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凤冰王笛:下乡的日子(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31:50
文:山乡武侠 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听说县革命委员会要成立了,不甘寂寞的“知青们”怀着“赶热闹,看热闹”的心态,不约而同地三三俩俩地从山区的不同角落向县城走去。

仪陇县城高高地躺在金城山的山梁上,山坡边,简陋狭窄的街道顺着山势,逶迤而行,陈旧低矮的房屋,挤拥堆砌在不平的街道边,狭窄、陈旧的场镇在那个时代,也没能什么值得人说道的,那年月农村城镇就是这个样子。但此地值得人说一下的,是这个县城当时却没有一个广场,或者说没有一块大一点的平地,顺着山梁走可能有点平路,向左向右走就是下山的路了。

县革委会的成立大会举行的地方是在县城正街边的一个山坳间,这个山坳可能原先是一处荒芜无人的地方,其地形成V形,为了县革委会的成立,当时这里也才进行了一些地形的整治。三面都是高坡,通街上的坡道上排列着100多级石梯,紧依街的一面砌有一个面积不大的会议台,台上前方立有两个砖柱,台的背后就是一堵冰冷的岩石,台前平整了一块不大的平地,平地的四周却还保留着平整前的丛丛荒草,杂乱石堆与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地势。在这里开会也是有所特色的。

到县城后我们住在一个老乡处,这个老乡也是知青,是我们在家乡时耍得很好的同学、挚友,一个叫甘伟才,因体形肥大,外号“甘胖子”,一个叫邓步程,另一个叫刘健。在家的时候,我们常呆在一起,共同消磨着那少年时的光阴,共同领悟着那时代的酸楚。那共同的日子,日日相聚,天天伴玩,你来我往,笑谈聊天,这种情景常回到我的记忆中,常勾起丝丝甜甜的思绪。这三人下乡的地点就在县城的山角下,地名也叫“罗家沟”,听这个名字,其地的地形、条件都是可以想象的。

站在沟脚下,县城站在对面高高的山上,晚上,县城的暗暗灯光闪闪烁烁,与夜空的星星溶为一体,很美很迷人;山下,漆黑一片,蛙鼓虫燥,一豆煤油灯火,随风摇曳,很实在,很生活。此情此景,尤如当时我们的不解的处景,往上很难,有山路阻隔,且迷雾茫茫,站在沟底,很苦,很艰难,想飞,却没有飞的方向……。

在当时知青多爱东走西走,窜东窜西,知青之间相互窜门,已成一种风气。我们到县城来,不到老乡处哪还到那里去。

当晚,我们是在祥和的氛围中度过的。由于老乡队上的一个水塘要干了,傍晚时分,我们几个下得塘来,把不多的水搅得一塌糊涂,努力的目的是想看一下水下有没有我们想要的东西。努力的结果是良好的,一会时刻,一小盆小鱼就被我们端回了屋,一会功夫,又被我们放在了桌上和送进了我们口中。饭后大家美美地睡上了一觉。

第二天一早就去看成立大会了,爬坡上街可能要半个多小时,到了街上,就听说昨晚街上出了大事,说是大事是对知青而言。说昨晚住在街上旅馆头的知青被人打了,被人收拾了,说是半夜的时候不知从那里运来几车人,听说是巴中的人,拿着掍棒,冲到旅馆后,围着睡下的知青,一律被叫起来,不起来就用棒子打,打了不说,还被逼跪下,其“惨景”难以目睹,难以言说。知青往日的威风昔日的名声一瞬间风吹烟灭,无影无踪。

被打的原因,就在于知青聚集人数太多,行为较为醒目,一些人招摇过市,影响较大,在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之际,这是一些人不能容忍的。

县革委会在红旗招展中,在热烈气氛召开了。我们在会场旁边的山坡上目睹了这一大会盛况。

不知是在大会开会时间中或是大会已散会了,我们,这里说的我们是指在一起的几个人,在转街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就转到了县政府院内,当转到一处用大石块砌的大房子前时,我们又被里面的情景吸引住了,几个大灶一字儿排开,十几个人在里面忙禄着,几口大锅中冒出的肉味香在空间弥漫,这场景、这肉香,对从乡下来的我们来讲,确实有一种难舍难离的牵挂在勾引着。我们厚着脸皮,装着象逛街的悠闲样子走进屋里,在灶边,在锅旁走过,并不时用眼睛对锅中的盆中的东西瞄上一瞄。哎,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这种行为,这种意图,自己可以装着不知道,难道别人会不知道?这时一位饮事员开口了,说,你们还没吃饭吧?确实没有吃饭,不然还会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来瞎逛吗。这人真好,说着说着,就拿起碗来,用勺子在大锅中起一大勺红烧肉,放在碗中,然后一一递给我们。当时,我们感到一股莫名的幸运和感动,也不客气,即来之则安之,正是饥肠饿肚时,那顾脸面有多少,操起筷子就把肉往嘴里赶,这一碗肉下肚确实有作用,心里舒服多了。谢谢这位饮事员,谢谢这位大叔,这是我现在心里说的话。

这事的际遇,运气热心地接待了我们,没有遇到别人遭遇到的不幸和恥辱,当时的感慨,以及红烧肉的淳香和光吃肉的感觉,在我人生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记。201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