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蕾梅亚·塞维伦:徐达内:“嗟,来食!”(FT中文网 2011-1-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54:48
2011年01月26日 07:12 AM

媒体札记:“嗟,来食!”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33条]  

(2011年1月25日)

温家宝走进国家信访局的画面出现在《新闻联播》中。在三分多钟的视频中,这位素有“亲民”名声的总理察看民众材料,与上访者座谈,向信访干部致意。央视解说词称:“温家宝强调,要拓宽人民群众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负责任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政府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腾讯不仅以首页头条推荐,以黑体字展现那些上访者的冤屈,还直接用标题描述此事意义:“系史上首次”。

昨夜发生在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的爆炸,令胡锦涛向俄罗斯总统致慰问电。事故现场的画面赶上了各家都市报的截稿时间,根据新浪推荐的分析,恐怖分子之所以在北高加索联邦区成立一年之际制造爆炸,是为了向俄联邦政府叫板,证明自己的存在。值此,《环球时报》指责“西方社会”:“一些俄罗斯恨之入骨的武装反政府人士,受到西方社会的收留甚至优待,这样的双重标准是令俄罗斯社会最难接受的。”

与俄罗斯恐怖袭击事件一起出现在《环球时报》头版的是“大陆富豪陈光标要到台湾发五亿红包”的行程。报道引用外电评述称,“此次高调行善之举意味着大陆和台湾的财富天平有所倾斜”,“台湾有的中产阶级民众会觉得陈光标高调行善,弄到人尽皆知,会让接受帮助者的尊严受辱,可是对日子过不下去的低收入户来说,面子不能当饭吃,为了生活,哪顾得了面子不面子。”

据《扬子晚报》、《南方都市报》等报道,昨日,台湾新北市、桃园县官方已声明拒绝陈光标此举。认为“有治安疑虑且观感不佳”。午后,凤凰网推荐台湾媒体消息,因邀访单位申请,“陈光标赴台捐款方式被迫修改,不再当面发钱”,改为由台湾本地的慈善团体代为发放。

因为再秀“钱墙”,这位中国首善又引发了“做秀”争议,不过,在那些得到大陆媒体发表机会的言论中,支持仍是主流,正如《辽沈晚报》所刊——“秀‘钱墙’式的慈善,也值得赞许与推崇。毕竟,衡量慈善好坏的标杆,是裨益他人的真伪,而不是高调或低姿态。”《青年时报》评论部主任翟春阳愿意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不痛快”,在描述了台湾人对陈光标的三种态度(拒绝、接受、引为台湾富人的榜样)后,结语感叹:“一方面对弱势民众伸出援手,一方面又以他们不乐意接受的方式,陈光标式的慈善可谓‘尽善尽美’了吗?台湾同胞的感受如此,大陆同胞的感受恐怕同样如此。陈光标式的高调慈善,总让人想起一则古老寓言——《嗟,来食!》。”

“嗟,来食!”昨夜《新闻1+1》中,白岩松也在谈弱者的尊严:“在平常的日子里头,大家也挺在乎尊严的,春运期间却没有。买票的人都是弯着膝盖,弯着腰,撅着屁股,低着头,里面的人坐在里头,感觉更像拜票,不是买票。”在引述了那些排长队、骑摩托的春运心酸故事,分析了贫富差距过大、机会差距过大带来的刚性需求后,这位央视新闻主播感叹“春运焦虑”,希望各界至少守住安全底线:“回家是非常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得活着,健康地,没有任何伤痛地回家。”搜狐及新华网均重点推荐此段节目台本。 

对春运“公共产品”“公益性”的论述又得到媒体热烈推荐,那些曾经提出“涨价论”的经济学者再度被钉在“冷血”的人民耻辱柱上。受新华社和都市报夹击的铁道部昨日宣布,由于客流需求,全国铁路共计划加开临客515列,春运提前一周进入高峰。

钱云会昨日遗体火化,“李刚门”明天开审。《东方早报》刊发社论《请用公正与透明为热点事件减压》,作者分析两案中的“危情和国民压力势态”:“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不信任。大批‘无直接利益’的民众被卷入‘交通肇事案件’之中,他们分明感到了利害攸关。他们说,‘下一个可能就是你我’,他们说,‘那些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他们赋予某个案件、事件‘历史意义’或‘时代象征’的价值。这其间多有危言,而这危言源自他们内心的恐惧与焦灼。”

《人民日报》尝试从“网络水军”现象着手,分析这种根深蒂固、铺天盖地的“焦灼”究竟从何而来。根据人大教授的总结,在中国当今网络平台上,“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在当事人的身份涉及‘富、官、警’这些敏感词语的时候,有些网络舆论总是刻意强调受害者的‘漂亮’、‘学业优秀’、‘孝顺’、‘贫困’等等,来获取同情的力量,加大对施害者的仇恨,而仇恨的情感一旦过度膨胀,就会左右我们的判断,让他们离真相越来越远。”在叹息于“辟谣”已是杯水车薪后,文章呼吁官方珍惜自身公信力、网民提升辨别能力,不要让“水军”绑架了民意。

