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天然气:徐育斐同志在全市农村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21:45
徐育斐同志在全市农村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字体:[ 大 中 小 ]        日期:2007-06-25 14:44:39        浏览次数: 85        来源: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沟通成了促进农业生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前提。信息化成为建设现代农业、拓展农村市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前我们经常听得到的一句话叫做“要致富先修路”,反映了交通对农村、山区的经济带动作用。现在,我们经常看到“要建新农村,先建信息村”的口号,说的是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建设信息网络,通过通畅的信息网络融入信息地球村。这说明了信息的先导作用,信息化这个新载体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需要农业、教育、卫生等方面齐头并进,服务与管理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没有信息化的支撑,效率得不到提升,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06年,信息产业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工作,前不久市“两办”专门印发了《温州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明确了建设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建设内容。

    第二,农村信息化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农村信息化首先是解决通信和信息资源的问题,通过加快农村基础通信网络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农村地区的信息畅通和共享,确保农村居民拥有平等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消除由此带来的发展不均衡;通过推进农村公共管理与服务现代化,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农村信息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增强农民就业增收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与目标

    第一,要肯定成绩。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部署新农村建设以来,新农村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效明显。到2007年上半年,我市通信城域出口带宽共89.6G,农村电话用户125.0万户,行政村通宽带率为93.4%,行政村有线电视通达率为90.0%。横向比较,这些指标都居全省前列。在通信基础设施的支撑和各部门的推动下,温州农网、农民信箱、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农村文化资源共享等一系列信息化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2007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信箱注册用户数超过16.8万户,乡镇开通率达到100%,村级的联络点建设率达到100%,培养村联络点信息员5458人,农民信箱逐步成为农业部门发布政策信息、气象信息、技术信息和农资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全市共建成5798个终端点,行政村建点率达92.8%,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953人。温州农网建设也初具规模,全市共建成8个分中心,乡镇信息服务站194觯枷缯蜃苁?0%,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三级信息服务网络。此外,农村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共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站点131个。总的来看,前阶段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扎实的,成效是显著的。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广大信息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工程的迅速推进有效地提高了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意识,为下一步全面深入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二,要正视问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较为滞后。除了应用全省统一的“农民信箱”外,还没有一个成形或较为完备、适应本地需求的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二是现有的各种涉农信息系统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涉农信息资源开发整合相对滞后。目前,全市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信箱、温州农网基本上都是相对独立的,在信息资源和网络方面没有相互融合,其功能作用没有得到最大发挥,也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三是农村信息化设施和环境相对滞后。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受资金、队伍、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满足不了农民不断增长的新需求。这些农村信息化建设初始阶段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第三,要明确工作思路与目标。我们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坚定性和责任感,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下一步,我市农村信息化工作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加大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的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促进资金、基础设施和机构人员的有效利用。通过推进农信“121”工程的实施,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有组织、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过3至5年努力,基本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村信息化支撑体系。

    三、精心组织,措施得力,全面扎实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关键是抓好农信“121”工程(即“打好一个基础,建设两个平台,培养一支队伍”)的实施,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网络这一个基础,搭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农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信息服务”两个平台,培养一支农村信息化技术队伍,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快速发展。

    第一,要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具有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市场挖掘潜力。反过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带动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拉动通信消费市场。因此,我市各通信运营公司要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重点,把农村的市场作为下一步拓展重点,把农村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摆上突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温州移动启动了移动“村村通”工程,不断加大投入,今年计划投入6亿元,用于加强和改造农村地区的移动通信网络。温州电信在基本完成固定电话“村村通”任务基础上,今年又推出了“万镇千村”工程。其他各通信运营公司也加大了农村地区通信设施的建设力度。下一步,各通信运营公司、广电部门要合理制定建设规划、计划,拓宽渠道,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宽带,移动全覆盖”的目标;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电话、宽带网、移动通信网络“村村通工程”向自然村延伸,力争在2008年基本实现乡镇通光纤率为100%,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全部行政村。不断探索和创新信息进村入户的新载体,使广大农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电话、IPTV(网络电视)等途径方便地获取和发布信息,切实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制度,结合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优惠的资费标准,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第二,要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资源的优势在于信息汇集和深加工。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促进信息共享,解决农业生产、服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条块下来的涉农信息化载体、系统也不少,这些分散、孤立的信息资源效益还没有得到最大地发挥。下一步,要着力制定统一的标准,有效整合“农民信箱”、“温州农网”等涉农载体的信息资源,建立起全市(或全省)统一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农业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发布体系,提供统一的农业资源环境、农业政策法规、农业市场供求、农业技术咨询、农业监测预警、特色生态农业服务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同时,要做好平台的推广应用,建立起覆盖全市乡镇、行政村、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以及有条件的种养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应用群体,以信息促生产,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建设平台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深度加工和挖掘,要突出特色。比如结合温州当前时尚特色旅游,收集、梳理全市农家乐、渔家乐、生态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信息,建设相应网站和应用系统,向公众提供全面景点特色介绍和景点接待配套设施介绍和查询,为公众提供网上食宿预定等便利服务,我想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第三,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农村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村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是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建设农村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新农村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当前,北京、上海、佛山等国内许多先进城市开展了此项工作,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我市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启动此项工作。市信息办要制定切实可行方案,牵头做好系统的开发,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应用推广工作。加快农村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要建好以下几个系统:

