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宫琴音sdmt 316迅雷: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0:38
作者:张英洪    发表日期:2006-06-11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字号:大 中 小   [查看和发表评论]    阅读指数: 48
孙中山是伟大 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作为二十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大人物,孙中山的自由民主思想和民主宪政理论是最彻底的,这也是后来的中国所有政治家都难以企及 的。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孙中山一生的革命事业,为 的就是求得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平等,这正如他自己在国事遗嘱中所说的:“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1]
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特别是在评价其思想理论时,必须抛弃那种“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唯心主义观点,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进行分 析和反思,才能给后人以超越前人的深刻启迪。孙中山无疑是最伟大的,但他并不是最完美的。像他那种在全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的伟大领袖,只要稍有“闪 失”,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他的以党治国思想就是明显的例子。
本来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时,并没有什么以党治国的思想,只是在经历了 建立以英美为蓝本的多党政治的失败和革命党的重重挫折后,在苏俄的直接影响下,孙中山才开始把布尔什维主义当作最先进的文化加以学习,最终“以俄为师”, 提出了以党治国的思想。以党治国就是把执政党凌驾于国家政权机关之上,以党的名义居高临下地直接向国家政权机关、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发号施令,党权高于一 切,国家政权机关反而成为执政党任意摆布的附庸和工具。苏俄革命胜利以后,逐步建立起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实行以党治国。可以说,苏俄是以党治国的“始作 俑者”。从1920年开始,孙中山就明确使用以党治国这个词。在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改组期间,孙中山解释说:“我从前见得中国太纷乱,民智太幼稚, 国民没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所以便主张‘以党治国’。”[2]孙中山还明确把建国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在训政时期主张“党在国上”,孙中山 说:“当俄国革命时,用独裁政治,诸事一切不顾,只求革命成功……,其能成功,即因其将党放在国上。我以为今日是一大纪念日,应重新组织,把党放在国上。 ”[3]可见孙中山已经完全接受了俄共政治领导体制。在孙中山主张以党治国思想的影响下,从1924年改组开始,国民党就完全仿照俄共体制自下而上建立了 一整套新的党务组织系统。
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要建设民主政治,其艰难曲折是可想而知的。辛亥革命虽然把中国的 “末代皇帝”拉下了“龙椅”,但并没有彻底摧毁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宪政任重道远。孙中山不无感慨地说:“大皇帝倒之后,生出了无数小皇帝,这些 小皇帝仍旧专制,比较从前的大皇帝还要暴虐无道。”[4]在封建专制思想土壤十分深厚的中国,孙中山主张以党治国无疑会不断培育出新的人治专制思想,一些 力图升官发财的投机钻营分子就乘机混入党内,孙中山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曾尖锐地说“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本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因为加入本党的目的是在 做官,所以党员的人格便非常卑劣,本党的分子便非常复杂。”[5]为了克服“党员人人为了做官”的倾向,孙中山便重新说明以党治国不是以党员治国,而是本 党主义治国。他说:“所谓以党治国,并不是要党员都要做官然后中国才可以治,是要求党的主义实行,全国人民都遵守本党的主义,中国然后才可以治。简而言 之,以党治国并不是用本党的党员治国,是用本党的主义治国。”[6]但孙中山的这个关于以党治国新内涵的说明已经阻止不了国民党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和一党 专政的急剧膨胀。
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以党治国严重蔓延和泛滥开来,到1928年国民党名义上统一全国政权后,就在所谓“训政”体制 下,将其党务组织系统与行政组织系统双轨并进,“中央党政之下依次设立省党部、县党部、区党部和区分部,分别与省、县、区、乡等行政系统相对应,形成一种 双重衙门体制。”[7]历史已经证明,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并没有达到他终身为之奋斗的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目的,相反,他的“继承者”打着他以党治国的 旗帜,实行法西斯专政,把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以党治国推向极端,这就自然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党直接向政府下命令的错误办法,是 要避免的。”[8]邓小平更是明确提出“反对以党治国的观念”,他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中指出:“我们反对国民党以党治国的一党专政,我们尤要反对 国民党的遗毒传播到我们党内来。”[9]国民党听不进人民反对以党治国的逆耳忠言,依然我行我素,推行以党治国,这是它最终在大陆丧失政权的重要原因,也 是它最后在台湾下台的重要原因。而国民党曾经效法的苏联也因为始终坚持以党治国、拒绝实行民主政治最终于1991年解体。这恐怕是孙中山当初“以俄为师” 主张以党治国时所始料不及的。
[参考文献]:
[1]孙中山研究会(孟庆鹏).孙中山文集下(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第1058页
[2][4]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97、9页
[3]王府民.孙中山详传[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第1092页
[5][6]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281、282页
[7]王奇生.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J).中国社会科号学.2001,(3)
[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73页
[9]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12页
2001年11月7日
[查看和发表评论]
关键词:阅读作者张英洪更多文章   阅读本文关键词孙中山更多文章
打印本文 订阅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访问论坛
相关文章: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历史性遗憾
孙中山“革命”话语与东西方政...
两岸共同的孙中山
140年前的伟大公民孙中山
最应该牢记孙中山遗嘱第一句话
孙中山的思想仍是宝贵智慧资源
胡锦涛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
孙中山,近代政治文明的一束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