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6黑屏恢复开不了机:民主共和的理想与武夫治国的结局(孙中山评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34:38

民主共和的理想与武夫治国的结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1日 22:39  经济观察报

  汪朝光

  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做报告,我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话语作为我的开场白。严格说起来和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相比,历史学是一个比较边缘的学问,所以《经济观察报》主持这样一个活动,能请历史学界人士给大家做报告,对我们做历史学研究的或多或少也是鼓舞。

  我们做历史研究的经常会想到以史为鉴,以我个人看来这个词更应该用在我们中国人自己身上,我们有这么丰富和悠久的历史,更应该以史为鉴,由历史来观察现在、当下以至于未来,历史给我们什么样的借鉴和什么样的启示,这也是我今天到这里给大家报告的初衷。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100周年,辛亥革命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多时候都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继承。辛亥革命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这是我向大家报告的主题。

  以我个人观察,辛亥革命在政治方面至少给中国带来三个方面变化。第一就是政党政治,辛亥革命真正给中国打开了一个党派大门,中国民国成立后的短短一年时间里,大概成立了有数百个党派,非常丰富的一个党派政治的世界。这是辛亥革命在政治领域给中国带来第一个变化,是有积极意义的变化。

  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第二个变化就是责任内阁制,什么是责任内阁制,就是一个政府所做的所有决定需要由内阁总理和部长们共同签字才能付诸实施,这就是责任内阁制。相比中国以往君主专政统治有积极变化。

  第三就是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国会制度,中国有国会选举,选举国会议员组成国会来为国家的大事决定的立法机构,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和国会制度。

  但这些时间都不长,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政党政治,虽然说是好几百个党派,但这个党派几乎在政治上没有自己的认同感,党派成员互相对自己的党没有认同,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党派之间的政治、纲领基本上集中在两条——振兴实业,发展教育,具体上就政治本身而言,他们之间分歧很小。辛亥革命之后虽然有几百个党派,但基本上跟民众没有建立直接关系,这样也就没有长期的发展。一旦政治环境变化之后,这些党派就如过眼云烟很快消失了。

  第二就是责任内阁,本来是很好的事情,是可以为确定政治的责任感提供非常好的支柱。但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实际党政是袁世凯和北洋军,他们对责任内阁制并不当回事,所以很快责任内阁制所有责任没法承担,只能听从武夫的指令。责任内阁制很快就变得名不副实。

  最后说到国会制度,在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有过一次国会选举,这虽然是中国破天荒第一次,但是国会选举要求非常苛刻,比如说所有女性都不能参加选举,中国人口一半就没有选举权;所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人不能参加选举,当时中国文化普及率不高,大部分人是文盲,这条规定使很多人不能参加选举;有500块钱的不动产才可以选举,不动产的规定是什么?就是要求你有不动产的产权,比如说我们今天说的你需要买一套房子,这套房子值500块钱你就可以有选举权,但是你租一套房子,哪怕你付1000块钱租金也没有选举权。

  还有一个规定更有意思,每年纳直接税两块钱以上才有选举权,一般人现在想两块钱是一个很小的数字,难道中国有很多人都没有纳两块钱税吗?错了,当时的规定就是三个方面内容,一个是所得税,一个是营业税,一个是天赋,而所得税、营业税没有开征,只有天赋是直接税,对城市有产阶级来说在农村没有田地,没有办法纳税,没有办法纳直接税,尽管只是两块钱税也没有办法纳。所以根据上述这几项规定,中国大部分人仍然没有选举权,中国的选举制度还是不完善。一年时间政党制、内阁制和国会制度纷纷瓦解了。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我们追问一下,为什么中国历史这三个有积极意义开创性的举动,都没有人强制维持下去,只是一年时间瓦解了,没有很好的实行,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历史学解读的问题。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因为时间原因,只说一条因素,就是在辛亥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实际上存在两个方面的力量,一个方面是原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一个方面就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人,这两个方面的政治理念、为人处事、社会关系都有非常大的区别。

  以我个人看法,这两个党派各自领袖人物,孙中山、袁世凯分别的做派、想法和决定都决定了当时政府的选择。孙中山虽然是革命领导人,他长期生活在海外,缺乏中国政治的经验,在他心里比较倾向于西方政治制度,或者是西方民主制度。但是他没有中国的治理经验,他不知道怎么样把他的这一套理念运用到中国的实际生活当中。和孙中山比较起来,袁世凯就是深深知道中国传统一套的领袖人物,袁世凯出身北洋军人,不能说他是完全守旧的人,他在晚清兴盛过程当中也曾作出非常大的贡献。他毕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政治领袖,可以实行技术层面的兴政,但是他实在不太可能实行根本意义上或者是基础意义上的兴政。当他有他的力量当政之后,他实际上就开始扩张自己的力量,压住他的对手发展。

  对于孙中山来说,无法跟袁世凯这样的人打交道。他所接受的都是西方得出来的理念和观察,对于中国传统所塑造一个袁世凯这样的军事强人,孙中山不知道如何跟他打交道。所以在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和袁世凯关系当中,或者就是孙中山过分相信袁世凯,什么事袁世凯说了,他就可以听了,或者是过于不相信袁世凯,这样双方最后矛盾的结果是当时政府的失败。辛亥革命之后这样一种政治制度导致引进西方政治制度不能实行。

  所以我个人的想法就是辛亥革命以后确实是给中国打开一个新的大门,给中国一个新的选择,给中国一个新的机会,这种情况之下一个党派,尤其是这个党派的政治领袖的气质、素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不幸的是当时孙中山在这方面确实不及袁世凯,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人继承或者是得到了民国权利,开创了在袁世凯之后的民国法统。

  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对这样的过程当然不满意,他们有他们的利益,他们有他们的所代表的社会群体。而在袁世凯之后他不可能利用合法途径再去跟他进行政治的博弈,他又拿一些钱走出革命的道路,这就是辛亥革命大概的历史过程以及我个人对历史的解读。

  这可能是一个相对比较学术的话题,或者是比较沉重的话题,当然可能对我们现在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也还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中国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选择能够最有利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国的民主进步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发展,我觉得从历史角度观察也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份深入思考。

  (演讲者为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