    一要建设农村社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设涵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村务公开、人口管理、社会保障、合作医疗、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连接县、乡、村的农村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村务公开、村集体资产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信息化。

    二要建设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要从政策、标准、技术等多层面探索建立新机制,解决信息整合的瓶颈问题,加大协调力度,切实有效地整合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文化资源共享等各种资源,建立起包括农村远程教育、政策法律、卫生防疫、就业、物流等功能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公共信息咨询和服务,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同时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以需求为主导,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主要是在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环节实施信息化,适应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因此,在条件成熟、需求突出的地区、企业,要积极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环节的标准化和智能化,推进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信息化(RFID即射频识别或条码)的应用、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同时,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监测、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节约型农业和生态农业。

    第五,要加强培训,建立一支农村信息化的人才队伍。推进农村信息化,需要人才队伍的支撑。各县(市、区)要按照“县(市、区)设信息中心、乡镇设信息站、村设信息室”的架构,通过专设、外包等多种形式,建立起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工作队伍。针对目前各条块系统都设有相对独立的信息员队伍,存在“人多事少,工酬难保障”的问题,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涉农信息资源和农村信息化队伍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一种稳定的队伍。要通过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继续教育“653”工程等各种渠道,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

    第六,要示范带动,搞好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农村信息化是新生事物,系统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各地都没有太多的经验,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通过试点来检验技术、组织结构、政策办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市信息办、新农办要精心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有针对性的政策,做好试点工作,并对试点乡镇、村、重点项目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扶持力度。要加强总结和表彰,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对工作扎实、效果明显的单位与项目要予以表彰奖励,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各地区域特点,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四、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的时代任务,是一个不断探索前进的过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把农村信息化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强化保障,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一,加强领导,切实增强基层组织保障。农村信息化工作需要健全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来保障。当前,各县(市、区)信息化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不明确、人员不足等问题,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强化领导,加强县级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落实职能,充实人员,切实增强组织保障。同时,要加强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督查、考核工作,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下一步,市政府将组织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专项督察工作,检查组织机构建设和任务的落实情况。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以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共同推进的局面。比如,在解决农村通信基础设施遭到偷盗破坏或恶意阻止破坏的事件中,各县(市、区)政府可参照市里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信息化、公安、规划、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及各通信运营公司参加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小组或保障通信线路建设领导小组,从长效机制入手建立联系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指导协调力度,加快推进审批、建设进度;加大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群体性事件的协调解决力度和对恶性破坏通信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惩治力度。

    第二,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信息化融资体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多渠道地引导社会资金,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各级政府要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项目建设经费等。为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扶持力度,市里建立了农村信息化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用于补助和奖励试点乡镇。各县(市、区)也要配套落实相应的补助资金。积极组织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项目申报国家、省级的各类专项资金,争取更大的支持。强化政策引导,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吸引外资、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第三,优化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通信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等一批项目涉及到规划、国土资源、环保、市政园林、交通等审批环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效能革命”和“作风建设年”的行动要求,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期限,提高服务效率,创造良好环境,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四,加强宣传,形成良好的氛围。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工作,覆盖面广,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宣传,广泛宣传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宣传普及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助农惠农的新成果;宣传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优秀成果,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村、农民谋福利,农民的参与度、支持度是衡量信息化工作成与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在推进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有必要转换角色,站在农民的角度去看待、思考问题。

    第一,信息服务如何及时实用。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是农村信息化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农民来讲,如何及时获取准确、实用的信息,是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也是他们对农村信息化内涵的全部理解。目前中国涉农网站、系统不少,但是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真正符合农民需要的信息服务内容不多。这与服务定位不准有关,脱离了农村、农民实际。许多信息实效性不强,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增值开发度低也严重影响着农民获取实用有效的信息。因此,如何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实用信息服务,如何根据农民信息需求,加大整合力度,有针对性地去搜集、整理、开发信息,是我们在推进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具体考虑的问题。

    第二,广电、计算机网络如何融合贯通。目前,我市农村地区与其他地方一样,并存着通信网、电视网,在目前的体制下,这两张网没有融合贯通,从某种程度上存在资源浪费。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是体制原因。在新形势下,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立足于考虑农民切身利益,通过机制创新,形成新思路、新方法去有效破除壁垒,实现电视网络与互联网络融合贯通,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共赢局面,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

    第三,信息终端如何简便好用。信息终端是信息到达农民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解决信息“下乡、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适合农民使用的终端,没有价格合理的终端,不受农民的欢迎,那么此前所有环节的努力可能白费。因此,信息终端也成为关系农民获取信息、制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尽快开发出简便好用的信息终端,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是农村信息化能否推广普及的关键之一。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我市下一步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的进程和效果,有待我们共同去研究、去解决。

徐育斐同志在全市农村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赵一德同志在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光元同志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牧业污染治理现场会上的讲话要点 1关于印发《罗凤英同志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集中处理农村信访问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 许... 陈松同志在全市农村信用社2009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曹德前同志在全市房产管理和住房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卢阳春同志在全市上半年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闻:何建平同志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何关新副市长在全市农业农村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雅安市鞠波同志在全省创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机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 市委书记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在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虞爱华在全市民生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陈德兴在全市工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中考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暨反腐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加快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残联副理事长盛大成同志在全省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杨长亚同志在全市优先发展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