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仇是轩辕黄帝转世:以儒治国,以道修身,以佛养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44:51
一、以儒治国
儒家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即仁义道德、纲常伦理,希望人们能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并且不断进取。要提高公民素质,实现法制民主国家,创建和谐社会,儒家思想将是一剂治国良药。

儒家有“四心”,谓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此“四心”是人所具备的不同于动物的人性。儒家有“五常”,仁、义、礼、智、信,儒家认为这是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儒家有“五礼”,即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应做到夫妇有礼,父子有仁,兄弟有智,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在“礼”的倡导下,儒家认为,懂得尊敬是人与动物的不同,是故,“敬”不仅是对于父母关系应当持有的态度,也是对待君臣、兄弟、朋友的态度。

二、以道治身
道家以宇宙自然为本位,反对扭曲与压抑人的天性,反对对人的自然天性的破坏和束缚,追求的是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形态。庄子认为返归自然本性,关键是弃物捐心,返朴归真,道是一种虚无的境界,欲达道的境界,内心必须去除一切杂念,使自己的心境达于空明,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在这种“心斋”、“坐忘”的状态中与道合一。

三、以佛治心
佛教的基本原理是“三法印”,具体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盘寂静”。“诸行无常”指“空”,“空”是指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诸法无我”中的“我”是实体与主宰的意思,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涅盘寂静”中“涅盘”指圆满成就,“寂静”指解脱了烦恼是佛教修行的最终境界和根本目的。

佛家讲究诸法性空。佛家认为人是由四大、五蕴组成的一个暂时**体。“四大”是指土、水、火、风,“五蕴”指色(物质)、受(感受)、想(思维)、行(意愿)、识(心识)。另外,佛学中还有“八苦”之说,即在生、老、病、死的“四苦”基础上再加“爱别离、怨憎恶、求不得、五蕴盛”。其中生、老、病、死这四苦是自然规律,具有物质性,后四苦是由人的思想感情带来的,具有精神性。

佛学中有“六道”,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前三者称“三善道”,后三者称“三恶道”。佛教有“八风”,指利、衰、苦、乐、称、讥、毁、誉这八种能够动摇人心的力量。苏子有诗写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八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佛印笑着说苏子“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