收费发言的“水军”不能代表民意,那盛装出席的人大代表能不能?各地两会渐入尾声,《广州日报》已经播报省政协会议的闭幕消息。但那些议题并未结束,其中包括八所幼儿园、一份治堵方案,以及一位自称买不起房的副厅级官员。

在民众普遍担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约中,因为被预算草案公布一年投入超过6863万元,广东省八所机关幼儿园成为众矢之的,各地媒体纷纷斥责“权力自肥”。《潇湘晨报》标题提醒民众,用的这都是“纳税人的钱”。据新华社报道,人大官员已作回应,“预算编制本身并无不妥”,因为“目前这些幼儿园都是事业单位”。

对中国人大代表作用的批评此时集中出现。《中国青年报》讽刺:“人大总要‘炮轰’,但‘天价’预算补贴还是顺利获批,这是何等的滑稽可笑?”搜狐网重点推荐的红网评论则强调“机关幼儿园财政支出不能单怪政府”:“年年政府财政预算都有对机关幼儿园的拨款,人大代表年年表示质疑。如果人大没有什么实质的行动,只是在那里质疑,就会被广大群众视为做秀。因此,今年省人大必须发挥作用,果断解决延续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要么否决预算,要么否决预算中给机关幼儿园财政拨款的内容。否则,人大就真的是太不给力了。”

广东省委机关报显然已经烦透了这桩年年上演的质问答疑戏码,干脆刊发评论劝告同行们“不要再纠缠幼儿园拨款问题了”,呼吁“有关方面就要对究竟该不该拨款有个了断”:“几个机关幼儿园拨款问题居然年年成为两会的焦点话题之一,这个馍嚼来嚼去,大家不觉得没有味道了吗?不觉得非常浪费时间、精力乃至议政资源吗?”

因为向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陈情“买不起房”,广东省人大代表袁古洁成为新闻主角。《新闻晨报》论者对这位自称“住得心酸”的副厅级官员显然不存好感,因为“感觉到一股酸酸的味道”:“用自己作为类比,这种出发点,本身就有某种身份优势和思维定势在作祟,仍然逃不掉自我优越感的禁锢。无论哪一级官员,首先应当说的,不是自己如何购不起房,而是群众为何购不起房。”《东方早报》更是刊发评论,分析“官员‘买不起房’与住不起是两码事”:“一些官员贪污受贿的腐败收入更以百万、千万元计。他们的工资确实买不起房,可他们哪里仅凭工资买房呢?我们可以相信一些官员真的买不起房,但千万别相信大多数官员买不起房。我们不仅要听其‘买不起房’的言,更要观其能否‘住得起房’的实。”

广州治堵方案是能赢得本地外地媒体共同夸奖的罕见案例。广东省委机关报称赞政府表率作用,广州市委机关报则感叹,“在质疑成为群体意识的网络,一项公共决策要获得网民们的激赏、佳评并不容易,而广州这个方案,颇得网民赞誉,殊为可贵。”《南方都市报》社论鼓励“治堵限公车,意向令人欣慰措施尚须细化”,《羊城晚报》的期待是“还可以更给力!”

更有标志意义的赞许恐怕还来自京城,在广州之前宣布通过尾号限行治理堵塞的城市。《京华时报》允许作者强调“没有公平的治堵难有效率”,细细解析广州官方决策是“如何更多地着眼于公平”,被作为反面典型的是那些要求“尾号限行”、“征收拥堵费”的地方:“没有顾及公平的决策,实现决策目标必然存在短板或漏洞,导致决策失效或半失效。”作为新华社所属纸媒,《新华每日电讯》亦刊评论,称赞治堵先限公车的确“更容易赢得理解”,呼吁民众对广州限制公车的努力报以更多期待:“这不仅是为公车改革探路,也关系到治堵能否取得实效。”

《人民日报》头版导读国纪平最新署名文章,倡导“珍惜中美伙伴合作历史性机遇”。不过,在奥巴马国宴上演奏《我的祖国》的华人钢琴家郎朗,却正面临一场发自中国民间的历史性质疑。酷六网用标题点明了这支曲目的另一个身份:“抗美援朝电影主题曲”。据《长江日报》引述,面对“失礼”或“无知”的批评,郎朗希望网友们不要误读这次演奏:“别把艺术的选择泛政治化。”傍晚,凤凰网推荐自家调查结果:87.3%的网友认为郎朗演奏《我的祖国》是“从艺术角度去介绍中国优美音乐的代表,不应过度解释。”

前调查记者龙灿正在微博上反思从业教训、叹息人情冷暖,而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已然为他那篇《夜上黄山,谁让救援队变敢死队?》的报道公开定性:“道听途说未加核实,虚假新闻误导舆论”。出面发言的是《成都商报》总编辑陈舒平,这位被扣罚责任风险金3000元、听候处理的龙灿前领导称,当初引发网络猜测的“影响很大”的“二姨夫”之说,记者没有真正履行核实的义务,也没有遵循“涉及矛盾冲突,务必要采访当事双方的意见”这一新闻采访基本原则。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6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