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曼迪爱情公寓:太极杂说7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10:22
太极杂说75


太极网罗

《力论》

    太极拳用不用力

    如果此处的‘力’的概念是功夫,那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由招熟渐悟懂劲,……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就回答了。如果此处‘力’为生物学上肌肉、骨骼运动产生的力,答案也是肯定的,武禹襄的《十三式说略》中‘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始而意动,既而勁动,转接要一线串成。’《太极拳解》中虽然说‘机由己发,力由人借’但如何‘力由人借’?‘四曰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于彼劲将发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先不后,如皮燃火,如泉涌出,……此所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又说:‘彼有力,我也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也无力,我意仍在先。’(李谱《五字诀》)如果此‘力’为物理学意义上的力,那么答案更是肯定的,任何有形的物体产生变速运动都是由于力的作用。但是既然太极拳是要用力的,为何师傅们又強調不用力?这里一方面‘不用力’是指不用僵力,不靠天然本能的力气大去取胜。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说:‘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为了区别,先人们使用了‘劲’这个概念,于是‘力’和‘劲’就有了打不完的文字官司,其实在这里,劲只是加了一些定义和注脚的力,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另一方面,‘不用力’是打拳盘架中求‘松’的一种手段,是太极拳训练初级阶段所必须经历的,但决不是终极目的,不是追求的目标。学太极拳,是‘学用意、学用力’,学用力即求得力,用巧力,寻找时机、创造时机并合理的用力,四两拨千斤。

    不用僵力

    何为僵力?有人说是全身憋紧产生的死力气,有人说不知变化、不能变化的用力,有人说是不能周身一家的局部用力,有人说是不能得机得势、专注一方的盲目用力,有人总结为一些后天养成的习惯性用力方式和一些先天的保护式生理反射,如一碰就用力,一用力就紧张,一失空就慌张,等等。这些説法都有道理,理解有区别是因为拳艺水平不同的原因。我们比较认同的是最后一种,相对全面些,拳论上说的化开僵力,就是此种力,而盘架时强调不用力就是为了化开此力。其实这些生理反射和习惯性用力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因为他是无意识的,无需意识指挥就能完成,所以我们往往忽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眨眼是不受意念指挥,一物突然向眼前飛來,不用大脑反映,眼皮自然合上,但这种反应是任何拳术都在竭力避免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可以克服的。另外我们可以作个试验:找个人告诉他,你一个指头就可推动他,让他站好,然后你伸出一个指头慢慢向其胸口点去,你会发现,在你指头贴近他时,他的胸口会自动向你的手指凑来,很有趣,于是你可能会稍为理解一点为何太极拳高手能将人‘用一个指头粘起’。

    小力胜大力

    从物理学上讲,同等条件下对抗的两力,肯定大力胜小力,但为何会出现事实上,确切说是现象上的小力胜大力。其实不难理解,条件不平等而已,同一时段,同一作用点,同一作用线上,方向相反的两力还是大力胜小力的。学拳就是学习如何寻找和创造这些不平等条件。首先,打铁先得自身硬,学会中正安舒,周身一家。然后可利用以下原理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利用力学中的省力原理:斜面原理,杠杆原理,合力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等;利用生物学中的反射和条件反射机制;利用生物力学中的运动链效应形成我顺势人別扭的状态。于是就有了意在人前,抢夺先机的‘堵’;你直线、我斜线,你平圆、我立圈的‘截’;拨开你枪头,使我让开你力,并在你力后顺水推舟的‘化’等等,还有点、线、敷、碰等各种手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如何用力

此处之‘用力’只是如何求得用于打铁的自身硬,使自己用得出力(还不是用得上力),这是太极拳知己的入门功夫。李谱的《五字诀》说:‘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跟,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又説:‘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这是要求用力通顺。武谱《太极拳解》有‘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蓄勁如张弓,发勁如放箭。’其他的如‘不使有缺陷处,不使有凹凸处,不使有断续处。’(武谱《十三势说略》),‘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尤静,视静尤动。’(武谱《太极拳论要解》)这是要求劲整。王宗岳《十三势歌》‘势势存心揆用意,……意气君来骨肉臣’武禹襄解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这是要求意为先。于是可总结出太极拳用力的要领为:意念引领为先,立身中正为纲,周身匀整通顺为用。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何不強調松柔,我们认为能立身中正和周身匀整通顺时,松柔已能作到,而能松柔却不一定能立身中正和周身匀整通顺。?


l         太极拳的道理不外乎是“刚柔虚实阴阳开合之理”而已。


l         我知道一点祝大彤先生的“空腰”与“无腰”。而且本人也与祝大彤先生接触过。我记得:祝先生先座在沙发上,然后让我用双手全力推住其胸部,祝先生面带微笑轻松站起。祝先生躺在地上,然后让我用双手按住他,他也是面带微笑轻松站起来。祝先生背靠在墙上,然后让我用双手挤住他,他依然面带微笑轻松走出。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空腰”吧。吴氏太极拳奥妙无穷,我原来接触的太极拳人化人都是讲转腰,而且动作很明显,但吴氏太极拳的化人从来不讲转腰,转腰已经是主动的挪腰了。


l         散手中的四种手法:1.同方向又同时。指在对方发劲的同时,顺对方劲力的同方向履劲。2.同方向不同时。指在对方向我发劲时,先截住对方劲,趁对方本能加力时再顺势履劲。3.不同方向同时。指在对方发劲的同时,施以侧向的力使对方失去平衡,或突然施以相反。方向的力,使对方遭受二力合一的重创。4.不同方向不同时。即先惊后打,在对方发劲时,先以突然的履劲使对方一楞一惊,或向回收劲,此时趁势将对方发出。


l         最近读了吴氏太极祝大彤先生的一篇文章,感觉写得很好,但其中有谈到“太极腰”的问题,祝先生提出练太极要“空腰”、“没有腰”,并且强调走架中转身时,不能以腰带动身体转,而要松脚、松全身,再转身。这种说法以前我没听说过,以前练拳时,一直是保持以腰带身、以身运手,感觉很自然,并且这样走架时手本身的动作很小,手的运动基本是在身体运动的带动下完成的。


l         其实,你真明白“养”了,拳功的核心东西差不多就到你手了。佛家讲的“善护”也有“养”的意思。“养”的反面是“耗”,人的身心其实是很脆弱的,所以我们理应多“养”少“耗”!“精气神”的孕育壮大有个“养”的问题,“童心”“善心”“慈悲心”也有个“养”的问题;总之,向上的东西都得“养”。


l         养从字面意思是养生的意思。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把自己上身但很弱的好东西给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