意也有对湖北方面的愤慨之意。但客观上给中国反腐创造了一个新路径:用微博加新闻发布会实名逼宫,纪委不做反应都难!”

不过,今早8时刚过,正是搜狐打头,《湖北省纪委回应武汉副市长被举报事件》已经从四大门户要闻区撤下,来到一个不那么显眼的位置,只留下凤凰网坚守头条。新浪腾讯转以评论头条推荐来自《新京报》的作者观点,这篇可能是今天唯一正式发表的相关时评说,“应尽快调查实名举报武汉副市长事件”。

身居武汉《长江商报》今日评论版倒也有言,《拒绝回应绝非上策》,只不过批评对象是南京市公安局,称其面对媒体就此前“大巴人质劫持案一名人质遭警方误伤”的采访“极力遮掩、不肯直面”。

这本来可以是一场皆大欢喜的成功解救,至少在两天前的《扬子晚报》专题版面上是这样。但是,以陈杰人为代表的民间意见领袖借助网络平台持续质疑,把特警英勇、家属感激的团圆场子给砸了。

回溯当日,陈杰人在周二下午3时警察开枪之后片刻即已通过微博表示担忧,“那是人员密集的公交车上,应当尽量避免开枪”,两小时后更是更新博客,引用一年前菲律宾歹徒劫持香港游客所乘大巴事件为例,批评“特警的开枪有过急之嫌”。不过,在根据次日《现代快报》报道察觉“人质重伤,劫匪轻伤”的细节后,这位身居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研究中心研究员终于明白,“昨天官方的消息说,没有人质受伤。今天看来这是谎言,不仅人质受伤,而且受伤在劫匪之先,并比劫匪更重。”

事实上,这一天的《新京报》也已经在报道中直言“两大疑问”:“既然四人到来在警方的预料之中,为何警察查车时不能采取隐蔽行动,以防惊动犯罪嫌疑人?”;以及根据龙虎网官方微博和南京警方通报中的差异产生的问号,“劫犯以外是否有人受伤?”从安徽赶来的《合肥晚报》记者更是引述受伤人质家属的抱怨(“特警开枪误伤了我女婿……他们也不让我说”),以及微博用户对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发布消息的质疑,文中写道:“‘被劫持的那个人好像脸上中枪了,送来的时候满脸都是血,现在还在手术室。’当天23时许,江苏省人民医院一名值班护士告诉记者。”

陈杰人那篇《一次并不成功的解救人质行动》最终发表在了当天上线测试的人民网江苏视窗上,由其斥责“警察的面子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还化作了昨日《新京报》上的白纸黑字《南京劫案:解救行动不能算“成功”》。这份京城媒体更刊追踪报道,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体战训部副主任尹伟称,“解救人质时,要以保证人质安全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警方开枪击中人质,这次营救就可以算作失败了。”

在受伤人质的家乡安徽,《新安晚报》把昨天大半个头版都用来刊登家属擦拭泪眼的画面,标题直接宣布《警方承认误伤人质》,据其报道,南京市公安局一工作人员已向家属致歉并称可以申请国家赔偿,承认“事发时狙击手一颗子弹穿透了人质李全朝的脸颊并擦伤了劫匪脖颈”。不过,这份安徽畅销报纸不肯罢休,配发两篇义愤填膺的评论,《文过饰非的“安全解救”需向公众道歉》、《南京人质解救,居然奢谈成功》。

经由门户网站转荐,这些报道和评论在江苏以外的媒体上升温,《京华时报》今晨即以头条位置斥责《南京人质事件真相不该被劫持》:“真相不是警方主动公开的,而是记者像挤牙膏一样慢慢挤出来的。民众议论哗然在情理之中……对此,有人调侃说歹徒比较‘仁慈’……公众对南京劫持人质事件的种种揶揄或反讽,可视为公众为解救真相而引发的走火。警方承受的指责,主要是在为自己的隐瞒行为,而不是解救行动的失误买单。”文章批评南京警方官方微博对这一事件的说明还只停留在“两名人质安全解救”这句话上,“在公开真相方面,当代技术已经远远走在了前面,它需要停下来,等待相关部门迟缓落后的意识和思维。”央视网除了用专题讨论《 南京劫持案:左右为难的“枪殇”》,亦推王石川之论《 人质事件报喜不报忧,虚骄的权力虚荣》。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